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六章 愚公移山、史禄移水
推荐阅读:弃宇宙、渡劫之王、全职艺术家、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天刑纪
一品小说 www.epshu.com,最快更新大秦王座最新章节!
出于谨慎,李斯多问了一句:"足下从咸阳来?"
"不。我在江南探水,日前得老令急约,会于桑海。"
"足下乃是御史,难道在咸阳没有公事?"
"大人不知。我这御史与别人不同。当初丞相王绾大人派定给我一个特异差事:巡监河渠事。后来,秦国每下一国,我便随大军前往踏勘一国水事,然后向丞相府禀报列国河渠情势。"
和委婉探听虚实的李斯不同,武将出生的蒙恬要来的直接的多:"老令举荐足下担**水事,足下可有成算?"
"十***。"
听到史禄的回答,蒙恬指着将太所挂的天下舆图对史禄说道:"这是地图,足下且大体说来。"
有真才实学的史禄闻言也不怯场大步走上将台,用手中那杆探水铁尺指点着地图对众人说道:"陛下、诸位大人且看,此乃湘水,此乃离水。湘水北入江,离水南入粤。两大水系之通连,唯在此处。其理何在?盖五**北,唯此地两水最近,其余之地,诸水远不相谋。且看此地,两水之间一座大山隔断,其实际路程不到二三十里。通连之法,凿山开渠,引湘入离!但能渠宽丈余,深数尺,便可行千斛之舟..."
"好!"蒙恬闻言喜极拍胸。
"军营水工说,这片山地南高北低,足下能使低水高流?"
李斯此问极是扎实,史禄闻言扭头看了看郑国欲言又止。
郑国笃笃点着那支替代手杖陪伴他多年的探水铁尺,走到了地图前对众人指点道:"凿渠通连湘离两水,难点便在这一上一下。湘水南去过山,这是一上。翻过此山,地势又低,这是一下。一上之难,在水流攀高,否则无以成渠。一下之难,在节制流速,否则无以行舟。史禄若不能攻克如此两难,老夫岂会向陛下举荐?依老臣之见,史禄之法堪称水中圣手!"
自郑国组织修建郑国渠帮助关中解决农田灌溉问题后,郑国已经成了秦国朝堂上的水利专家。郑国从不轻言,今日如此推崇一个后生,熟悉他的李斯和赢政不禁大为惊讶。
"老令褒奖,愧不敢当。"史禄连忙一躬。
"若有真才实学,便当的起!"郑国点着铁尺杖对史禄说道,"你只说明你要如何决此两大难题?"
"君上,列位大人,"史禄拱手道,"我午氏一族,原本是楚国伍氏一支。皆因湘水洞庭水患频仍,我族自来在洞庭大泽与湘水两岸之间漂泊无定。期间,因水患频发,我族久欲迁徙**。之所以终未成者,皆因大山横亘在前,湘水行舟无以南进,徒步跋涉又恐多伤老幼。故此,禄自少时,就已对湘南地势多有涉足。禄专修治水之学,曾随老师多次踏勘湘水。那时,禄之梦想,便是为洞庭民众,亦为我族人,拓一南进水道!奈何楚国分治,国势衰微,此等水事无法提及,我方北上入秦..."
史禄的话让满厅寂然,在场众人无不动容。像史禄这样的人不是没有过先例,《列子·汤问》中曾记载有愚公移山的典故。只是在读此典故时,众人都认为那是作者列子的夸张描述。今日一见,众人方知现实生活远比传说故事来的离奇。
就在众人惊讶于史禄的志向的时候,郑国突然打断了他:"史禄是说,他对通连两水久有谋划!"
郑国之意,一要使在场众人明白史禄这段话的本心,二也是提醒史禄尽早切入正题。
毕竟这些叙旧的话都可以放到以后相机再说,而在皇帝陛下和丞相李斯面前表现的机会可如千载难逢的。
史禄机敏干练,否则也不会得到郑国的欣赏。得到郑国的提醒后用铁尺指点着地图干净利落地转向了本题:"上下之难,禄有两法决之。
其一,决上水之法为:在渠口垒石,为铧嘴之象,头锐而身厚。石铧深入湘水三十里,逆分湘水为二。如此可激六十里水势,使其压入渠口,水积渐进,故能循岩而上。渠道开凿,绕山而上,以缓其坡势,如此水可上也!
其二,决下水法为:渠道不走直,以山势多为盘旋,以减其流速,使舟行平稳,建瓴而下!然则,若行如此两法,便要加长渠道,两水间虽然仅有二十余里,但是渠道却要百里之长!"
