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朝议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一品小说 www.epshu.com,最快更新明臣最新章节!
这时京师紫禁城内的皇宫大殿上却充满了紧张的气息,自从费宏给内阁大臣写信后,朝中的风向极速变了,经过磋商内阁大臣们决定与江彬合作,一起为扳钱宁下台而努力,反正政治这是这样,利益决定一切,今天大家和平共处,明天反目成仇是常有的事情。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正德皇帝在众人的进谏下,渐渐的对钱宁产生了怀疑,毕竟众口铄金这个词不是白得来的,而且正德皇帝只不过是个性张扬了点而已,但也不是个笨蛋,明白这么多人上下一心说一个人的坏话,那说明那人肯定做什么不得人心的事情了。
而且正德也在心中嘀咕,为什么这么多人都是在说宁王的坏话,而你钱宁去总是在说宁王如何的孝顺和勤谨,难道其中真有什么问题不成,虽然御史频频给皇帝关于宁王谋反的报告都被钱宁给截取了,但是百密一疏,经过江彬等人的努力,正德皇帝终于看到了御史萧淮呈上来的奏折,皇帝生气了,决定在上朝的时候弄清楚这件事情。
“各位卿家,关于宁王叔涉及谋反一事,到底是真是假,请各位卿家给朕一个明确的答复。”正德皇帝感到很无聊,但事情总归要解决的,就像江彬说的,早点解决就可以封住大臣们的嘴,自由去玩了。
殿下群臣面面相觑暗暗揣测皇帝对这件事情的看法,能混到这地位的都不是傻子,木秀于林的典故众人心里都明白,虽然早肯定宁王之事,但是没有人敢第一时间出来指证,谁都知道皇帝喜怒无常,站错队就不好办了。
当然也有些一心为国或者借机上位的臣子觉得这是次好机会,沉默片刻后纷纷上前禀奏皇帝道:“皇上,宁王目无法纪,营私聚众,蓄养亡命之徒,此大逆不道之举,无一表明宁王早有谋逆之心,还请皇上明鉴啊。”
“不然,宁王平日对君王恭敬有加,待治下百姓如子女一般,有贤王之称,怎么会有此等大不敬之心,分明是有小人污蔑,皇上切不可听信谗言,陷忠良于不利之地啊。”早被宁王买通的官员怕事发后受到牵连,连忙反驳道。
除了几个品佚高的大臣默不作声外,其他官员顿时分成两派吵成一团,难得皇帝上朝,不好好表现一番怎么行,如果能上皇帝注意到自己的才华,赏识有加随便提拔一下自己,那不是赚大了,有些人报着这样的心里,也不管反宁还是倒宁,只要哪方面占上风,就马上调转枪头对准另一方,场面更显得混乱起来。
正德好像已经习惯了,也不理会殿下群臣相争,早练就在吵闹的声音中安稳入睡的本事,反正事后给个答案自己就行了,管你们怎么吵,越热闹越好,免得上下一心反对自己出游,正德皇帝心里暗暗诅咒,最好把嗓子都吵哑去,以后朕就清静了。
大学士梁储重重的咳嗽一声,把群臣震住了,谁不知道梁学士位高权重,而且以正直无私,敢于直谏名闻天下,如今他有话说,哪个敢在他面前吱声,纷纷把嘴巴给闭上了,吵闹的场面一时静了下来。
“启奏皇上,按萧淮所说宁王谋反,锦衣卫用事钱大人乃是同谋,可传钱大人上殿对质,听钱大人有何辩解之言,再做决定也不迟。”梁储启禀道,随手把钱宁给拉下水了。
“准奏。”正德眼中露出一丝杀气,他生平最恨人欺骗,太监刘瑾就是因为欺瞒于他,所以才落得那么悲惨的下场,如果钱宁真是宁王同谋,那他的下场可以想像。
“臣钱宁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钱宁上殿行礼,恨恨的看了梁储,来的时候他已经知道宫殿发生什么事情了,暗恨之余也有些惊慌失措,深怕东窗事发的后果,庆幸皇帝对这件事情还有些迟疑不决,希望有挽回的余地。
“钱宁,对御史所奏之事,你可有自辩之言?”正德心里也顾不上这个皇庶子了,如果你真的牵扯在其中,那休怪朕不讲昔日情面了。
“皇上,萧淮所奏纯属一派胡言,臣对皇上忠心耿耿,天地可证,日月可鉴,怎么会宁王有所勾结,虽臣往日与宁王有所来往,那只不过是公务之故罢了,绝无半点徇私之处。”钱宁诚惶诚恐说道:“皇上对臣恩宠有加,臣怎会背弃皇上,请皇上明查,还臣清白。”
正德也有些迟疑了,确认平时朕对钱宁无有不簿之处,他应该感激涕零,怎么会为了一个藩王背叛自己呢,难道真的是小人污蔑之言。
“皇上,钱大人言之有理,切不可听信谗言啊。”钱宁的党羽见正德默不作声,知道事情有所转机,急忙上前附和道,而这话又引起了部分臣子的反攻,场面又纷乱起来,正德有些晕了,习惯性的把事情丢给内阁臣子道:“杨卿家,你有何看法?”
