第一百四十四章 最后的宁静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一品小说 www.epshu.com,最快更新宋风最新章节!
平民医馆的接生婆都是经过医馆内的坐堂郎中培训过的,还有王静辉的教材作为参考辅导,胡全汉送来的这两个人都在四十岁左右,正是手脚利索的年龄,单看她们的举动王静辉便知道她们是这个时代最好的护士了。
平民医馆护士的培养工作早在两年前大灾结束之后,王静辉便开始张罗实行了,不过考虑到这个时代的风俗,所招收进来的护士大都在四十岁左右,再年轻的便是他受收养的女孤儿。这些护士的收入也不低,至少作为一个中年妇女的收入可以供三口之家买米之用,这样的收入在贫民区来说就算是非常高的了。平民医馆凭借着在平民区良好的声望和薪酬待遇,居然奇迹般的招收了很高质量的护士——她们都能够识字,这在女性普遍没有接受教育的时代是令人非常惊奇的。
开始的时候刘账房和胡全汉不明白东家为什么要招收女人,而且还是最好识字的女人进医馆,没有想到按照王静辉编写的护士守则培训过后,先期培养的接生婆都成为汴都各位权贵所追捧,而守家的护士则帮了医馆郎中的大忙,有她们在安抚病人和在住院部帮忙,郎中们的工作强度可降低了不少。识字的女护士培训要远比那些接生婆要省事多了,很快便可以进入状态,这让所有人对王静辉的眼光很是钦佩。
而且平民医馆和枢密院的合作也在紧锣密鼓的展开,年初地时候王静辉和参谋总长郭逵就讨论过建立战场急救机构,以便让大宋将士能够在负伤后得到及时有效地治疗,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保存军队连续作战地战斗力。挽救那些有着丰富战斗经验士兵的生命。
王静辉这个脱胎后世的军医制度得到了郭逵的。在这个时代军中地郎中数量极少,最多也就是负责主要领兵大将的救治。根本就顾忌不到普通的士兵,而战场上士兵负伤后除了靠自己外,最多也就是粗略的包扎便生死由天了。在没有抗生素的时代,几乎是负伤便要命。一场战斗下来死亡率极高,王静辉没有办法在这个时代制造青霉素,但依靠现在的水平也能够大量减少士兵减员状况,这得到了郭逵的赞赏。
平民医馆已经开始用王静辉专门编写的医学教材开始培训军中医护人员,而且更早些时候枢密院便开始大量采购济民制药的中成药。大宋虽然财政紧张,但军费还是非常宽裕的,因此军队成为平民医馆和济民制药最大地客户和伙伴,两相加起来居然能够保证平民医馆的正常运转不用每个月都要上千贯的资金投入了,这倒是让医馆上下都松了口气。
在王静辉的不断扩充的计划当中,以后平民医馆的项目还有很多。这里都变成他的医学人才培养基地了,等华英书院的医科学生完成学业后,大部分进入平民医馆也是理所当然地事情,到时候医学人才紧张的状况将会大大缓解。至于人才的流向,王静辉估计一旦和枢密院的合作全面展开,那医学人才自然是多多益善,根本就是不够用——想想大宋一百五十万的常备军,这中间需要多少郎中护士才能够填满医疗保障机构?!还有刚刚开始建设的医疗应急保障机构。这又需要多少人?!
