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小说 > 重生的康熙遇到重生的九龙 > 18、第十六章
18、第十六章
推荐阅读:弃宇宙、渡劫之王、全职艺术家、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天刑纪
一品小说 www.epshu.com,最快更新重生的康熙遇到重生的九龙最新章节!
进入康熙三十七年了,这个时候北京的冬天还是挺冷的,十阿哥爱新觉罗胤礻我(这个字找不到,以后直接称呼老十了)单独在一个地方正在捣鼓着他那些宝贝,说起来,老十现在最常来的地方说出来都不太有人相信,太医院。
而老十正在捣鼓的那些瓶瓶罐罐就是他研究的成果,每一个都是十阿哥的宝贝呀。
说起来,老十挺可怜的,他一个人开始就一直在紫禁城独自飘着,看着大清一步步的走向衰弱,看着那些个包衣奴才一步步的掌控他们爱新觉罗家族的后代子嗣,似乎没有内务府包衣的同意,嫔妃们都生不出孩子,这点在乾隆以后尤其突出。
老十虽然给人的感觉是性子莽撞,人一根筋,脾气上来的时候甚至敢跟康熙翻桌子,但是实际上的老十也有仔细的一面,老十不仅发现了包衣的小动作,甚至对太医院产生了怀疑,从乾隆后期,老十基本上就泡在了太医院,太医院虽然在医治皇族中人的时候抱着的态度是能保证自己平安就好,虎狼之药一类的是绝对不会用的,但是太医毕竟是整个大清选出来的,医术方面每个人确实是有自己独到的一面的。
中国古代传承讲究的是父传子,或者会把一些技艺教给自己的徒弟,但是真正的秘方一类的绝对不会轻易传承。但是老十不受这个方面的影响呀,他本来应该是对摔跤、射箭、骑马一类的感兴趣,但是现在的老十怎么可能做得到。可是当他发现自己能通过太医把脉的手,自己的魂魄也能感觉到那种脉搏的震动的时候,十阿哥兴奋了。
倒也是,几十年没有什么感觉的日子是个人都能过腻了,老十当然也是如此。这下老十是找到了英雄用武之地,基本上就成天的泡在了太医院。可是太医哪会教那些本来应该是学徒学的呀,老十一直在太医院里二十年,基本上从乾隆四十年以后就在那里,应该说二十年还是有效果的,老十听了不少脉,掌握了不少秘方,也对医术有了一部分了解,可是问题在于老十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医术看了不少,但是看懂的不多,因为没有人跟他解释,脉听了不少,但是还是不怎么明白,倒是所谓的秘技掌握了不少。
这么说吧,老十掌握的都是别人求而不得的祖传秘方一类的东西,还不是一家的,而是多家的,没有办法呀,太医防的是人,但是他们防不到老十呀,可是老十这样学的整个是一半懂不懂,反正他自己开的方子就是跟那些太医不一样,但是老十也是有进步的不是。
老十也知道这样学的不全面,问题是没人教他那些基础呀,太医院的那些药童学习的都是熬药一类的,真正的基础老十反而不会。
就在老十满脑子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机会来了,嘉庆即位不久,老十发现他能够跟着太医出入紫禁城了,这个真是个好消息,紫禁城虽然不小,但是几十年都在这里不能出去,老十早就烦了,可是老十发现不知道是自己在太医院待得时间太长了,还是什么,居然除了看病的地方,他一到别的地方,就会感觉到非常的不舒服。
虽然这样,十阿哥还是很高兴,终于能逛逛了不是,虽然逛得地方都是药堂一类的,可是老十还是很兴奋的。因为他发现了一个可以学习的地方,还是一个不错的地方,那就是同仁堂。
老十这些年在太医院也不是白混的,同仁堂他也是听说过的,结果老十就在同仁堂中安家落户了,但是老十貌似不能离开紫禁城太久,所以没有几天老十就会回紫禁城去探探亲戚,到太医院去串串门子,老十在同仁堂一住就是几十年,一直住到道光年间,这样老十是基本完全学习了同仁堂的所有精髓,从基础到秘方,当然老十插科打诨中也在京城的各大药坊逛逛,几十年间老十听了多少人的脉,他自己也不知道了。老十只知道他现在开药的水平已经能和那些名医相提并论了,同时他以前所学到得秘方之类的自己也开始从更深的一层去理解了。
这么说吧,十阿哥经过了基础学习的几十年,加上太医院前面精髓的二十年,后来也在太医院混着,老十终于出师了,而且还是集多家传承为一身。
老十在清朝剩下的几个皇帝中,一直到光绪年间这几十年的时间里面就是这晃悠,那晃悠的,晃悠到最后,十阿哥已经对京城的各大药坊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而且他还是学到了不少东西,毕竟太医院的太医也在更新换代,可以这么说吧,老十不仅是集多家为一身,而且已经将这些融会贯通了。
