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讲妙玉世之谜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品小说 www.epshu.com,最快更新刘心武揭秘红楼梦2最新章节!
金陵十二钗正册里,妙玉身份最特殊,虽然与四大家族没有血缘与婚姻关系,却也能跻身其中,排名又在脂粉英雄王熙凤之上,这令很多人不解。而更让人吃惊的是,通过我上几讲的探究,妙玉还是贾宝玉生命中最为重要的女性之一。那么妙玉的身世究竟如何?她在贾宝玉的人生途程里究竟有什么重要作用?曹雪芹设置这样一个人物,意图何在?这是我要跟大家接着来深入讨论的。
首先探究一下妙玉的身世。
关于妙玉她是一个什么样的身世,书里面主要是通过两个人从旁介绍的。通过旁人介绍、评价人物,给读者留下印象,是曹雪芹常用的一个写作手法,对妙玉这个人物也是这样。
第一次是在第十七回和第十八回里面,大家知道,古本的红楼梦十七、十八这两回没有完全分开,一直保留着一个待分开的状态,所以我说第十七、十八回,说的是古本的状态。在第十七、十八回里头,妙玉第一次暗出。这个时候大观园已经造好了,元春要来省亲,府里面为了迎接她来,就要做各种准备,包括一些宗教仪式的准备。当时府里面已经去买了来一些年轻的女孩作为尼姑、道姑,进行培训,准备在省亲时使用。在准备工作即将完全结束的时候,就有一个仆人来向王夫人汇报,说除了这些小尼姑、小道姑之外,还有一个人您是不是考虑,说外有一个带发修行的女子,本是苏州人士——苏州当然也属于金陵的范围,金陵是一个大概念——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云云。其中有一大段话说她为什么出家,大意就是说她小时候多病多灾,往往有钱人家在这种情况下,就会花钱请一些人做替身,替她去出家,结果这也不中用,她简直病得不行了,最后干脆让她自己出了家,她的病才好了,从此就带发修行了。而且,故事发展到元妃要省亲的时候,她就已经十八岁了。她真实的姓氏究竟是什么呢?她有没有一个真实的名字呢?没有交代,起码在前八十回里面,我们始终没有看到任何这方面的蛛丝马迹。书里只说她有一个法名——出家以后就要取一个佛教范畴之内大家互相称呼的名字,这叫法名——她的法名是妙玉。此外交代得很清楚,妙玉的父母已经双双亡故了,现在妙玉怎么生活呢?身边只有两个嬷嬷、一个小丫头服侍,就是说孤苦伶仃的。但是妙玉她也有很大的优势,这个仆人汇报说她文墨也极通,经文也不用学了,模样又极好,不是一般地好。那么现在为什么跑到都城来了?书里面反复说长安、都城,其实都是影射北京,影射清朝当时的首都北京。妙玉为什么到长安都城来?因为都城里面有观音遗迹和贝叶遗文,这是佛教界最珍视的一些文物。过去印度有一种树叫做贝多树,它的树叶很长,很厚,就叫贝叶,在上面可以直接书写经文,不用去造纸,有了这树的树叶,就可以直接拿它当纸用。在故事发展到这儿的时候,那仆人继续汇报说,妙玉前一年随她师傅到了北京,在西门外牟尼院住。妙玉就是这么一个情况,作者就是这样通过贾府的仆人,以向王夫人汇报的形式来介绍她的。
那么这个仆人向王夫人说完这些以后,本来就想提建议,但是书里边的行文就很有趣。大家知道王夫人是一个什么性格,王夫人这个人心里面往往是很有看法的,但是这个人凡事一慢二看三通过,性格是比较沉稳的。甚至她驱逐金钏那一次,她也把贾宝玉和金钏他们两个调笑的话听完,等到她觉得金钏罪证确凿之后,她才突然起身,打了金钏耳光,发起怒来。要是别样性格的人,听第一句可能就要蹦起来,王夫人不是这样。包括对晴雯的处置,她也隐忍了很久,后来她坦白地说,她老早就看着她不顺眼,看到一个模样像林妹妹的那么一个大丫头在那儿骂小丫头,老早就觉得不对头,但是她都能隐忍,所以说她是一个很沉稳的人。但是书里面在这个地方请你注意曹雪芹的行文,他说王夫人不等说完,没等仆人说完,没把汇报听完便说,既这样我们何不接了她来。很痛快,人家还没有说完话呢,她就做决定了。这意味着什么?一会儿到后面我会回过头再解释这一点。但是这个仆人把话也说在前头,说这个妙玉可不太好请,她说了,侯门公府必以贵势压人,我再不去的。这句话一方面反映了妙玉的性格,我们都知道,她是一个孤高自赏、万人不在她眼里的怪人;另一方面则说明,妙玉的家庭背景应该不是侯门公府一类的,她家应该是书香门第,靠科举一步一步考上去,才成为一个仕宦之家的——应该是那样的家庭,否则她不会那样说,因为如果她自己也是一个贵族家庭的女子,她说这个话就等于把自己家也骂了。但是王夫人这个时候,就让人觉得很奇怪,王夫人听到仆人这么说,丝毫不犹豫,主动说,她既是官宦小姐,自然骄傲些,就下个帖子请她何妨呢。王夫人主张下帖子请她,一下帖子,这就是一个白纸黑字的东西,是不是啊?后来果然这个仆人就照办了,书里面就交代,命书启相公写了帖子,去请妙玉,第二天就派人备车轿把妙玉接进大观园,住进栊翠庵。红楼梦里的道具都不是随便出现的,这个帖子我估计八十回后,会有有关情节涉及到它。既然前面交代是写帖子请的,抄检大观园,先是内部自己抄自己胡闹,后来外面抄进来,皇帝治罪,造成毁灭性打击,这个帖子早晚是要被抄出来的,抄出来后会是什么后果?八十回后估计会有相关情节。这是曹雪芹的艺术手法,草蛇灰线、伏延千里的又一例证,很有意思。
这是一个仆人在向王夫人汇报妙玉的情况,是妙玉第一次侧面出场。
那么第二次呢?是另外一个人来说她。她已经正式出场过了,但是她仍然是云龙见首尾不见身子,所以小说就安排另外一个人物从旁再来介绍她,这个人就是邢岫烟。相关情节出现在第六十三回。
第六十三回,贾宝玉发现他过生日的时候,妙玉给他留下一个拜帖,一个祝寿的帖子,上面写着“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贾宝玉看了以后很高兴,很珍视,觉得应该有所回应,人家给你一个帖子,你应该有一个回信给人家,所谓有来有往,但是怎么写呢?他就想找人解决这个问题,找谁?自然是找林妹妹,能找宝姐姐吗?这种事不能找宝姐姐,这种事要找林妹妹。可是还没找到林妹妹,就看对面颤颤巍巍走来一个美女,是谁呢?就是邢岫烟。他就问邢岫烟,他也没想跟她请教,因为书里在这段情节以前,邢岫烟是个不起眼的角色,显得比较寒酸,没有出众的才华见识,对她以礼相待就是了,谁会去请教邢岫烟什么啊,所以他就随便问一句,说你去哪儿?邢岫烟说我去栊翠庵。宝玉一听,好家伙,这个妙玉是万人不接待的,是不是?怎么你去栊翠庵呢?于是邢岫烟跟他讲了一番话,通过邢岫烟就又交代了妙玉一些情况,补充了前面那个仆人向王夫人所介绍之外的另外一些情况。邢岫烟把这些告诉宝玉,让宝玉大吃一惊,原来邢岫烟和妙玉老早认识,关系极好。邢岫烟就跟贾宝玉讲她们两个的交往经过,说她也未必那么真心重我,为什么别人不理,专接待我,就是因为我和她做过十年的邻居——邢家当时赁的房子就是庙里面的房子——在十年之间,当时可能还是个小姑娘,邢岫烟就经常到庙里面去跟妙玉做伴,她认得的字都是妙玉教给她的,所以邢岫烟就概括她跟妙玉的关系,既是贫贱之交,又有半师之分,是那么一种非同寻常的关系。底下邢岫烟再说的情况,就是听说了,也是一个模糊信息了,因为后来他们家就离开了。她说,因为妙玉她不合时宜,权势不容,竟投到这里来了。这妙玉不合时宜,关于她这样一个定评多次出现。什么叫做不合时宜?这个不合时宜不是一个政治色彩很浓的语汇,这是在俗世社会里面非政治性的一个贬语,就是说这个人做的事可能不犯法,但是跟别人做的事不一样,特古怪,一般人见了以后,都讨厌。妙玉她有一些行为是不合时宜,但是她这个不合时宜又导致了什么?又导致了权贵不容。按说一般人讨厌她也罢了,一般人讨厌她,也不能把她怎么样,最后显然又惹怒了权贵,为权贵所不容,所以才投奔到这儿来。这是邢岫烟的一个解释,但这也只是她听说的,曹雪芹写得迷离扑朔。