想到这里,王静辉地嘴角微微的上翘:科举制度毕竟只是少部分人得意,大部分的读书人都是终身贫困,这也是社会不稳定因素之一,要是能够通过一系列的医学机构的革新,不仅可以使大宋的医疗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还可以顺道给众多没有门路的贫寒士子找份饭碗。这些“转行”的读书人虽然是士林阶层的最底层,但他们众多的嘴汇集的声音也是不可忽视的,自己给他们找了饭碗,在感情上说自然是偏向自己这一边,到时候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王静辉给厢军找饭碗,从而妥善的裁减了大批厢军,这使得朝中上下都为之侧目,深受老丈人的器重,甚至顶住了御史的层层加码的弹章压力来他;但王静辉身为驸马宗室的身份终究是行事不便,而且以后官场上是没有多大作为了,仅仅依靠英宗赵曙和以后皇位的继承者颍王赵顼,从旁施加影响还是不够的。王安石的名气大,王静辉便谋求迅速发展自己在士林当中声望的办法,最实惠和最有效的办法便是给大量的中低层士子谋求生存的饭碗,这才是王道,而且也是自己最擅长的。
要想改变历史不仅仅是需要在政治上的,科技水平同样重要,尤其是在大宋发达的手工业基础面前,只有不断的依靠科技手段来开辟销路发展交通,才可以使商品在全国乃至整个东方文明圈内加速流转……变成帝国的财政收入。读书人固然深受那些儒家经典的熏陶,但无论如何也是抵不住肚子的诱惑,“以利诱之”一向是王静辉手中百试不爽的利器。
让读书人有自己的经济基础,这样也有助于帮助他们自己保持独立的人格,不用依附于皇权和各种势力,让宋朝有名的“士大夫气节”更好的发扬光大,虽然有时候这种看似有些迂腐的“气节”会阻碍王静辉策略的实施,但在限制皇权和官员滥用权力方面,这也是一把锋利的剑!
帮助士子你获得经济基础,便是保持他们自身人格。中国历史上,每到一个皇朝的后期,最先衰落的便是士林阶层,如果整个士人阶层便的开始唯利是图起来,那这个王朝离覆灭也就不远了。就算是以“敢说真话”标榜的宋朝士人阶层,在王朝覆灭的前期,也只是有几个敢说话的真君子,大部分都沦为追名逐利地无耻之徒。王静辉希望自己能够改变这一糟糕地状况。给他们建立独立的经济基础,然后在提供给他们锋利地武器——报纸。王静辉心目中的士林阶层最理想的状况便是其组成部分倾向于后世知识分子基层那样。里面不止是有大文豪,还要有医生、数学家、工程师等等,不过这都需要时间,至少在他的心中有一个目标。剩下地便是默默的去做,等待改变。
依照王静辉现在的身份,他现在想优哉的和蜀国公主安静的享受这个假期那是不肯能的事情,各路拜访的人络绎不绝,他都觉得这里已经不是他的家而是菜市场。王静辉无奈之下便高挂免战牌,几乎什么人都不见,倒是颍王赵顼不吃他这一套,和王安石几次来到驸马府,好在频率不是很快,否则王静辉就要考虑搬家了。
颍王赵顼和王安石来访的次数比较多。但王静辉和王安石见面谈论事情的时候,相处地还算是比较融洽,不过王静辉越来越领教到这位历史上出名的“拗相公”的那股执著的味道,不过他多采用退避的方式来缓解两个人之间的分歧,毕竟这只是私下的交流,没有必要搞的刀光剑影,气氛紧张。不过两个人之间虽然王安石地名头的大,但王静辉也是不吃素的。双方问答之中,王静辉是编的天衣无缝、进退有度,两个人的性格在相互的交谈之中也是相映成趣,这让旁边地颍王赵顼也大开眼界。
王静辉显然要比王安石要圆滑多了,显得气定神闲,相对他脸上时隐时现淡然的笑容。王安石就显得有些稍微急躁了点。颍王赵顼和王安石相识也有很长一段时间了,知道他的老师脾气不是很好,所以经常充当消防员的角色来和稀泥。王静辉知道王安石在历史记载当中是个真正的过目不忘,可比他这个“假货”厉害多了,不过好在他来到这个时代后不断的充电,要不然这段时间应付王安石可真还有点费劲,可以试想一下一个现代人跑到古代和王安石讨论《孟子》,那样的下场会怎样?!不过他不知道王安石心中比他更加惊讶:驸马这么年轻,其才学就如此出色,要比他那个眼睛长在脑门上的儿子要强多了,以前都听别人在他面前夸王静辉,没有想到他比自己想象中的驸马更加出色!
