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第一百四十四章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品小说 www.epshu.com,最快更新恃宠生娇最新章节!
此为防盗章, 订购不足百分之五十, 请改日来看。
端和帝一片焦头烂额, 原以为李青山能够出兵震慑瓦剌, 早早平乱归来,如今却陷于退兵和继续增兵的两难境地之中。端和帝甚至产生了放弃奴儿干都司的想法, 但招到大部分朝臣的反对。
奴儿干都司辖东北各族, 毗邻朝鲜,又与瓦剌接壤,被称为“锁钥之地”, 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端和帝紧急召见内阁诸臣商议对策。
蒙古高原上原本有瓦剌和鞑靼两部, 鞑靼在统道帝时期, 国力高于瓦剌。随着统道皇帝两征蒙古,鞑靼归顺,还封鞑靼的可汗为王。这个时期, 瓦剌趁机发展壮大自己的骑兵,蚕食鞑靼的国境, 加强与奴儿干地区的联系。如今端和帝再想对瓦剌用兵,就没那么容易了。
在此种情况下,最优先考虑派遣使臣前往鞑靼,与他们进行谈判, 稳定东北部的局势。但大多数朝臣出于自身安全的考虑, 都不愿前往。这时, 首辅苏濂极力推荐晋王朱翊深出使瓦剌, 端和帝在深思熟虑之后, 将朱翊深叫进宫中彻夜长谈。
这日,若澄在留园的主屋中研习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其间频频回头看朱翊深。
朱翊深一边看书一边问:“有什么话要对我说?”
若澄跳下椅子,几步走到朱翊深的面前,问道:“素云说你要出使瓦剌,此行十分危险,对么?”
朱翊深把手中的书放下,看向眼前的小团子,她眼里盛着满满的关心。他在瓦剌有几个“旧识”,想必若知道他前去,定会好好“招待”他。可老师力荐,必有深意。他回京之后,还未去老师府上拜访,主要是不想给他老人家添麻烦,也不想再见到苏见微。
老师这步棋走得很险,倘若成功,于他而言并非坏事,很可能置之死地而后生。
但这些事,他不会告诉一个涉世未深的小女孩。
“我可能要出一趟远门,短则数月,长则一年半载,但并没有素云说得那么危险。”朱翊深眼中有笑意,“你不用担心。”
他说得十分轻巧,可若澄知道瓦剌人凶悍,绝不好对付。她拉着朱翊深的手摇了摇:“我听李怀恩说你的右手受过伤?那如果遇到危险,怎么保护自己?”
朱翊深皱了皱眉头,李怀恩的话怎么这么多?
“小伤,早已没有大碍。我有侍卫保护,不会有事的。”朱翊深安慰道。他的右手的确形如残废,但他还有左手。小时候他习武,为了更快地掌握要领,是左右手同时练习的,有时候自己也会跟自己切磋。只不过他左手的本事没有人知道,而右手他也会像上辈子一样,一点点再练回来。
他从来不是个信命的人,何况经历过一辈子的倾轧斗争,心性也早已异于常人。
这次出使瓦剌,皇兄许他从锦衣卫中选一支十人左右的侍卫贴身保护。他的脑海中立刻浮现了萧祐的身影,那人后来被称为大内第一高手,而且绝对忠心。对如今的萧祐来说,跟朱翊深出使瓦剌,绝对算是一个机会。若此行成功,萧祐或可收归朱翊深所用。
他这辈子不争皇位,也尽量不与朱正熙对立。但像这样的人才也不能白白地让给朱正熙,成为以后悬在头顶的一把利剑。
他见若澄低着头,忧心忡忡的样子,换了个话题:“你和沈如锦有往来?”
