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闲话年味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一品小说 www.epshu.com,最快更新豆棚闲话文集最新章节!
春节进入了倒计时,因为在他乡求学的女儿要回来,我想在除夕晚上到酒店正规的吃一顿年夜饭,谁知道电话联系了不下十几个酒店,均被告知客满且已经满到了正月初五,这让我感到惊讶和踌躇。在感觉自己这超前意识早已经落后了的同时发愁:年夜饭吃什么?没有像样的年夜饭,还能有过年的味道么?
想那计划经济年代,春节前夕,人们对着临时发放的节日供应券心花怒放,兴冲冲的拿了所有的供应票证去排长长的队伍,虽然迎风冒雪却也毫不在意,在满头大汗的拿了买到的那个不多的肉蛋鱼,从熙攘的人群中挤出来之后,仿佛平了倭寇的得胜将军般回到家中,家里人则老人儿童同声欢呼,挽袖子戴围裙,一家子高高兴兴地忙里忙外,张罗着这顿年夜饭,当这些并不丰盛的菜肴端上饭桌之后,打开了供应的一家一瓶的白酒,围坐在桌前的大人孩子就觉得:这是一年中最幸福的时候了,这过年真好。
然而,当商场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鸡鸭鱼肉生猛海鲜供应齐全的时候,人们按照及其几千年留下来的习俗,觉得节日到了要准备一些好于平时的饭菜,当着手准备的时候,却茫然不知所措:准备什么?多好的饭菜也是天天的吃啊!
这个时候,我想起了全家下放在农村过的那个春节,觉得那样的春节是我最最向往的、过的最快乐的春节了。
那时候村子里的人们一年中有这样几个节日:端午、八月十五和春节,而人们真正要过的节日只有春节,因为物资的匮乏,那两个节日只是象征性的包几个粽子买两块月饼,糊拢糊拢孩子,各家都把所有的积蓄和精力用在了春节。
记忆很深刻。
一过腊八,全村就洋溢着节日的气氛,人们都沉浸在节日的准备活动的紧张兴奋之中。腊八粥是要煮的,自己家里粮食品种不够的,还要左邻右舍的去借,因为腊八粥至少需要大米、小米、黄豆、红豆、花生、大枣、莲子、栗子八样必不可少的东西,有的家里还会更多一些。家家户户从第一声鸡叫就开始生火,黄豆之类的东西是前一天就泡好了的,把这些东西放在锅里,水开了之后就需要在炉子火口放一块湿煤,用小火仔细熬,还要用勺子不停的搅动,不然就会糊锅。这样需要熬两三个小时,孩子们躺在被窝里,闻着锅里渐渐散发出来的香气流着口水。这样熬了两三个小时之后,因为混合了几种粮食的香味,所以其香无比。人们这时就把自己熬好的粥送给邻居一碗,互相交换一下,是睦邻友好的意思,也是暗中比较手艺的意思。孩子们也从被窝里爬出来,迫不及待的端着盛满粥的大碗,走到村口的大树底下,慢慢地品尝着。
从这天开始,人们进入了过年的倒计时,开始打扫房子、拆洗被褥,杀猪宰羊,磨豆腐,发豆芽,做新衣服新鞋子,拿着攒了一年舍不得用的布票粮票,上镇上或者县里去买必不可少的东西。紧张而又兴奋的孩子们象上了发条的指针,不停地在各家蹿来蹿去,并互相交流着年夜饭准备丰盛与否的情报,顺便回家给父母提醒别人家有自家没有的东西。
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把肉煮,腊月二十四、二十五这两天是最忙的两天,女人们用围巾包了头,把笤帚绑在长长的竹竿上,站在椅子上扫那些挂在屋顶的烟灰穗子,扫那墙上聚集了一年的灰尘,老人们说这是扫晦气呢,因此各家的主妇格外卖力气,唯恐怕留下一点灰尘不吉利。男人们则聚集在村头的空地上杀猪宰羊杀鸡宰鹅,孩子们激动的无目标的在村子里疯跑,憧憬着除夕夜丰盛的饭菜和大年初一的新衣服,当然还有压岁钱。