贾宝玉一想,眼前站了一个最了解妙玉的人,那就别找林妹妹了,就把这个帖子给邢岫烟看了。邢岫烟看了怎么评价妙玉?她一看拜帖,便说她这脾气竟不能改,竟是生成这等放诞诡僻了,从来没见拜帖上下别号的。你给人写一个拜寿的帖子,按说应该是写上自己的名字的,就说妙玉你出家了,没有真实姓名,你也可以写上妙玉,写法号也很好,但是她写了一个别号,写了“槛外人”于是邢岫烟就脱口而出,说了对妙玉实际上很刻薄的话。邢岫烟应该是一个很温柔的女子,但是一看拜帖太古怪了,不合时宜,所以就说出了一句尖锐的批评的话:这可是俗语说的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的,成个什么道理!这在那个社会是很尖锐、很严厉的一种批评,是不是?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的,不成道理了是吧?但是邢岫烟后来冷静一下想了想,也跟宝玉探讨了这个问题,说,我能跟你解释,为什么她自称是槛外人。因为妙玉曾经给邢岫烟说过,而且常说,说过不止一次,她说古人中,自汉晋五代唐宋以来,都没有好诗,只有两句诗好。这两句诗很古怪,到现在为止,我个人也没觉得这两句诗好,但是妙玉觉得这两句诗,是经历过那么多朝代,古人留下的诗句里惟独算得上好的。这两句诗现在年轻人可能不太懂了,叫做“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是宋朝一个叫范成大的诗人写的。这是只有在那个社会才有的两样东西“铁门槛”和“土馒头”过去封建贵族家庭或者是富豪人家会被称做门槛高,这个门槛高不光是一个形容词,是真高,体现住宅的气派。而且最有钱和最有势的人,他的门槛要包铁皮,有的家希望自己的铁门槛可以存在一千年。但是范成大这个诗人就指出来了,就算你这个铁门槛能够存在一千年,你能活一千岁吗?到头来你需要一个什么呢?需要一个土馒头!这个现在的年轻人不懂,我跟一个小学生说过,他说人死了不就是装骨灰盒么,要土馒头干什么啊?好吃不好吃?这个他就不懂,因为过去是土葬,土葬的话都是要用土堆一个坟头,而且在古代的时候特别讲究,就是要堆成土馒头。“土馒头”在这句诗里构成一个标志,生命终结的标志,就是说到头来,你无非也是要死掉,徒然留下一个坟头而已。过去地位越高的人,死了以后坟头就做得越大,帝王的“土馒头”甚至会成为一座丘陵,但那“土馒头”再大,你人不存在了,也终究不会有什么乐趣,是不是?
妙玉认为这两句诗好,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她对人生有一种她个人的特殊看法,这种看法正巧和古代范成大的两句诗呼应了。这是一种很悲观的看法,这是一种悲剧性的人生观,就是看破红尘,认为所有荣华富贵都没有什么意义,人生追求长寿也没有多大意思,到最后谁都逃不过死亡,表达的就是这样的意蕴。
邢岫烟介绍了妙玉欣赏这两句诗以后又说,妙玉最爱读庄子的文章,认为文章就只有庄
子写得好。那么庄子有的文章里面就讲到畸人,畸零之人——庄子里面伪造了一句孔子的话,庄子里面引的孔子的话语都不可信,都是为了写文章方便,故意说什么什么事孔子怎么说,其实代表庄子他自己的观点——这个庄子的文章里面就借孔子的口说畸零之人,说这种人是非常个别的古怪的人,他和其他的众人绝对不一样,合不来,但是和谁比较和谐呢?他和天,和亘古永存的自然宇宙是和谐的,这样一种生命叫做畸人。孔子恐怕没有说过这样的话,但是庄子的文章里面,他说孔夫子听到人问,就这么解释这种人。妙玉喜欢庄子的文章,自认为是畸零之人,这意味着她对政治,对权力,没有兴趣;对社会,对俗世,对名利,也都看破;她不合群,自愿在边缘生存,享受孤独。但因为她能与天、与宇宙、与自然达到和谐,她又觉得自己很有尊严,很有价值,不可轻亵,凛然莫犯。我前面讲秦可卿,讲贾元春,讲了书里书外很多的政治,书外是康、雍、乾三朝的政权更迭与明争暗斗,特别是乾隆登基以后,还有弘皙逆案的发生;书里呢,有义忠亲王老千岁,有月喻太子的文字,有北静王府和忠顺王府争夺蒋玉菡,等等。因为是一环环地讲,前面各环里政治斗争的气氛浓浓的,使得一些听讲的人误以为,我就是认定红楼梦是一部政治小说,曹雪芹除了政治影射不写别的。但现在我讲到了妙玉,讲到这里,我要诚恳地告诉你,曹雪芹的伟大,就在于他能既关心政治,有自己的政治倾向,却又能超越政治。他所塑造的妙玉这个形象,就体现出他这种超越意识,这是我们应该特别注意的。
接着说邢岫烟跟宝玉的对话,听了拜帖的事,得知宝玉为不知怎么回帖子犯愁,邢岫烟就给宝玉出主意了。她说妙玉不是自称槛外人吗?你就要自谦,你别跟她拗着来,你就说自己是槛内人;如果她说自己是畸零之人,你就说自己是世中扰扰之人。就是她怎么说,你就怎么跟她反着说,她就高兴。什么叫扰扰之人?一天到晚奔波忙碌干嘛,谋吃谋喝谋享受谋快乐,是不是?俗人,对吧?当然也不是坏人,就是世界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当中,一天到晚忙忙碌碌的一个小生命。你这么说她就高兴了。她要说是槛外人,你就说槛内人,你承认自己是铁门槛里面的,这样你就合她的心了。宝玉听了,顿觉醍醐灌顶——这是一句佛教用语,意思是立刻大彻大悟。后来贾宝玉果然就听取邢岫烟的建议,写了一个自称是槛内人的回帖,也没有直接给妙玉,到了栊翠庵,从庵门的门缝塞了进去。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情节,也是一个侧面介绍。
通过前面仆人向王夫人汇报的内容,以及现在我给你详细重复的书里面写到的邢岫烟对妙玉的介绍,妙玉这个人物形象基本上就立起来了,我们了解了她的基本身世,她的生命到十八岁为止的轨迹,她的交往,她喜欢的诗喜欢的文,她怎么看自己怎么看别人,这些就基本清楚了。
妙玉的前后两次暗出,已经让读者领略到了她的孤傲和清高。一般来说,红楼梦中的重要角色,曹雪芹都要单独为她立传,被作者珍视的妙玉当然也不例外,红楼梦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就是妙玉的正传。在这一回里,刘姥姥二进大观园,贾母带着刘姥姥在大观园里四处参观游玩,当走到栊翠庵时,就歇了脚,喝口茶,这样就引出了妙玉敬茶的故事。妙玉在经过了他人的交代之后,也正面走出来和读者见面。
那么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曹雪芹郑重其事地为妙玉写照立传,在这一回里面,写妙玉出场,到这场戏结束,贾母她们离开栊翠庵,一共才多少字呢?我查阅了各种古本以及现在的通行本,上下出入字数不到五个,大体上是一千三百五十个字——很少的字数。妙玉在这一场里面只说了十二句话,或者严格来说,某一次开口,断句,分成几句,是十二次开口。曹雪芹在一千三百五十个字里面,就让这个角色开了十二次口,就够了,这个人就站出来了,性格就凸现了。所以我确实佩服曹雪芹,佩服红楼梦,甚至他还不光是写这个人的性格,他把很多信息都传达出来了。
那么我们就把她的十二次开口,像品茶一样,细细地品味一番。
书里写道,贾母到了栊翠庵,带着刘姥姥,还有一拨小姐什么的去了。妙玉就给贾母献茶,用了一个什么样的茶具呢?是一个海棠花式的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了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道具,现在我不细说。然后他一下笔我就非常惊叹,他怎么写的啊?先写贾母说了一句话,贾母这句话很古怪,说我不吃六安茶。怪不怪?
