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重要新发现四曹頫修改了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一品小说 www.epshu.com,最快更新安晓玲文集最新章节!
在拙文[1]中,提出两个重要的新观点:
1,今本庚辰本的定稿时间是丙子年(1756年),因而建议更名为丙子本庚;
2,在丙子本庚的成书过程中,一共进行了三次修改:
第一稿:它是曹雪芹在曹頫创作的风月宝鉴书稿中,插入他写作的新内容石头记,并对这个大混合文稿分出章回,编制出120回目录,进而形成的新书稿。
第二稿:曹雪芹对划分出120回的书稿进行第一次全面的大修改(首先进行到第81回),由其妻子和曹天佑抄写出誊清稿,它便成为第一次大修改后的第二稿。
第三稿:对第二稿做第二次大修改,产生第三修改稿(尚未誊清)。这就是今本丙子本(庚)的第八册中的手稿。
第四稿:由曹雪芹担任对第三稿的誊清,与此同时进行第三次大修改。他一面修改,一面誊清,得到的是“再改动誊清稿”此稿属于第四稿,它们是今本丙子本(庚)中第1~7册中的全部书稿,专门供送审使用,简称“大字本”可见,今本丙子本(庚)(即“大字本”)是曹雪芹所创作石头记的第一次定本。由它抄写出的出售商品(同时又进行了修改,即“第四次修改”),只有77个回目,笔者称之为最早77回石头记;伪造列藏本时,就是采用这个“文本”作底本的;所以,从内容和形式看,以列藏本最接近于第一次手抄出售商品最早77回石头记。
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要出现上面的第三稿(即第八册)?曹雪芹为何不在第二稿上进行誊清,并完成第一次“定本”或者“对清稿”?
通过深入考察,笔者终于发现:第三稿不是曹雪芹修改的,而是由曹頫进行第二次的修改,产生第三稿。本文主要论述这个新发现。
一、 第二次修改者不是曹雪芹
在分析第八册时,出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因曹雪芹妻子在誊抄第二稿时,抄漏了句子,导致修改稿中有“旁加句”;但是,当曹雪芹进行第三次修改得到第四稿时,却删去了全部“旁加句”并将抄漏的文字全部录取。请看第73回就明白了:
迎春笑道:"这话又(可笑了)。[[何笑的必]](你)们又无沾碍,(有)何得带累于他。"探春笑道:"这倒不然。(我合)[[和]]姐姐(是一样),姐姐的事和我的也是一般,他说姐姐就是说我。我那边的人有怨我的,姐姐听见[[也即同]](他报)怨姐姐((焉知我的妈妈不报怨我呢?总))是一个理。咱们是主子,自然不理论那些钱财小[[是]](事),只知想起什么要什么,((他(们)是用))也是有的事。[[但]]((钱的人,也别委屈令他们。但))不知金累丝凤因何又夹在(这)里头?"那王住(儿)媳妇生恐绣桔等告出他来,遂忙进来用话掩饰。探春[[探]](深)知其意,因笑道:"[[的]](你)们所以糊涂。如今你奶奶已得了不是,趁此求求二奶奶,把[[方才]](那入官)的钱尚未散人[[的]]拿出些来赎取了就完了。
**:灰色双方方括号黑体字:[[何笑的必]]是书页中删除的文字,圆括号黑体字:(你)是旁改字,蓝色双方括号粗体字是漏抄的文字,黄色双圆括号黑体字是新增的“旁加句”
这一册不仅字写的欠佳,低级误抄多,如把(礼)字误抄成[[理]],(事)字误抄成[[是]],(使)抄成[[便]]字,(深)字抄成[[探]]字;而且属于句子抄漏的地方居然达两处,如蓝色粗体字;更有甚者,在旁加的文字中竟然有句子,如黄色双圆括号黑体字。曹雪芹在誊清过程中,通过下列取舍,得出第四稿:
1)从新加的旁改字和旁加句中选取了:(可笑了),(你),(我合),(是一样),(事),(深),(你),(依,(使),(赖),姐姐的事和我的也是一般,他说姐姐就是说我。我那边的人有怨我的,姐姐,也是有的事;同时又删去一些旁改字和旁加句:(他报),((焉知我的妈妈不报怨我呢?总)),((他(们)是用)),((钱的人,也别委屈令他们。但)),(这),(儿),(那入官)。
2)从删除文字中取了:[[也即同]],[[但]],[[方才]],[[的]],[[理]],[[你]],[[可]]。
3)重新增加文字有:家的,待书,待子。
所得出大字本第73回的实际文本(第四稿)是:
迎春笑道:"这话又可笑。你们又无沾碍,何得带累于他。"探春笑道:"这道不然。我和姐姐一样,姐姐的事和我的也是一般,他说姐姐就是说我。我那边的人有怨我的,姐姐听见也即同怨姐姐是一理。咱们是主子,自然不理论那些钱财小事,只知想起什么要什么,也是有的事。但不知金累丝凤因何又夹在里头?"那王住家的媳妇生恐绣桔等告出他来,遂忙进来用话掩饰。探春深知其意,因笑道:"你们所以糊涂。如今你奶奶已得了不是,趁此求求二奶奶,把方才的钱尚未散人的拿些来赎取了就完了。
**:此文本与杨藏本中第73回的甲辰本生成稿的底本完全相同。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新增的“旁加句”(双圆括号黑体字)全部被曹雪芹删除;而补充的抄漏文字则全部取录。既然“旁加句”全部删去,为什么在第二次修改时要加入?发现不通,为何不直接查对“第一稿”而采取编辑“旁加句”的方式来解决?这就促使笔者产生一个新思想:第二次修改者不是曹雪芹,而是另外一个人。证明今本丙子本(庚)第八册不是曹雪芹修改的理由还有:
(一) 第72回写道:
林之孝答应了,却不同心(去回)身,坐在下面椅子上。
按照改文“却不同(去回)身”也不通。在甲辰本中,改成:
林之孝答应了,却不动身,坐在下面椅子上
**:第八册为什么会修改成文字不通的“却不同(去回)身”呢?为何没想到“动”被芹妻误抄成“同”字和多写了个“心”字,却修改成“去回”呢?
(二)第75回写道:
[[爬]](巴)不得的如此,所以竟成了势。外人皆不[[此一是]](知就是)(1)。近日邢夫人之胞弟邢德全也酷好如此,故也在其中。又有薛蟠,头一个惯喜送钱与人的,见此岂不快乐[[也]]。(2)邢德全虽系邢夫人之胞弟,却居心行事大不相同。这个邢德全只知吃酒赌钱,眠花宿柳为乐,手中滥漫使钱,[[治]](持)人无二心,(尤喜与)好酒[[者喜]]之(人),则饮者则不去]]亲近,无[[轮]](论)上下主仆,皆出自一意(3),无贵贱之分,因此都唤他"傻大舅"。薛蟠早已出名的呆大爷。今日二人皆凑在一处,都爱"抢新快"[[夹]](爽)利,便又[[令子]](同)了两家,在外间炕上"抢新快"。别的又有几家在当地下大桌(子)上打公番。里间[[的]](屋里)又一起斯[[问]]文些的,抹骨牌打天九。打公番的未清(帐),不肯吃[[了]],这是[[各]]不能催(他们的)。先摆下一大桌,贾珍陪着吃;命贾蓉陪[[的]](那)一起。薛蟠[[头一]](此时)兴(头)了,便搂着一个娈童吃酒,又命将酒去敬[[邢]]那傻(大)舅。[[轮]](傻大舅是输)家,没心绪,吃了两碗,便有些醉意,嗔着两个娈童只赶着赢家不理[[轮家]](论自己)了(7),因骂道:"你们这起[[鬼]](兔)子,就是[[的]](这)样专[[没]](洑)上水。贾琏道:"不曾听见。"(8)邢大舅叹道:"就为钱这件混帐东西。利[[割]](害),利害!"