三十早上,各家主妇们到了冲刺的阶段,开始在灶火前面大显身手,这个时候的男人们已经清闲下来,而女人们不让自己的男人靠近灶火,大概是觉得他们在地里劳累了一年,应该歇歇了,所以把男人们撵出去,自己横崭竖剁蒸炖煎炒,大显身手,把一个家庭主妇的威风发挥到了极致。男人们这时候主要任务是找人写对联,而村子里会写毛笔字的人就忙得不可开交,红红的对联摆满了院子,直到给全村人都写了,在累得手酸腕子疼得同时也赢得了村里人们的啧啧赞叹。
这一天,村子上空被油香和肉香笼罩着,节日气氛浓的象大雨来临之前的乌云,挥不走化不开。
快到黄昏的时候,人们把煮好的猪头和蒸好的馒头摆在堂屋的条几上,烧上两柱香,大人孩子一本正经的跪在地上,虔诚的叩拜祭奠祖宗,而后,男人们带领着儿子到院子里放鞭炮,在硝烟弥漫中回到屋子里开始吃年夜饭,这时候桌子上比平时丰盛了许多,炖好的鱼身上盖着青红丝,一碗全鸡冒着热气立在中间,周围是炸丸子、炖粉条、猪头肉等等,虽然质量不敢保证,数量绝对是一年之最。
在外面工作或者上学的人都回来了,平时已经分家过日子的孩子们也都拉家带口的聚集在父母家,全家老少围坐在八仙桌前,吃着说着,吃饱喝足之后,老人喝着茶水,女人和孩子嗑着瓜子,等待着新年子时的到来。那时候没有电视、没有钟表,全凭着老人们看天上星星的位置决定时间,假如是阴天,则全凭感觉,但等老人说一声:到了!于是男人们马上走出去放鞭炮,一家鞭炮响起来,家家户户就争先恐后的放起来来,这时候的鞭炮和饭前的鞭炮不一样,那时是庆贺的,放几个就可以了。而子时的鞭炮是驱赶“年”这个恶鬼的,所以鞭炮越多声音越响就越好,这样持续不断的鞭炮声能零零星星一直放到天亮。孩子们在院子里把劈柴架起来燃烧着,围着火堆跑着笑着跳着,时不时往里面扔一个老鼠屎,呲的一声亮起耀眼的火花,一直到凌晨熬不住了才回屋睡觉,然而还没有睡踏实,又被大人们哄起来给长辈拜年,想到拜年会有压岁钱,于是在睡眼朦胧中起来穿上新鞋新衣服,睡眼朦胧的跟在大人后面挨家挨户去磕头,并接过别家大人给的一毛两毛的压岁钱。然后就到大街上买一根甘蔗嚼着,跑到有戏的村子里看戏,戏班子都是各村临时凑成的,演员也都是本乡本土的村民们临时客串,一招一式也很专业,台上演得认真,台下看得入迷,许多乡野爱情故事也在台下悄悄地发生着。孩子们则把注意力集中在武打场面或是旦角的红红绿绿的装扮上面,这样的热闹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年过完了,就在一年漫长的春夏秋冬变换中,等待着下一个春节的到来。
现在回想那个时候,吃的不如现在平时的一天三顿好,穿得更是相差甚远,然而无论大人孩子都是在喜悦中度过的。现在很多家庭物资丰富的都到了吉尼斯程度了,反而觉得这年越过越没有味道了:央视的春节晚会越来越没有意思了,人际关系越来越淡漠了,骨肉亲情因为种种原因越来越远了,过年也越来越没劲了
仔细捉摸,觉得这过年主要是精神享受,在节日里享受一份好的心情,让自己的心灵释放一下,这样才能轻松走进新的一年。这也许就是人们经常怀旧的原因,也未可知。
春节进入了倒计时,因为在他乡求学的女儿要回来,我想在除夕晚上到酒店正规的吃一顿年夜饭,谁知道电话联系了不下十几个酒店,均被告知客满且已经满到了正月初五,这让我感到惊讶和踌躇。在感觉自己这超前意识早已经落后了的同时发愁:年夜饭吃什么?没有像样的年夜饭,还能有过年的味道么?