曹雪芹多省事啊,他要传达一个什么信息?显然,贾母跟妙玉的家庭,跟她的上一辈,还不仅是父母一辈,可能跟她爷爷奶奶一辈,曾经非常地熟悉。她知道妙玉家的待客习惯,在妙玉长辈在世的时候,妙玉那家人待客,总是要端出六安茶来,这已成待客的惯例。贾母她是贾府的老祖宗,妙玉是晚辈,她用不着客气,所以曹雪芹不多废话,就直接写贾母说,我不吃六安茶。然后妙玉这个角色在第一次出场中也就第一回开口了,妙玉这句话也很简洁,更妙,很厉害,她说,知道,这是老君眉。厉害不厉害?贾家和妙玉背后的那个家庭之间的关系,就点出来了。那家人过去跟贾家交往,老往外端六安茶,不合贾府人的口味,特别不合贾母的口味。而这一年妙玉她已经十八岁了,她父母虽然双亡,家庭记忆还是有的,她老早就有防备,是不是啊?所以她立刻回答了两个字,知道,然后告诉贾母,这是老君眉。妙玉也是软顶,她不能对贾母话多,说你不吃六安茶,但这不是六安茶,不用换,这是老君眉,老君眉你得喝吧,老君眉这名称含有祝寿的意思,你不能拒绝好意吧?贾母接过了茶,但贾母也很厉害,她就问是什么水?懂得喝茶才有这种话,对不对?不懂得喝茶,她会这么问吗?作者把贾母写得也很有性格,很会享受生活,享受到精致入微的地步,这种人真的是品茶,不能叫喝茶,叫品茶。会品的不仅要挑剔茶叶,光说茶叶是老君眉没有用,还要讲究烹茶的用水,所以必须问是什么水,如果水不合格,那么茶叶合格了,也还是不能喝。妙玉就告诉她,是旧年蠲的雨水。过去烹茶时兴把今年雨季那个雨水,拿坛子罐子接了,接了以后让它澄清,清了以后把水滗出来,搁在专门的一种瓷器里面,或者陶器里面,埋在树根底下,过了一年以后,再把它刨出来,然后用那个水烹茶,那才算是合格的水,现汲的井水是不行的。可能现在有人听着觉得,哎哟,那个能喝吗?咱们现在有自来水、矿泉水、太空水,陈旧的雨水怎么能喝啊?但是一个时代一种讲究,当时就认为旧年蠲的雨水是很高级的烹茶用水。贾母一听,茶也对路水也合格,当然也就算了,就品那杯茶,喝去半盅。
通过贾母和妙玉短短的两次对话,我觉得,妙玉这个人物固然是一个艺术形象,但她是有生活原型的,否则作者不可能写出这样的文字来。我们不要忘记贾母的原型是康熙朝苏州织造李煦的妹妹,现在书里交代妙玉是苏州人士,她的原型应该就是苏州一个官宦人家的女儿。她父亲的官职可能与茶叶的生产贸易税收有关,所以她家对各种茶叶,以及烹茶用水还有茶具,都非常懂行,非常讲究。管宫廷织品,并且还经常兼管盐政的官员李煦,与同一地方管理茶政的官员之间,关系当然可以是非常密切的,两家的家属也会认识,礼尚往来。因此,前面写仆人跟王夫人介绍妙玉的情况,她不等听完就表了态,以及这里写贾母进了禅堂坐下,没等接待者开口就宣称不吃六安茶,就都不奇怪了。贾母的原型后来常住南京,之后王夫人成为她儿媳妇,一起住,但她们跟苏州的亲友保持着密切联系,与妙玉家是有来往的,用不着别人详细介绍,她们知其根底。我认为,曹雪芹这样写,就是因为在真实的生活里,有那么一个苏州的官宦人家,有那么一个比他大几岁的女性。我还特别注意到,六安茶和老君眉都是好茶,但六安茶——出产地在安徽六安——的特点是很本色,略有苦味。一个非豪门出身的靠科举当上官儿的人,他和他的家人喜好喝六安茶,来了客人也往往敬六安茶,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很自然的现象。但是生活中的李家曹家,到了书里化为了史家贾家,他们是公侯的后代,世代簪缨,没有什么寒窗苦读的感受,犯不上喝略带苦味的六安茶来抚慰自己的心灵。他们爱喝的,是几种每年特别要向皇帝进贡的香茶,那么老君眉——产在洞庭湖的君山——形如银针,味甘气醇,当然就很符合他们的心理和舌喉的需求了。妙玉深知这些侯门贵族的讲究,不献六安茶而捧出老君眉,也就顺理成章了。我觉得这样的细节是很难凭空虚构的,应该是从生活的原生态里提炼出来的,难为曹雪芹把这么丰富的内涵,用如此简洁的方式表达了出来。
好,咱们接着往下看曹雪芹怎么写妙玉。妙玉跟贾母说完这么两句话之后,就懒得再去理贾母她们了。她是一个很高傲的人,对贾母不得不敷衍,但也懒得浪费更多的时间。她拉一拉宝钗和黛玉的衣襟,就把她们带到东禅房旁边的耳房,单请她们去喝梯己茶。贾宝玉照例要跟进去——贾宝玉这个人就是凡是女性的美好的活动,他一律要去扎堆,总少不了他,这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青春女性崇拜者。
贾宝玉跟进去以后,红楼梦里面各古本写法不一样,有的说是黛玉和宝钗两个人跟他说,你又赶来蹭茶吃,这里并没你的;有的说是三个人说的。如果算三个人说话,妙玉就又开了一次口,我把它算进去,算是妙玉第三次开口。这里并没你的,这句话可能就是妙玉说的,因为她是要单请林黛玉和薛宝钗品这个茶。然后正在这个时候,那边贾母就喝得差不多了,而且大家都知道,贾母喝了半盅茶之后,就把剩下的半盅给刘姥姥喝了。当时妙玉也看见了,这个时候妙玉的仆人把这个成窑杯收回来了,妙玉就第四次开口,她命令那个仆人把成窑的茶杯就别收了,搁到外面去吧。这就是写这个人洁癖,太过分地好清洁,而且用今天的观点看,她歧视劳动人民,得被扣上这个帽子。估计她心里说,如果光是贾母喝了,算了,洗干净点,洗仔细点,还能留着,结果让刘姥姥喝了——刘姥姥可能农村生活条件也差,一口黄牙,她看了就别扭——被刘姥姥喝了以后,洗了她都不要了,怎么都不要了,这就是妙玉。我说曹雪芹珍爱妙玉这个人物,但并不等于说他不写这个人物的缺点,实际上曹雪芹笔下的每一钗都是既有优点又有缺点的,还有说不清是优点还是缺点的性格特征,她们都是活生生的生命存在,携带着自己全部复杂的人性,走过自己的人生历程。
然后作者就写道,妙玉招待林黛玉和薛宝钗,拿出非常珍贵的茶具,这个描写非常夸张,有些描写跟书里前面描写秦可卿的卧房真是差不多,太夸张了。她拿出一样东西——这三个字很难写,读音也很怪,读作“班袍甲”——这个东西不是瓷器,大体来说就是在葫芦生长的时候,用一个模具把葫芦套上,等葫芦长大,把那个模具空间充满之后,将模具拆开,葫芦就长成了模具里面要求长成的怪样子;此外,这个东西还要经过另外一些精细的加工。书里面说这个怪东西旁边还有耳,杯上还刻着字,写的是“晋王恺珍玩”并且更夸张了,后面还有一行小字,内容是“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大家知道,王恺是晋朝的大富豪,收藏各种名贵东西的人,这个东西还被王恺收藏过,而且还有人做证,有一个宋朝人做证,元丰五年——元丰五年是宋朝的一个年号,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不是别的苏轼,就是出生于眉山的苏轼,就是苏东坡——还见于秘府。这个很夸张,实际上这个描写是从生活的原型升华为艺术的创造,他夸张得非常过度,因为你要是去问文物专家,他们会告诉你,这种用葫芦做成的饮具,用模具强迫葫芦长成怪样子,这种做法是在康熙年间才有的,是清朝康熙朝以后才流行的,根本很难找到证据证明晋朝或者宋朝有这种东西,但他就愣这么写,这就是他艺术上的发挥了。这个怪器皿妙玉就用来给薛宝钗斟了茶,请薛宝钗品。另外一个饮具也是奇珍,也是三个字的名字,最后一个字,上面一个“乔”下面一个“器皿”的“皿”读作“点西桥”有的版本第一个字不是“斑点”的“点”而是“桃杏”的“杏”这个东西的名字在版本学上有争议,我现在不细说,总归也是一个非常珍贵的东西,是用犀牛角做的,她用来给林黛玉品茶。