每次王静辉和王安石之间的火药味渐浓的时候,颍王赵顼虽然心中非常期待后面的场面,但还是非常知趣的拉着王安石告辞,这也弄得王安石对他的老大不愿意。不过王安石在这方面还是非常君子的,不因为在学术上的问题而嫉恨,反倒是在别人面前大力夸奖王静辉,说是“大宋年轻俊杰之首”。王安石在政治上识人的眼光奇差无比,但在学问上夸奖某个人更是难得,他可不知道因为自己的嘴巴,王静辉在士林中的风头一时无二,人人都渴望一见,不过驸马府高墙深院,驸马夫妇难得在一起,任谁有天大的面子也很难过驸马府看门人那道关口。
就在王安石和王静辉为了《孟子》上一句话不同的理解而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徐氏的力量有开始在王静辉的授意下慢慢的活动:汴都各个城区都会按照所处的位置不同,每个城区都有两个大宅子,里面有几栋三层高的藏--飘天文学--,还有一些房舍——这里便是图书馆了!
中国人藏书历史源远流长,但让王静辉非常遗憾的便是古人藏书不仅是“藏书”并且还非常“独”,有好书也不会和人分享,一想到后世那些大名鼎鼎的“天一阁”的藏--飘天文学--,王静辉心中便有些惋惜:据说有个女子为了一览天一阁藏书,就嫁到主人家,不过终其一生也没有迈进近在咫尺的天一阁一步,而郁郁而终。连自己家的媳妇都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外人?!就连藏在校正医书局的那些千年医学典籍也是敝帚自珍,只有少数人可以接触到,自己仗着驸马的身份才可以借出来看,换了孙氏兄弟二人,连书都不能拿出大门,一百多年的积累除了整理出少量的权威典籍出版外,都在宋金战争中化为飞灰!
王静辉非常鄙视这种小家子气的做法,开启民智。普及教育。图书馆可是必不可少地机构,有商务印书馆这个大宋出版怪兽在做后盾。他建立图书馆无论是财力上还是物力上都占了很大地优势,还有以前他建立的试运行地图--飘天文学--运营的经验,现在在汴都城中一下子建立了八座图书馆就显得从容多了。
为了以状行色,王静辉还专门跑到英宗赵曙那里去求字。希望老丈人能够为图书馆留下墨宝——这也是自保政策,那些书呆子读书多了难免管不住自己的嘴巴,门口挂着皇帝老子的亲笔签名,就是官府来抓人也不会毫无顾忌殃及池鱼。
老丈人对文化事业自然是地,不知不觉便为王静辉提供了一道护身符,并且商务印书馆的曾掌柜出面宣布今后将会按照城镇的人口比例,在大宋先期建立三十家图书馆,以后还会陆续建设。商务印书馆这一举动引起了士林铺天盖地的赞扬,而在大宋只要是认字的人都知道商务印书馆的后台老板便是当今驸马王静辉,这再一次让他的声望暴涨。
图书馆的面积很大。除了有藏--飘天文学--外,还有很多房舍,供前来的学子在里面看书或是讨论学问之用,秉承宋代的园林艺术,图书馆也有自己地园林,这让图书馆到更像是个学校,就是没有老师而已。图书馆内便利的条件也使得前来的学子宾至如归,而精明的徐氏还拆掉了宅院的一截院墙。建了一座茶楼起上一个风雅的名字便开张了,生意自然是不错的了,像这样高格调的茶楼是那些骨子里面发酸地读书人最爱去的地方,正好可以填补图书馆运营的费用。