上元节之后,沈如锦写过几次信邀请若澄回沈家。若澄还没有给出明确的回复。虽然在那里的都是与她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可生她的父母早就亡故,是宸妃和朱翊深将她养大的。在她心里,朱翊深才是最亲的人。
“改日我陪你回沈家一趟。我不在京中的日子,你先暂且住到沈家。”朱翊深迟疑了一下,还是将手放在若澄的头顶。她的头发很细软,韧如丝,稠密如云。他摸上去的时候,心里有种异样的感觉,很快又把手放下来了。
他去出使瓦剌,是为了搏一个机会,这个机会可能关系到生死。所以他不得不再次把她留下。
那夜灯市上见到沈如锦,似乎如前生一样,对她很友好。她到底姓沈,在沈家不会像在王府一样被欺负。周兰茵早先在家中呆了两个月,最后按耐不住,还是自己灰溜溜地回来了。他现在不能无缘无故把周兰茵赶出王府,那会落人以口舌,但又不放心再把若澄交给她照顾。
想来想去,沈家是最好的选择。沈雍为人是迂腐了点,但也算是个正人君子。何况这丫头是他的亲侄女,他不会亏待的。
若澄知道朱翊深是为她着想,便乖巧地点头答应了。她以前怎么会觉得他不喜欢自己呢?他分明一直都在替她打算。
***
沈如锦被父亲关在屋中,心情十分烦闷。她也想去参加宫中的选妃,万一朱正熙选中她了呢?她觉得自己不比那些世家千金差,但父亲知道了她的念头,勒令她趁早死心。
沈家是不出世的,就算在江南士人之间极有声望,但那些都带不来荣华富贵。沈如锦穿不起缂丝的袄裙,配不了四五个丫鬟婆子,他们一家人只能守着这座祖上留下来的古宅,过着金玉其外的生活。
她费尽千辛万苦入了苏家的女学,与苏奉英结交,为的才不是将来嫁一个书香世家的才子,成就一段佳话。她向往锦衣玉食的生活,向往驷马高车的排场,这有什么错?
可将她繁华大梦打破的人竟然是她的亲生父亲,她怎么能不气不怨?
她的贴身丫鬟宁儿从外面进来,将托盘放在桌子上:“姑娘,奴婢刚才经过前堂,看到一位公公,听说是晋王府来的,老爷,大公子和二公子都去了。”
沈如锦一下子来了精神:“你可听见他们说什么了?”
“好像是过几日晋王会带沈姑娘到府上拜访。”
沈如锦听罢愣了一下:“你没听错?晋王亲自带她来?”她觉得纳闷,沈若澄不过是寄住在晋王府,寄人篱下应该过得不大如意。毕竟晋王是天潢贵胄,不会把一个抱养的小丫头放在心里。
她听说晋王丰神俊朗,风姿出众,曾经风光无限。虽然现在远不如从前了,但晋王正当年,还没有正式立妃……
沈如锦推了推宁儿的手臂:“宁儿,你快再去前堂打听打听,他们到底哪一日来?”
宁儿将托盘推到沈如锦面前:“奴婢去打听可以,姑娘先把饭菜吃了吧。”
沈如锦这才有了胃口,重振精神,将饭菜端起来吃了。
……
沈雍命长子沈安庭送李怀恩出去,自己则坐在前堂里,回想刚才李怀恩说的话。
沈家从不与皇室的人打交道,他原本应该回绝的。但偏偏晋王要带沈若澄回来认亲。对那个孩子,他们是亏欠的,不能将她拒之门外。
当初弟弟年纪轻轻便做了佥都御史,但死得十分蹊跷。他身为长子,为了保沈氏一族,也没敢继续追查下去,更不想因收养弟弟的女儿,将沈家重新置入危险之中。幸好那个孩子福大命大,被宸妃收养,又得晋王照拂,如今都十一岁了。
这么多年过去,当年的事应该已经如石沉大海,再也没有人会提起。他竭尽全力束缚族中子弟,不要再涉足官场,便是为了避免重蹈弟弟的覆辙。他知道自己自私,也从没想过要得到那个孩子的谅解。但她若是愿意回来,他自然是不反对的。
二子沈安序对他说:“爹,刚才那个太监口中沈若澄,就是叔叔的女儿吗?一直寄养在宫中和王府,我们从来都没有见过。”
沈雍点了点头:“我听那太监的意思,晋王极有可能出使瓦剌,想将若澄托付给我们照看。若是如此,你们兄妹几个定不能亏待了她,怎么说她都是你们的亲妹妹。”
“儿子晓的,可祖母那边……”沈安序皱了皱眉头,“晋王为何不将她继续养在王府呢?”
