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6章 120帧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品小说 www.epshu.com,最快更新影帝:我的娱乐时代最新章节!
唐烟终究是打败了所有人,登上了金鹰女神的宝座。
刘艺菲不帮任何人拉票,但唐烟赢了,她依然送上祝福。
但是有一说一,金鹰女神的金色礼服,从刘艺菲那时候开始,直到现在,礼服是越做越华贵,但历届女神都没能hold住金色礼服。
10年前,刘艺菲穿的也不是很好看。
10下旬,11月的影片就开始预热宣传了。
其中声势最大最大的,当属《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这个外来的和尚,阵仗比《我不是潘金莲》和《救赎》加起来还大。
李鞍全世界推销他的120帧技术。
自《少年派》后,李鞍在国内封神,好像他是华语导演话事人一样。
120帧技术,连李鞍本人都拿不准,国内的影迷已经把这项技术吹上天了。
“李鞍导演在拓宽电影语言边界,华语导演只有他会这么做。”
“李鞍已经62岁了,他还在探索电影语言的创新,不像国内有些导演,只会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
各自媒体片子还没看就已经将其奉为神片。
但没两天,《比利·林恩》纽约首映口碑传回国内。
纽约首映后,烂番茄出现11篇评论,仅4篇给出好评,MetaCritic影评给出58分。
李鞍所采用的4K/3D/120帧自然是争论的焦点,影评都承认,这一技术革新带来了全新的观影体验,但这体验未必是好事。
《好莱坞报导者》认为技术确实“拓宽了电影边界”,但同时表示,这一技术有时候会让自己沉浸其中,但有时却会让自己出戏。而且,因为电影过分清晰,演员的优缺点都会被放大,这对年老的演员来说,尤其不友好。
《卫报》认为,这就是一部没有找到根基的电影,这个问题不管有没有没提高影片的帧数,大家都能察觉,但技术的创新让故事问题更加严重。
Film School Rejects也和《卫报》持同样观点,称“屏幕上的画面没有颗粒,色调很冷,它们看上去透明而光滑,在接近两个小时的时间里,不断给那些渴望与这个故事建立情感关联的观众们泼冷水。”
Collider网站更是直言,电影展示的视觉效果是“虚假”的。
李鞍确定下月初会来内地宣传此片,120帧的技术在国内同样有很多人在讨论。
对,很多人,多的有点不正常。
这是个高端新技术,全世界目前就李鞍一个人用这项技术拍了电影。
但国内对这项技术的讨论热闹得好像大家都懂120帧一样。
懂摄影的在科普什么叫帧数,为什么主流电影是24汁…
这很明显是有人在推,不是推电影,而是推120帧技术。
《比利·林恩》只是120帧技术的产品,李鞍是个销售,满世界推销120帧技术。
《比利·林恩》背后的技术公司试图以如今名望巅峰的李鞍复刻当年詹姆斯·卡梅隆之于3D技术推广的成功。 如果《比利·林恩》成功了,全世界的影院都跟着换120帧放映技术,那技术公司将赚得盆满钵满。
不必指摘,卡车司机当年也是满世界推销自己公司的3D技术,为此还专门来了北影节。
但纽约首映的差评明显出乎技术公司意料。
张元君没看片子,但他的美国经理人埃迪当时就在纽约电影节,埃迪对这项技术很有兴趣,想看看李鞍会弄成什么样。
这几天一直在跟张元君交流自己对120帧以及对《比利·林恩》的看法。
张元君虽然没看片子,但他看过48帧的《霍比特人》,当时已经有不适感了,120帧可想而知。
埃迪对这项技术没意见,只是对李鞍的这次试验不看好:“我不明白技术公司为什么会把这个任务交给李鞍。”在埃迪看来,李鞍就不是干电影技术扩展活的人。
“要复刻《阿凡达》推广3D的成功,首选的肯定是商业大片,让漫威用120帧做一部《复仇者联盟》都比交给李鞍要好。李鞍却选择用这项技术拍一个美国大兵的心理创伤。”