估计如果康熙知道老十是将他所传授的被一百二十遍功夫的本领用来对付医术,康熙一定会追着老十打,因为有康熙的教导,专人的教学,兄弟的比较,结果老十就是如同不开窍的石头一样,除了布库、马技等以外,遇到学问,老十是除了睡觉就是睡觉,到最后康熙已经对老十氏放之任之了。结果十阿哥呢,到这会儿,没人催促了,倒是把功夫全用上了,虽然没有用在四书五经、治国平天下上,但是用在医术上也是不错的。没有办法呀,谁让十阿哥魂魄之身对别的什么都没有感觉,可是偏偏就能感觉到脉搏的震动,这样老十对医术感兴趣也就不奇怪了。
可是随着大清的衰落,老十就是着急也没有办法,老十也看出来大清快是不行了,老十现在也淡定了,不得不说看得多了,很多就能看的开了。
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老十发现了一项新的让他感兴趣的东西,那就是医术的另外一个对于中医来说是全新的分支——西医,集中医大成于一身的老十开始了他的西医研究,教会医院,清末的洋人医院等等都是老十的闲逛的目标。
随着大清的灭亡,当然身为爱新觉罗的一份子,老十没有难过是假的,但是没有不灭的王朝,老十就是觉得爱新觉罗的后代都太窝囊,老十相信,不论是他们任何一个兄弟,就算是老十不是很满意的弘历,老十都认为不可能签订那样丧权辱国的条约。
十阿哥认为这个简直就是丢爱新觉罗家族的人,最后说的算的竟然是叶赫那拉氏,虽然老十也听过那个传说,但是还是觉得是爱新觉罗家的人不争气,不然慈禧也不能当权呀。
老十看着大清的灭亡,看着民国的建立。老十因为只能在医院里面来回溜达,其他的不知道,关于一个消息他还是知道的,那就是甲骨文,光绪年间,甲骨文开始的时候是作为一种止血的药材在京城的药店有所售卖,药材的名字叫龙骨,后来在北京清朝廷任国子监祭酒的王懿荣无意中发现这叫龙骨的药品上面刻划着一些符号,最后经过他的研究终于肯定这是刻划在兽骨上的古代文字,而且是商代的文字。
老十本来就对其他的不怎么关心,但是这个他还是知道的,所以后来由此老十直接知道了三阿哥的身份。
从民国建立到后来的中国建立以后的这百年时间里,老十经过了太多,看到得也太多。老十致力于研究西医,结果就一头钻进了解剖学中,老十不愧是康熙的儿子,第一次解剖硬是什么不适应都没有,不过也不奇怪,毕竟这时候的老十是……不过他也能从手术刀上去感觉,或许这样的感觉更真实,老十后来对解剖等方面的判断真的是高人一筹,不过就是没有什么人知道。
新中国建立后,老十能够去的医院就更多了,现代的医术让他打开眼界,老十觉得自己不够用了,他觉得自己要学的太多了,不得不说老十已经有点在医术方面走火入魔了,专注的效果是惊人的。
老十是上过医学院,听过讲座,各种手术台都去过,可以说老十在这几十年了里真的是比以前都忙碌,结果老十的功夫没有白用,最后的成果就是老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了,他基本做到了中西医结合了,他能用科学的手段去探测中医的研究,自己的医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增长。
结果一次老十无意间看到了武侠小说,上面的一些江湖的下蛊等之类的关于草药应用的想法令老十茅塞顿开,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出现在老十眼前。
可是老十能研究现代医术,能研究中医,但是他看到的都是成药,就是有些没有处理好的草药,老十接触的也不多,毕竟送到京城药坊,太医院,还是现代医院的很少有是刚刚采来的草药。
而老十不能离开北京,这个方面他只能是望药兴叹了,这个作为老十的一个心愿结果重生以后的老十就成为了疯狂的研究狂了。
老十不知道为什么他能够突然回到了他的前世,居然还是康熙三十年,老十最高兴的还是自己额娘没有死。老十利用百年所学,从刚刚重生开始就给自己的额娘调理身子,用食疗等方法加强温僖贵妃的体质,等到温僖贵妃病发的时候,太医们倒是开了不少药,连康熙也来凑热闹,但是老十私下里把药都给处理掉了,他觉得那些都不是很高明,自己皇阿玛心是好的,但是皇阿玛开药的水平还是不到位。
康熙在医术方面是不如老十的成就,康熙关注的多呀,哪里比得上老十百年如一日的研究一项学问,结果老十硬是自己暗自开药,开方子等等救回了温僖贵妃的生命。而老康还以为是他的功劳呢。
老十从来没有如此感谢上天,原来让他身为魂魄的时候只对医术有感觉是有原因的,那就是为了重生以后救回自己额娘的生命,老十不是没有埋怨,因为他什么地方都不能去,能去的就是医院,如果不是后来老十真的对医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估计早就受不了啦。倒也是一个正常人天天除了医院剩下什么地方都不能待,在医院上班的人下班还能离开,老十基本上就是这个医院待,哪个医院串的,唯独能在紫禁城休息休息。作为老十这样性子的人,的确是太不容易了呀!