**:上面的文字也充分说明修改者不是曹雪芹。
1)外人皆不[[此一是]](知就是)(1):芹妻抄写成:[[此一是]];不通,被修改成“外人皆不(知就是)”也不通顺。在甲辰本和程乙本中,改成是:“外人皆不知一字”这是曹雪芹最后誊清成“大字本”时,变更的。实际上它是按照芹妻的误抄演化而来。“此”本是“知”“是”本是“字”
2)见此岂不快乐[[也]]。(2):不通,修改者删去[[也]]字,依然不通顺。
甲辰本是:见此岂不快来。原来芹妻把“来”字错抄成“乐”字。
3)皆出自一意(3):原稿未做改动,但意思不通顺。
列藏本修改成:皆出己意。实际上应该是“皆出自己意”
4)便又[[令子]](同)了两家(4):第八册将“[[令子]]”字改成“(同)”字,并不通顺。
列藏本则是:会了两家。原来芹妻将“会”字错写成“令”和多写了“子”字。
5)里间[[的]](屋里)又一起斯[[问]](文)些的(5):
列藏本则是:里间又一起斯文些的。原来“的”字是芹妻多写的,被修改者更换成“(屋里)”以求的通顺。但从修辞看,则出现重复;曹雪芹采取舍去“的”字解决。
6)这是[[各]]不能催(他们的)(6)。
列藏本则是:于是各不能顾。因不了解原意,修改者将“于是各不能顾”改成“这是不能催他们的”完全走样。实际上是芹妻将“顾”字错写成“催”字。
7)不理[[轮家]](论自己)了(7):
列藏本则是:不理输家了。“输”字被芹妻误写成“轮”结果被修改者改成“不理论自己”变成文理同样不通。
8)贾琏道:"不曾听见。"(8):
列藏本是:贾珍道:"不曾听见。"。
上面的实例,在“第八册”中非常多,充分证实:第二次修改者的确不是曹雪芹;尤其是上面的最后第8条:“贾琏”是完全错的,曹雪芹岂能不将“贾琏”修改成“贾珍”?说明这个修改者对文稿的细节内容不清楚,因而未看出“贾珍”是芹妻的误抄。
那么,这个修改者是谁呢?笔者认为是:曹頫!
二、 曹頫担任第二次修改的证明
证明1:从曹雪芹家庭的成员[2]看,能够修改曹雪芹作品的人,只有他父亲、“风月宝鉴”的作者[3]
曹頫,何况曹頫一直以“畸笏叟”的化名给红楼梦写批语,特别是写出11条重要的眉批[4],提供了有关红楼梦成书情况的信息。
证明2:第74回第1820页上写道:
“谁知竟在入画箱中寻出一大包金银锞子来,约共三四十个,奇!为察奸情,反得贼赃。又有一副玉带板子并一包男人的靴袜等物”
在附近有一条眉批:似批语,区别之。并且在“为察奸情,反得贼赃”8个字上打了黑框,如上面所示。在丙子本(庚)电子版中都写成:庚辰双行夹批:奇。为察奸情,反得贼赃。而在公开出版的石头记书籍中,因将它视为批语,因此在正文中,没有录用[5、6],但有的出版物[7],则根据甲辰本和程乙本,不把它看成是批语,写入了正文。
到底哪个方案是曹雪芹的本意呢?笔者认为应该以甲辰本和程乙本为基准,因为它们是曹雪芹出售的版本。在甲辰本和程乙本,以及伪本蒙府本、戚序本、列藏本里,都把“为察奸情,反得贼赃”8个字,写入正文。这就是说,眉批“似批语,区别之”圈点的不对,不是“双行夹批”而是正文;即芹妻的抄写是正确的,只有“奇!”字才是夹批。
“大字本”尚未拿出去送审,这时写眉批者,只能是曹頫。当曹雪芹将第74回“对请”时,未按照曹頫写的眉批修改,仍然把“8个字”写入正文,这就成为修改“第八册”的人是曹頫的证明;因为曹雪芹不会写出上面的眉批。
证明3:第75回第1848页上面有以下眉批:
“此段娈童语句太真,反不得其为钱为势之神,尝改以委婉认罪语方妥。”
在甲辰本的相应部分的文字作出了修改,说明曹雪芹在誊清第75回时,接受了曹頫的意见,进行了修改。反过来,也表明此眉批不是曹雪芹所写。
在第二次修改的第三稿上,就出现没有落款的眉批,说明曹頫早就对石头记写批语。再如第74回第1816页写出赞扬眉批:“说得透”第77回第1902页的眉批是:“染了男人气味,实有此情理,非躬亲阅历者,亦不知词语之妙”等等;同时也证实这些眉批是曹頫一面修改正文,一面写出眉批。
证明4:笔迹:
写上面四条眉批的笔迹与修改第八册正文的笔迹相同,如图1和2所示。它们成为曹頫是第八册手稿的修改者的力证。图2中的旁加字“此、有、非、神、之”等字与图1中的眉批字相同。
(a)(b)
图1第75回(a)和第77回(b)的眉批
p。1798 p。1857 p。1937 p。1839 p。1848 p。1825
图2第八册的旁改字
三、 曹頫为何要担任修改
最后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要曹頫对丙子本(庚)作第二次修改?