“皇上,宁王谋反一事,尚且不知真假,切不可忙于定性,如果传言有假,那对宗室皇亲不好交待,还须小心处理啊。”杨廷和恭敬答道,费话一大堆,但没有什么实质意义。
“那依杨卿之意,该如何处理?”正德懒得再计较那么多了,听了这么久已经有些厌烦了,还是赶快把事情处事完毕,好回豹房嬉戏玩耍。
“皇上效仿宣德皇帝之例,可派遣几位忠诚可信之臣,告诫宁王一番,如是宁王并无谋逆之心,到时再加以赏赐,再做补偿即可。”杨廷和说出了自己的方案。
当年宣德皇帝的叔父汉王朱高煦公开反叛时,宣德皇帝率领一支军队去把他的暴动镇压下去,朱高煦没有挣扎就投降了,而宣德皇帝也饶了他的命,这件事赵王朱高燧也牵连其中,但没有采取的行动,宣德皇帝便把不利于赵王的证据命人交给了他,作为对赵王未来罪行的一种警告,并没有打算追究他的责任。
杨廷和的建议是让正德皇帝像处置赵王朱高燧那样处置宁王,可以派几个高级官员和皇亲去告诫宁王,并且夺去宁王的护卫,如果宁王真的没有谋反之心,那就不用大动干戈了,这对朝廷和宁王来说都是件好事。
“杨卿之言,甚合朕意,事情就这么办吧。”正德一听觉得有理,也不再磨磨蹭蹭了,直接下令道,片刻之后,杨廷和把圣旨写完了,当廷朗诵一遍,内容大概是这样的:
“叔祖在宗室,属望尊重,朝臣礼待有加。但道路流传,不无可疑。过去府中典宝副阎顺等赴京奏你不法,朕未轻信。近来言官亦相继奏你势将图谋不轨。廷臣皆说,事关国家大计,宜从长计议,不可掉以轻心。
朕念至亲,且不深究。然而,隐忍不言,互相怀疑,非两全之道。往日,我宣宗皇帝,因赵府烦言,特遣驸马袁容等人奉旨前往劝诫,即翻然改悔,献还护卫,至永亨富贵。今遣使致书奉告,可仿此意。今你献还护卫和屯田,归还所夺官民田土,遣散贼党,朕亦俯从宽典,并不深究。此朕至情。”
正德看过之后,觉得没什么大问题,拿过玉玺用力一盖,事情就这样决定了,也不理会内阁学士和江彬的暗暗兴奋及钱宁等人的惊恐,摆驾回宫到豹房享乐了。(未完待续)
这时京师紫禁城内的皇宫大殿上却充满了紧张的气息,自从费宏给内阁大臣写信后,朝中的风向极速变了,经过磋商内阁大臣们决定与江彬合作,一起为扳钱宁下台而努力,反正政治这是这样,利益决定一切,今天大家和平共处,明天反目成仇是常有的事情。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正德皇帝在众人的进谏下,渐渐的对钱宁产生了怀疑,毕竟众口铄金这个词不是白得来的,而且正德皇帝只不过是个性张扬了点而已,但也不是个笨蛋,明白这么多人上下一心说一个人的坏话,那说明那人肯定做什么不得人心的事情了。
而且正德也在心中嘀咕,为什么这么多人都是在说宁王的坏话,而你钱宁去总是在说宁王如何的孝顺和勤谨,难道其中真有什么问题不成,虽然御史频频给皇帝关于宁王谋反的报告都被钱宁给截取了,但是百密一疏,经过江彬等人的努力,正德皇帝终于看到了御史萧淮呈上来的奏折,皇帝生气了,决定在上朝的时候弄清楚这件事情。
“各位卿家,关于宁王叔涉及谋反一事,到底是真是假,请各位卿家给朕一个明确的答复。”正德皇帝感到很无聊,但事情总归要解决的,就像江彬说的,早点解决就可以封住大臣们的嘴,自由去玩了。
殿下群臣面面相觑暗暗揣测皇帝对这件事情的看法,能混到这地位的都不是傻子,木秀于林的典故众人心里都明白,虽然早肯定宁王之事,但是没有人敢第一时间出来指证,谁都知道皇帝喜怒无常,站错队就不好办了。
当然也有些一心为国或者借机上位的臣子觉得这是次好机会,沉默片刻后纷纷上前禀奏皇帝道:“皇上,宁王目无法纪,营私聚众,蓄养亡命之徒,此大逆不道之举,无一表明宁王早有谋逆之心,还请皇上明鉴啊。”
“不然,宁王平日对君王恭敬有加,待治下百姓如子女一般,有贤王之称,怎么会有此等大不敬之心,分明是有小人污蔑,皇上切不可听信谗言,陷忠良于不利之地啊。”早被宁王买通的官员怕事发后受到牵连,连忙反驳道。
除了几个品佚高的大臣默不作声外,其他官员顿时分成两派吵成一团,难得皇帝上朝,不好好表现一番怎么行,如果能上皇帝注意到自己的才华,赏识有加随便提拔一下自己,那不是赚大了,有些人报着这样的心里,也不管反宁还是倒宁,只要哪方面占上风,就马上调转枪头对准另一方,场面更显得混乱起来。