那么这个时候,贾宝玉就看她拿什么给自己品茶,这个也是所有红楼梦研究者最感兴趣的一个问题,就是他们发现曹雪芹怎么写的呢?妙玉就把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拿来给宝玉品茶。什么叫绿玉斗?就是用绿色的玉制作的,形状像过去量米的斗——当然缩小了很多倍,可以拿在手中使用——妙玉就拿这个给他品茶。因为这个是前番妙玉自己常日吃茶用过的,所以引起很多读者的浮想联翩,是吧?我将在下面再去跟你一起详细探讨这个问题。这时妙玉就要第五次开口了,因为贾宝玉首先抗议了,贾宝玉说,常言世法平等,她们就用这样的古玩奇珍,我就用这个俗器了?妙玉就回答他说,这是俗器?不是我说狂话,只怕你家里,未必找得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呢!这就是妙玉的性格“不是我说狂话”她其实就是说狂话,她这个人一句比一句狂,对吧?曹雪芹写到这儿,她说的话,总共一百字都没到,这人物就活了,就是这么一个人,就这么个性格。然后她看大家喝得高兴,就又寻出一个东西,这个太夸张了,很难复原这个东西,叫做九曲十八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一个大海(书里的写法是上面一个“台”下面一个“皿”)。这个你想想,我不掰开细说,一个湘妃竹竹根整雕的,这是什么东西!然后她就拿着这个东西,笑着对贾宝玉说,就剩下这一个,你可吃得了这一海?贾宝玉有点傻帽儿,说我吃得了。妙玉就笑道——这是妙玉第七次说话——说你虽吃得了,也没这些茶糟蹋,你岂不闻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驴了!这个话好厉害,我每次看到这儿以后,都特别惭愧,因为我喝茶,老是大茶缸子,一缸子一缸子喝,按妙玉的标准,咱们都别喝了,只能喝一杯,小口喝一点,一杯为品,二杯就是解渴的蠢物,三杯的话,不重复了,很难听,但是妙玉就说出来了,而且说你吃这一海更成个什么,因为这一海比三杯还多。这就是妙玉。
然后第八次她开口说话,说你这遭吃茶是托她们两个的福,独你来了,我是不给你吃的。这个话本来你不说大家也明白,你是一个出家人,他是一个男性,你带发修行,是一个尼姑,当然不能随便招待一位公子品茶,但她就要说出口,就这么一个人。
然后第九句,宝玉就说那我谢她们便是,妙玉回复说:“这话明白。”她说出的这些个话都很有刚性的,都是“钢铁公司”的那种东西,是不是?然后最突出表现妙玉的孤僻和尖
刻的就是底下,她第十次说话。
第十次开口是说林黛玉。林妹妹在书里面真是超凡入圣的一个人物,你记不记得有一次林黛玉离开潇湘馆的时候怎么嘱咐紫鹃的,那段话我背不下来,但是你能回想出大意是什么,是吧?那段话是说怎么把屋子收拾了,把窗户打开让大燕子回来,又怎么放帘子,怎么样烧香炉,等等。那个林黛玉的生活,你想,诗化的生活,雅致得不能再雅致。你批评林黛玉可以用无数的词语,但是你不可以用一个字眼来批评林黛玉,若说林黛玉俗,你忍心吗?你可以吗?但是在底下的描写里,林黛玉跟贾宝玉一样,居然也傻帽儿了,她就问了一句,这也是旧年的雨水?因为前面大家都跟贾母在一起,在东禅堂,贾母问了这是什么水?妙玉说这是旧年蠲的雨水,蠲就是储存的意思。林黛玉就以为自己喝的茶也是去年蠲的雨水,那算是烹茶使用的很高级的水了。结果妙玉冷笑道,你这么个人,竟是个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我只吃过一回,这是第二回了,你尝不出来?旧年蠲的雨水,哪儿有我这样的清醇,如何吃得?——这个妙玉亏曹雪芹写得出来,怎么这么说话,她敢教训林黛玉。薛宝钗后来也教训过林黛玉,但是你看,赔多少小心,话绕来绕去,最后怎么样,只是指点一下林黛玉。妙玉她不这样。而且这段话就透露出很多的信息,说明她给贾母喝旧年的雨水本身也并不意味着看重贾母,知道吧,我还有好水,轮不到给您喝。你张口就说我不吃六安茶,你那臭德行谁不知道,知道,这是老君眉!这就是妙玉。
然后她第十一次说话。宝玉后来就建议,成窑小盖钟你既然不要了,干脆送给刘姥姥得了。妙玉听了,想了一想她才开口说——她就这一次开口有点时间差,不像前面张口就来,别人问完以后,一句就跟上了,这次想一想才说,这也罢了,幸而那杯子是我没吃过的,如果我吃过的我就砸碎了也不能给她,只是我可不亲自给她,你要给她我也不管,我只交给你,你快拿去吧。就这么把杯子打发了,这是她第十一次说话。
她第十二次开口是客人要走了,这时贾宝玉就说了,是不是叫几个小幺儿到河里打几桶水洗洗地?其实贾宝玉是一个调侃,开一个玩笑,对吧?结果妙玉就接这个茬,你以为你开玩笑,我还当真了。这更好了,妙玉说,只是你嘱咐他们抬了水只搁在山门外面墙根下,别进门来。这真是把妙玉的性格写绝了,对不对?然后底下就接着写,所有人出了栊翠庵,妙玉并不甚留,送出山门回身便将门关闭了。这就是妙玉。这段文字,现在我告诉你,各种古本和通行本上下相差非常少,就是一千三百五十个字左右。而以蒙古王府本为底本,我用六个本子汇校以后,最后得出的它的精确数字是一千三百四十七个字。其中写到妙玉的性格,写到了她和贾母之间的关系,写到了她对刘姥姥的态度,写到她本身和这个大观园里面最雅的一个女子林黛玉之间的冲突,写到她和薛宝钗、贾宝玉的种种微妙关系,才用了这么点字。
说到这儿以后,我想大家最感兴趣的一个问题就浮现出来了,就是究竟妙玉和宝玉之间有没有情爱关系,说白了,她把她那个绿玉斗给宝玉喝,有没有暗中亲嘴的意思?这是一个年轻人直截了当给我提出来的,问我作者究竟有没有这个意思在里面。我将在下一讲里面分析妙玉的情爱之谜。
金陵十二钗正册里,妙玉身份最特殊,虽然与四大家族没有血缘与婚姻关系,却也能跻身其中,排名又在脂粉英雄王熙凤之上,这令很多人不解。而更让人吃惊的是,通过我上几讲的探究,妙玉还是贾宝玉生命中最为重要的女性之一。那么妙玉的身世究竟如何?她在贾宝玉的人生途程里究竟有什么重要作用?曹雪芹设置这样一个人物,意图何在?这是我要跟大家接着来深入讨论的。
首先探究一下妙玉的身世。
关于妙玉她是一个什么样的身世,书里面主要是通过两个人从旁介绍的。通过旁人介绍、评价人物,给读者留下印象,是曹雪芹常用的一个写作手法,对妙玉这个人物也是这样。