在拙文[8]已经考证出,曹雪芹是在其父曹頫创作的风月宝鉴上,插入他增扩的新内容进行新小说写作的,最后得到的是风月宝鉴和他编写的石头记两者大混合的原始手稿。然后对它划分章回,编写出120回的目录。接着,首先对前81回进行第一次全面的修改;所修改的内容中,包括曹頫创作的文字。他一面修改,一面要妻子将他的修改稿抄写出来,其中曹天佑也誊抄了一部分(见的75回的第1857~1860页),交给曹頫审阅。
曹頫一看芹妻誊抄出来的誊清稿,直皱眉头,错别字太多;因此一边看,一边纠正,以便减轻曹雪芹以后“对请”时的工作量。有些地方实在不通,就增加“旁改字”;当仍然纠正不过来时,就编写出“旁加句”这就是第八册手稿中出现“旁加句”的原因。他万万没想到,极度不通顺,是由于芹妻抄漏了词组,甚至句子,以及因抄错了字行,而产生“错抄句”
当曹雪芹完成前81回的第一次修改后,一看父亲的修改稿,就感到不对劲,自己怎么能修改出如此不通顺的文字。一同原始手稿(第一稿)核对,才发现不通的真正原因。当他将错抄和漏抄的词组或句子补充进去后,就流畅了,故此把曹頫补写的“旁加句”全部删除。
可惜的是:为了抢时间,尽快誊写出外出送审的“大字本”曹雪芹未作全面的的查对;主要对改动比较多,尤其是增添了“旁加句”的地方,同第一稿进行了核对;这就在红楼梦中种下不少很不通顺的文句,不知它是何意。通常都认为是后来抄写者造成的,实际上是芹妻的错抄漏抄所引起;因为抄写出售商品的书生都是书法功底较好的秀才,他们具有抄书的习惯,绝对不会誊抄出语意不清的文字;为了加快速度,可能在词汇上出现曲解和变动,但所写出的文句是通顺的。因此,不流畅的,失去神韵的语句,基本上是原始母本(即芹妻)所造成。
最后需强调:本文也是笔者下列新观点的证明:
1, 曹頫的确创作了小说风月宝鉴,并成为今本红楼梦的基础;
2, 曹頫不仅给今本红楼梦写眉批,而且担任过文稿的修改和提出增删的意见;
3,今本红楼梦是由曹頫的风月宝鉴和曹雪芹的石头记两部小说混合而成,前者的内容约占三分之二;因此今本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頫、曹雪芹。
相关资料(检索互联网)
[1]安晓玲:2,二探红楼(2):“丙子本”就是今本庚辰本
[2]安晓玲:70,新探红楼(70):贾家与曹家成员的对应关系
[3]安晓玲:59,新探红楼(59):对红楼梦内容的分解和成书时间探讨
[4]安晓玲:29,新探红楼(29):论红楼梦脂批的真伪
[5]俞平伯:红楼梦八十回校本,1993年
[6]曹雪芹:脂本汇校石头记(郑庆山校),2003年
[7]曹雪芹:八十回石头记。周汝昌精校本,2004年
[8]安晓玲:55,新探红楼(55):红楼梦推广策略的探讨
在拙文[1]中,提出两个重要的新观点:
1,今本庚辰本的定稿时间是丙子年(1756年),因而建议更名为丙子本庚;
2,在丙子本庚的成书过程中,一共进行了三次修改:
第一稿:它是曹雪芹在曹頫创作的风月宝鉴书稿中,插入他写作的新内容石头记,并对这个大混合文稿分出章回,编制出120回目录,进而形成的新书稿。
第二稿:曹雪芹对划分出120回的书稿进行第一次全面的大修改(首先进行到第81回),由其妻子和曹天佑抄写出誊清稿,它便成为第一次大修改后的第二稿。