听完史禄的办法后,作为举荐人的郑国笑吟吟顿着铁尺杖对众人邀功道:"此法如何啊?"
"循岩而上,建瓴而下,先生好计策!"扶苏率先拍案叫绝。
继扶苏之后蒙恬点头道:"末将虽不通水事,不过此法听着却也扎实可行。"
看到郑国扫视的目光,李斯也抚着胡须点头道:"此法确实有理有据!"
"公有此策,天下之幸也!"在众人发表完意见后,嬴政离案起身,对着将台旁的史禄深深一躬。
听了赢政的话,郑国老泪纵横的拍着史禄的肩膀说道:"史禄啊史禄,你小子何其好命!"
"陛下,老令..."史禄也哽咽了。
"老令何须心酸也,"李斯呵呵笑道,"天下大水何其之多,来生再治也不晚。"
李斯的话未落下,惹得郑国开怀大笑:"是啊,天下大水何其多也,老夫能建一郑国渠让关中变成沃野此生已是无憾了!"
听完郑国的感慨,嬴政正色道:"我意,效仿当年郑国渠之法,以史禄为湘离河渠令,以姚贾辅之。诸位意下如何?"
李斯闻言思忖了片刻后拱手回道:"此渠关乎重大,不若以一部大军先期凿渠,待渠成后再进兵**。君上以为如何?"
嬴政点头道:"丞相所言甚是,不过这三年来王老将军虽然坐镇百越没有引发战事,但是百越对于大秦仍存戒备。若想让大军凿渠,须得新发兵力!"说道这里赢政扭头看向史禄:"史禄,此渠须得人力几多?"
心中估算了片刻后,史禄拱手回道:"若是精壮士卒,有十万足矣!"
"好!蒙恬,待此次封禅过后,你率领十万精锐随史禄南下。届时你也可以借此机会探望一下家父,对了此行你和王贲那个小子一起南下,如此一来可就不能说朕厚此薄彼了!"
"可是陛下的安危?"
听了蒙恬的话,赢政摆手道:"朕的安危自有章邯负责,论行军打仗他没有你有经验,但是这护卫之时确实他比你擅长!"说完,赢政不等蒙恬再说什么一锤定音道:"好了,此事就这么定了。你们都下去忙吧!"
出于谨慎,李斯多问了一句:"足下从咸阳来?"
"不。我在江南探水,日前得老令急约,会于桑海。"
"足下乃是御史,难道在咸阳没有公事?"
"大人不知。我这御史与别人不同。当初丞相王绾大人派定给我一个特异差事:巡监河渠事。后来,秦国每下一国,我便随大军前往踏勘一国水事,然后向丞相府禀报列国河渠情势。"
和委婉探听虚实的李斯不同,武将出生的蒙恬要来的直接的多:"老令举荐足下担**水事,足下可有成算?"
"十***。"
听到史禄的回答,蒙恬指着将太所挂的天下舆图对史禄说道:"这是地图,足下且大体说来。"
有真才实学的史禄闻言也不怯场大步走上将台,用手中那杆探水铁尺指点着地图对众人说道:"陛下、诸位大人且看,此乃湘水,此乃离水。湘水北入江,离水南入粤。两大水系之通连,唯在此处。其理何在?盖五**北,唯此地两水最近,其余之地,诸水远不相谋。且看此地,两水之间一座大山隔断,其实际路程不到二三十里。通连之法,凿山开渠,引湘入离!但能渠宽丈余,深数尺,便可行千斛之舟..."
"好!"蒙恬闻言喜极拍胸。
"军营水工说,这片山地南高北低,足下能使低水高流?"
李斯此问极是扎实,史禄闻言扭头看了看郑国欲言又止。
郑国笃笃点着那支替代手杖陪伴他多年的探水铁尺,走到了地图前对众人指点道:"凿渠通连湘离两水,难点便在这一上一下。湘水南去过山,这是一上。翻过此山,地势又低,这是一下。一上之难,在水流攀高,否则无以成渠。一下之难,在节制流速,否则无以行舟。史禄若不能攻克如此两难,老夫岂会向陛下举荐?依老臣之见,史禄之法堪称水中圣手!"
自郑国组织修建郑国渠帮助关中解决农田灌溉问题后,郑国已经成了秦国朝堂上的水利专家。郑国从不轻言,今日如此推崇一个后生,熟悉他的李斯和赢政不禁大为惊讶。
"老令褒奖,愧不敢当。"史禄连忙一躬。
"若有真才实学,便当的起!"郑国点着铁尺杖对史禄说道,"你只说明你要如何决此两大难题?"
