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景融要出差了……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一品小说 www.epshu.com,最快更新明媒正娶最新章节!
(我是补二十三章的糊涂弈,谢谢大家的粉票票和留言,大爱哇,粉票票哇,留言哇,用力砸来吧!)
刚立秋不久早熟的票子就可以上市了,街市上来了京里来催贡的公公,还特地给张景融带来了皇帝的手书。张景融如于青陌所想的一般,是皇帝身边的近臣,官拜三品,是当朝的按察使,专司各地吏治的考核,以及官员政绩民声的访查。
按察使就是代天子巡查吏制的手眼,各地官员见了莫不是当成“太上皇”供着,这提免升任都靠着按察使的一纸奏折。这回到平江来,表面上思乡心切、夺情外放,暂司晋洲副都督一职,实际上是来考检晋洲各路官员的政绩。
“张大人,久也不见您了,在平江这些日子您可过得好,皇上老念叨您。您前头刚走,连洲那头就出了刺史贪墨的案子,皇上说,要是您晚留一刻提刑此案,必定速查速明,哪会像那些个老滑头似的,这也想周全,那也要留手。一个明摆着的案子,却是月余了都没能查个因由出来,皇上气得把案上那块常把玩的玉如意都摔碎了,连太后都惊动了。”来的是皇帝身边常侍候的文公公,眉目里精光闪过,透着说不出的精明。
张景融听了笑着说:“劳皇上记挂了,在平江也忙着,请安的折子也总是迟发迟呈。连洲贪墨的案子我也听说了,倒也没那么简单,皇上自也是清楚,要不早把派去查案的问了罪。”
“是啊,这不,来前才听说查出点眉目来了,皇上就让老奴来跟您透个话。您虽然是暂领着晋洲的差事,可晋、连、江三洲历来就是您在总司,这事您总需要知晓一些的。”文公公顿了顿声,想了想又接着说:“近来这些日子,咱们副都督太太身子可好些了,于翰林挂念着呢,说是让老奴来了就顺便问候一声,久也没见了,翰林大人分外挂念。”
“还请公公归京时代回岳父大人,只说内人身子好些了,待此间事了,便归京去。”
“说到这儿,您得空了不如带着咱们副都督太太去温汤山养养,那的温汤是天下闻名,最养人的,天凉了泡上一泡,那是百病都消啊。而且这时候温汤山一带的红叶也好,都说‘徐城一叶红,天下起秋风’,您和太太一块去徐城看红叶,也算是一番消遣。”文公公说完了话,这才把皇帝的手书递给张景融,他这算是在主动卖好,毕竟张景融不但是天子的近臣,还是宠臣、能臣,这样的人巴结着点,总没错儿!更何况翰林自来的会做人,处处滴水不漏,所以文公公也是给于翰林几分情面。
张景融连连应是,然后接过手书来看,手书上说的,是关于晋洲江南省湖城驻军扰民一事。有御史道台直接给皇帝上了条陈,也恰好皇帝在气头上着恼,就想起张景融回了平江,就让张景融去处理这件差事。
“这些人也真是胆大包天,公公且安坐些时日,等京贡的桔子备好了,我这儿再回个条陈给皇上,等找个不扎眼的时候,再领着内人一块去湖城,这事儿一定要一查到底,直至水落石出为止。”张景融身为江南省的人,老早就对这事有耳闻,自然是应下不需多说。
文公公点头笑着说:“张大人年方二十,就官拜三品,旁人总觉得是皇上宠幸您,便道您是个宠臣,靠运气往上爬的。可老奴在皇上身边看得明白,朝中像您这样肯把心用在实处的官员,不过有数的几个人而已,而这有数的几个,哪个不是权柄一方,深受君恩,张大人的路还远着呢!”
