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因祸得福下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品小说 www.epshu.com,最快更新中华大帝国最新章节!
赵刚第一次面对李鸿章,交谈片刻已发现李鸿章虽然看起来平易近人,但是言语中暗藏机锋,几句话似乎都大有深意。可自己却丝毫不解其意,眼看着被李鸿章绕了进去却毫无办法。看李鸿章大有偏袒袁世凯之意,如果等到李鸿章开口说情,自己势必无法驳了这位大清首辅的面子。(其实赵刚如果不是太后亲自下旨封官,李鸿章甚至不必招自己进京,只需一个折子就能解决。)想到这里,赵刚大着胆子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李老中堂,吴唐二人不过是受人蛊惑而已,此事真正的罪魁祸首是。”
“够了,赵知府,老夫说过此事是由吴唐二人而起,也由吴唐二人而终,赵知府难道不知道吗?”
二十年来,李鸿章见过的总督,巡抚不下百余,任他是皇亲贵胄还是世代权贵。见到他无不战战兢兢,不敢有丝毫忤逆。没想到面前的年轻人竟然敢置自己权威于不顾,公然提出反对的意见,心下不悦二十年来形成的首辅威严不经意间已经流露出来。
虽然只是少许,但是对面的赵刚已经感觉到了,面前的和蔼老者适合一刹那间变成了一个手执千军万马,随时可取人首级的大将军。等赵刚从李鸿章令人窒息的威压下挣扎出来时,再看李鸿章的面容已经恢复了笑容,似乎知道赵刚必然接受自己的建议。屈服吗?赵刚问自己。
赵刚肃容、离座、面对李鸿章双手平伸将自己头上的帽子摘了下来。
“请大人明鉴!”
“你你你,好!”尽管只是一顶便帽,但是其中含义双方都明了,李鸿章没想到自己苦口婆心,最后竟然换来赵刚如此激烈的反应,一怒之下拂袖而去。
赵刚见李鸿章一怒而去,也不害怕,将那顶便帽轻轻出了吹灰尘,放在了桌子上,也就回去了。
李府的书房里,李鸿章十分烦恼,本来自己不需介入此事,却因为故人之子而插手。没想到赵刚竟然如此强硬,竟是宁折不弯,真要是赵刚不与妥协,干出了什么滔天的祸事,把袁世凯给灭了,那自己说不得也只好告老还乡了。
门口处有人通报:“宋太医求见。”宋太医原为太医院医正,慈禧因为李鸿章多病,特旨让宋太医在李鸿章处为其行医,李鸿章对他十分看重。李鸿章想请他为赵刚说项,想必这位老友不会拒绝。
李鸿章站起来将书房门打开:“宋太医快请进。”
等宋太医坐了。李鸿章问道:“宋太医,不知你可知道赵刚这个人?”
宋太医表情有些惊疑,半响方道:
“中堂大人,赵知府名振东北,我自是知道,不过。”
“宋太医,不过什么?”
“李大人,此子鹰视狼顾,乃一代枭雄之像。观他几次用兵,无攻不破,守必成,打仗竟是越打越轻松,由此观此人绝非常人能及。”
李鸿章听了心里终于放下一块石头,也跟陈太医打趣起来:
“宋太医,不必多滤,你想他再厉害,能比得上鲍超,我这里只担心将不勇,却不担心他有野心,像当年恩师如果不是一力栽培,我哪有今日之成就,说到底我们都是国家的臣子,要为国惜才。”
本来李鸿章想要宋太医为自己说项,但是看宋太医话语中竟然有构陷之意,李鸿章是何等精明的人,自然不敢把这件事交给他做,只是跟他闲聊。
又聊片刻,宋太医告辞,李鸿章便去看赵刚。
第二次见面,李鸿章不由对赵刚高看一眼,但是无论如何必须保住袁世凯,为了平息赵刚的怒火,也许只有将旅顺交给赵刚了。当然,李鸿章也希望赵刚能知恩图报,投到自己门下,那样的话旅顺等于还是自己的。
“赵知府,如此良宵,岂可虚度,你我闲聊月下如何?”