张元君笑道:“《复仇者联盟》是漫威下金蛋的鸡,他们不会在这上面用这种高风险技术。”也就这么一说。
“我当时在首映现场看,”埃迪向自己老板汇报,“清楚,无比的清楚,然后就是强烈的不适,这跟我以前看的所有电影都不一样,坐在现场非常难受。我永远喜欢24郑”埃迪连48帧的《霍比特人》都不接受,曾经当着张元君的面大骂彼得·杰克逊。
张元君是个演员,他没有在120帧的镜头下表演过,但他这几天请教了一些导演和摄影师,甚至给李鞍打过电话,想知道他在拍戏的时候,演员表演发生的变化。
李鞍忙里抽闲与他分享了自己在片场的经验,告诉张元君,在120帧镜头下,化妆被抛弃了。
“因为太清晰了,观众一眼就能看出你化了妆,为了保证真实度,演员必须素颜出演。”
“在表演上我们也遇到了很多苦难,有些24帧下非常好的表演在120帧镜头里看就会走两个极端,太夸张和太肤浅。所以我要求演员把表演的夸张度降下来,可一旦这样表演,整个画面就显得太过沉闷,所以又要用丰富的细节来调和整场戏。”
最后李鞍很诚恳地跟张元君说:“120帧下演员的表演会发生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其实也没太大把握能说清楚,我只拍了这一部戏,积累的经验还不够。如果你以后有时间,可以来这边的实验室,我们拍一段看看。”
张元君对李鞍的邀请很有兴趣,他暂时不认同120帧用于故事片,但他又好奇高帧率对表演的影响,口头答应一定找机会来拍一个120帧的实验短片。
刘艺菲对120帧的表演也很有兴趣,缠着丈夫给他讲。
“听李鞍导演说吧,第一不能化妆。”
“啊?1第一点刘艺菲就有点打破认知。
“第二呢,就是先做减法,然后再用细节丰富表演。李鞍当时也没说太明白,挺玄乎的,说观众在120帧下,不再是看戏,而是感受戏。演员的表演也要往深邃里走。”
刘艺菲听了个一知半解,决定下个月电影上映亲自去看看。
“其实我这几天想了一下,120帧还真不适合用来拍故事片,应该拍纪录片和做游戏,那沉浸感多好。”
“你又懂嘞?”刘艺菲嘴欠道。
张元君翻了白眼,不理她。(本章完)
唐烟终究是打败了所有人,登上了金鹰女神的宝座。
刘艺菲不帮任何人拉票,但唐烟赢了,她依然送上祝福。
但是有一说一,金鹰女神的金色礼服,从刘艺菲那时候开始,直到现在,礼服是越做越华贵,但历届女神都没能hold住金色礼服。
10年前,刘艺菲穿的也不是很好看。
10下旬,11月的影片就开始预热宣传了。
其中声势最大最大的,当属《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这个外来的和尚,阵仗比《我不是潘金莲》和《救赎》加起来还大。
李鞍全世界推销他的120帧技术。
自《少年派》后,李鞍在国内封神,好像他是华语导演话事人一样。
120帧技术,连李鞍本人都拿不准,国内的影迷已经把这项技术吹上天了。
“李鞍导演在拓宽电影语言边界,华语导演只有他会这么做。”
“李鞍已经62岁了,他还在探索电影语言的创新,不像国内有些导演,只会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
各自媒体片子还没看就已经将其奉为神片。
但没两天,《比利·林恩》纽约首映口碑传回国内。
纽约首映后,烂番茄出现11篇评论,仅4篇给出好评,MetaCritic影评给出58分。
李鞍所采用的4K/3D/120帧自然是争论的焦点,影评都承认,这一技术革新带来了全新的观影体验,但这体验未必是好事。
《好莱坞报导者》认为技术确实“拓宽了电影边界”,但同时表示,这一技术有时候会让自己沉浸其中,但有时却会让自己出戏。而且,因为电影过分清晰,演员的优缺点都会被放大,这对年老的演员来说,尤其不友好。
《卫报》认为,这就是一部没有找到根基的电影,这个问题不管有没有没提高影片的帧数,大家都能察觉,但技术的创新让故事问题更加严重。