“你祖母那边,我会亲自去说。晋王这么做,必有他的用意,你们别再胡乱猜测了。”沈雍淡淡地说道。
辨别一副画的真伪,除了要熟知画家的朝代背景,画家的风格,运笔手法,画的材质,还要有长年的积累和细心的观察。
朱翊深自小受正统的皇家教育,教授他的都是博学的翰林侍讲,而且跟在先帝身边耳濡目染,于书画方面也算小有造诣。但连他都不一定能看出一幅画的真伪,周兰茵就更办不到了。
他记得端妃倒是精于此道。入宫之后,也时常拿着名家的书画向他讨教,这才逐渐有了端妃宠冠后宫的说法。
女人太聪明,终究不是件好事。
“我有几幅同时期刘松年的画作,有空也拿出来让你品评一番。”
周兰茵僵了一下,满口应好,很快就以府中还有庶务为由告退了。
李怀恩没想到周兰茵这么快就走,觉得奇怪:“主子,兰夫人有点不对劲。好不容易来了,怎么不多待会儿?”
朱翊深正整理着小桌案上的文房四宝,瞥了他一眼:“真正爱画之人,听到刘松年不会是那个反应。我若真的把画作拿出来,恐怕她连刘松年和马远都分不清。”
李怀恩伸手按着嘴,惊道:“那平国公夫人怎么会请兰夫人看画?”
平国公夫人也不是那么好糊弄的,周兰茵想必用什么法子笼络了她。
眼下,朱翊深没空管女人之间的事情。他明日要进宫,正想着如何与他那位皇兄应对。他记得上辈子的事,如果不出意外,应该能够全身而退。
他并不想再走那条孤家寡人的路。那条路布满荆棘,走到最后浑身浴血,却一无所有。如果皇兄和他的那位侄子愿意放他一条生路,这辈子,他可以不去争皇位。
李怀恩泡了茶端过来,朱翊深没接:“将今日守留园的府兵全部换了。吩咐下去,以后没我的命令,不准放任何人进来。”
李怀恩连忙应是,这命令好像是针对兰夫人的,不过谁叫她自作主张跑来了。
朱翊深这才把茶杯接过来,面色如常地饮了一口:“明日进宫,你就不用跟着我了。”
李怀恩不放心,还想跟去。朱翊深道:“我自有分寸。”
***
从留园出来,周兰茵吓出了一身冷汗。刚刚话一出口她就有些后悔,生怕王爷真的把收藏的画作拿出来。她哪里知道什么马远,刘远的,到时露了马脚可就说不清楚了。
她抽出平国公夫人的请帖看了两眼,停住脚步,掉头往东院走去。
若澄正在院子里收书,一本一本小心地拾起来,拍去上面的沙土,抱在怀里。这些书有些是宸妃给她买的,有些是她平时省吃俭用攒下钱买的,都是她的宝贝。宸妃对她说,她的祖父是非常有名的画家,伯父精通书法,父亲也是名满天下的大才子。作为沈家的女儿,功课是绝对不能落下的。
她在宫中的时候,常常溜去文华殿的窗外,偷听墙角。文华殿是宫中给未成年的皇子皇孙授课的地方,按照规矩,她这样做是万万不行的。但宸妃向皇帝求过情,皇帝默许了,只叫她不要声张。那些在文华殿上课的翰林侍讲,全是满腹经纶的大儒。她时常听得入迷,跟着学了不少东西。
后来,她在府库遇见了一位慈眉善目的老者。他问她爹是不是叫沈赟,还教她许多东西,比那些翰林侍讲还要厉害。她从宫中搬出来时,太过匆忙,都没来得及去府库跟他道别,也不知道他现在如何了。
碧云和素云收好书,起风了,正要叫若澄进屋,周兰茵便来了。
周兰茵刚跨进院子就闻到了一股长期光照不足的霉味,她用帕子捂着口鼻,皱了皱眉头。这是她第二次来这里,原本也不想来的。