“李大人,末将学问疏松,还请大人指点一二。”
“哪里话,赵知府,我将旅顺交给你,弥补你的损失,另外将吴唐二人降为平民,永不录用,你看这样可好。”
赵刚感到满天的朝霞都在对自己笑,旅顺!东方之雄港,东方第一要塞!
而且旅顺军港的名声,不仅仅在于他是著名军港,更在于他见证了中国的近
代史。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都在这里惨烈爆发。
有诗为证:“一山担两海,一港写春秋,一个旅顺口,半部近代史。”
在原来的时空里,旅顺成为中国痛苦近代史的见证。
如果将旅顺要塞要交给自己,那么甲午战争的屈辱遭遇还会出现吗,想比起来自己的损失显的如此的微不足道,为国平寇的愿望压倒了一切。
赵刚立马谢恩:
“李大人美意,卑职拜谢了。但是吴唐二人原为我的兄弟,虽然离我而去但还是我兄弟,还请大人饶了他们,也好为日后见面留个情分。”
李鸿章见他重情,心里高兴,叫下人抬了一个盒子上来。盒子一尺见方,盒身用黑漆打底,可能是时间长的原因,漆掉的很多,阳光照射上去斑斑杂杂显得十分寒酸。可李鸿章却抚摩着盒子,面上的表情也慢慢的变了,好像不再是个叱咤风云的宰辅,而是一个谆谆受教的学子。
过了好久,李鸿章慢慢回过神来。:“赵刚,曾公文正曾经将此书赠王鑫,后王鑫无。光绪二年临终前,将此书转赠与我,至今天已二十四载,今天我将它交给你,希望你能去杀气,多静气,成为我大清一代名臣。”
赵刚感动得五体投地:“大人之恩如同再造,赵刚一定不服大人所托,为山河社稷鞠躬尽瘁!”
第二天,赵刚辞别李鸿章,由天津渡海,海那边有亚洲无敌的舰队,最大的船舶修理场,还有无数的热血男儿。
赵刚第一次面对李鸿章,交谈片刻已发现李鸿章虽然看起来平易近人,但是言语中暗藏机锋,几句话似乎都大有深意。可自己却丝毫不解其意,眼看着被李鸿章绕了进去却毫无办法。看李鸿章大有偏袒袁世凯之意,如果等到李鸿章开口说情,自己势必无法驳了这位大清首辅的面子。(其实赵刚如果不是太后亲自下旨封官,李鸿章甚至不必招自己进京,只需一个折子就能解决。)想到这里,赵刚大着胆子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李老中堂,吴唐二人不过是受人蛊惑而已,此事真正的罪魁祸首是。”
“够了,赵知府,老夫说过此事是由吴唐二人而起,也由吴唐二人而终,赵知府难道不知道吗?”
二十年来,李鸿章见过的总督,巡抚不下百余,任他是皇亲贵胄还是世代权贵。见到他无不战战兢兢,不敢有丝毫忤逆。没想到面前的年轻人竟然敢置自己权威于不顾,公然提出反对的意见,心下不悦二十年来形成的首辅威严不经意间已经流露出来。
虽然只是少许,但是对面的赵刚已经感觉到了,面前的和蔼老者适合一刹那间变成了一个手执千军万马,随时可取人首级的大将军。等赵刚从李鸿章令人窒息的威压下挣扎出来时,再看李鸿章的面容已经恢复了笑容,似乎知道赵刚必然接受自己的建议。屈服吗?赵刚问自己。
赵刚肃容、离座、面对李鸿章双手平伸将自己头上的帽子摘了下来。
“请大人明鉴!”
