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尔塔拉的秋天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一品小说 www.epshu.com,最快更新大路白杨文集最新章节!
有一个人,他在黎明来到之前,走在一条空旷的马路上。那个人就是我,那条街道就是博尔塔拉所在城市的北京路,这是一条很大很宽敞物的街道。天空上透着微微的晨曦,掠过东面的山峦,照射到这条铺满黄叶的路上。
一、那些端起的酒碗
行程近千公里去那儿,是参加一个学术会议。来到博尔塔拉地区所在的博乐市时,已是临近傍晚时分了,晚霞映照着整个美丽的城市。这是一座坐落在山口平原的小城市,它好象傍一条河而居,我们在一家宾馆住下,晚饭是由当地安排的。
来这里前,我们就听来过的同事说,在博尔塔拉没有酒量是不行的,这里劝酒与喝酒的场合,一般以当地的蒙古礼俗为主,因此我们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但是我们这些来自北疆的人与当地的同行们一接上火,就立即感到不是那么一回事了:一金一银一铜,齐刷刷,三个大碗,碗都是一律的景泰蓝,碗的外部全部用金银铜镂空包裹着,沉甸甸的有半公斤重,挺有手感的。每一只碗盛满七十度的白酒,被整齐地摆在银盘子上。
晚餐开始了,在主人充满煽情的演讲里,我们一左一右地喝下了二碗,然后端起了第三碗。说实话,对于蒙古族的喝酒也曾领教过,那是在和丰蒙古自治县,当时我们醉得一塌胡涂被人抬回了宾馆。
酒过一巡,灯光忽然暗了下来,房门被轻轻推开,进来一男一女俩人,男的是中年,女的是青年,一律是蒙古族服饰,他们向众人弯腰致敬,男的然后手腕一抖,一缕中草味的阳光,从他怀抱着的马头琴弦里汨汨流淌而出,那是来自博尔塔拉大草原的气息,在自然的韵味里,浑厚而内敛的激情,冲动如蒙古骑士的马队沓沓而来。女孩子手臂一摊,一条白色的哈达飘动着,随着姑娘摇摆的身姿,向每一个坐着的客人走去,她的歌声随着琴声嘹亮地响了起来。
在琴声与歌声中,我们一一举起了手中的酒碗,敬天敬地敬人,然后便仰面向天,一饮而下。这可是用纯玉米和大麦烧制而成的烈性白酒呀。
就是在这歌的海洋、欢乐的土地上,我喝出了超出自己酒量一倍的白酒,那天,我并没有醉,一直用清醒的目光在别人的摇摆中,体验一次次醉酒的飘流。
在宾馆的大厅里,我认识了一位姓周的姑娘,她的身材体质和突出颧骨的浑圆面孔,她的浓厚的带有滑音的歌声和自然大方的淳朴,让我产生一种好奇心,通过交谈,我知道了她的父亲是汉族,是从内地支援边疆来到了这里,她的母亲却是地地道道的蒙古族,她在家里最小,为了不吃闲饭,在宾馆内的一个小小的角落里,租了一个地方摆上了自己绣制的服装、装饰品和当地的特色商品。
而她本人却没有商人所特有的那种见缝插针的广告意识和积极推销商品的意识。
二、那些感动的景色
领略博尔塔拉的风光要从它的早晨开始,这是我得出的一个正确的论点。
第二天早晨,天刚蒙蒙亮,我便一个人起身,走上了这条叫北京路的大街。美丽的博尔塔拉有四个各不相同的季节,那景、那情,以它们特有的表达方式,袒露着属于博尔塔拉的美丽的情感。
秋天的博尔塔拉正身披金色的外衣,以蒙古人神话的传说、以高大的身材站在我的面前,激荡和冲涤着我内心的那片柔软的触地。她的神韵逶迤、透明而清秀,她的肢体轻盈、动人而神秘,借助着微微阳光之手,从每一个人的胸膛穿透,洗涤着每颗象棉花一样、象玉米一样、象树木一样的灵魂。此时,我宁愿相信人在尘世与来世一样是有灵魂的,没有灵魂的人是无法感受这种来自天国的崭新、来自神的透彻和来自佛的安详。