第三稿:对第二稿做第二次大修改,产生第三修改稿(尚未誊清)。这就是今本丙子本(庚)的第八册中的手稿。
第四稿:由曹雪芹担任对第三稿的誊清,与此同时进行第三次大修改。他一面修改,一面誊清,得到的是“再改动誊清稿”此稿属于第四稿,它们是今本丙子本(庚)中第1~7册中的全部书稿,专门供送审使用,简称“大字本”可见,今本丙子本(庚)(即“大字本”)是曹雪芹所创作石头记的第一次定本。由它抄写出的出售商品(同时又进行了修改,即“第四次修改”),只有77个回目,笔者称之为最早77回石头记;伪造列藏本时,就是采用这个“文本”作底本的;所以,从内容和形式看,以列藏本最接近于第一次手抄出售商品最早77回石头记。
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要出现上面的第三稿(即第八册)?曹雪芹为何不在第二稿上进行誊清,并完成第一次“定本”或者“对清稿”?
通过深入考察,笔者终于发现:第三稿不是曹雪芹修改的,而是由曹頫进行第二次的修改,产生第三稿。本文主要论述这个新发现。
一、 第二次修改者不是曹雪芹
在分析第八册时,出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因曹雪芹妻子在誊抄第二稿时,抄漏了句子,导致修改稿中有“旁加句”;但是,当曹雪芹进行第三次修改得到第四稿时,却删去了全部“旁加句”并将抄漏的文字全部录取。请看第73回就明白了:
迎春笑道:"这话又(可笑了)。[[何笑的必]](你)们又无沾碍,(有)何得带累于他。"探春笑道:"这倒不然。(我合)[[和]]姐姐(是一样),姐姐的事和我的也是一般,他说姐姐就是说我。我那边的人有怨我的,姐姐听见[[也即同]](他报)怨姐姐((焉知我的妈妈不报怨我呢?总))是一个理。咱们是主子,自然不理论那些钱财小[[是]](事),只知想起什么要什么,((他(们)是用))也是有的事。[[但]]((钱的人,也别委屈令他们。但))不知金累丝凤因何又夹在(这)里头?"那王住(儿)媳妇生恐绣桔等告出他来,遂忙进来用话掩饰。探春[[探]](深)知其意,因笑道:"[[的]](你)们所以糊涂。如今你奶奶已得了不是,趁此求求二奶奶,把[[方才]](那入官)的钱尚未散人[[的]]拿出些来赎取了就完了。
**:灰色双方方括号黑体字:[[何笑的必]]是书页中删除的文字,圆括号黑体字:(你)是旁改字,蓝色双方括号粗体字是漏抄的文字,黄色双圆括号黑体字是新增的“旁加句”
这一册不仅字写的欠佳,低级误抄多,如把(礼)字误抄成[[理]],(事)字误抄成[[是]],(使)抄成[[便]]字,(深)字抄成[[探]]字;而且属于句子抄漏的地方居然达两处,如蓝色粗体字;更有甚者,在旁加的文字中竟然有句子,如黄色双圆括号黑体字。曹雪芹在誊清过程中,通过下列取舍,得出第四稿:
1)从新加的旁改字和旁加句中选取了:(可笑了),(你),(我合),(是一样),(事),(深),(你),(依,(使),(赖),姐姐的事和我的也是一般,他说姐姐就是说我。我那边的人有怨我的,姐姐,也是有的事;同时又删去一些旁改字和旁加句:(他报),((焉知我的妈妈不报怨我呢?总)),((他(们)是用)),((钱的人,也别委屈令他们。但)),(这),(儿),(那入官)。