香玲走到院子里的石凳旁边,仔细擦了擦,才请周兰茵过去坐。周兰茵坐下后,她带来的人挤满了原本就不大的院子,她便命除了香玲和李妈妈以外的人都出去。
此为防盗章, 订购不足百分之五十, 请改日来看。
端和帝一片焦头烂额, 原以为李青山能够出兵震慑瓦剌, 早早平乱归来,如今却陷于退兵和继续增兵的两难境地之中。端和帝甚至产生了放弃奴儿干都司的想法, 但招到大部分朝臣的反对。
奴儿干都司辖东北各族, 毗邻朝鲜,又与瓦剌接壤,被称为“锁钥之地”, 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端和帝紧急召见内阁诸臣商议对策。
蒙古高原上原本有瓦剌和鞑靼两部, 鞑靼在统道帝时期, 国力高于瓦剌。随着统道皇帝两征蒙古,鞑靼归顺,还封鞑靼的可汗为王。这个时期, 瓦剌趁机发展壮大自己的骑兵,蚕食鞑靼的国境, 加强与奴儿干地区的联系。如今端和帝再想对瓦剌用兵,就没那么容易了。
在此种情况下,最优先考虑派遣使臣前往鞑靼,与他们进行谈判, 稳定东北部的局势。但大多数朝臣出于自身安全的考虑, 都不愿前往。这时, 首辅苏濂极力推荐晋王朱翊深出使瓦剌, 端和帝在深思熟虑之后, 将朱翊深叫进宫中彻夜长谈。
这日,若澄在留园的主屋中研习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其间频频回头看朱翊深。
朱翊深一边看书一边问:“有什么话要对我说?”
若澄跳下椅子,几步走到朱翊深的面前,问道:“素云说你要出使瓦剌,此行十分危险,对么?”
朱翊深把手中的书放下,看向眼前的小团子,她眼里盛着满满的关心。他在瓦剌有几个“旧识”,想必若知道他前去,定会好好“招待”他。可老师力荐,必有深意。他回京之后,还未去老师府上拜访,主要是不想给他老人家添麻烦,也不想再见到苏见微。
老师这步棋走得很险,倘若成功,于他而言并非坏事,很可能置之死地而后生。
但这些事,他不会告诉一个涉世未深的小女孩。
“我可能要出一趟远门,短则数月,长则一年半载,但并没有素云说得那么危险。”朱翊深眼中有笑意,“你不用担心。”
他说得十分轻巧,可若澄知道瓦剌人凶悍,绝不好对付。她拉着朱翊深的手摇了摇:“我听李怀恩说你的右手受过伤?那如果遇到危险,怎么保护自己?”
朱翊深皱了皱眉头,李怀恩的话怎么这么多?
“小伤,早已没有大碍。我有侍卫保护,不会有事的。”朱翊深安慰道。他的右手的确形如残废,但他还有左手。小时候他习武,为了更快地掌握要领,是左右手同时练习的,有时候自己也会跟自己切磋。只不过他左手的本事没有人知道,而右手他也会像上辈子一样,一点点再练回来。
他从来不是个信命的人,何况经历过一辈子的倾轧斗争,心性也早已异于常人。
这次出使瓦剌,皇兄许他从锦衣卫中选一支十人左右的侍卫贴身保护。他的脑海中立刻浮现了萧祐的身影,那人后来被称为大内第一高手,而且绝对忠心。对如今的萧祐来说,跟朱翊深出使瓦剌,绝对算是一个机会。若此行成功,萧祐或可收归朱翊深所用。
他这辈子不争皇位,也尽量不与朱正熙对立。但像这样的人才也不能白白地让给朱正熙,成为以后悬在头顶的一把利剑。
他见若澄低着头,忧心忡忡的样子,换了个话题:“你和沈如锦有往来?”