除了图书馆以外,在汴都郊外华英书院的周围,王静辉继续大肆收购土地。并且在上面大兴土木,遍植树木花草,在他的心目中这便是后世大学城的雏形。除了继续加大对贫困学子地资助外,对于从事医科的学生也加大了奖学金的比重,以满足今后王静辉对医科人才的需要。他还建立专门为适龄儿童读书的萌学私塾,老师就由华英书院的学生来担任,而学生的来源不仅是周围村民的孩子,还有所有在徐氏和他名下产业服务的员工的子女,这当然是免费的,以增强自己名下产业员工的忠诚度。
王静辉名下产业的员工不仅在大灾中深受他的恩惠和接济,而且报酬也十分优厚,但他们也没有想过自己的儿女居然能够读书,加上王静辉对待属下一下优容宽厚,在外人面前提及自己是为驸马干活的员工,也是非常自信。
东家这一系列的“撒钱”行动尽管已经和刘账房说的很清楚了,但刘账房还是非常心痛。王静辉并不认为自己是在建立一个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也许在那些脑袋发烧的读书人眼中他有成为圣人的倾向;但在韩琦等政坛老狐狸的眼中,王静辉这是在平息那些多事御史的怒火,实在用钱买平安;而对于他自己来说,他做这么多的事情不仅是为了进一步培养报纸的潜在客户和为士林中低层的贫寒士子找个饭碗来维持他们的自尊,更是为了今后商业发展的规划布局——那些遍布大宋最户要城市的图书馆可以转身一变就会成为报纸的发行点、书店,这在北方市场没有什么,但在江浙书商传统势力的南方,那绝对是把要命的刀。这也是他说服徐氏一起跟着他同乘一条船共度风险的商业承诺。
王静辉的这段日子过的是十分惬意的,尽管外面对他的好评如潮,但那是他早就交代好的,徐氏他们只要按照事先的安排去做便可以了。他来到宋朝后就很少有这么清闲的功夫了,每天和蜀国公主下棋、作诗写词、聊天。旁边的丫鬟是曹太后赐下的,她们从来没有见过蜀国公主这么高兴过,这几天的笑容加起来比几个月都多,传闻中驸马夫妇恩爱非常,驸马为了公主居然顶撞了曹太后之说并非空穴来风,当她们看到驸马给蜀国公主按摩有些发酸的小腿的时候,她们都有些痴了。
快乐的日子终究是短暂的,短短的一个月怎么够王静辉夫妇享受?虽然王静辉这个本来时间观念很强的人不愿意提及,但蜀国公主细心如发,还是轻拂着丈夫那棱角分明的脸庞,给他准备南下回楚州的各项物事,夫妻两人此时也只有相顾无言享受这最后的宁静。
平民医馆的接生婆都是经过医馆内的坐堂郎中培训过的,还有王静辉的教材作为参考辅导,胡全汉送来的这两个人都在四十岁左右,正是手脚利索的年龄,单看她们的举动王静辉便知道她们是这个时代最好的护士了。
平民医馆护士的培养工作早在两年前大灾结束之后,王静辉便开始张罗实行了,不过考虑到这个时代的风俗,所招收进来的护士大都在四十岁左右,再年轻的便是他受收养的女孤儿。这些护士的收入也不低,至少作为一个中年妇女的收入可以供三口之家买米之用,这样的收入在贫民区来说就算是非常高的了。平民医馆凭借着在平民区良好的声望和薪酬待遇,居然奇迹般的招收了很高质量的护士——她们都能够识字,这在女性普遍没有接受教育的时代是令人非常惊奇的。
开始的时候刘账房和胡全汉不明白东家为什么要招收女人,而且还是最好识字的女人进医馆,没有想到按照王静辉编写的护士守则培训过后,先期培养的接生婆都成为汴都各位权贵所追捧,而守家的护士则帮了医馆郎中的大忙,有她们在安抚病人和在住院部帮忙,郎中们的工作强度可降低了不少。识字的女护士培训要远比那些接生婆要省事多了,很快便可以进入状态,这让所有人对王静辉的眼光很是钦佩。
