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军情有变下
推荐阅读:弃宇宙、渡劫之王、全职艺术家、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天刑纪
一品小说 www.epshu.com,最快更新天劫炼仙录最新章节!
綦离听到有粮草赠送,心头大喜,抢先答道:“天师现在正在池屏州城州衙炼丹。上仙带那么多东西飞来飞去麻烦,何不将粮食布帛现在就赐下呢?”
子木真人哑然失笑:“原无不可,然粮帛仙器总要当面点清才好。吾去也!”也不管下面的人听没听懂驾起彩云迳自飞走了。
瑞王将欧野明叫过来交割完五行天雷玉符,大家正要实验仙符的威力,李家堡的大门全都打开,里面的人鱼贯而出纷纷抛弃兵器跪倒在地大呼投降。
原来,目睹完神仙下凡全过程后,李家堡里的庄丁全都傻了眼,士气跌到冰点以下,几个心思活络的教头带领亲信将堡内主事者缚住逼令开门投降了。
不战而屈人之敌当然是件好事,靖寇军很顺利地接管了李家堡,守堡的庄丁全被缴械后赶到堡外空地,綦离命人拿出一份名单大声点名,被点名的六十多人集中到一处,最后一声令下将这六十几个人当场砍掉脑袋。
瑞王被血腥的砍头场面吓到,脸色煞白地避开。他将綦离急召来劈头便问:“綦离,你好大的狗胆,为什么杀俘?想冒领军功吗?”
綦离颇觉意外:“不是殿下下令杀掉混在李家堡的教匪吗?”
“孤下的命令?”瑞王也愣住了。
綦离取出一纸文书双手递上:“昨天陶大人派人送来这份军令,并附有名单一份,命令战后立即捕杀名单上的人。”
瑞王接过来看,文书上盖有他的亲王玺印。他回忆了一下,想起什么,脸色微变,将文书掷还,恨恨地下令李幡领亲兵护他回城。
一行人回到池屏州城,果不其然,子木真人显圣的宏大场景又在州衙上空上演了一次,城里的军民因此人人带笑,个个兴奋。
瑞王进城后一路听到人们对朝廷的歌功颂德之声,心情渐渐转好,回到居处派人去将陶勋叫来。
陶勋来到后衙,向瑞王行过礼,笑道:“殿下督军,首战告捷,果然是殿下洪福齐天,王师所向屑小伏首,下官谨为殿下祝捷。”
瑞王遣走旁人,气冲冲地问:“陶大人,你为什么要矫令綦离杀俘?”
陶勋道:“此事下官先曾向殿下禀报过,军令上也是殿下亲自盖的印玺呀,怎么能说是矫令呢?”
“你难怪你昨天没有阻拦孤亲自前往督战,原来是要哄孤高兴,然后拿一大堆公文说是紧急公文必须马上用印,孤一时高兴未及细看,结果上了你的恶当。还有那份名单,怎么没见你呈报上来?”
“下官见殿下用过印后没有提要看名单,故而未呈报。”
瑞王恨恨地盯着陶,道:“真看不出你原来喜欢杀人。”
“殿下的话,下官不明白。下官唯一心为朝廷剿灭乱匪尔,并非噬杀之徒。”
“那你要下令綦离杀那么多人?六十多个人呐,砍下来的脑袋垒成一座小山。别以为孤看不明白你的心思,你不就是想借这个机会将本地的豪强势力扫荡一空,好为你平乱之后施政扫清障碍吗?可你凭什么要让孤来背这个恶名?”
“殿下是天家贵胄,不惧别人记恨,此其一。殿下是圣上嫡子,今在池屏领军平乱,若不自污清名异日何以容于箕釜?此其二。下官蒙殿下信任,不得不为殿下的将来思虑。”
瑞王闻言呆呆地坐在椅上,过了一会儿,叹气道:“唉,亭渊的好意孤知道了,李家你打算怎样处置?”
“他们违抗军令,私囤粮草,囤积居奇,私藏硬弩,豢养私军,暗通教匪,资敌以粮,抗拒天兵,戗害官差,情同造反,有从他家中搜出来的与匪首余显儒的通信为证,有其妻妾、亲信的口供为证,这是造反的罪名,理应斩首,家资充作军用,家眷没为奴籍。”
“只恐不足以服众呐。也罢,随你处置好了,其他的豪强呢?”
“也照此治罪。”陶勋冷冷地说出了自己的打算。
虽然因此将有上千颗脑袋落地,但陶勋仍然打算如此做,这些上了死亡名单的人要么是为富不仁祸害一方的土豪劣绅,要么是为虎作伥残害百姓的凶奴恶仆,哪一个的身上没有欠几条无辜百姓的人命呀,城里的百姓和涌进城来的难民大都吃过这些人的欺压,只会为此而欢呼,称赞报应不爽。
瑞王沉默了半天后,换了个话题:“最近的军情如何?教匪有什么动静?”