“你你你,好!”尽管只是一顶便帽,但是其中含义双方都明了,李鸿章没想到自己苦口婆心,最后竟然换来赵刚如此激烈的反应,一怒之下拂袖而去。
赵刚见李鸿章一怒而去,也不害怕,将那顶便帽轻轻出了吹灰尘,放在了桌子上,也就回去了。
李府的书房里,李鸿章十分烦恼,本来自己不需介入此事,却因为故人之子而插手。没想到赵刚竟然如此强硬,竟是宁折不弯,真要是赵刚不与妥协,干出了什么滔天的祸事,把袁世凯给灭了,那自己说不得也只好告老还乡了。
门口处有人通报:“宋太医求见。”宋太医原为太医院医正,慈禧因为李鸿章多病,特旨让宋太医在李鸿章处为其行医,李鸿章对他十分看重。李鸿章想请他为赵刚说项,想必这位老友不会拒绝。
李鸿章站起来将书房门打开:“宋太医快请进。”
等宋太医坐了。李鸿章问道:“宋太医,不知你可知道赵刚这个人?”
宋太医表情有些惊疑,半响方道:
“中堂大人,赵知府名振东北,我自是知道,不过。”
“宋太医,不过什么?”
“李大人,此子鹰视狼顾,乃一代枭雄之像。观他几次用兵,无攻不破,守必成,打仗竟是越打越轻松,由此观此人绝非常人能及。”
李鸿章听了心里终于放下一块石头,也跟陈太医打趣起来:
“宋太医,不必多滤,你想他再厉害,能比得上鲍超,我这里只担心将不勇,却不担心他有野心,像当年恩师如果不是一力栽培,我哪有今日之成就,说到底我们都是国家的臣子,要为国惜才。”
本来李鸿章想要宋太医为自己说项,但是看宋太医话语中竟然有构陷之意,李鸿章是何等精明的人,自然不敢把这件事交给他做,只是跟他闲聊。
又聊片刻,宋太医告辞,李鸿章便去看赵刚。
第二次见面,李鸿章不由对赵刚高看一眼,但是无论如何必须保住袁世凯,为了平息赵刚的怒火,也许只有将旅顺交给赵刚了。当然,李鸿章也希望赵刚能知恩图报,投到自己门下,那样的话旅顺等于还是自己的。
“赵知府,如此良宵,岂可虚度,你我闲聊月下如何?”
“李大人,末将学问疏松,还请大人指点一二。”
“哪里话,赵知府,我将旅顺交给你,弥补你的损失,另外将吴唐二人降为平民,永不录用,你看这样可好。”
赵刚感到满天的朝霞都在对自己笑,旅顺!东方之雄港,东方第一要塞!
而且旅顺军港的名声,不仅仅在于他是著名军港,更在于他见证了中国的近
代史。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都在这里惨烈爆发。
有诗为证:“一山担两海,一港写春秋,一个旅顺口,半部近代史。”
在原来的时空里,旅顺成为中国痛苦近代史的见证。
如果将旅顺要塞要交给自己,那么甲午战争的屈辱遭遇还会出现吗,想比起来自己的损失显的如此的微不足道,为国平寇的愿望压倒了一切。
赵刚立马谢恩:
“李大人美意,卑职拜谢了。但是吴唐二人原为我的兄弟,虽然离我而去但还是我兄弟,还请大人饶了他们,也好为日后见面留个情分。”
李鸿章见他重情,心里高兴,叫下人抬了一个盒子上来。盒子一尺见方,盒身用黑漆打底,可能是时间长的原因,漆掉的很多,阳光照射上去斑斑杂杂显得十分寒酸。可李鸿章却抚摩着盒子,面上的表情也慢慢的变了,好像不再是个叱咤风云的宰辅,而是一个谆谆受教的学子。
过了好久,李鸿章慢慢回过神来。:“赵刚,曾公文正曾经将此书赠王鑫,后王鑫无。光绪二年临终前,将此书转赠与我,至今天已二十四载,今天我将它交给你,希望你能去杀气,多静气,成为我大清一代名臣。”
赵刚感动得五体投地:“大人之恩如同再造,赵刚一定不服大人所托,为山河社稷鞠躬尽瘁!”
第二天,赵刚辞别李鸿章,由天津渡海,海那边有亚洲无敌的舰队,最大的船舶修理场,还有无数的热血男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