正德好像已经习惯了,也不理会殿下群臣相争,早练就在吵闹的声音中安稳入睡的本事,反正事后给个答案自己就行了,管你们怎么吵,越热闹越好,免得上下一心反对自己出游,正德皇帝心里暗暗诅咒,最好把嗓子都吵哑去,以后朕就清静了。
大学士梁储重重的咳嗽一声,把群臣震住了,谁不知道梁学士位高权重,而且以正直无私,敢于直谏名闻天下,如今他有话说,哪个敢在他面前吱声,纷纷把嘴巴给闭上了,吵闹的场面一时静了下来。
“启奏皇上,按萧淮所说宁王谋反,锦衣卫用事钱大人乃是同谋,可传钱大人上殿对质,听钱大人有何辩解之言,再做决定也不迟。”梁储启禀道,随手把钱宁给拉下水了。
“准奏。”正德眼中露出一丝杀气,他生平最恨人欺骗,太监刘瑾就是因为欺瞒于他,所以才落得那么悲惨的下场,如果钱宁真是宁王同谋,那他的下场可以想像。
“臣钱宁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钱宁上殿行礼,恨恨的看了梁储,来的时候他已经知道宫殿发生什么事情了,暗恨之余也有些惊慌失措,深怕东窗事发的后果,庆幸皇帝对这件事情还有些迟疑不决,希望有挽回的余地。
“钱宁,对御史所奏之事,你可有自辩之言?”正德心里也顾不上这个皇庶子了,如果你真的牵扯在其中,那休怪朕不讲昔日情面了。
“皇上,萧淮所奏纯属一派胡言,臣对皇上忠心耿耿,天地可证,日月可鉴,怎么会宁王有所勾结,虽臣往日与宁王有所来往,那只不过是公务之故罢了,绝无半点徇私之处。”钱宁诚惶诚恐说道:“皇上对臣恩宠有加,臣怎会背弃皇上,请皇上明查,还臣清白。”
正德也有些迟疑了,确认平时朕对钱宁无有不簿之处,他应该感激涕零,怎么会为了一个藩王背叛自己呢,难道真的是小人污蔑之言。
“皇上,钱大人言之有理,切不可听信谗言啊。”钱宁的党羽见正德默不作声,知道事情有所转机,急忙上前附和道,而这话又引起了部分臣子的反攻,场面又纷乱起来,正德有些晕了,习惯性的把事情丢给内阁臣子道:“杨卿家,你有何看法?”
“皇上,宁王谋反一事,尚且不知真假,切不可忙于定性,如果传言有假,那对宗室皇亲不好交待,还须小心处理啊。”杨廷和恭敬答道,费话一大堆,但没有什么实质意义。
“那依杨卿之意,该如何处理?”正德懒得再计较那么多了,听了这么久已经有些厌烦了,还是赶快把事情处事完毕,好回豹房嬉戏玩耍。
“皇上效仿宣德皇帝之例,可派遣几位忠诚可信之臣,告诫宁王一番,如是宁王并无谋逆之心,到时再加以赏赐,再做补偿即可。”杨廷和说出了自己的方案。
当年宣德皇帝的叔父汉王朱高煦公开反叛时,宣德皇帝率领一支军队去把他的暴动镇压下去,朱高煦没有挣扎就投降了,而宣德皇帝也饶了他的命,这件事赵王朱高燧也牵连其中,但没有采取的行动,宣德皇帝便把不利于赵王的证据命人交给了他,作为对赵王未来罪行的一种警告,并没有打算追究他的责任。
杨廷和的建议是让正德皇帝像处置赵王朱高燧那样处置宁王,可以派几个高级官员和皇亲去告诫宁王,并且夺去宁王的护卫,如果宁王真的没有谋反之心,那就不用大动干戈了,这对朝廷和宁王来说都是件好事。
“杨卿之言,甚合朕意,事情就这么办吧。”正德一听觉得有理,也不再磨磨蹭蹭了,直接下令道,片刻之后,杨廷和把圣旨写完了,当廷朗诵一遍,内容大概是这样的:
“叔祖在宗室,属望尊重,朝臣礼待有加。但道路流传,不无可疑。过去府中典宝副阎顺等赴京奏你不法,朕未轻信。近来言官亦相继奏你势将图谋不轨。廷臣皆说,事关国家大计,宜从长计议,不可掉以轻心。
朕念至亲,且不深究。然而,隐忍不言,互相怀疑,非两全之道。往日,我宣宗皇帝,因赵府烦言,特遣驸马袁容等人奉旨前往劝诫,即翻然改悔,献还护卫,至永亨富贵。今遣使致书奉告,可仿此意。今你献还护卫和屯田,归还所夺官民田土,遣散贼党,朕亦俯从宽典,并不深究。此朕至情。”
正德看过之后,觉得没什么大问题,拿过玉玺用力一盖,事情就这样决定了,也不理会内阁学士和江彬的暗暗兴奋及钱宁等人的惊恐,摆驾回宫到豹房享乐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