想那计划经济年代,春节前夕,人们对着临时发放的节日供应券心花怒放,兴冲冲的拿了所有的供应票证去排长长的队伍,虽然迎风冒雪却也毫不在意,在满头大汗的拿了买到的那个不多的肉蛋鱼,从熙攘的人群中挤出来之后,仿佛平了倭寇的得胜将军般回到家中,家里人则老人儿童同声欢呼,挽袖子戴围裙,一家子高高兴兴地忙里忙外,张罗着这顿年夜饭,当这些并不丰盛的菜肴端上饭桌之后,打开了供应的一家一瓶的白酒,围坐在桌前的大人孩子就觉得:这是一年中最幸福的时候了,这过年真好。
然而,当商场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鸡鸭鱼肉生猛海鲜供应齐全的时候,人们按照及其几千年留下来的习俗,觉得节日到了要准备一些好于平时的饭菜,当着手准备的时候,却茫然不知所措:准备什么?多好的饭菜也是天天的吃啊!
这个时候,我想起了全家下放在农村过的那个春节,觉得那样的春节是我最最向往的、过的最快乐的春节了。
那时候村子里的人们一年中有这样几个节日:端午、八月十五和春节,而人们真正要过的节日只有春节,因为物资的匮乏,那两个节日只是象征性的包几个粽子买两块月饼,糊拢糊拢孩子,各家都把所有的积蓄和精力用在了春节。
记忆很深刻。
一过腊八,全村就洋溢着节日的气氛,人们都沉浸在节日的准备活动的紧张兴奋之中。腊八粥是要煮的,自己家里粮食品种不够的,还要左邻右舍的去借,因为腊八粥至少需要大米、小米、黄豆、红豆、花生、大枣、莲子、栗子八样必不可少的东西,有的家里还会更多一些。家家户户从第一声鸡叫就开始生火,黄豆之类的东西是前一天就泡好了的,把这些东西放在锅里,水开了之后就需要在炉子火口放一块湿煤,用小火仔细熬,还要用勺子不停的搅动,不然就会糊锅。这样需要熬两三个小时,孩子们躺在被窝里,闻着锅里渐渐散发出来的香气流着口水。这样熬了两三个小时之后,因为混合了几种粮食的香味,所以其香无比。人们这时就把自己熬好的粥送给邻居一碗,互相交换一下,是睦邻友好的意思,也是暗中比较手艺的意思。孩子们也从被窝里爬出来,迫不及待的端着盛满粥的大碗,走到村口的大树底下,慢慢地品尝着。
从这天开始,人们进入了过年的倒计时,开始打扫房子、拆洗被褥,杀猪宰羊,磨豆腐,发豆芽,做新衣服新鞋子,拿着攒了一年舍不得用的布票粮票,上镇上或者县里去买必不可少的东西。紧张而又兴奋的孩子们象上了发条的指针,不停地在各家蹿来蹿去,并互相交流着年夜饭准备丰盛与否的情报,顺便回家给父母提醒别人家有自家没有的东西。
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把肉煮,腊月二十四、二十五这两天是最忙的两天,女人们用围巾包了头,把笤帚绑在长长的竹竿上,站在椅子上扫那些挂在屋顶的烟灰穗子,扫那墙上聚集了一年的灰尘,老人们说这是扫晦气呢,因此各家的主妇格外卖力气,唯恐怕留下一点灰尘不吉利。男人们则聚集在村头的空地上杀猪宰羊杀鸡宰鹅,孩子们激动的无目标的在村子里疯跑,憧憬着除夕夜丰盛的饭菜和大年初一的新衣服,当然还有压岁钱。