“恐怕明天就会有坏消息传来。”
瑞王吃惊道:“什么消息?”
“觐凤谷以东的十个邻近州县不听殿下指令,先后擅自出兵剿匪,结果被白莲妖教大军击灭,尔后余显儒传徼所至,教匪蜂起响应,将这十个州县全部都占领了,官私粮仓皆被劫掠一空。教匪劫掠粮草之后,驱赶各州县不肯从贼的百姓近三十万人西入池屏,看样子是要全部驱赶到我们这里来。”
瑞王先是大惊,然后急得直转圈:“孤顶着噬杀的名声抢劫来的本地大户家粮食,加上你们各种办法筹得的粮食,总共不超过十万石,用来养靖寇军和赈济州城的十数万难民已经不够,要再来三十万难民,拿什么养?”
陶勋静立一旁没有作声。
“亭渊,你得想想办法,要不你知道州城附近谁家还有余粮,孤即刻下手令派你派人去抄来,胆敢不从者全部按通匪罪抄斩。如果实在筹不到粮食,你必须想办法阻止这些难民涌进城,让他们在城外自生自灭好了。”
“殿下毋忧。”陶勋哭笑不得,劝道:“我们不是有上天眷顾么?我们不是还有华天师亲自坐镇么?”
“对,对,对。来人,速请华天师,李幡,你亲自去。”
华元朔刚进内衙,就被迎候的瑞王揪住,待听瑞王将原委讲完,他不屑地说道:“殿下有必要为这么一点小事将我找来吗?”
“小事?”瑞王蹦了起来:“您是辟谷的仙人,不用吃饭当然不急,可我们凡夫俗子不能不吃饭,军中没粮又怎么打仗,守不住池屏我可怎么办?要不您再向天*奏,请些军粮下来?”
华元朔先偷瞄陶勋一眼,然后道:“此事休提,天庭粮草自有用度,岂能轻易下拔?不过你也不用着急,前次我上奏天庭请下子木真人下凡,他不是应我私人所请送给我们五千石粮食嘛。反正我在天庭的朋友不少,大不了多请动他们下来,每个带来五千石粮食,筹集二、三十万石粮食不在话下。”
“太好了,如此孤无忧矣。”瑞王兴奋地绕起圈,说道:“亭渊,孤以为下一步得这样办,上仙们带来的粮食须优先充作军粮,靖寇军要御寇,要破贼,要守城,必先吃饱肚子,所以就按每人每天一斤粮食供应。协助守城的弓手、民伕减半,城内百姓和已经进城的难民再减半供应,只要饿不死就行了。”
陶勋听瑞王说一句脸色就跌一分。
瑞王没有察觉,继续埋头说道:“从今日起州城戒严,许出不许进,被教匪驱赶过来的难民都不得进城,免得被教匪的奸细混进来。让人在四门之外各建一个粮仓,放上几千石粮食给城外的难民解饥,若他们想吃饱,就让自己到教匪大军那里抢去吧。”
“下官认为如此处分大为不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百姓心向朝廷不肯屈身事贼故而来投殿下,殿下却疑之、忌之、饿之、冻之、使无寸兵而斗贼,是与弃之何异?不但寒了百姓的心,更要伤朝廷威信。”
“亭渊,你”瑞王发觉陶勋的脸色难看不由一愣。
陶勋斩钉截铁地道:“当此兵凶战危之际,须以收拢民心为要务。故下官建议,只要华天师能够请动天庭旧友馈赠粮食,池屏就应当敞开大门接纳四邻难民,粮食供应须得一视同仁。”
“亭渊,孤依你为肱股,你怎么如此糊涂?”瑞王吃惊地道:“连孤也知道要是放这三十几万难民进城来,且不说小小州城装不装得下这许多人,我只问你如何安置?如何保证没有奸细混在里面?如果刁民生变抢粮你如何收拾?就凭你州府衙门那区区百十个衙役便能弹压得住么?”
“池屏偏近西陲,再过半个月就要下雪,一个月后便要大雪封山,苦寒之地让百姓呆在野外,这与弃杀之何异?放其进城好歹能有遮档寒风之所,我们有华天师在此,他应该有办法解决取暖的问题,至于如何安置难民,殿下请放心,下官有经验,可以保证不会出现变故。华天师,你说是也不是?”