上元节之后,沈如锦写过几次信邀请若澄回沈家。若澄还没有给出明确的回复。虽然在那里的都是与她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可生她的父母早就亡故,是宸妃和朱翊深将她养大的。在她心里,朱翊深才是最亲的人。
“改日我陪你回沈家一趟。我不在京中的日子,你先暂且住到沈家。”朱翊深迟疑了一下,还是将手放在若澄的头顶。她的头发很细软,韧如丝,稠密如云。他摸上去的时候,心里有种异样的感觉,很快又把手放下来了。
他去出使瓦剌,是为了搏一个机会,这个机会可能关系到生死。所以他不得不再次把她留下。
那夜灯市上见到沈如锦,似乎如前生一样,对她很友好。她到底姓沈,在沈家不会像在王府一样被欺负。周兰茵早先在家中呆了两个月,最后按耐不住,还是自己灰溜溜地回来了。他现在不能无缘无故把周兰茵赶出王府,那会落人以口舌,但又不放心再把若澄交给她照顾。
想来想去,沈家是最好的选择。沈雍为人是迂腐了点,但也算是个正人君子。何况这丫头是他的亲侄女,他不会亏待的。
若澄知道朱翊深是为她着想,便乖巧地点头答应了。她以前怎么会觉得他不喜欢自己呢?他分明一直都在替她打算。
***
沈如锦被父亲关在屋中,心情十分烦闷。她也想去参加宫中的选妃,万一朱正熙选中她了呢?她觉得自己不比那些世家千金差,但父亲知道了她的念头,勒令她趁早死心。
沈家是不出世的,就算在江南士人之间极有声望,但那些都带不来荣华富贵。沈如锦穿不起缂丝的袄裙,配不了四五个丫鬟婆子,他们一家人只能守着这座祖上留下来的古宅,过着金玉其外的生活。
她费尽千辛万苦入了苏家的女学,与苏奉英结交,为的才不是将来嫁一个书香世家的才子,成就一段佳话。她向往锦衣玉食的生活,向往驷马高车的排场,这有什么错?
可将她繁华大梦打破的人竟然是她的亲生父亲,她怎么能不气不怨?
她的贴身丫鬟宁儿从外面进来,将托盘放在桌子上:“姑娘,奴婢刚才经过前堂,看到一位公公,听说是晋王府来的,老爷,大公子和二公子都去了。”
沈如锦一下子来了精神:“你可听见他们说什么了?”
“好像是过几日晋王会带沈姑娘到府上拜访。”
沈如锦听罢愣了一下:“你没听错?晋王亲自带她来?”她觉得纳闷,沈若澄不过是寄住在晋王府,寄人篱下应该过得不大如意。毕竟晋王是天潢贵胄,不会把一个抱养的小丫头放在心里。
她听说晋王丰神俊朗,风姿出众,曾经风光无限。虽然现在远不如从前了,但晋王正当年,还没有正式立妃……
沈如锦推了推宁儿的手臂:“宁儿,你快再去前堂打听打听,他们到底哪一日来?”
宁儿将托盘推到沈如锦面前:“奴婢去打听可以,姑娘先把饭菜吃了吧。”
沈如锦这才有了胃口,重振精神,将饭菜端起来吃了。
……
沈雍命长子沈安庭送李怀恩出去,自己则坐在前堂里,回想刚才李怀恩说的话。
沈家从不与皇室的人打交道,他原本应该回绝的。但偏偏晋王要带沈若澄回来认亲。对那个孩子,他们是亏欠的,不能将她拒之门外。
当初弟弟年纪轻轻便做了佥都御史,但死得十分蹊跷。他身为长子,为了保沈氏一族,也没敢继续追查下去,更不想因收养弟弟的女儿,将沈家重新置入危险之中。幸好那个孩子福大命大,被宸妃收养,又得晋王照拂,如今都十一岁了。
这么多年过去,当年的事应该已经如石沉大海,再也没有人会提起。他竭尽全力束缚族中子弟,不要再涉足官场,便是为了避免重蹈弟弟的覆辙。他知道自己自私,也从没想过要得到那个孩子的谅解。但她若是愿意回来,他自然是不反对的。
二子沈安序对他说:“爹,刚才那个太监口中沈若澄,就是叔叔的女儿吗?一直寄养在宫中和王府,我们从来都没有见过。”
沈雍点了点头:“我听那太监的意思,晋王极有可能出使瓦剌,想将若澄托付给我们照看。若是如此,你们兄妹几个定不能亏待了她,怎么说她都是你们的亲妹妹。”
“儿子晓的,可祖母那边……”沈安序皱了皱眉头,“晋王为何不将她继续养在王府呢?”