2)从删除文字中取了:[[也即同]],[[但]],[[方才]],[[的]],[[理]],[[你]],[[可]]。
3)重新增加文字有:家的,待书,待子。
所得出大字本第73回的实际文本(第四稿)是:
迎春笑道:"这话又可笑。你们又无沾碍,何得带累于他。"探春笑道:"这道不然。我和姐姐一样,姐姐的事和我的也是一般,他说姐姐就是说我。我那边的人有怨我的,姐姐听见也即同怨姐姐是一理。咱们是主子,自然不理论那些钱财小事,只知想起什么要什么,也是有的事。但不知金累丝凤因何又夹在里头?"那王住家的媳妇生恐绣桔等告出他来,遂忙进来用话掩饰。探春深知其意,因笑道:"你们所以糊涂。如今你奶奶已得了不是,趁此求求二奶奶,把方才的钱尚未散人的拿些来赎取了就完了。
**:此文本与杨藏本中第73回的甲辰本生成稿的底本完全相同。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新增的“旁加句”(双圆括号黑体字)全部被曹雪芹删除;而补充的抄漏文字则全部取录。既然“旁加句”全部删去,为什么在第二次修改时要加入?发现不通,为何不直接查对“第一稿”而采取编辑“旁加句”的方式来解决?这就促使笔者产生一个新思想:第二次修改者不是曹雪芹,而是另外一个人。证明今本丙子本(庚)第八册不是曹雪芹修改的理由还有:
(一) 第72回写道:
林之孝答应了,却不同心(去回)身,坐在下面椅子上。
按照改文“却不同(去回)身”也不通。在甲辰本中,改成:
林之孝答应了,却不动身,坐在下面椅子上
**:第八册为什么会修改成文字不通的“却不同(去回)身”呢?为何没想到“动”被芹妻误抄成“同”字和多写了个“心”字,却修改成“去回”呢?
(二)第75回写道:
[[爬]](巴)不得的如此,所以竟成了势。外人皆不[[此一是]](知就是)(1)。近日邢夫人之胞弟邢德全也酷好如此,故也在其中。又有薛蟠,头一个惯喜送钱与人的,见此岂不快乐[[也]]。(2)邢德全虽系邢夫人之胞弟,却居心行事大不相同。这个邢德全只知吃酒赌钱,眠花宿柳为乐,手中滥漫使钱,[[治]](持)人无二心,(尤喜与)好酒[[者喜]]之(人),则饮者则不去]]亲近,无[[轮]](论)上下主仆,皆出自一意(3),无贵贱之分,因此都唤他"傻大舅"。薛蟠早已出名的呆大爷。今日二人皆凑在一处,都爱"抢新快"[[夹]](爽)利,便又[[令子]](同)了两家,在外间炕上"抢新快"。别的又有几家在当地下大桌(子)上打公番。里间[[的]](屋里)又一起斯[[问]]文些的,抹骨牌打天九。打公番的未清(帐),不肯吃[[了]],这是[[各]]不能催(他们的)。先摆下一大桌,贾珍陪着吃;命贾蓉陪[[的]](那)一起。薛蟠[[头一]](此时)兴(头)了,便搂着一个娈童吃酒,又命将酒去敬[[邢]]那傻(大)舅。[[轮]](傻大舅是输)家,没心绪,吃了两碗,便有些醉意,嗔着两个娈童只赶着赢家不理[[轮家]](论自己)了(7),因骂道:"你们这起[[鬼]](兔)子,就是[[的]](这)样专[[没]](洑)上水。贾琏道:"不曾听见。"(8)邢大舅叹道:"就为钱这件混帐东西。利[[割]](害),利害!"