老十重生以后,研究的就是草药,他原来的那个心愿就成为了今生奋斗的目标,老十也在奇怪,他的动作已经挺大的了,怎么都没有人注意他呢。老十不知道那是因为康熙和太子的动作更大,他自己基本上就是折腾太医,结果温僖贵妃都给压了下来,就是康熙都是以为自己爱妃的身体是自己的功劳呢!毕竟康熙在这百年中学的太多了,前世就已经懂得不少医术,加上百年中的一部分时间的学习,康熙也是大师了。
老十当然更高一筹,但是老十自己还是不完全明白自己的水平,这几年的研究,基本上武侠小说中很多人的想法老十都研究出来了,这样造成了后来老十也不知道的结果。
太医们也都被这个十阿哥折腾的够呛,老十挺聪明,他找的都是那些不负责康熙身体,太子身体的太医折腾,太医就是有了意见,温僖贵妃也会来帮老十收拾残局,温僖贵妃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命是自己的儿子救下来的,既然儿子喜欢医术,就让他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吧!
所以说一个母亲的要求真的很简单,只要自己的孩子健健康康的长大,平平安安的活一生就行了。温僖贵妃对自己的儿子也是一样,甚至她觉得老十这样就挺好的,因为这样的老十不会对太子造成任何威胁,作为出身仅次于太子的皇子,老十这样会很安全,会好好的活自己的一生。
进入康熙三十七年了,这个时候北京的冬天还是挺冷的,十阿哥爱新觉罗胤礻我(这个字找不到,以后直接称呼老十了)单独在一个地方正在捣鼓着他那些宝贝,说起来,老十现在最常来的地方说出来都不太有人相信,太医院。
而老十正在捣鼓的那些瓶瓶罐罐就是他研究的成果,每一个都是十阿哥的宝贝呀。
说起来,老十挺可怜的,他一个人开始就一直在紫禁城独自飘着,看着大清一步步的走向衰弱,看着那些个包衣奴才一步步的掌控他们爱新觉罗家族的后代子嗣,似乎没有内务府包衣的同意,嫔妃们都生不出孩子,这点在乾隆以后尤其突出。
老十虽然给人的感觉是性子莽撞,人一根筋,脾气上来的时候甚至敢跟康熙翻桌子,但是实际上的老十也有仔细的一面,老十不仅发现了包衣的小动作,甚至对太医院产生了怀疑,从乾隆后期,老十基本上就泡在了太医院,太医院虽然在医治皇族中人的时候抱着的态度是能保证自己平安就好,虎狼之药一类的是绝对不会用的,但是太医毕竟是整个大清选出来的,医术方面每个人确实是有自己独到的一面的。
中国古代传承讲究的是父传子,或者会把一些技艺教给自己的徒弟,但是真正的秘方一类的绝对不会轻易传承。但是老十不受这个方面的影响呀,他本来应该是对摔跤、射箭、骑马一类的感兴趣,但是现在的老十怎么可能做得到。可是当他发现自己能通过太医把脉的手,自己的魂魄也能感觉到那种脉搏的震动的时候,十阿哥兴奋了。
倒也是,几十年没有什么感觉的日子是个人都能过腻了,老十当然也是如此。这下老十是找到了英雄用武之地,基本上就成天的泡在了太医院。可是太医哪会教那些本来应该是学徒学的呀,老十一直在太医院里二十年,基本上从乾隆四十年以后就在那里,应该说二十年还是有效果的,老十听了不少脉,掌握了不少秘方,也对医术有了一部分了解,可是问题在于老十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医术看了不少,但是看懂的不多,因为没有人跟他解释,脉听了不少,但是还是不怎么明白,倒是所谓的秘技掌握了不少。
这么说吧,老十掌握的都是别人求而不得的祖传秘方一类的东西,还不是一家的,而是多家的,没有办法呀,太医防的是人,但是他们防不到老十呀,可是老十这样学的整个是一半懂不懂,反正他自己开的方子就是跟那些太医不一样,但是老十也是有进步的不是。
老十也知道这样学的不全面,问题是没人教他那些基础呀,太医院的那些药童学习的都是熬药一类的,真正的基础老十反而不会。