笑了笑,张景融拿着手书投进了炉里烧成灰烬,又说:“为人臣者,外则为民做主,内则为君尽忠,无非如此。这民间古来有语,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嘛。我这不就被皇上放回平江卖红薯来了,我这也只是想好好做这摊买卖而已。”
“要天下的人都跟张大人似的,何愁不成大治之世。”
客套地说了几句话,张景融就着人安排文公公到驿馆去歇息,又派了人侍候。等闲下来的时候,才细思索连洲的事,其实连洲贪墨的事,久已有知,他都不信皇帝不知道,只是怎么这时候查起来了?
张景融这时候不由得猜想,难道是皇帝拿到什么实证了,要不然这明摆在台面上来,只会落得竹篮打水一场空。
“张大人,总督大人差人找了您,见京里来的公公在跟您说着话,就先回去了,让小的等你和文公公叙过旧了,再支会您一声儿。”
“我知道了,你先把些公文发下去,我去总督大人那儿走一趟。”张景融理了理官服,想起那位晋洲总督就不由得想笑。
总督官邸和副都督官邸只有一墙之隔,他步行走了进去,外头的侍卫给他行了礼,告诉他李总督在公堂里。
进了公堂,只见李总督挤眉皱眼地伏在案上,满脸苦恼,他笑着问道:“总督大人这又是怎么了,为什么事愁成这样?”
“景融啊,你来得正好,你是皇上派来的副都督,这事本来就该你过问的。你看,这湖城一带,守军扰民,这万民书都呈到我这儿来了,你说我能不愁眉苦脸嘛。这事儿要是处理不好,被人往外一捅我这辈子就算是搭进去了。景融啊,这事你可得好好帮帮我,你是皇上派来的,又曾经管着吏治,管这事也是名正言顺的。”这位李总督,其实就是个混太平日子的,没事还则罢了,要是有事,那就整个一没头苍蝇。上一位副都督就是因为经常替这位总督大人顶缸,这才挂冠归去。
晋洲历来是平安富庶之地,而这李总督也不知是运气好,还是痴人有痴福,这些年晋洲在他治下,呈现出一派吏治清明、百姓安乐的祥和气象,政治、经济环境之好,在当朝是数一数二的。几次李总督都有往上升的机会,可每每都被皇上一巴掌拍在晋洲这块地上。
这李总督也算不错,知道自己的斤两,也从不敢提往上升的事,老老实实能把晋洲都督这差事做好了就不错了,再往上升,可没人给他顶缸了。到那时候,等皇帝发现他是个庸材,那就是一刀两断,脑袋和脖子分家的要命大事。
“总督大人,您也别苦着脸,皇上给了副都督的职,景融自当办好这差。湖城守军扰民,也不是您治下才有,您不必忧心,这事交给我倒也无妨,也是时候好好把这些人规置规置了。只是能做到什么份上,我也没有把握,到时候要真出了差错,总督大人可得好好替我照应着。”皇帝派他来晋洲,也多是为了这件事,晋洲湖城一带的守军大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架势,这还了得,哪位君上能容得。
李总督见这事有人去办了,立马松了口气,眉开眼笑的说:“真是上天佑我,陈须知走了,又来个你,我的副都督要都是你们这么能办事的,晋洲何愁不治啊!”
听到最后这句话,张景融莫名地笑了,今天一个跟他说何愁不成大治之世,一个跟他说晋洲何愁不治,这让他想起皇帝那句戏言——“何以解朕忧,唯卿景融尔”。这些人,还真是有一个算一个,拿他当救场的使,哪里看不过眼了,就拿他堵哪里。
看这事来的,张景融摇摇头,心说眨眼间就接了两档子差事。这连洲一事倒是先不去管它,湖城一事却是迫在眉睫,从前扰民之事,是地方官和御史台递折子言说的,现在竟然闹起万民上书来了,可见民怨载道了。
回了府里,于青陌正猫在角落里,拿着米饭勾引枝头的小雀鸟,却没想到鸟没勾着,却先招来了满院子黑麻麻的蚂蚁。她是一边幽怨,一片感慨,这时代的生态环境真是好,撒把饭粒就招来成千上万的蚂蚁大军。
张景融最近已经没有了差人先报,再进院的习惯,直接一进院门,就看到她在那儿悠然自得地待着,脸上眼底皆是笑意。再顺着她的眼睛往地面上一看,那一群黑漆漆的蚂蚁,正在搬着饭粒:“青陌,你这份悠闲劲,可真是旁人羡慕都羡慕不来的。”
回头看了他一眼,她浑不经意地回了一句:“那你羡慕了吗?”