而且平民医馆和枢密院的合作也在紧锣密鼓的展开,年初地时候王静辉和参谋总长郭逵就讨论过建立战场急救机构,以便让大宋将士能够在负伤后得到及时有效地治疗,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保存军队连续作战地战斗力。挽救那些有着丰富战斗经验士兵的生命。
王静辉这个脱胎后世的军医制度得到了郭逵的。在这个时代军中地郎中数量极少,最多也就是负责主要领兵大将的救治。根本就顾忌不到普通的士兵,而战场上士兵负伤后除了靠自己外,最多也就是粗略的包扎便生死由天了。在没有抗生素的时代,几乎是负伤便要命。一场战斗下来死亡率极高,王静辉没有办法在这个时代制造青霉素,但依靠现在的水平也能够大量减少士兵减员状况,这得到了郭逵的赞赏。
平民医馆已经开始用王静辉专门编写的医学教材开始培训军中医护人员,而且更早些时候枢密院便开始大量采购济民制药的中成药。大宋虽然财政紧张,但军费还是非常宽裕的,因此军队成为平民医馆和济民制药最大地客户和伙伴,两相加起来居然能够保证平民医馆的正常运转不用每个月都要上千贯的资金投入了,这倒是让医馆上下都松了口气。
在王静辉的不断扩充的计划当中,以后平民医馆的项目还有很多。这里都变成他的医学人才培养基地了,等华英书院的医科学生完成学业后,大部分进入平民医馆也是理所当然地事情,到时候医学人才紧张的状况将会大大缓解。至于人才的流向,王静辉估计一旦和枢密院的合作全面展开,那医学人才自然是多多益善,根本就是不够用——想想大宋一百五十万的常备军,这中间需要多少郎中护士才能够填满医疗保障机构?!还有刚刚开始建设的医疗应急保障机构。这又需要多少人?!
想到这里,王静辉地嘴角微微的上翘:科举制度毕竟只是少部分人得意,大部分的读书人都是终身贫困,这也是社会不稳定因素之一,要是能够通过一系列的医学机构的革新,不仅可以使大宋的医疗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还可以顺道给众多没有门路的贫寒士子找份饭碗。这些“转行”的读书人虽然是士林阶层的最底层,但他们众多的嘴汇集的声音也是不可忽视的,自己给他们找了饭碗,在感情上说自然是偏向自己这一边,到时候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王静辉给厢军找饭碗,从而妥善的裁减了大批厢军,这使得朝中上下都为之侧目,深受老丈人的器重,甚至顶住了御史的层层加码的弹章压力来他;但王静辉身为驸马宗室的身份终究是行事不便,而且以后官场上是没有多大作为了,仅仅依靠英宗赵曙和以后皇位的继承者颍王赵顼,从旁施加影响还是不够的。王安石的名气大,王静辉便谋求迅速发展自己在士林当中声望的办法,最实惠和最有效的办法便是给大量的中低层士子谋求生存的饭碗,这才是王道,而且也是自己最擅长的。
要想改变历史不仅仅是需要在政治上的,科技水平同样重要,尤其是在大宋发达的手工业基础面前,只有不断的依靠科技手段来开辟销路发展交通,才可以使商品在全国乃至整个东方文明圈内加速流转……变成帝国的财政收入。读书人固然深受那些儒家经典的熏陶,但无论如何也是抵不住肚子的诱惑,“以利诱之”一向是王静辉手中百试不爽的利器。
让读书人有自己的经济基础,这样也有助于帮助他们自己保持独立的人格,不用依附于皇权和各种势力,让宋朝有名的“士大夫气节”更好的发扬光大,虽然有时候这种看似有些迂腐的“气节”会阻碍王静辉策略的实施,但在限制皇权和官员滥用权力方面,这也是一把锋利的剑!