我觉得在博尔塔拉这片地方,真的有着某种说不清的神缘:高耸于荒野之中的佛塔,虔诚自赎的喇嘛教,这些佛塔与专职的佛人,通过连接人与天的触觉,在诉说着那份无法用语言表达的神谕;远处天山腹地的怪石峪造型各异,如佛如神、如人如兽、如低耳摩抚的恋人、如母子私语相依面对着苦难的人生,面对多灾多难的人类,面对心灵饥渴的牧人,真不知道,它在启示着什么,在暗示着什么。我想人类之所以能穿越数千年的苦难岁月,一代代人能够在人生的坎坷中延续至今,除了对生命的渴望与求生的本能外,也许真的与普通渡众生的神灵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今天无法破译的符号面前,我们缺乏的不是手段,而是那份平静的心态和虔诚的心。
在赛里木湖的岸边,我关注过那一堆堆用粗糙的石块垒起的尖顶敖包,或许在这些堆起的石堆下在,留驻着数千年前生与死、苦与乐、情与恨的无数痕迹。
那是一片无边无际的草原,远远望去接天连地,散落在这里的毡房如同一颗颗熟透的白果,如星星一样撒开、连接着。这片联接着历史与今天、民族与亲情、人生与人类、战争与和平、融合与分裂、苦难与救世的土地,无不交织着纷飞的战火和炽烈的爱情,无不融贯着冷兵器时代的狂热杀戮与那些仰望天空、双手祈求长生天降福的和平。
也许就是那个时刻里,我真正开始明白“博尔塔拉”的汉语原意:静色的草原!
三、那些崭新的感受
在那里的几天里,我总是选择一个个早晨,在灰蒙蒙的时光里,用一个外地人的心情,用自己的脚步来寻找着这个城市的灵魂。
我在那里联系上了几位多年的网上文友,他们是生于斯,长于斯的第二代或第三代博尔塔拉人。他们问我,你对这里的最大感受是什么?
也许是由于新来乍到,我没有说出来,我对他们说,我想感受感受以后再说给你们,好吗?
秋天让博尔塔拉多了一份平和的安详,不论是广袤的田野,还是略显嘈杂的城市,不论是转场的牧民还是从楼群里走出的男男女女,在它们的地面上,在他们的面孔上,呈现出的多是一层层对成长与成熟的感恩,流露出的多是一种生活的的满足。
我在一次阳光初露的清晨,遇见了一位老人,他与众多的人一样,在城市的广场里,享受着安详与和平的空气,享受着改革开放带给他们的富裕生活。他带有点老顽童似的孩子气,他告诉我,从内地来新疆快50年了,并让我猜猜他的实际年龄,当我说你有六十多了吧时,他哈哈大笑了,他的老伴告诉我,这老家伙快75了。
我们一路谈着走着,这座城市在50年前还是一个牧业点,每年的秋天从天山里放牧归来的牧民,要在这里渡过一个整整的冬天,因为这里的博尔塔拉河,为他们准备了丰富的冬草。
对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阿拉山口口岸。阿拉山口是联接欧洲与亚洲大陆桥的中间枢纽,据陪同我们的同行介绍,近几年来,这里的发展速度特别快,成片的楼房拔地而起,公路建设、生活区基础建设日新月异,初步形成了一个小城镇的雏形。每天,长龙一样的国际列车,满载着各种内地生产的商品,呼啸着从这里来来往往,出出进进。不但将中国的产品行销四海,也将欧洲文化的浓烈气息,带到了博尔塔拉、带到了新疆、带到了中国。形成了新的一轮东西文化新的交融。在这里,不时有金发碧眼的白色人成群结队走过,俄语、英语和来自全国不同地区的各种汉语,在这里交流着彼此的观念与思想。
当我坐在宽敞的车里,望着窗外大片绿色的农田在身后一点点延伸的时候,当我的目光一次次掠过路的两边,那些成排成排高大的白杨树向我接近又忽然离我而去的时候,在蓝色的天空下,在炊烟的夕阳里,在牧归的牛羊声里,你知道我最深的感受是什么吗?