第一次是在第十七回和第十八回里面,大家知道,古本的红楼梦十七、十八这两回没有完全分开,一直保留着一个待分开的状态,所以我说第十七、十八回,说的是古本的状态。在第十七、十八回里头,妙玉第一次暗出。这个时候大观园已经造好了,元春要来省亲,府里面为了迎接她来,就要做各种准备,包括一些宗教仪式的准备。当时府里面已经去买了来一些年轻的女孩作为尼姑、道姑,进行培训,准备在省亲时使用。在准备工作即将完全结束的时候,就有一个仆人来向王夫人汇报,说除了这些小尼姑、小道姑之外,还有一个人您是不是考虑,说外有一个带发修行的女子,本是苏州人士——苏州当然也属于金陵的范围,金陵是一个大概念——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云云。其中有一大段话说她为什么出家,大意就是说她小时候多病多灾,往往有钱人家在这种情况下,就会花钱请一些人做替身,替她去出家,结果这也不中用,她简直病得不行了,最后干脆让她自己出了家,她的病才好了,从此就带发修行了。而且,故事发展到元妃要省亲的时候,她就已经十八岁了。她真实的姓氏究竟是什么呢?她有没有一个真实的名字呢?没有交代,起码在前八十回里面,我们始终没有看到任何这方面的蛛丝马迹。书里只说她有一个法名——出家以后就要取一个佛教范畴之内大家互相称呼的名字,这叫法名——她的法名是妙玉。此外交代得很清楚,妙玉的父母已经双双亡故了,现在妙玉怎么生活呢?身边只有两个嬷嬷、一个小丫头服侍,就是说孤苦伶仃的。但是妙玉她也有很大的优势,这个仆人汇报说她文墨也极通,经文也不用学了,模样又极好,不是一般地好。那么现在为什么跑到都城来了?书里面反复说长安、都城,其实都是影射北京,影射清朝当时的首都北京。妙玉为什么到长安都城来?因为都城里面有观音遗迹和贝叶遗文,这是佛教界最珍视的一些文物。过去印度有一种树叫做贝多树,它的树叶很长,很厚,就叫贝叶,在上面可以直接书写经文,不用去造纸,有了这树的树叶,就可以直接拿它当纸用。在故事发展到这儿的时候,那仆人继续汇报说,妙玉前一年随她师傅到了北京,在西门外牟尼院住。妙玉就是这么一个情况,作者就是这样通过贾府的仆人,以向王夫人汇报的形式来介绍她的。
那么这个仆人向王夫人说完这些以后,本来就想提建议,但是书里边的行文就很有趣。大家知道王夫人是一个什么性格,王夫人这个人心里面往往是很有看法的,但是这个人凡事一慢二看三通过,性格是比较沉稳的。甚至她驱逐金钏那一次,她也把贾宝玉和金钏他们两个调笑的话听完,等到她觉得金钏罪证确凿之后,她才突然起身,打了金钏耳光,发起怒来。要是别样性格的人,听第一句可能就要蹦起来,王夫人不是这样。包括对晴雯的处置,她也隐忍了很久,后来她坦白地说,她老早就看着她不顺眼,看到一个模样像林妹妹的那么一个大丫头在那儿骂小丫头,老早就觉得不对头,但是她都能隐忍,所以说她是一个很沉稳的人。但是书里面在这个地方请你注意曹雪芹的行文,他说王夫人不等说完,没等仆人说完,没把汇报听完便说,既这样我们何不接了她来。很痛快,人家还没有说完话呢,她就做决定了。这意味着什么?一会儿到后面我会回过头再解释这一点。但是这个仆人把话也说在前头,说这个妙玉可不太好请,她说了,侯门公府必以贵势压人,我再不去的。这句话一方面反映了妙玉的性格,我们都知道,她是一个孤高自赏、万人不在她眼里的怪人;另一方面则说明,妙玉的家庭背景应该不是侯门公府一类的,她家应该是书香门第,靠科举一步一步考上去,才成为一个仕宦之家的——应该是那样的家庭,否则她不会那样说,因为如果她自己也是一个贵族家庭的女子,她说这个话就等于把自己家也骂了。但是王夫人这个时候,就让人觉得很奇怪,王夫人听到仆人这么说,丝毫不犹豫,主动说,她既是官宦小姐,自然骄傲些,就下个帖子请她何妨呢。王夫人主张下帖子请她,一下帖子,这就是一个白纸黑字的东西,是不是啊?后来果然这个仆人就照办了,书里面就交代,命书启相公写了帖子,去请妙玉,第二天就派人备车轿把妙玉接进大观园,住进栊翠庵。红楼梦里的道具都不是随便出现的,这个帖子我估计八十回后,会有有关情节涉及到它。既然前面交代是写帖子请的,抄检大观园,先是内部自己抄自己胡闹,后来外面抄进来,皇帝治罪,造成毁灭性打击,这个帖子早晚是要被抄出来的,抄出来后会是什么后果?八十回后估计会有相关情节。这是曹雪芹的艺术手法,草蛇灰线、伏延千里的又一例证,很有意思。
这是一个仆人在向王夫人汇报妙玉的情况,是妙玉第一次侧面出场。
那么第二次呢?是另外一个人来说她。她已经正式出场过了,但是她仍然是云龙见首尾不见身子,所以小说就安排另外一个人物从旁再来介绍她,这个人就是邢岫烟。相关情节出现在第六十三回。
第六十三回,贾宝玉发现他过生日的时候,妙玉给他留下一个拜帖,一个祝寿的帖子,上面写着“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贾宝玉看了以后很高兴,很珍视,觉得应该有所回应,人家给你一个帖子,你应该有一个回信给人家,所谓有来有往,但是怎么写呢?他就想找人解决这个问题,找谁?自然是找林妹妹,能找宝姐姐吗?这种事不能找宝姐姐,这种事要找林妹妹。可是还没找到林妹妹,就看对面颤颤巍巍走来一个美女,是谁呢?就是邢岫烟。他就问邢岫烟,他也没想跟她请教,因为书里在这段情节以前,邢岫烟是个不起眼的角色,显得比较寒酸,没有出众的才华见识,对她以礼相待就是了,谁会去请教邢岫烟什么啊,所以他就随便问一句,说你去哪儿?邢岫烟说我去栊翠庵。宝玉一听,好家伙,这个妙玉是万人不接待的,是不是?怎么你去栊翠庵呢?于是邢岫烟跟他讲了一番话,通过邢岫烟就又交代了妙玉一些情况,补充了前面那个仆人向王夫人所介绍之外的另外一些情况。邢岫烟把这些告诉宝玉,让宝玉大吃一惊,原来邢岫烟和妙玉老早认识,关系极好。邢岫烟就跟贾宝玉讲她们两个的交往经过,说她也未必那么真心重我,为什么别人不理,专接待我,就是因为我和她做过十年的邻居——邢家当时赁的房子就是庙里面的房子——在十年之间,当时可能还是个小姑娘,邢岫烟就经常到庙里面去跟妙玉做伴,她认得的字都是妙玉教给她的,所以邢岫烟就概括她跟妙玉的关系,既是贫贱之交,又有半师之分,是那么一种非同寻常的关系。底下邢岫烟再说的情况,就是听说了,也是一个模糊信息了,因为后来他们家就离开了。她说,因为妙玉她不合时宜,权势不容,竟投到这里来了。这妙玉不合时宜,关于她这样一个定评多次出现。什么叫做不合时宜?这个不合时宜不是一个政治色彩很浓的语汇,这是在俗世社会里面非政治性的一个贬语,就是说这个人做的事可能不犯法,但是跟别人做的事不一样,特古怪,一般人见了以后,都讨厌。妙玉她有一些行为是不合时宜,但是她这个不合时宜又导致了什么?又导致了权贵不容。按说一般人讨厌她也罢了,一般人讨厌她,也不能把她怎么样,最后显然又惹怒了权贵,为权贵所不容,所以才投奔到这儿来。这是邢岫烟的一个解释,但这也只是她听说的,曹雪芹写得迷离扑朔。