Film School Rejects也和《卫报》持同样观点,称“屏幕上的画面没有颗粒,色调很冷,它们看上去透明而光滑,在接近两个小时的时间里,不断给那些渴望与这个故事建立情感关联的观众们泼冷水。”
Collider网站更是直言,电影展示的视觉效果是“虚假”的。
李鞍确定下月初会来内地宣传此片,120帧的技术在国内同样有很多人在讨论。
对,很多人,多的有点不正常。
这是个高端新技术,全世界目前就李鞍一个人用这项技术拍了电影。
但国内对这项技术的讨论热闹得好像大家都懂120帧一样。
懂摄影的在科普什么叫帧数,为什么主流电影是24汁…
这很明显是有人在推,不是推电影,而是推120帧技术。
《比利·林恩》只是120帧技术的产品,李鞍是个销售,满世界推销120帧技术。
《比利·林恩》背后的技术公司试图以如今名望巅峰的李鞍复刻当年詹姆斯·卡梅隆之于3D技术推广的成功。 如果《比利·林恩》成功了,全世界的影院都跟着换120帧放映技术,那技术公司将赚得盆满钵满。
不必指摘,卡车司机当年也是满世界推销自己公司的3D技术,为此还专门来了北影节。
但纽约首映的差评明显出乎技术公司意料。
张元君没看片子,但他的美国经理人埃迪当时就在纽约电影节,埃迪对这项技术很有兴趣,想看看李鞍会弄成什么样。
这几天一直在跟张元君交流自己对120帧以及对《比利·林恩》的看法。
张元君虽然没看片子,但他看过48帧的《霍比特人》,当时已经有不适感了,120帧可想而知。
埃迪对这项技术没意见,只是对李鞍的这次试验不看好:“我不明白技术公司为什么会把这个任务交给李鞍。”在埃迪看来,李鞍就不是干电影技术扩展活的人。
“要复刻《阿凡达》推广3D的成功,首选的肯定是商业大片,让漫威用120帧做一部《复仇者联盟》都比交给李鞍要好。李鞍却选择用这项技术拍一个美国大兵的心理创伤。”
张元君笑道:“《复仇者联盟》是漫威下金蛋的鸡,他们不会在这上面用这种高风险技术。”也就这么一说。
“我当时在首映现场看,”埃迪向自己老板汇报,“清楚,无比的清楚,然后就是强烈的不适,这跟我以前看的所有电影都不一样,坐在现场非常难受。我永远喜欢24郑”埃迪连48帧的《霍比特人》都不接受,曾经当着张元君的面大骂彼得·杰克逊。
张元君是个演员,他没有在120帧的镜头下表演过,但他这几天请教了一些导演和摄影师,甚至给李鞍打过电话,想知道他在拍戏的时候,演员表演发生的变化。
李鞍忙里抽闲与他分享了自己在片场的经验,告诉张元君,在120帧镜头下,化妆被抛弃了。
“因为太清晰了,观众一眼就能看出你化了妆,为了保证真实度,演员必须素颜出演。”
“在表演上我们也遇到了很多苦难,有些24帧下非常好的表演在120帧镜头里看就会走两个极端,太夸张和太肤浅。所以我要求演员把表演的夸张度降下来,可一旦这样表演,整个画面就显得太过沉闷,所以又要用丰富的细节来调和整场戏。”
最后李鞍很诚恳地跟张元君说:“120帧下演员的表演会发生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其实也没太大把握能说清楚,我只拍了这一部戏,积累的经验还不够。如果你以后有时间,可以来这边的实验室,我们拍一段看看。”
张元君对李鞍的邀请很有兴趣,他暂时不认同120帧用于故事片,但他又好奇高帧率对表演的影响,口头答应一定找机会来拍一个120帧的实验短片。
刘艺菲对120帧的表演也很有兴趣,缠着丈夫给他讲。
“听李鞍导演说吧,第一不能化妆。”
“啊?1第一点刘艺菲就有点打破认知。
“第二呢,就是先做减法,然后再用细节丰富表演。李鞍当时也没说太明白,挺玄乎的,说观众在120帧下,不再是看戏,而是感受戏。演员的表演也要往深邃里走。”
刘艺菲听了个一知半解,决定下个月电影上映亲自去看看。
“其实我这几天想了一下,120帧还真不适合用来拍故事片,应该拍纪录片和做游戏,那沉浸感多好。”
“你又懂嘞?”刘艺菲嘴欠道。
张元君翻了白眼,不理她。(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