我才知道,博尔塔拉有一颗健壮的心脏,它跳动得强劲有力。
我知道,博尔塔拉有一种拔节的成长,拥有着年轻和成熟。
直到这时,我才明白,博尔塔拉的秋天,如同春天一样的美丽。这也许是我最想告诉朋友的一句话了。
初稿于阿勒泰二六年一月十七日
有一个人,他在黎明来到之前,走在一条空旷的马路上。那个人就是我,那条街道就是博尔塔拉所在城市的北京路,这是一条很大很宽敞物的街道。天空上透着微微的晨曦,掠过东面的山峦,照射到这条铺满黄叶的路上。
一、那些端起的酒碗
行程近千公里去那儿,是参加一个学术会议。来到博尔塔拉地区所在的博乐市时,已是临近傍晚时分了,晚霞映照着整个美丽的城市。这是一座坐落在山口平原的小城市,它好象傍一条河而居,我们在一家宾馆住下,晚饭是由当地安排的。
来这里前,我们就听来过的同事说,在博尔塔拉没有酒量是不行的,这里劝酒与喝酒的场合,一般以当地的蒙古礼俗为主,因此我们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但是我们这些来自北疆的人与当地的同行们一接上火,就立即感到不是那么一回事了:一金一银一铜,齐刷刷,三个大碗,碗都是一律的景泰蓝,碗的外部全部用金银铜镂空包裹着,沉甸甸的有半公斤重,挺有手感的。每一只碗盛满七十度的白酒,被整齐地摆在银盘子上。
晚餐开始了,在主人充满煽情的演讲里,我们一左一右地喝下了二碗,然后端起了第三碗。说实话,对于蒙古族的喝酒也曾领教过,那是在和丰蒙古自治县,当时我们醉得一塌胡涂被人抬回了宾馆。
酒过一巡,灯光忽然暗了下来,房门被轻轻推开,进来一男一女俩人,男的是中年,女的是青年,一律是蒙古族服饰,他们向众人弯腰致敬,男的然后手腕一抖,一缕中草味的阳光,从他怀抱着的马头琴弦里汨汨流淌而出,那是来自博尔塔拉大草原的气息,在自然的韵味里,浑厚而内敛的激情,冲动如蒙古骑士的马队沓沓而来。女孩子手臂一摊,一条白色的哈达飘动着,随着姑娘摇摆的身姿,向每一个坐着的客人走去,她的歌声随着琴声嘹亮地响了起来。
在琴声与歌声中,我们一一举起了手中的酒碗,敬天敬地敬人,然后便仰面向天,一饮而下。这可是用纯玉米和大麦烧制而成的烈性白酒呀。
就是在这歌的海洋、欢乐的土地上,我喝出了超出自己酒量一倍的白酒,那天,我并没有醉,一直用清醒的目光在别人的摇摆中,体验一次次醉酒的飘流。
在宾馆的大厅里,我认识了一位姓周的姑娘,她的身材体质和突出颧骨的浑圆面孔,她的浓厚的带有滑音的歌声和自然大方的淳朴,让我产生一种好奇心,通过交谈,我知道了她的父亲是汉族,是从内地支援边疆来到了这里,她的母亲却是地地道道的蒙古族,她在家里最小,为了不吃闲饭,在宾馆内的一个小小的角落里,租了一个地方摆上了自己绣制的服装、装饰品和当地的特色商品。
而她本人却没有商人所特有的那种见缝插针的广告意识和积极推销商品的意识。
二、那些感动的景色
领略博尔塔拉的风光要从它的早晨开始,这是我得出的一个正确的论点。
第二天早晨,天刚蒙蒙亮,我便一个人起身,走上了这条叫北京路的大街。美丽的博尔塔拉有四个各不相同的季节,那景、那情,以它们特有的表达方式,袒露着属于博尔塔拉的美丽的情感。
秋天的博尔塔拉正身披金色的外衣,以蒙古人神话的传说、以高大的身材站在我的面前,激荡和冲涤着我内心的那片柔软的触地。她的神韵逶迤、透明而清秀,她的肢体轻盈、动人而神秘,借助着微微阳光之手,从每一个人的胸膛穿透,洗涤着每颗象棉花一样、象玉米一样、象树木一样的灵魂。此时,我宁愿相信人在尘世与来世一样是有灵魂的,没有灵魂的人是无法感受这种来自天国的崭新、来自神的透彻和来自佛的安详。