就在老十满脑子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机会来了,嘉庆即位不久,老十发现他能够跟着太医出入紫禁城了,这个真是个好消息,紫禁城虽然不小,但是几十年都在这里不能出去,老十早就烦了,可是老十发现不知道是自己在太医院待得时间太长了,还是什么,居然除了看病的地方,他一到别的地方,就会感觉到非常的不舒服。
虽然这样,十阿哥还是很高兴,终于能逛逛了不是,虽然逛得地方都是药堂一类的,可是老十还是很兴奋的。因为他发现了一个可以学习的地方,还是一个不错的地方,那就是同仁堂。
老十这些年在太医院也不是白混的,同仁堂他也是听说过的,结果老十就在同仁堂中安家落户了,但是老十貌似不能离开紫禁城太久,所以没有几天老十就会回紫禁城去探探亲戚,到太医院去串串门子,老十在同仁堂一住就是几十年,一直住到道光年间,这样老十是基本完全学习了同仁堂的所有精髓,从基础到秘方,当然老十插科打诨中也在京城的各大药坊逛逛,几十年间老十听了多少人的脉,他自己也不知道了。老十只知道他现在开药的水平已经能和那些名医相提并论了,同时他以前所学到得秘方之类的自己也开始从更深的一层去理解了。
这么说吧,十阿哥经过了基础学习的几十年,加上太医院前面精髓的二十年,后来也在太医院混着,老十终于出师了,而且还是集多家传承为一身。
老十在清朝剩下的几个皇帝中,一直到光绪年间这几十年的时间里面就是这晃悠,那晃悠的,晃悠到最后,十阿哥已经对京城的各大药坊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而且他还是学到了不少东西,毕竟太医院的太医也在更新换代,可以这么说吧,老十不仅是集多家为一身,而且已经将这些融会贯通了。
估计如果康熙知道老十是将他所传授的被一百二十遍功夫的本领用来对付医术,康熙一定会追着老十打,因为有康熙的教导,专人的教学,兄弟的比较,结果老十就是如同不开窍的石头一样,除了布库、马技等以外,遇到学问,老十是除了睡觉就是睡觉,到最后康熙已经对老十氏放之任之了。结果十阿哥呢,到这会儿,没人催促了,倒是把功夫全用上了,虽然没有用在四书五经、治国平天下上,但是用在医术上也是不错的。没有办法呀,谁让十阿哥魂魄之身对别的什么都没有感觉,可是偏偏就能感觉到脉搏的震动,这样老十对医术感兴趣也就不奇怪了。
可是随着大清的衰落,老十就是着急也没有办法,老十也看出来大清快是不行了,老十现在也淡定了,不得不说看得多了,很多就能看的开了。
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老十发现了一项新的让他感兴趣的东西,那就是医术的另外一个对于中医来说是全新的分支——西医,集中医大成于一身的老十开始了他的西医研究,教会医院,清末的洋人医院等等都是老十的闲逛的目标。
随着大清的灭亡,当然身为爱新觉罗的一份子,老十没有难过是假的,但是没有不灭的王朝,老十就是觉得爱新觉罗的后代都太窝囊,老十相信,不论是他们任何一个兄弟,就算是老十不是很满意的弘历,老十都认为不可能签订那样丧权辱国的条约。
十阿哥认为这个简直就是丢爱新觉罗家族的人,最后说的算的竟然是叶赫那拉氏,虽然老十也听过那个传说,但是还是觉得是爱新觉罗家的人不争气,不然慈禧也不能当权呀。
老十看着大清的灭亡,看着民国的建立。老十因为只能在医院里面来回溜达,其他的不知道,关于一个消息他还是知道的,那就是甲骨文,光绪年间,甲骨文开始的时候是作为一种止血的药材在京城的药店有所售卖,药材的名字叫龙骨,后来在北京清朝廷任国子监祭酒的王懿荣无意中发现这叫龙骨的药品上面刻划着一些符号,最后经过他的研究终于肯定这是刻划在兽骨上的古代文字,而且是商代的文字。
老十本来就对其他的不怎么关心,但是这个他还是知道的,所以后来由此老十直接知道了三阿哥的身份。
从民国建立到后来的中国建立以后的这百年时间里,老十经过了太多,看到得也太多。老十致力于研究西医,结果就一头钻进了解剖学中,老十不愧是康熙的儿子,第一次解剖硬是什么不适应都没有,不过也不奇怪,毕竟这时候的老十是……不过他也能从手术刀上去感觉,或许这样的感觉更真实,老十后来对解剖等方面的判断真的是高人一筹,不过就是没有什么人知道。