在她灼灼的目光中,他很自然地点头说:“羡慕至极。”
于青陌的小聪明劲儿又爆发了,眼一亮地说:“你要忙起来了!”
“接了两档差事,这几天要先去湖城一趟,等回来就和你一块去徐城。”张景融伸手拉了她起来,见她皱眉,又说:“你也是,就这么蹲着,腿麻了吧。”
“嗯,没事,站一会就好了。”
张景融却扶着她去旁边的小椅上坐下来,对她说:“把脚搁起来吧,回回血气就好了。”
“对了,景融,你说接了两档差事,一个是去湖城,难道和我去徐城也是差事?”徐城,她个没概念的,哪知道是哪,又什么去,去了又做什么。好不容易对平江熟悉点了,要再换一个地方,还得重新识人熟地儿,万一再碰上什么搞不定的场面,那可怎么办啊!
“去湖城是臣子的差事,陪你去徐城养身子,这是为夫的差事,也正好趁冬天来前出去走走,省得你在院子里闲得看蚂蚁搬饭粒儿。”
好吧……又被取笑了,不过能出去玩倒也不错,看来那里应该没什么熟人,来古代第一次出行啊,她还真有点期待。不过还得等他把什么湖城的事儿办了,应该不用多久吧!
忽然又意识到一件事,张景融一个人去了湖城,她她她……岂不是要一个人面对张家上下几百号人?天啊!
(今日不荐歌……大家随意,今儿忙呢,所以明儿接着荐歌,明儿或者后天该加更了。)(未完待续)
(我是补二十三章的糊涂弈,谢谢大家的粉票票和留言,大爱哇,粉票票哇,留言哇,用力砸来吧!)
刚立秋不久早熟的票子就可以上市了,街市上来了京里来催贡的公公,还特地给张景融带来了皇帝的手书。张景融如于青陌所想的一般,是皇帝身边的近臣,官拜三品,是当朝的按察使,专司各地吏治的考核,以及官员政绩民声的访查。
按察使就是代天子巡查吏制的手眼,各地官员见了莫不是当成“太上皇”供着,这提免升任都靠着按察使的一纸奏折。这回到平江来,表面上思乡心切、夺情外放,暂司晋洲副都督一职,实际上是来考检晋洲各路官员的政绩。
“张大人,久也不见您了,在平江这些日子您可过得好,皇上老念叨您。您前头刚走,连洲那头就出了刺史贪墨的案子,皇上说,要是您晚留一刻提刑此案,必定速查速明,哪会像那些个老滑头似的,这也想周全,那也要留手。一个明摆着的案子,却是月余了都没能查个因由出来,皇上气得把案上那块常把玩的玉如意都摔碎了,连太后都惊动了。”来的是皇帝身边常侍候的文公公,眉目里精光闪过,透着说不出的精明。
张景融听了笑着说:“劳皇上记挂了,在平江也忙着,请安的折子也总是迟发迟呈。连洲贪墨的案子我也听说了,倒也没那么简单,皇上自也是清楚,要不早把派去查案的问了罪。”
“是啊,这不,来前才听说查出点眉目来了,皇上就让老奴来跟您透个话。您虽然是暂领着晋洲的差事,可晋、连、江三洲历来就是您在总司,这事您总需要知晓一些的。”文公公顿了顿声,想了想又接着说:“近来这些日子,咱们副都督太太身子可好些了,于翰林挂念着呢,说是让老奴来了就顺便问候一声,久也没见了,翰林大人分外挂念。”