三十早上,各家主妇们到了冲刺的阶段,开始在灶火前面大显身手,这个时候的男人们已经清闲下来,而女人们不让自己的男人靠近灶火,大概是觉得他们在地里劳累了一年,应该歇歇了,所以把男人们撵出去,自己横崭竖剁蒸炖煎炒,大显身手,把一个家庭主妇的威风发挥到了极致。男人们这时候主要任务是找人写对联,而村子里会写毛笔字的人就忙得不可开交,红红的对联摆满了院子,直到给全村人都写了,在累得手酸腕子疼得同时也赢得了村里人们的啧啧赞叹。
这一天,村子上空被油香和肉香笼罩着,节日气氛浓的象大雨来临之前的乌云,挥不走化不开。
快到黄昏的时候,人们把煮好的猪头和蒸好的馒头摆在堂屋的条几上,烧上两柱香,大人孩子一本正经的跪在地上,虔诚的叩拜祭奠祖宗,而后,男人们带领着儿子到院子里放鞭炮,在硝烟弥漫中回到屋子里开始吃年夜饭,这时候桌子上比平时丰盛了许多,炖好的鱼身上盖着青红丝,一碗全鸡冒着热气立在中间,周围是炸丸子、炖粉条、猪头肉等等,虽然质量不敢保证,数量绝对是一年之最。
在外面工作或者上学的人都回来了,平时已经分家过日子的孩子们也都拉家带口的聚集在父母家,全家老少围坐在八仙桌前,吃着说着,吃饱喝足之后,老人喝着茶水,女人和孩子嗑着瓜子,等待着新年子时的到来。那时候没有电视、没有钟表,全凭着老人们看天上星星的位置决定时间,假如是阴天,则全凭感觉,但等老人说一声:到了!于是男人们马上走出去放鞭炮,一家鞭炮响起来,家家户户就争先恐后的放起来来,这时候的鞭炮和饭前的鞭炮不一样,那时是庆贺的,放几个就可以了。而子时的鞭炮是驱赶“年”这个恶鬼的,所以鞭炮越多声音越响就越好,这样持续不断的鞭炮声能零零星星一直放到天亮。孩子们在院子里把劈柴架起来燃烧着,围着火堆跑着笑着跳着,时不时往里面扔一个老鼠屎,呲的一声亮起耀眼的火花,一直到凌晨熬不住了才回屋睡觉,然而还没有睡踏实,又被大人们哄起来给长辈拜年,想到拜年会有压岁钱,于是在睡眼朦胧中起来穿上新鞋新衣服,睡眼朦胧的跟在大人后面挨家挨户去磕头,并接过别家大人给的一毛两毛的压岁钱。然后就到大街上买一根甘蔗嚼着,跑到有戏的村子里看戏,戏班子都是各村临时凑成的,演员也都是本乡本土的村民们临时客串,一招一式也很专业,台上演得认真,台下看得入迷,许多乡野爱情故事也在台下悄悄地发生着。孩子们则把注意力集中在武打场面或是旦角的红红绿绿的装扮上面,这样的热闹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年过完了,就在一年漫长的春夏秋冬变换中,等待着下一个春节的到来。
现在回想那个时候,吃的不如现在平时的一天三顿好,穿得更是相差甚远,然而无论大人孩子都是在喜悦中度过的。现在很多家庭物资丰富的都到了吉尼斯程度了,反而觉得这年越过越没有味道了:央视的春节晚会越来越没有意思了,人际关系越来越淡漠了,骨肉亲情因为种种原因越来越远了,过年也越来越没劲了
仔细捉摸,觉得这过年主要是精神享受,在节日里享受一份好的心情,让自己的心灵释放一下,这样才能轻松走进新的一年。这也许就是人们经常怀旧的原因,也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