帮助士子你获得经济基础,便是保持他们自身人格。中国历史上,每到一个皇朝的后期,最先衰落的便是士林阶层,如果整个士人阶层便的开始唯利是图起来,那这个王朝离覆灭也就不远了。就算是以“敢说真话”标榜的宋朝士人阶层,在王朝覆灭的前期,也只是有几个敢说话的真君子,大部分都沦为追名逐利地无耻之徒。王静辉希望自己能够改变这一糟糕地状况。给他们建立独立的经济基础,然后在提供给他们锋利地武器——报纸。王静辉心目中的士林阶层最理想的状况便是其组成部分倾向于后世知识分子基层那样。里面不止是有大文豪,还要有医生、数学家、工程师等等,不过这都需要时间,至少在他的心中有一个目标。剩下地便是默默的去做,等待改变。
依照王静辉现在的身份,他现在想优哉的和蜀国公主安静的享受这个假期那是不肯能的事情,各路拜访的人络绎不绝,他都觉得这里已经不是他的家而是菜市场。王静辉无奈之下便高挂免战牌,几乎什么人都不见,倒是颍王赵顼不吃他这一套,和王安石几次来到驸马府,好在频率不是很快,否则王静辉就要考虑搬家了。
颍王赵顼和王安石来访的次数比较多。但王静辉和王安石见面谈论事情的时候,相处地还算是比较融洽,不过王静辉越来越领教到这位历史上出名的“拗相公”的那股执著的味道,不过他多采用退避的方式来缓解两个人之间的分歧,毕竟这只是私下的交流,没有必要搞的刀光剑影,气氛紧张。不过两个人之间虽然王安石地名头的大,但王静辉也是不吃素的。双方问答之中,王静辉是编的天衣无缝、进退有度,两个人的性格在相互的交谈之中也是相映成趣,这让旁边地颍王赵顼也大开眼界。
王静辉显然要比王安石要圆滑多了,显得气定神闲,相对他脸上时隐时现淡然的笑容。王安石就显得有些稍微急躁了点。颍王赵顼和王安石相识也有很长一段时间了,知道他的老师脾气不是很好,所以经常充当消防员的角色来和稀泥。王静辉知道王安石在历史记载当中是个真正的过目不忘,可比他这个“假货”厉害多了,不过好在他来到这个时代后不断的充电,要不然这段时间应付王安石可真还有点费劲,可以试想一下一个现代人跑到古代和王安石讨论《孟子》,那样的下场会怎样?!不过他不知道王安石心中比他更加惊讶:驸马这么年轻,其才学就如此出色,要比他那个眼睛长在脑门上的儿子要强多了,以前都听别人在他面前夸王静辉,没有想到他比自己想象中的驸马更加出色!
每次王静辉和王安石之间的火药味渐浓的时候,颍王赵顼虽然心中非常期待后面的场面,但还是非常知趣的拉着王安石告辞,这也弄得王安石对他的老大不愿意。不过王安石在这方面还是非常君子的,不因为在学术上的问题而嫉恨,反倒是在别人面前大力夸奖王静辉,说是“大宋年轻俊杰之首”。王安石在政治上识人的眼光奇差无比,但在学问上夸奖某个人更是难得,他可不知道因为自己的嘴巴,王静辉在士林中的风头一时无二,人人都渴望一见,不过驸马府高墙深院,驸马夫妇难得在一起,任谁有天大的面子也很难过驸马府看门人那道关口。
就在王安石和王静辉为了《孟子》上一句话不同的理解而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徐氏的力量有开始在王静辉的授意下慢慢的活动:汴都各个城区都会按照所处的位置不同,每个城区都有两个大宅子,里面有几栋三层高的藏--飘天文学--,还有一些房舍——这里便是图书馆了!
中国人藏书历史源远流长,但让王静辉非常遗憾的便是古人藏书不仅是“藏书”并且还非常“独”,有好书也不会和人分享,一想到后世那些大名鼎鼎的“天一阁”的藏--飘天文学--,王静辉心中便有些惋惜:据说有个女子为了一览天一阁藏书,就嫁到主人家,不过终其一生也没有迈进近在咫尺的天一阁一步,而郁郁而终。连自己家的媳妇都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外人?!就连藏在校正医书局的那些千年医学典籍也是敝帚自珍,只有少数人可以接触到,自己仗着驸马的身份才可以借出来看,换了孙氏兄弟二人,连书都不能拿出大门,一百多年的积累除了整理出少量的权威典籍出版外,都在宋金战争中化为飞灰!
