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说入课本与教材娱乐化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一品小说 www.epshu.com,最快更新宕子文集最新章节!
8月16日竞报载,继天龙八部部分章节被选入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读本之后,金庸武侠名作雪山飞狐也出现在了最近课改后的北京语文泛读备选篇目中。与此同时,在各地的课改中,鲁迅、朱自清等名家的作品数量逐渐减少,如鲁迅的一件小事、祝福、药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背影等文章,在各种版本的语文课本中慢慢淡出。这种变化不仅再度引发了关于“金庸能否入教材”的争议,同时也让一些人发出了“金庸要取代鲁迅”的担忧。
笔者曾经也很喜欢金庸的武侠小说,甚至可以被归入金庸的“粉丝”队伍。然而,笔者只是觉得他的小说好看,却从来没有感觉到有多“好”——笔者只是把金庸的小说当成劳累人生的一种消遣或娱乐。但若是由笔者来编写语文教材,绝对不会考虑将金庸小说收录进去的。
为什么呢?语文教学的目的并不在于迎合学生的品味,而是要提高学生的品味和修养。很多学生都喜欢读金庸小说绝对不能成为将金庸小说选入课本的理由——可既然大多数学生已达到了能欣赏金庸的水平了,将金庸选入课本对于学生能力与素质的提高还有什么意义呢?何况,古人说“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取法乎中,祗为其下”歌德也曾表示过,学文学与学其他的东西不同,要用世界上最优秀的作品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才能养成高水平的文学鉴赏能力。不管放在中国文学之中还是世界文学之林,金庸小说都只能算二三流的作品,甚至是根本不入流的东西,适合于学生阅读的好作品那么多,为什么要把金庸小说选入教材,将学生的精力耗费在这种“文学次品”的身上呢?此外,由于学生们一般会本能地认为凡入选教材的文章都是好文章,即教材这一形式有使其内容“神圣化”的倾向,由于大部分学生对于文章的好坏缺乏鉴别能力,将金庸小说选入教材无疑会误导学生,降低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笔者以为,文学不同于科学——好的文学作品永远不会过时。因此,在编写语文教材时,应该以文章质量作为是否入选教材的第一标准。在满足文章质量的基础上,才考虑是否具有时代气息或适合该年龄段的学生阅读等次级标准。课改后的语文教材,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过分强调了所谓的创新与时代气息等次级标准,而将文章最重要的品质置之不顾。甚至,很多课文的选择存在“娱乐化”的倾向,以学生的喜好或大众的喜欢作为文章入选教材的标准,这种作法折射了教材编写者自身文学鉴赏能力低下、缺乏定见以及严重的功利心理。
鉴于此,笔者认为,虽然“不能因为大狗叫得好,就不让小狗汪汪”社会大众喜欢金庸倒并非什么坏事儿,但若将金庸小说选入教材,可就有些不妙了——不知道这种教材到底会培养出什么素质的学生来?
8月16日竞报载,继天龙八部部分章节被选入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读本之后,金庸武侠名作雪山飞狐也出现在了最近课改后的北京语文泛读备选篇目中。与此同时,在各地的课改中,鲁迅、朱自清等名家的作品数量逐渐减少,如鲁迅的一件小事、祝福、药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背影等文章,在各种版本的语文课本中慢慢淡出。这种变化不仅再度引发了关于“金庸能否入教材”的争议,同时也让一些人发出了“金庸要取代鲁迅”的担忧。
笔者曾经也很喜欢金庸的武侠小说,甚至可以被归入金庸的“粉丝”队伍。然而,笔者只是觉得他的小说好看,却从来没有感觉到有多“好”——笔者只是把金庸的小说当成劳累人生的一种消遣或娱乐。但若是由笔者来编写语文教材,绝对不会考虑将金庸小说收录进去的。
为什么呢?语文教学的目的并不在于迎合学生的品味,而是要提高学生的品味和修养。很多学生都喜欢读金庸小说绝对不能成为将金庸小说选入课本的理由——可既然大多数学生已达到了能欣赏金庸的水平了,将金庸选入课本对于学生能力与素质的提高还有什么意义呢?何况,古人说“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取法乎中,祗为其下”歌德也曾表示过,学文学与学其他的东西不同,要用世界上最优秀的作品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才能养成高水平的文学鉴赏能力。不管放在中国文学之中还是世界文学之林,金庸小说都只能算二三流的作品,甚至是根本不入流的东西,适合于学生阅读的好作品那么多,为什么要把金庸小说选入教材,将学生的精力耗费在这种“文学次品”的身上呢?此外,由于学生们一般会本能地认为凡入选教材的文章都是好文章,即教材这一形式有使其内容“神圣化”的倾向,由于大部分学生对于文章的好坏缺乏鉴别能力,将金庸小说选入教材无疑会误导学生,降低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笔者以为,文学不同于科学——好的文学作品永远不会过时。因此,在编写语文教材时,应该以文章质量作为是否入选教材的第一标准。在满足文章质量的基础上,才考虑是否具有时代气息或适合该年龄段的学生阅读等次级标准。课改后的语文教材,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过分强调了所谓的创新与时代气息等次级标准,而将文章最重要的品质置之不顾。甚至,很多课文的选择存在“娱乐化”的倾向,以学生的喜好或大众的喜欢作为文章入选教材的标准,这种作法折射了教材编写者自身文学鉴赏能力低下、缺乏定见以及严重的功利心理。
鉴于此,笔者认为,虽然“不能因为大狗叫得好,就不让小狗汪汪”社会大众喜欢金庸倒并非什么坏事儿,但若将金庸小说选入教材,可就有些不妙了——不知道这种教材到底会培养出什么素质的学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