**:上面的文字也充分说明修改者不是曹雪芹。
1)外人皆不[[此一是]](知就是)(1):芹妻抄写成:[[此一是]];不通,被修改成“外人皆不(知就是)”也不通顺。在甲辰本和程乙本中,改成是:“外人皆不知一字”这是曹雪芹最后誊清成“大字本”时,变更的。实际上它是按照芹妻的误抄演化而来。“此”本是“知”“是”本是“字”
2)见此岂不快乐[[也]]。(2):不通,修改者删去[[也]]字,依然不通顺。
甲辰本是:见此岂不快来。原来芹妻把“来”字错抄成“乐”字。
3)皆出自一意(3):原稿未做改动,但意思不通顺。
列藏本修改成:皆出己意。实际上应该是“皆出自己意”
4)便又[[令子]](同)了两家(4):第八册将“[[令子]]”字改成“(同)”字,并不通顺。
列藏本则是:会了两家。原来芹妻将“会”字错写成“令”和多写了“子”字。
5)里间[[的]](屋里)又一起斯[[问]](文)些的(5):
列藏本则是:里间又一起斯文些的。原来“的”字是芹妻多写的,被修改者更换成“(屋里)”以求的通顺。但从修辞看,则出现重复;曹雪芹采取舍去“的”字解决。
6)这是[[各]]不能催(他们的)(6)。
列藏本则是:于是各不能顾。因不了解原意,修改者将“于是各不能顾”改成“这是不能催他们的”完全走样。实际上是芹妻将“顾”字错写成“催”字。
7)不理[[轮家]](论自己)了(7):
列藏本则是:不理输家了。“输”字被芹妻误写成“轮”结果被修改者改成“不理论自己”变成文理同样不通。
8)贾琏道:"不曾听见。"(8):
列藏本是:贾珍道:"不曾听见。"。
上面的实例,在“第八册”中非常多,充分证实:第二次修改者的确不是曹雪芹;尤其是上面的最后第8条:“贾琏”是完全错的,曹雪芹岂能不将“贾琏”修改成“贾珍”?说明这个修改者对文稿的细节内容不清楚,因而未看出“贾珍”是芹妻的误抄。
那么,这个修改者是谁呢?笔者认为是:曹頫!
二、 曹頫担任第二次修改的证明
证明1:从曹雪芹家庭的成员[2]看,能够修改曹雪芹作品的人,只有他父亲、“风月宝鉴”的作者[3]
曹頫,何况曹頫一直以“畸笏叟”的化名给红楼梦写批语,特别是写出11条重要的眉批[4],提供了有关红楼梦成书情况的信息。
证明2:第74回第1820页上写道:
“谁知竟在入画箱中寻出一大包金银锞子来,约共三四十个,奇!为察奸情,反得贼赃。又有一副玉带板子并一包男人的靴袜等物”
在附近有一条眉批:似批语,区别之。并且在“为察奸情,反得贼赃”8个字上打了黑框,如上面所示。在丙子本(庚)电子版中都写成:庚辰双行夹批:奇。为察奸情,反得贼赃。而在公开出版的石头记书籍中,因将它视为批语,因此在正文中,没有录用[5、6],但有的出版物[7],则根据甲辰本和程乙本,不把它看成是批语,写入了正文。
到底哪个方案是曹雪芹的本意呢?笔者认为应该以甲辰本和程乙本为基准,因为它们是曹雪芹出售的版本。在甲辰本和程乙本,以及伪本蒙府本、戚序本、列藏本里,都把“为察奸情,反得贼赃”8个字,写入正文。这就是说,眉批“似批语,区别之”圈点的不对,不是“双行夹批”而是正文;即芹妻的抄写是正确的,只有“奇!”字才是夹批。
“大字本”尚未拿出去送审,这时写眉批者,只能是曹頫。当曹雪芹将第74回“对请”时,未按照曹頫写的眉批修改,仍然把“8个字”写入正文,这就成为修改“第八册”的人是曹頫的证明;因为曹雪芹不会写出上面的眉批。
证明3:第75回第1848页上面有以下眉批:
“此段娈童语句太真,反不得其为钱为势之神,尝改以委婉认罪语方妥。”
在甲辰本的相应部分的文字作出了修改,说明曹雪芹在誊清第75回时,接受了曹頫的意见,进行了修改。反过来,也表明此眉批不是曹雪芹所写。
在第二次修改的第三稿上,就出现没有落款的眉批,说明曹頫早就对石头记写批语。再如第74回第1816页写出赞扬眉批:“说得透”第77回第1902页的眉批是:“染了男人气味,实有此情理,非躬亲阅历者,亦不知词语之妙”等等;同时也证实这些眉批是曹頫一面修改正文,一面写出眉批。
证明4:笔迹:
写上面四条眉批的笔迹与修改第八册正文的笔迹相同,如图1和2所示。它们成为曹頫是第八册手稿的修改者的力证。图2中的旁加字“此、有、非、神、之”等字与图1中的眉批字相同。
(a)(b)
图1第75回(a)和第77回(b)的眉批
p。1798 p。1857 p。1937 p。1839 p。1848 p。1825
图2第八册的旁改字
三、 曹頫为何要担任修改
最后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要曹頫对丙子本(庚)作第二次修改?