“嗯,这个,殿下,本天师可以保证,有本天师在,翻不起什么风浪的。”
瑞王半信半疑地看着两人,半晌,颓然道:“那便依你所请吧。”
綦离听到有粮草赠送,心头大喜,抢先答道:“天师现在正在池屏州城州衙炼丹。上仙带那么多东西飞来飞去麻烦,何不将粮食布帛现在就赐下呢?”
子木真人哑然失笑:“原无不可,然粮帛仙器总要当面点清才好。吾去也!”也不管下面的人听没听懂驾起彩云迳自飞走了。
瑞王将欧野明叫过来交割完五行天雷玉符,大家正要实验仙符的威力,李家堡的大门全都打开,里面的人鱼贯而出纷纷抛弃兵器跪倒在地大呼投降。
原来,目睹完神仙下凡全过程后,李家堡里的庄丁全都傻了眼,士气跌到冰点以下,几个心思活络的教头带领亲信将堡内主事者缚住逼令开门投降了。
不战而屈人之敌当然是件好事,靖寇军很顺利地接管了李家堡,守堡的庄丁全被缴械后赶到堡外空地,綦离命人拿出一份名单大声点名,被点名的六十多人集中到一处,最后一声令下将这六十几个人当场砍掉脑袋。
瑞王被血腥的砍头场面吓到,脸色煞白地避开。他将綦离急召来劈头便问:“綦离,你好大的狗胆,为什么杀俘?想冒领军功吗?”
綦离颇觉意外:“不是殿下下令杀掉混在李家堡的教匪吗?”
“孤下的命令?”瑞王也愣住了。
綦离取出一纸文书双手递上:“昨天陶大人派人送来这份军令,并附有名单一份,命令战后立即捕杀名单上的人。”
瑞王接过来看,文书上盖有他的亲王玺印。他回忆了一下,想起什么,脸色微变,将文书掷还,恨恨地下令李幡领亲兵护他回城。
一行人回到池屏州城,果不其然,子木真人显圣的宏大场景又在州衙上空上演了一次,城里的军民因此人人带笑,个个兴奋。
瑞王进城后一路听到人们对朝廷的歌功颂德之声,心情渐渐转好,回到居处派人去将陶勋叫来。
陶勋来到后衙,向瑞王行过礼,笑道:“殿下督军,首战告捷,果然是殿下洪福齐天,王师所向屑小伏首,下官谨为殿下祝捷。”
瑞王遣走旁人,气冲冲地问:“陶大人,你为什么要矫令綦离杀俘?”
陶勋道:“此事下官先曾向殿下禀报过,军令上也是殿下亲自盖的印玺呀,怎么能说是矫令呢?”
“你难怪你昨天没有阻拦孤亲自前往督战,原来是要哄孤高兴,然后拿一大堆公文说是紧急公文必须马上用印,孤一时高兴未及细看,结果上了你的恶当。还有那份名单,怎么没见你呈报上来?”
“下官见殿下用过印后没有提要看名单,故而未呈报。”
瑞王恨恨地盯着陶,道:“真看不出你原来喜欢杀人。”
“殿下的话,下官不明白。下官唯一心为朝廷剿灭乱匪尔,并非噬杀之徒。”
“那你要下令綦离杀那么多人?六十多个人呐,砍下来的脑袋垒成一座小山。别以为孤看不明白你的心思,你不就是想借这个机会将本地的豪强势力扫荡一空,好为你平乱之后施政扫清障碍吗?可你凭什么要让孤来背这个恶名?”
“殿下是天家贵胄,不惧别人记恨,此其一。殿下是圣上嫡子,今在池屏领军平乱,若不自污清名异日何以容于箕釜?此其二。下官蒙殿下信任,不得不为殿下的将来思虑。”
瑞王闻言呆呆地坐在椅上,过了一会儿,叹气道:“唉,亭渊的好意孤知道了,李家你打算怎样处置?”
“他们违抗军令,私囤粮草,囤积居奇,私藏硬弩,豢养私军,暗通教匪,资敌以粮,抗拒天兵,戗害官差,情同造反,有从他家中搜出来的与匪首余显儒的通信为证,有其妻妾、亲信的口供为证,这是造反的罪名,理应斩首,家资充作军用,家眷没为奴籍。”
“只恐不足以服众呐。也罢,随你处置好了,其他的豪强呢?”
“也照此治罪。”陶勋冷冷地说出了自己的打算。
虽然因此将有上千颗脑袋落地,但陶勋仍然打算如此做,这些上了死亡名单的人要么是为富不仁祸害一方的土豪劣绅,要么是为虎作伥残害百姓的凶奴恶仆,哪一个的身上没有欠几条无辜百姓的人命呀,城里的百姓和涌进城来的难民大都吃过这些人的欺压,只会为此而欢呼,称赞报应不爽。
瑞王沉默了半天后,换了个话题:“最近的军情如何?教匪有什么动静?”