“还请公公归京时代回岳父大人,只说内人身子好些了,待此间事了,便归京去。”
“说到这儿,您得空了不如带着咱们副都督太太去温汤山养养,那的温汤是天下闻名,最养人的,天凉了泡上一泡,那是百病都消啊。而且这时候温汤山一带的红叶也好,都说‘徐城一叶红,天下起秋风’,您和太太一块去徐城看红叶,也算是一番消遣。”文公公说完了话,这才把皇帝的手书递给张景融,他这算是在主动卖好,毕竟张景融不但是天子的近臣,还是宠臣、能臣,这样的人巴结着点,总没错儿!更何况翰林自来的会做人,处处滴水不漏,所以文公公也是给于翰林几分情面。
张景融连连应是,然后接过手书来看,手书上说的,是关于晋洲江南省湖城驻军扰民一事。有御史道台直接给皇帝上了条陈,也恰好皇帝在气头上着恼,就想起张景融回了平江,就让张景融去处理这件差事。
“这些人也真是胆大包天,公公且安坐些时日,等京贡的桔子备好了,我这儿再回个条陈给皇上,等找个不扎眼的时候,再领着内人一块去湖城,这事儿一定要一查到底,直至水落石出为止。”张景融身为江南省的人,老早就对这事有耳闻,自然是应下不需多说。
文公公点头笑着说:“张大人年方二十,就官拜三品,旁人总觉得是皇上宠幸您,便道您是个宠臣,靠运气往上爬的。可老奴在皇上身边看得明白,朝中像您这样肯把心用在实处的官员,不过有数的几个人而已,而这有数的几个,哪个不是权柄一方,深受君恩,张大人的路还远着呢!”
笑了笑,张景融拿着手书投进了炉里烧成灰烬,又说:“为人臣者,外则为民做主,内则为君尽忠,无非如此。这民间古来有语,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嘛。我这不就被皇上放回平江卖红薯来了,我这也只是想好好做这摊买卖而已。”
“要天下的人都跟张大人似的,何愁不成大治之世。”
客套地说了几句话,张景融就着人安排文公公到驿馆去歇息,又派了人侍候。等闲下来的时候,才细思索连洲的事,其实连洲贪墨的事,久已有知,他都不信皇帝不知道,只是怎么这时候查起来了?
张景融这时候不由得猜想,难道是皇帝拿到什么实证了,要不然这明摆在台面上来,只会落得竹篮打水一场空。
“张大人,总督大人差人找了您,见京里来的公公在跟您说着话,就先回去了,让小的等你和文公公叙过旧了,再支会您一声儿。”
“我知道了,你先把些公文发下去,我去总督大人那儿走一趟。”张景融理了理官服,想起那位晋洲总督就不由得想笑。
总督官邸和副都督官邸只有一墙之隔,他步行走了进去,外头的侍卫给他行了礼,告诉他李总督在公堂里。
进了公堂,只见李总督挤眉皱眼地伏在案上,满脸苦恼,他笑着问道:“总督大人这又是怎么了,为什么事愁成这样?”