王静辉非常鄙视这种小家子气的做法,开启民智。普及教育。图书馆可是必不可少地机构,有商务印书馆这个大宋出版怪兽在做后盾。他建立图书馆无论是财力上还是物力上都占了很大地优势,还有以前他建立的试运行地图--飘天文学--运营的经验,现在在汴都城中一下子建立了八座图书馆就显得从容多了。
为了以状行色,王静辉还专门跑到英宗赵曙那里去求字。希望老丈人能够为图书馆留下墨宝——这也是自保政策,那些书呆子读书多了难免管不住自己的嘴巴,门口挂着皇帝老子的亲笔签名,就是官府来抓人也不会毫无顾忌殃及池鱼。
老丈人对文化事业自然是地,不知不觉便为王静辉提供了一道护身符,并且商务印书馆的曾掌柜出面宣布今后将会按照城镇的人口比例,在大宋先期建立三十家图书馆,以后还会陆续建设。商务印书馆这一举动引起了士林铺天盖地的赞扬,而在大宋只要是认字的人都知道商务印书馆的后台老板便是当今驸马王静辉,这再一次让他的声望暴涨。
图书馆的面积很大。除了有藏--飘天文学--外,还有很多房舍,供前来的学子在里面看书或是讨论学问之用,秉承宋代的园林艺术,图书馆也有自己地园林,这让图书馆到更像是个学校,就是没有老师而已。图书馆内便利的条件也使得前来的学子宾至如归,而精明的徐氏还拆掉了宅院的一截院墙。建了一座茶楼起上一个风雅的名字便开张了,生意自然是不错的了,像这样高格调的茶楼是那些骨子里面发酸地读书人最爱去的地方,正好可以填补图书馆运营的费用。
除了图书馆以外,在汴都郊外华英书院的周围,王静辉继续大肆收购土地。并且在上面大兴土木,遍植树木花草,在他的心目中这便是后世大学城的雏形。除了继续加大对贫困学子地资助外,对于从事医科的学生也加大了奖学金的比重,以满足今后王静辉对医科人才的需要。他还建立专门为适龄儿童读书的萌学私塾,老师就由华英书院的学生来担任,而学生的来源不仅是周围村民的孩子,还有所有在徐氏和他名下产业服务的员工的子女,这当然是免费的,以增强自己名下产业员工的忠诚度。
王静辉名下产业的员工不仅在大灾中深受他的恩惠和接济,而且报酬也十分优厚,但他们也没有想过自己的儿女居然能够读书,加上王静辉对待属下一下优容宽厚,在外人面前提及自己是为驸马干活的员工,也是非常自信。
东家这一系列的“撒钱”行动尽管已经和刘账房说的很清楚了,但刘账房还是非常心痛。王静辉并不认为自己是在建立一个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也许在那些脑袋发烧的读书人眼中他有成为圣人的倾向;但在韩琦等政坛老狐狸的眼中,王静辉这是在平息那些多事御史的怒火,实在用钱买平安;而对于他自己来说,他做这么多的事情不仅是为了进一步培养报纸的潜在客户和为士林中低层的贫寒士子找个饭碗来维持他们的自尊,更是为了今后商业发展的规划布局——那些遍布大宋最户要城市的图书馆可以转身一变就会成为报纸的发行点、书店,这在北方市场没有什么,但在江浙书商传统势力的南方,那绝对是把要命的刀。这也是他说服徐氏一起跟着他同乘一条船共度风险的商业承诺。
王静辉的这段日子过的是十分惬意的,尽管外面对他的好评如潮,但那是他早就交代好的,徐氏他们只要按照事先的安排去做便可以了。他来到宋朝后就很少有这么清闲的功夫了,每天和蜀国公主下棋、作诗写词、聊天。旁边的丫鬟是曹太后赐下的,她们从来没有见过蜀国公主这么高兴过,这几天的笑容加起来比几个月都多,传闻中驸马夫妇恩爱非常,驸马为了公主居然顶撞了曹太后之说并非空穴来风,当她们看到驸马给蜀国公主按摩有些发酸的小腿的时候,她们都有些痴了。
快乐的日子终究是短暂的,短短的一个月怎么够王静辉夫妇享受?虽然王静辉这个本来时间观念很强的人不愿意提及,但蜀国公主细心如发,还是轻拂着丈夫那棱角分明的脸庞,给他准备南下回楚州的各项物事,夫妻两人此时也只有相顾无言享受这最后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