“恐怕明天就会有坏消息传来。”
瑞王吃惊道:“什么消息?”
“觐凤谷以东的十个邻近州县不听殿下指令,先后擅自出兵剿匪,结果被白莲妖教大军击灭,尔后余显儒传徼所至,教匪蜂起响应,将这十个州县全部都占领了,官私粮仓皆被劫掠一空。教匪劫掠粮草之后,驱赶各州县不肯从贼的百姓近三十万人西入池屏,看样子是要全部驱赶到我们这里来。”
瑞王先是大惊,然后急得直转圈:“孤顶着噬杀的名声抢劫来的本地大户家粮食,加上你们各种办法筹得的粮食,总共不超过十万石,用来养靖寇军和赈济州城的十数万难民已经不够,要再来三十万难民,拿什么养?”
陶勋静立一旁没有作声。
“亭渊,你得想想办法,要不你知道州城附近谁家还有余粮,孤即刻下手令派你派人去抄来,胆敢不从者全部按通匪罪抄斩。如果实在筹不到粮食,你必须想办法阻止这些难民涌进城,让他们在城外自生自灭好了。”
“殿下毋忧。”陶勋哭笑不得,劝道:“我们不是有上天眷顾么?我们不是还有华天师亲自坐镇么?”
“对,对,对。来人,速请华天师,李幡,你亲自去。”
华元朔刚进内衙,就被迎候的瑞王揪住,待听瑞王将原委讲完,他不屑地说道:“殿下有必要为这么一点小事将我找来吗?”
“小事?”瑞王蹦了起来:“您是辟谷的仙人,不用吃饭当然不急,可我们凡夫俗子不能不吃饭,军中没粮又怎么打仗,守不住池屏我可怎么办?要不您再向天*奏,请些军粮下来?”
华元朔先偷瞄陶勋一眼,然后道:“此事休提,天庭粮草自有用度,岂能轻易下拔?不过你也不用着急,前次我上奏天庭请下子木真人下凡,他不是应我私人所请送给我们五千石粮食嘛。反正我在天庭的朋友不少,大不了多请动他们下来,每个带来五千石粮食,筹集二、三十万石粮食不在话下。”
“太好了,如此孤无忧矣。”瑞王兴奋地绕起圈,说道:“亭渊,孤以为下一步得这样办,上仙们带来的粮食须优先充作军粮,靖寇军要御寇,要破贼,要守城,必先吃饱肚子,所以就按每人每天一斤粮食供应。协助守城的弓手、民伕减半,城内百姓和已经进城的难民再减半供应,只要饿不死就行了。”
陶勋听瑞王说一句脸色就跌一分。
瑞王没有察觉,继续埋头说道:“从今日起州城戒严,许出不许进,被教匪驱赶过来的难民都不得进城,免得被教匪的奸细混进来。让人在四门之外各建一个粮仓,放上几千石粮食给城外的难民解饥,若他们想吃饱,就让自己到教匪大军那里抢去吧。”
“下官认为如此处分大为不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百姓心向朝廷不肯屈身事贼故而来投殿下,殿下却疑之、忌之、饿之、冻之、使无寸兵而斗贼,是与弃之何异?不但寒了百姓的心,更要伤朝廷威信。”
“亭渊,你”瑞王发觉陶勋的脸色难看不由一愣。
陶勋斩钉截铁地道:“当此兵凶战危之际,须以收拢民心为要务。故下官建议,只要华天师能够请动天庭旧友馈赠粮食,池屏就应当敞开大门接纳四邻难民,粮食供应须得一视同仁。”
“亭渊,孤依你为肱股,你怎么如此糊涂?”瑞王吃惊地道:“连孤也知道要是放这三十几万难民进城来,且不说小小州城装不装得下这许多人,我只问你如何安置?如何保证没有奸细混在里面?如果刁民生变抢粮你如何收拾?就凭你州府衙门那区区百十个衙役便能弹压得住么?”
“池屏偏近西陲,再过半个月就要下雪,一个月后便要大雪封山,苦寒之地让百姓呆在野外,这与弃杀之何异?放其进城好歹能有遮档寒风之所,我们有华天师在此,他应该有办法解决取暖的问题,至于如何安置难民,殿下请放心,下官有经验,可以保证不会出现变故。华天师,你说是也不是?”
“嗯,这个,殿下,本天师可以保证,有本天师在,翻不起什么风浪的。”
瑞王半信半疑地看着两人,半晌,颓然道:“那便依你所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