“你祖母那边,我会亲自去说。晋王这么做,必有他的用意,你们别再胡乱猜测了。”沈雍淡淡地说道。
辨别一副画的真伪,除了要熟知画家的朝代背景,画家的风格,运笔手法,画的材质,还要有长年的积累和细心的观察。
朱翊深自小受正统的皇家教育,教授他的都是博学的翰林侍讲,而且跟在先帝身边耳濡目染,于书画方面也算小有造诣。但连他都不一定能看出一幅画的真伪,周兰茵就更办不到了。
他记得端妃倒是精于此道。入宫之后,也时常拿着名家的书画向他讨教,这才逐渐有了端妃宠冠后宫的说法。
女人太聪明,终究不是件好事。
“我有几幅同时期刘松年的画作,有空也拿出来让你品评一番。”
周兰茵僵了一下,满口应好,很快就以府中还有庶务为由告退了。
李怀恩没想到周兰茵这么快就走,觉得奇怪:“主子,兰夫人有点不对劲。好不容易来了,怎么不多待会儿?”
朱翊深正整理着小桌案上的文房四宝,瞥了他一眼:“真正爱画之人,听到刘松年不会是那个反应。我若真的把画作拿出来,恐怕她连刘松年和马远都分不清。”
李怀恩伸手按着嘴,惊道:“那平国公夫人怎么会请兰夫人看画?”
平国公夫人也不是那么好糊弄的,周兰茵想必用什么法子笼络了她。
眼下,朱翊深没空管女人之间的事情。他明日要进宫,正想着如何与他那位皇兄应对。他记得上辈子的事,如果不出意外,应该能够全身而退。
他并不想再走那条孤家寡人的路。那条路布满荆棘,走到最后浑身浴血,却一无所有。如果皇兄和他的那位侄子愿意放他一条生路,这辈子,他可以不去争皇位。
李怀恩泡了茶端过来,朱翊深没接:“将今日守留园的府兵全部换了。吩咐下去,以后没我的命令,不准放任何人进来。”
李怀恩连忙应是,这命令好像是针对兰夫人的,不过谁叫她自作主张跑来了。
朱翊深这才把茶杯接过来,面色如常地饮了一口:“明日进宫,你就不用跟着我了。”
李怀恩不放心,还想跟去。朱翊深道:“我自有分寸。”
***
从留园出来,周兰茵吓出了一身冷汗。刚刚话一出口她就有些后悔,生怕王爷真的把收藏的画作拿出来。她哪里知道什么马远,刘远的,到时露了马脚可就说不清楚了。
她抽出平国公夫人的请帖看了两眼,停住脚步,掉头往东院走去。
若澄正在院子里收书,一本一本小心地拾起来,拍去上面的沙土,抱在怀里。这些书有些是宸妃给她买的,有些是她平时省吃俭用攒下钱买的,都是她的宝贝。宸妃对她说,她的祖父是非常有名的画家,伯父精通书法,父亲也是名满天下的大才子。作为沈家的女儿,功课是绝对不能落下的。
她在宫中的时候,常常溜去文华殿的窗外,偷听墙角。文华殿是宫中给未成年的皇子皇孙授课的地方,按照规矩,她这样做是万万不行的。但宸妃向皇帝求过情,皇帝默许了,只叫她不要声张。那些在文华殿上课的翰林侍讲,全是满腹经纶的大儒。她时常听得入迷,跟着学了不少东西。
后来,她在府库遇见了一位慈眉善目的老者。他问她爹是不是叫沈赟,还教她许多东西,比那些翰林侍讲还要厉害。她从宫中搬出来时,太过匆忙,都没来得及去府库跟他道别,也不知道他现在如何了。
碧云和素云收好书,起风了,正要叫若澄进屋,周兰茵便来了。
周兰茵刚跨进院子就闻到了一股长期光照不足的霉味,她用帕子捂着口鼻,皱了皱眉头。这是她第二次来这里,原本也不想来的。
香玲走到院子里的石凳旁边,仔细擦了擦,才请周兰茵过去坐。周兰茵坐下后,她带来的人挤满了原本就不大的院子,她便命除了香玲和李妈妈以外的人都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