贾宝玉一想,眼前站了一个最了解妙玉的人,那就别找林妹妹了,就把这个帖子给邢岫烟看了。邢岫烟看了怎么评价妙玉?她一看拜帖,便说她这脾气竟不能改,竟是生成这等放诞诡僻了,从来没见拜帖上下别号的。你给人写一个拜寿的帖子,按说应该是写上自己的名字的,就说妙玉你出家了,没有真实姓名,你也可以写上妙玉,写法号也很好,但是她写了一个别号,写了“槛外人”于是邢岫烟就脱口而出,说了对妙玉实际上很刻薄的话。邢岫烟应该是一个很温柔的女子,但是一看拜帖太古怪了,不合时宜,所以就说出了一句尖锐的批评的话:这可是俗语说的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的,成个什么道理!这在那个社会是很尖锐、很严厉的一种批评,是不是?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的,不成道理了是吧?但是邢岫烟后来冷静一下想了想,也跟宝玉探讨了这个问题,说,我能跟你解释,为什么她自称是槛外人。因为妙玉曾经给邢岫烟说过,而且常说,说过不止一次,她说古人中,自汉晋五代唐宋以来,都没有好诗,只有两句诗好。这两句诗很古怪,到现在为止,我个人也没觉得这两句诗好,但是妙玉觉得这两句诗,是经历过那么多朝代,古人留下的诗句里惟独算得上好的。这两句诗现在年轻人可能不太懂了,叫做“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是宋朝一个叫范成大的诗人写的。这是只有在那个社会才有的两样东西“铁门槛”和“土馒头”过去封建贵族家庭或者是富豪人家会被称做门槛高,这个门槛高不光是一个形容词,是真高,体现住宅的气派。而且最有钱和最有势的人,他的门槛要包铁皮,有的家希望自己的铁门槛可以存在一千年。但是范成大这个诗人就指出来了,就算你这个铁门槛能够存在一千年,你能活一千岁吗?到头来你需要一个什么呢?需要一个土馒头!这个现在的年轻人不懂,我跟一个小学生说过,他说人死了不就是装骨灰盒么,要土馒头干什么啊?好吃不好吃?这个他就不懂,因为过去是土葬,土葬的话都是要用土堆一个坟头,而且在古代的时候特别讲究,就是要堆成土馒头。“土馒头”在这句诗里构成一个标志,生命终结的标志,就是说到头来,你无非也是要死掉,徒然留下一个坟头而已。过去地位越高的人,死了以后坟头就做得越大,帝王的“土馒头”甚至会成为一座丘陵,但那“土馒头”再大,你人不存在了,也终究不会有什么乐趣,是不是?
妙玉认为这两句诗好,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她对人生有一种她个人的特殊看法,这种看法正巧和古代范成大的两句诗呼应了。这是一种很悲观的看法,这是一种悲剧性的人生观,就是看破红尘,认为所有荣华富贵都没有什么意义,人生追求长寿也没有多大意思,到最后谁都逃不过死亡,表达的就是这样的意蕴。
邢岫烟介绍了妙玉欣赏这两句诗以后又说,妙玉最爱读庄子的文章,认为文章就只有庄
子写得好。那么庄子有的文章里面就讲到畸人,畸零之人——庄子里面伪造了一句孔子的话,庄子里面引的孔子的话语都不可信,都是为了写文章方便,故意说什么什么事孔子怎么说,其实代表庄子他自己的观点——这个庄子的文章里面就借孔子的口说畸零之人,说这种人是非常个别的古怪的人,他和其他的众人绝对不一样,合不来,但是和谁比较和谐呢?他和天,和亘古永存的自然宇宙是和谐的,这样一种生命叫做畸人。孔子恐怕没有说过这样的话,但是庄子的文章里面,他说孔夫子听到人问,就这么解释这种人。妙玉喜欢庄子的文章,自认为是畸零之人,这意味着她对政治,对权力,没有兴趣;对社会,对俗世,对名利,也都看破;她不合群,自愿在边缘生存,享受孤独。但因为她能与天、与宇宙、与自然达到和谐,她又觉得自己很有尊严,很有价值,不可轻亵,凛然莫犯。我前面讲秦可卿,讲贾元春,讲了书里书外很多的政治,书外是康、雍、乾三朝的政权更迭与明争暗斗,特别是乾隆登基以后,还有弘皙逆案的发生;书里呢,有义忠亲王老千岁,有月喻太子的文字,有北静王府和忠顺王府争夺蒋玉菡,等等。因为是一环环地讲,前面各环里政治斗争的气氛浓浓的,使得一些听讲的人误以为,我就是认定红楼梦是一部政治小说,曹雪芹除了政治影射不写别的。但现在我讲到了妙玉,讲到这里,我要诚恳地告诉你,曹雪芹的伟大,就在于他能既关心政治,有自己的政治倾向,却又能超越政治。他所塑造的妙玉这个形象,就体现出他这种超越意识,这是我们应该特别注意的。
接着说邢岫烟跟宝玉的对话,听了拜帖的事,得知宝玉为不知怎么回帖子犯愁,邢岫烟就给宝玉出主意了。她说妙玉不是自称槛外人吗?你就要自谦,你别跟她拗着来,你就说自己是槛内人;如果她说自己是畸零之人,你就说自己是世中扰扰之人。就是她怎么说,你就怎么跟她反着说,她就高兴。什么叫扰扰之人?一天到晚奔波忙碌干嘛,谋吃谋喝谋享受谋快乐,是不是?俗人,对吧?当然也不是坏人,就是世界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当中,一天到晚忙忙碌碌的一个小生命。你这么说她就高兴了。她要说是槛外人,你就说槛内人,你承认自己是铁门槛里面的,这样你就合她的心了。宝玉听了,顿觉醍醐灌顶——这是一句佛教用语,意思是立刻大彻大悟。后来贾宝玉果然就听取邢岫烟的建议,写了一个自称是槛内人的回帖,也没有直接给妙玉,到了栊翠庵,从庵门的门缝塞了进去。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情节,也是一个侧面介绍。
通过前面仆人向王夫人汇报的内容,以及现在我给你详细重复的书里面写到的邢岫烟对妙玉的介绍,妙玉这个人物形象基本上就立起来了,我们了解了她的基本身世,她的生命到十八岁为止的轨迹,她的交往,她喜欢的诗喜欢的文,她怎么看自己怎么看别人,这些就基本清楚了。
妙玉的前后两次暗出,已经让读者领略到了她的孤傲和清高。一般来说,红楼梦中的重要角色,曹雪芹都要单独为她立传,被作者珍视的妙玉当然也不例外,红楼梦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就是妙玉的正传。在这一回里,刘姥姥二进大观园,贾母带着刘姥姥在大观园里四处参观游玩,当走到栊翠庵时,就歇了脚,喝口茶,这样就引出了妙玉敬茶的故事。妙玉在经过了他人的交代之后,也正面走出来和读者见面。
那么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曹雪芹郑重其事地为妙玉写照立传,在这一回里面,写妙玉出场,到这场戏结束,贾母她们离开栊翠庵,一共才多少字呢?我查阅了各种古本以及现在的通行本,上下出入字数不到五个,大体上是一千三百五十个字——很少的字数。妙玉在这一场里面只说了十二句话,或者严格来说,某一次开口,断句,分成几句,是十二次开口。曹雪芹在一千三百五十个字里面,就让这个角色开了十二次口,就够了,这个人就站出来了,性格就凸现了。所以我确实佩服曹雪芹,佩服红楼梦,甚至他还不光是写这个人的性格,他把很多信息都传达出来了。
那么我们就把她的十二次开口,像品茶一样,细细地品味一番。
书里写道,贾母到了栊翠庵,带着刘姥姥,还有一拨小姐什么的去了。妙玉就给贾母献茶,用了一个什么样的茶具呢?是一个海棠花式的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了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道具,现在我不细说。然后他一下笔我就非常惊叹,他怎么写的啊?先写贾母说了一句话,贾母这句话很古怪,说我不吃六安茶。怪不怪?