新中国建立后,老十能够去的医院就更多了,现代的医术让他打开眼界,老十觉得自己不够用了,他觉得自己要学的太多了,不得不说老十已经有点在医术方面走火入魔了,专注的效果是惊人的。
老十是上过医学院,听过讲座,各种手术台都去过,可以说老十在这几十年了里真的是比以前都忙碌,结果老十的功夫没有白用,最后的成果就是老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了,他基本做到了中西医结合了,他能用科学的手段去探测中医的研究,自己的医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增长。
结果一次老十无意间看到了武侠小说,上面的一些江湖的下蛊等之类的关于草药应用的想法令老十茅塞顿开,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出现在老十眼前。
可是老十能研究现代医术,能研究中医,但是他看到的都是成药,就是有些没有处理好的草药,老十接触的也不多,毕竟送到京城药坊,太医院,还是现代医院的很少有是刚刚采来的草药。
而老十不能离开北京,这个方面他只能是望药兴叹了,这个作为老十的一个心愿结果重生以后的老十就成为了疯狂的研究狂了。
老十不知道为什么他能够突然回到了他的前世,居然还是康熙三十年,老十最高兴的还是自己额娘没有死。老十利用百年所学,从刚刚重生开始就给自己的额娘调理身子,用食疗等方法加强温僖贵妃的体质,等到温僖贵妃病发的时候,太医们倒是开了不少药,连康熙也来凑热闹,但是老十私下里把药都给处理掉了,他觉得那些都不是很高明,自己皇阿玛心是好的,但是皇阿玛开药的水平还是不到位。
康熙在医术方面是不如老十的成就,康熙关注的多呀,哪里比得上老十百年如一日的研究一项学问,结果老十硬是自己暗自开药,开方子等等救回了温僖贵妃的生命。而老康还以为是他的功劳呢。
老十从来没有如此感谢上天,原来让他身为魂魄的时候只对医术有感觉是有原因的,那就是为了重生以后救回自己额娘的生命,老十不是没有埋怨,因为他什么地方都不能去,能去的就是医院,如果不是后来老十真的对医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估计早就受不了啦。倒也是一个正常人天天除了医院剩下什么地方都不能待,在医院上班的人下班还能离开,老十基本上就是这个医院待,哪个医院串的,唯独能在紫禁城休息休息。作为老十这样性子的人,的确是太不容易了呀!
老十重生以后,研究的就是草药,他原来的那个心愿就成为了今生奋斗的目标,老十也在奇怪,他的动作已经挺大的了,怎么都没有人注意他呢。老十不知道那是因为康熙和太子的动作更大,他自己基本上就是折腾太医,结果温僖贵妃都给压了下来,就是康熙都是以为自己爱妃的身体是自己的功劳呢!毕竟康熙在这百年中学的太多了,前世就已经懂得不少医术,加上百年中的一部分时间的学习,康熙也是大师了。
老十当然更高一筹,但是老十自己还是不完全明白自己的水平,这几年的研究,基本上武侠小说中很多人的想法老十都研究出来了,这样造成了后来老十也不知道的结果。
太医们也都被这个十阿哥折腾的够呛,老十挺聪明,他找的都是那些不负责康熙身体,太子身体的太医折腾,太医就是有了意见,温僖贵妃也会来帮老十收拾残局,温僖贵妃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命是自己的儿子救下来的,既然儿子喜欢医术,就让他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吧!
所以说一个母亲的要求真的很简单,只要自己的孩子健健康康的长大,平平安安的活一生就行了。温僖贵妃对自己的儿子也是一样,甚至她觉得老十这样就挺好的,因为这样的老十不会对太子造成任何威胁,作为出身仅次于太子的皇子,老十这样会很安全,会好好的活自己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