在拙文[8]已经考证出,曹雪芹是在其父曹頫创作的风月宝鉴上,插入他增扩的新内容进行新小说写作的,最后得到的是风月宝鉴和他编写的石头记两者大混合的原始手稿。然后对它划分章回,编写出120回的目录。接着,首先对前81回进行第一次全面的修改;所修改的内容中,包括曹頫创作的文字。他一面修改,一面要妻子将他的修改稿抄写出来,其中曹天佑也誊抄了一部分(见的75回的第1857~1860页),交给曹頫审阅。
曹頫一看芹妻誊抄出来的誊清稿,直皱眉头,错别字太多;因此一边看,一边纠正,以便减轻曹雪芹以后“对请”时的工作量。有些地方实在不通,就增加“旁改字”;当仍然纠正不过来时,就编写出“旁加句”这就是第八册手稿中出现“旁加句”的原因。他万万没想到,极度不通顺,是由于芹妻抄漏了词组,甚至句子,以及因抄错了字行,而产生“错抄句”
当曹雪芹完成前81回的第一次修改后,一看父亲的修改稿,就感到不对劲,自己怎么能修改出如此不通顺的文字。一同原始手稿(第一稿)核对,才发现不通的真正原因。当他将错抄和漏抄的词组或句子补充进去后,就流畅了,故此把曹頫补写的“旁加句”全部删除。
可惜的是:为了抢时间,尽快誊写出外出送审的“大字本”曹雪芹未作全面的的查对;主要对改动比较多,尤其是增添了“旁加句”的地方,同第一稿进行了核对;这就在红楼梦中种下不少很不通顺的文句,不知它是何意。通常都认为是后来抄写者造成的,实际上是芹妻的错抄漏抄所引起;因为抄写出售商品的书生都是书法功底较好的秀才,他们具有抄书的习惯,绝对不会誊抄出语意不清的文字;为了加快速度,可能在词汇上出现曲解和变动,但所写出的文句是通顺的。因此,不流畅的,失去神韵的语句,基本上是原始母本(即芹妻)所造成。
最后需强调:本文也是笔者下列新观点的证明:
1, 曹頫的确创作了小说风月宝鉴,并成为今本红楼梦的基础;
2, 曹頫不仅给今本红楼梦写眉批,而且担任过文稿的修改和提出增删的意见;
3,今本红楼梦是由曹頫的风月宝鉴和曹雪芹的石头记两部小说混合而成,前者的内容约占三分之二;因此今本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頫、曹雪芹。
相关资料(检索互联网)
[1]安晓玲:2,二探红楼(2):“丙子本”就是今本庚辰本
[2]安晓玲:70,新探红楼(70):贾家与曹家成员的对应关系
[3]安晓玲:59,新探红楼(59):对红楼梦内容的分解和成书时间探讨
[4]安晓玲:29,新探红楼(29):论红楼梦脂批的真伪
[5]俞平伯:红楼梦八十回校本,1993年
[6]曹雪芹:脂本汇校石头记(郑庆山校),2003年
[7]曹雪芹:八十回石头记。周汝昌精校本,2004年
[8]安晓玲:55,新探红楼(55):红楼梦推广策略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