曹雪芹多省事啊,他要传达一个什么信息?显然,贾母跟妙玉的家庭,跟她的上一辈,还不仅是父母一辈,可能跟她爷爷奶奶一辈,曾经非常地熟悉。她知道妙玉家的待客习惯,在妙玉长辈在世的时候,妙玉那家人待客,总是要端出六安茶来,这已成待客的惯例。贾母她是贾府的老祖宗,妙玉是晚辈,她用不着客气,所以曹雪芹不多废话,就直接写贾母说,我不吃六安茶。然后妙玉这个角色在第一次出场中也就第一回开口了,妙玉这句话也很简洁,更妙,很厉害,她说,知道,这是老君眉。厉害不厉害?贾家和妙玉背后的那个家庭之间的关系,就点出来了。那家人过去跟贾家交往,老往外端六安茶,不合贾府人的口味,特别不合贾母的口味。而这一年妙玉她已经十八岁了,她父母虽然双亡,家庭记忆还是有的,她老早就有防备,是不是啊?所以她立刻回答了两个字,知道,然后告诉贾母,这是老君眉。妙玉也是软顶,她不能对贾母话多,说你不吃六安茶,但这不是六安茶,不用换,这是老君眉,老君眉你得喝吧,老君眉这名称含有祝寿的意思,你不能拒绝好意吧?贾母接过了茶,但贾母也很厉害,她就问是什么水?懂得喝茶才有这种话,对不对?不懂得喝茶,她会这么问吗?作者把贾母写得也很有性格,很会享受生活,享受到精致入微的地步,这种人真的是品茶,不能叫喝茶,叫品茶。会品的不仅要挑剔茶叶,光说茶叶是老君眉没有用,还要讲究烹茶的用水,所以必须问是什么水,如果水不合格,那么茶叶合格了,也还是不能喝。妙玉就告诉她,是旧年蠲的雨水。过去烹茶时兴把今年雨季那个雨水,拿坛子罐子接了,接了以后让它澄清,清了以后把水滗出来,搁在专门的一种瓷器里面,或者陶器里面,埋在树根底下,过了一年以后,再把它刨出来,然后用那个水烹茶,那才算是合格的水,现汲的井水是不行的。可能现在有人听着觉得,哎哟,那个能喝吗?咱们现在有自来水、矿泉水、太空水,陈旧的雨水怎么能喝啊?但是一个时代一种讲究,当时就认为旧年蠲的雨水是很高级的烹茶用水。贾母一听,茶也对路水也合格,当然也就算了,就品那杯茶,喝去半盅。
通过贾母和妙玉短短的两次对话,我觉得,妙玉这个人物固然是一个艺术形象,但她是有生活原型的,否则作者不可能写出这样的文字来。我们不要忘记贾母的原型是康熙朝苏州织造李煦的妹妹,现在书里交代妙玉是苏州人士,她的原型应该就是苏州一个官宦人家的女儿。她父亲的官职可能与茶叶的生产贸易税收有关,所以她家对各种茶叶,以及烹茶用水还有茶具,都非常懂行,非常讲究。管宫廷织品,并且还经常兼管盐政的官员李煦,与同一地方管理茶政的官员之间,关系当然可以是非常密切的,两家的家属也会认识,礼尚往来。因此,前面写仆人跟王夫人介绍妙玉的情况,她不等听完就表了态,以及这里写贾母进了禅堂坐下,没等接待者开口就宣称不吃六安茶,就都不奇怪了。贾母的原型后来常住南京,之后王夫人成为她儿媳妇,一起住,但她们跟苏州的亲友保持着密切联系,与妙玉家是有来往的,用不着别人详细介绍,她们知其根底。我认为,曹雪芹这样写,就是因为在真实的生活里,有那么一个苏州的官宦人家,有那么一个比他大几岁的女性。我还特别注意到,六安茶和老君眉都是好茶,但六安茶——出产地在安徽六安——的特点是很本色,略有苦味。一个非豪门出身的靠科举当上官儿的人,他和他的家人喜好喝六安茶,来了客人也往往敬六安茶,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很自然的现象。但是生活中的李家曹家,到了书里化为了史家贾家,他们是公侯的后代,世代簪缨,没有什么寒窗苦读的感受,犯不上喝略带苦味的六安茶来抚慰自己的心灵。他们爱喝的,是几种每年特别要向皇帝进贡的香茶,那么老君眉——产在洞庭湖的君山——形如银针,味甘气醇,当然就很符合他们的心理和舌喉的需求了。妙玉深知这些侯门贵族的讲究,不献六安茶而捧出老君眉,也就顺理成章了。我觉得这样的细节是很难凭空虚构的,应该是从生活的原生态里提炼出来的,难为曹雪芹把这么丰富的内涵,用如此简洁的方式表达了出来。
好,咱们接着往下看曹雪芹怎么写妙玉。妙玉跟贾母说完这么两句话之后,就懒得再去理贾母她们了。她是一个很高傲的人,对贾母不得不敷衍,但也懒得浪费更多的时间。她拉一拉宝钗和黛玉的衣襟,就把她们带到东禅房旁边的耳房,单请她们去喝梯己茶。贾宝玉照例要跟进去——贾宝玉这个人就是凡是女性的美好的活动,他一律要去扎堆,总少不了他,这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青春女性崇拜者。
贾宝玉跟进去以后,红楼梦里面各古本写法不一样,有的说是黛玉和宝钗两个人跟他说,你又赶来蹭茶吃,这里并没你的;有的说是三个人说的。如果算三个人说话,妙玉就又开了一次口,我把它算进去,算是妙玉第三次开口。这里并没你的,这句话可能就是妙玉说的,因为她是要单请林黛玉和薛宝钗品这个茶。然后正在这个时候,那边贾母就喝得差不多了,而且大家都知道,贾母喝了半盅茶之后,就把剩下的半盅给刘姥姥喝了。当时妙玉也看见了,这个时候妙玉的仆人把这个成窑杯收回来了,妙玉就第四次开口,她命令那个仆人把成窑的茶杯就别收了,搁到外面去吧。这就是写这个人洁癖,太过分地好清洁,而且用今天的观点看,她歧视劳动人民,得被扣上这个帽子。估计她心里说,如果光是贾母喝了,算了,洗干净点,洗仔细点,还能留着,结果让刘姥姥喝了——刘姥姥可能农村生活条件也差,一口黄牙,她看了就别扭——被刘姥姥喝了以后,洗了她都不要了,怎么都不要了,这就是妙玉。我说曹雪芹珍爱妙玉这个人物,但并不等于说他不写这个人物的缺点,实际上曹雪芹笔下的每一钗都是既有优点又有缺点的,还有说不清是优点还是缺点的性格特征,她们都是活生生的生命存在,携带着自己全部复杂的人性,走过自己的人生历程。
然后作者就写道,妙玉招待林黛玉和薛宝钗,拿出非常珍贵的茶具,这个描写非常夸张,有些描写跟书里前面描写秦可卿的卧房真是差不多,太夸张了。她拿出一样东西——这三个字很难写,读音也很怪,读作“班袍甲”——这个东西不是瓷器,大体来说就是在葫芦生长的时候,用一个模具把葫芦套上,等葫芦长大,把那个模具空间充满之后,将模具拆开,葫芦就长成了模具里面要求长成的怪样子;此外,这个东西还要经过另外一些精细的加工。书里面说这个怪东西旁边还有耳,杯上还刻着字,写的是“晋王恺珍玩”并且更夸张了,后面还有一行小字,内容是“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大家知道,王恺是晋朝的大富豪,收藏各种名贵东西的人,这个东西还被王恺收藏过,而且还有人做证,有一个宋朝人做证,元丰五年——元丰五年是宋朝的一个年号,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不是别的苏轼,就是出生于眉山的苏轼,就是苏东坡——还见于秘府。这个很夸张,实际上这个描写是从生活的原型升华为艺术的创造,他夸张得非常过度,因为你要是去问文物专家,他们会告诉你,这种用葫芦做成的饮具,用模具强迫葫芦长成怪样子,这种做法是在康熙年间才有的,是清朝康熙朝以后才流行的,根本很难找到证据证明晋朝或者宋朝有这种东西,但他就愣这么写,这就是他艺术上的发挥了。这个怪器皿妙玉就用来给薛宝钗斟了茶,请薛宝钗品。另外一个饮具也是奇珍,也是三个字的名字,最后一个字,上面一个“乔”下面一个“器皿”的“皿”读作“点西桥”有的版本第一个字不是“斑点”的“点”而是“桃杏”的“杏”这个东西的名字在版本学上有争议,我现在不细说,总归也是一个非常珍贵的东西,是用犀牛角做的,她用来给林黛玉品茶。