"君上,列位大人,"史禄拱手道,"我午氏一族,原本是楚国伍氏一支。皆因湘水洞庭水患频仍,我族自来在洞庭大泽与湘水两岸之间漂泊无定。期间,因水患频发,我族久欲迁徙**。之所以终未成者,皆因大山横亘在前,湘水行舟无以南进,徒步跋涉又恐多伤老幼。故此,禄自少时,就已对湘南地势多有涉足。禄专修治水之学,曾随老师多次踏勘湘水。那时,禄之梦想,便是为洞庭民众,亦为我族人,拓一南进水道!奈何楚国分治,国势衰微,此等水事无法提及,我方北上入秦..."
史禄的话让满厅寂然,在场众人无不动容。像史禄这样的人不是没有过先例,《列子·汤问》中曾记载有愚公移山的典故。只是在读此典故时,众人都认为那是作者列子的夸张描述。今日一见,众人方知现实生活远比传说故事来的离奇。
就在众人惊讶于史禄的志向的时候,郑国突然打断了他:"史禄是说,他对通连两水久有谋划!"
郑国之意,一要使在场众人明白史禄这段话的本心,二也是提醒史禄尽早切入正题。
毕竟这些叙旧的话都可以放到以后相机再说,而在皇帝陛下和丞相李斯面前表现的机会可如千载难逢的。
史禄机敏干练,否则也不会得到郑国的欣赏。得到郑国的提醒后用铁尺指点着地图干净利落地转向了本题:"上下之难,禄有两法决之。
其一,决上水之法为:在渠口垒石,为铧嘴之象,头锐而身厚。石铧深入湘水三十里,逆分湘水为二。如此可激六十里水势,使其压入渠口,水积渐进,故能循岩而上。渠道开凿,绕山而上,以缓其坡势,如此水可上也!
其二,决下水法为:渠道不走直,以山势多为盘旋,以减其流速,使舟行平稳,建瓴而下!然则,若行如此两法,便要加长渠道,两水间虽然仅有二十余里,但是渠道却要百里之长!"
听完史禄的办法后,作为举荐人的郑国笑吟吟顿着铁尺杖对众人邀功道:"此法如何啊?"
"循岩而上,建瓴而下,先生好计策!"扶苏率先拍案叫绝。
继扶苏之后蒙恬点头道:"末将虽不通水事,不过此法听着却也扎实可行。"
看到郑国扫视的目光,李斯也抚着胡须点头道:"此法确实有理有据!"
"公有此策,天下之幸也!"在众人发表完意见后,嬴政离案起身,对着将台旁的史禄深深一躬。
听了赢政的话,郑国老泪纵横的拍着史禄的肩膀说道:"史禄啊史禄,你小子何其好命!"
"陛下,老令..."史禄也哽咽了。
"老令何须心酸也,"李斯呵呵笑道,"天下大水何其之多,来生再治也不晚。"
李斯的话未落下,惹得郑国开怀大笑:"是啊,天下大水何其多也,老夫能建一郑国渠让关中变成沃野此生已是无憾了!"
听完郑国的感慨,嬴政正色道:"我意,效仿当年郑国渠之法,以史禄为湘离河渠令,以姚贾辅之。诸位意下如何?"
李斯闻言思忖了片刻后拱手回道:"此渠关乎重大,不若以一部大军先期凿渠,待渠成后再进兵**。君上以为如何?"
嬴政点头道:"丞相所言甚是,不过这三年来王老将军虽然坐镇百越没有引发战事,但是百越对于大秦仍存戒备。若想让大军凿渠,须得新发兵力!"说道这里赢政扭头看向史禄:"史禄,此渠须得人力几多?"
心中估算了片刻后,史禄拱手回道:"若是精壮士卒,有十万足矣!"
"好!蒙恬,待此次封禅过后,你率领十万精锐随史禄南下。届时你也可以借此机会探望一下家父,对了此行你和王贲那个小子一起南下,如此一来可就不能说朕厚此薄彼了!"
"可是陛下的安危?"
听了蒙恬的话,赢政摆手道:"朕的安危自有章邯负责,论行军打仗他没有你有经验,但是这护卫之时确实他比你擅长!"说完,赢政不等蒙恬再说什么一锤定音道:"好了,此事就这么定了。你们都下去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