我觉得在博尔塔拉这片地方,真的有着某种说不清的神缘:高耸于荒野之中的佛塔,虔诚自赎的喇嘛教,这些佛塔与专职的佛人,通过连接人与天的触觉,在诉说着那份无法用语言表达的神谕;远处天山腹地的怪石峪造型各异,如佛如神、如人如兽、如低耳摩抚的恋人、如母子私语相依面对着苦难的人生,面对多灾多难的人类,面对心灵饥渴的牧人,真不知道,它在启示着什么,在暗示着什么。我想人类之所以能穿越数千年的苦难岁月,一代代人能够在人生的坎坷中延续至今,除了对生命的渴望与求生的本能外,也许真的与普通渡众生的神灵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今天无法破译的符号面前,我们缺乏的不是手段,而是那份平静的心态和虔诚的心。
在赛里木湖的岸边,我关注过那一堆堆用粗糙的石块垒起的尖顶敖包,或许在这些堆起的石堆下在,留驻着数千年前生与死、苦与乐、情与恨的无数痕迹。
那是一片无边无际的草原,远远望去接天连地,散落在这里的毡房如同一颗颗熟透的白果,如星星一样撒开、连接着。这片联接着历史与今天、民族与亲情、人生与人类、战争与和平、融合与分裂、苦难与救世的土地,无不交织着纷飞的战火和炽烈的爱情,无不融贯着冷兵器时代的狂热杀戮与那些仰望天空、双手祈求长生天降福的和平。
也许就是那个时刻里,我真正开始明白“博尔塔拉”的汉语原意:静色的草原!
三、那些崭新的感受
在那里的几天里,我总是选择一个个早晨,在灰蒙蒙的时光里,用一个外地人的心情,用自己的脚步来寻找着这个城市的灵魂。
我在那里联系上了几位多年的网上文友,他们是生于斯,长于斯的第二代或第三代博尔塔拉人。他们问我,你对这里的最大感受是什么?
也许是由于新来乍到,我没有说出来,我对他们说,我想感受感受以后再说给你们,好吗?
秋天让博尔塔拉多了一份平和的安详,不论是广袤的田野,还是略显嘈杂的城市,不论是转场的牧民还是从楼群里走出的男男女女,在它们的地面上,在他们的面孔上,呈现出的多是一层层对成长与成熟的感恩,流露出的多是一种生活的的满足。
我在一次阳光初露的清晨,遇见了一位老人,他与众多的人一样,在城市的广场里,享受着安详与和平的空气,享受着改革开放带给他们的富裕生活。他带有点老顽童似的孩子气,他告诉我,从内地来新疆快50年了,并让我猜猜他的实际年龄,当我说你有六十多了吧时,他哈哈大笑了,他的老伴告诉我,这老家伙快75了。
我们一路谈着走着,这座城市在50年前还是一个牧业点,每年的秋天从天山里放牧归来的牧民,要在这里渡过一个整整的冬天,因为这里的博尔塔拉河,为他们准备了丰富的冬草。
对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阿拉山口口岸。阿拉山口是联接欧洲与亚洲大陆桥的中间枢纽,据陪同我们的同行介绍,近几年来,这里的发展速度特别快,成片的楼房拔地而起,公路建设、生活区基础建设日新月异,初步形成了一个小城镇的雏形。每天,长龙一样的国际列车,满载着各种内地生产的商品,呼啸着从这里来来往往,出出进进。不但将中国的产品行销四海,也将欧洲文化的浓烈气息,带到了博尔塔拉、带到了新疆、带到了中国。形成了新的一轮东西文化新的交融。在这里,不时有金发碧眼的白色人成群结队走过,俄语、英语和来自全国不同地区的各种汉语,在这里交流着彼此的观念与思想。
当我坐在宽敞的车里,望着窗外大片绿色的农田在身后一点点延伸的时候,当我的目光一次次掠过路的两边,那些成排成排高大的白杨树向我接近又忽然离我而去的时候,在蓝色的天空下,在炊烟的夕阳里,在牧归的牛羊声里,你知道我最深的感受是什么吗?
我才知道,博尔塔拉有一颗健壮的心脏,它跳动得强劲有力。
我知道,博尔塔拉有一种拔节的成长,拥有着年轻和成熟。
直到这时,我才明白,博尔塔拉的秋天,如同春天一样的美丽。这也许是我最想告诉朋友的一句话了。
初稿于阿勒泰二六年一月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