“景融啊,你来得正好,你是皇上派来的副都督,这事本来就该你过问的。你看,这湖城一带,守军扰民,这万民书都呈到我这儿来了,你说我能不愁眉苦脸嘛。这事儿要是处理不好,被人往外一捅我这辈子就算是搭进去了。景融啊,这事你可得好好帮帮我,你是皇上派来的,又曾经管着吏治,管这事也是名正言顺的。”这位李总督,其实就是个混太平日子的,没事还则罢了,要是有事,那就整个一没头苍蝇。上一位副都督就是因为经常替这位总督大人顶缸,这才挂冠归去。
晋洲历来是平安富庶之地,而这李总督也不知是运气好,还是痴人有痴福,这些年晋洲在他治下,呈现出一派吏治清明、百姓安乐的祥和气象,政治、经济环境之好,在当朝是数一数二的。几次李总督都有往上升的机会,可每每都被皇上一巴掌拍在晋洲这块地上。
这李总督也算不错,知道自己的斤两,也从不敢提往上升的事,老老实实能把晋洲都督这差事做好了就不错了,再往上升,可没人给他顶缸了。到那时候,等皇帝发现他是个庸材,那就是一刀两断,脑袋和脖子分家的要命大事。
“总督大人,您也别苦着脸,皇上给了副都督的职,景融自当办好这差。湖城守军扰民,也不是您治下才有,您不必忧心,这事交给我倒也无妨,也是时候好好把这些人规置规置了。只是能做到什么份上,我也没有把握,到时候要真出了差错,总督大人可得好好替我照应着。”皇帝派他来晋洲,也多是为了这件事,晋洲湖城一带的守军大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架势,这还了得,哪位君上能容得。
李总督见这事有人去办了,立马松了口气,眉开眼笑的说:“真是上天佑我,陈须知走了,又来个你,我的副都督要都是你们这么能办事的,晋洲何愁不治啊!”
听到最后这句话,张景融莫名地笑了,今天一个跟他说何愁不成大治之世,一个跟他说晋洲何愁不治,这让他想起皇帝那句戏言——“何以解朕忧,唯卿景融尔”。这些人,还真是有一个算一个,拿他当救场的使,哪里看不过眼了,就拿他堵哪里。
看这事来的,张景融摇摇头,心说眨眼间就接了两档子差事。这连洲一事倒是先不去管它,湖城一事却是迫在眉睫,从前扰民之事,是地方官和御史台递折子言说的,现在竟然闹起万民上书来了,可见民怨载道了。
回了府里,于青陌正猫在角落里,拿着米饭勾引枝头的小雀鸟,却没想到鸟没勾着,却先招来了满院子黑麻麻的蚂蚁。她是一边幽怨,一片感慨,这时代的生态环境真是好,撒把饭粒就招来成千上万的蚂蚁大军。
张景融最近已经没有了差人先报,再进院的习惯,直接一进院门,就看到她在那儿悠然自得地待着,脸上眼底皆是笑意。再顺着她的眼睛往地面上一看,那一群黑漆漆的蚂蚁,正在搬着饭粒:“青陌,你这份悠闲劲,可真是旁人羡慕都羡慕不来的。”
回头看了他一眼,她浑不经意地回了一句:“那你羡慕了吗?”
在她灼灼的目光中,他很自然地点头说:“羡慕至极。”
于青陌的小聪明劲儿又爆发了,眼一亮地说:“你要忙起来了!”
“接了两档差事,这几天要先去湖城一趟,等回来就和你一块去徐城。”张景融伸手拉了她起来,见她皱眉,又说:“你也是,就这么蹲着,腿麻了吧。”
“嗯,没事,站一会就好了。”
张景融却扶着她去旁边的小椅上坐下来,对她说:“把脚搁起来吧,回回血气就好了。”
“对了,景融,你说接了两档差事,一个是去湖城,难道和我去徐城也是差事?”徐城,她个没概念的,哪知道是哪,又什么去,去了又做什么。好不容易对平江熟悉点了,要再换一个地方,还得重新识人熟地儿,万一再碰上什么搞不定的场面,那可怎么办啊!
“去湖城是臣子的差事,陪你去徐城养身子,这是为夫的差事,也正好趁冬天来前出去走走,省得你在院子里闲得看蚂蚁搬饭粒儿。”
好吧……又被取笑了,不过能出去玩倒也不错,看来那里应该没什么熟人,来古代第一次出行啊,她还真有点期待。不过还得等他把什么湖城的事儿办了,应该不用多久吧!
忽然又意识到一件事,张景融一个人去了湖城,她她她……岂不是要一个人面对张家上下几百号人?天啊!
(今日不荐歌……大家随意,今儿忙呢,所以明儿接着荐歌,明儿或者后天该加更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