那么这个时候,贾宝玉就看她拿什么给自己品茶,这个也是所有红楼梦研究者最感兴趣的一个问题,就是他们发现曹雪芹怎么写的呢?妙玉就把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拿来给宝玉品茶。什么叫绿玉斗?就是用绿色的玉制作的,形状像过去量米的斗——当然缩小了很多倍,可以拿在手中使用——妙玉就拿这个给他品茶。因为这个是前番妙玉自己常日吃茶用过的,所以引起很多读者的浮想联翩,是吧?我将在下面再去跟你一起详细探讨这个问题。这时妙玉就要第五次开口了,因为贾宝玉首先抗议了,贾宝玉说,常言世法平等,她们就用这样的古玩奇珍,我就用这个俗器了?妙玉就回答他说,这是俗器?不是我说狂话,只怕你家里,未必找得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呢!这就是妙玉的性格“不是我说狂话”她其实就是说狂话,她这个人一句比一句狂,对吧?曹雪芹写到这儿,她说的话,总共一百字都没到,这人物就活了,就是这么一个人,就这么个性格。然后她看大家喝得高兴,就又寻出一个东西,这个太夸张了,很难复原这个东西,叫做九曲十八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一个大海(书里的写法是上面一个“台”下面一个“皿”)。这个你想想,我不掰开细说,一个湘妃竹竹根整雕的,这是什么东西!然后她就拿着这个东西,笑着对贾宝玉说,就剩下这一个,你可吃得了这一海?贾宝玉有点傻帽儿,说我吃得了。妙玉就笑道——这是妙玉第七次说话——说你虽吃得了,也没这些茶糟蹋,你岂不闻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驴了!这个话好厉害,我每次看到这儿以后,都特别惭愧,因为我喝茶,老是大茶缸子,一缸子一缸子喝,按妙玉的标准,咱们都别喝了,只能喝一杯,小口喝一点,一杯为品,二杯就是解渴的蠢物,三杯的话,不重复了,很难听,但是妙玉就说出来了,而且说你吃这一海更成个什么,因为这一海比三杯还多。这就是妙玉。
然后第八次她开口说话,说你这遭吃茶是托她们两个的福,独你来了,我是不给你吃的。这个话本来你不说大家也明白,你是一个出家人,他是一个男性,你带发修行,是一个尼姑,当然不能随便招待一位公子品茶,但她就要说出口,就这么一个人。
然后第九句,宝玉就说那我谢她们便是,妙玉回复说:“这话明白。”她说出的这些个话都很有刚性的,都是“钢铁公司”的那种东西,是不是?然后最突出表现妙玉的孤僻和尖
刻的就是底下,她第十次说话。
第十次开口是说林黛玉。林妹妹在书里面真是超凡入圣的一个人物,你记不记得有一次林黛玉离开潇湘馆的时候怎么嘱咐紫鹃的,那段话我背不下来,但是你能回想出大意是什么,是吧?那段话是说怎么把屋子收拾了,把窗户打开让大燕子回来,又怎么放帘子,怎么样烧香炉,等等。那个林黛玉的生活,你想,诗化的生活,雅致得不能再雅致。你批评林黛玉可以用无数的词语,但是你不可以用一个字眼来批评林黛玉,若说林黛玉俗,你忍心吗?你可以吗?但是在底下的描写里,林黛玉跟贾宝玉一样,居然也傻帽儿了,她就问了一句,这也是旧年的雨水?因为前面大家都跟贾母在一起,在东禅堂,贾母问了这是什么水?妙玉说这是旧年蠲的雨水,蠲就是储存的意思。林黛玉就以为自己喝的茶也是去年蠲的雨水,那算是烹茶使用的很高级的水了。结果妙玉冷笑道,你这么个人,竟是个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我只吃过一回,这是第二回了,你尝不出来?旧年蠲的雨水,哪儿有我这样的清醇,如何吃得?——这个妙玉亏曹雪芹写得出来,怎么这么说话,她敢教训林黛玉。薛宝钗后来也教训过林黛玉,但是你看,赔多少小心,话绕来绕去,最后怎么样,只是指点一下林黛玉。妙玉她不这样。而且这段话就透露出很多的信息,说明她给贾母喝旧年的雨水本身也并不意味着看重贾母,知道吧,我还有好水,轮不到给您喝。你张口就说我不吃六安茶,你那臭德行谁不知道,知道,这是老君眉!这就是妙玉。
然后她第十一次说话。宝玉后来就建议,成窑小盖钟你既然不要了,干脆送给刘姥姥得了。妙玉听了,想了一想她才开口说——她就这一次开口有点时间差,不像前面张口就来,别人问完以后,一句就跟上了,这次想一想才说,这也罢了,幸而那杯子是我没吃过的,如果我吃过的我就砸碎了也不能给她,只是我可不亲自给她,你要给她我也不管,我只交给你,你快拿去吧。就这么把杯子打发了,这是她第十一次说话。
她第十二次开口是客人要走了,这时贾宝玉就说了,是不是叫几个小幺儿到河里打几桶水洗洗地?其实贾宝玉是一个调侃,开一个玩笑,对吧?结果妙玉就接这个茬,你以为你开玩笑,我还当真了。这更好了,妙玉说,只是你嘱咐他们抬了水只搁在山门外面墙根下,别进门来。这真是把妙玉的性格写绝了,对不对?然后底下就接着写,所有人出了栊翠庵,妙玉并不甚留,送出山门回身便将门关闭了。这就是妙玉。这段文字,现在我告诉你,各种古本和通行本上下相差非常少,就是一千三百五十个字左右。而以蒙古王府本为底本,我用六个本子汇校以后,最后得出的它的精确数字是一千三百四十七个字。其中写到妙玉的性格,写到了她和贾母之间的关系,写到了她对刘姥姥的态度,写到她本身和这个大观园里面最雅的一个女子林黛玉之间的冲突,写到她和薛宝钗、贾宝玉的种种微妙关系,才用了这么点字。
说到这儿以后,我想大家最感兴趣的一个问题就浮现出来了,就是究竟妙玉和宝玉之间有没有情爱关系,说白了,她把她那个绿玉斗给宝玉喝,有没有暗中亲嘴的意思?这是一个年轻人直截了当给我提出来的,问我作者究竟有没有这个意思在里面。我将在下一讲里面分析妙玉的情爱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