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小说 > 巴远君文集 > 农村80后的记忆煤油灯

农村80后的记忆煤油灯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一品小说 www.epshu.com,最快更新巴远君文集最新章节!

    长久地,有一团不太明亮的灯光在心中摇曳着,闪烁着,忽明忽暗着。它映照着我的昨天,映照着我的今天,也许,也将映照着我的明天。

    那团昏暗的光亮,是来自煤油灯的灯光。如豆的光苗,幽暗的光线,把一屋子的漆黑撕碎了扔到窗外的夜色中去。

    想起来,那应该是老早老早以前的事了,我还正处于鸡嫌狗不爱的年龄。那时候村里用的是自己修建的电厂发的电,管理电厂的是个叫程光孝的人,眼睛有点问题,至今记忆深刻。

    那时停电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正常到如果有一天村里没停电就属于不正常了。一停停一两个小时,还算不错;一停停大半宿一整夜,基本正常;一停停三两天,纯属常见;十天半个月没见电灯亮一下,就别少见多怪了。而且在那时候,即使晚上不停电,十点钟程光孝也会准时拉闸。偌大的村庄随着他的臂起手落立即陷入一片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中。停电了,拉闸了,煤油灯就成为漆黑山村里的点点光亮。长大了读郭沫若天上的街市,我竟出奇地想,如果大文豪那时候能到我村来体验一下生活,会不会这样写?——

    幽幽的油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油灯。

    除了煤油灯,村里点蜡烛的也有,不多,而且是偶尔。蜡烛贵,又不经用,日子紧巴的乡下人绝不会干那划不来的蠢事,村上还有些人家甚至压根儿就没接过电灯线,觉得点电灯纯粹就是一种浪费,煤油灯都点几辈子了,再黑再暗,吃饭还能吃到鼻子里?睡觉还怕找不到床在哪?过惯了煤油灯下的“黑暗”生活,偶到有电灯的人家串个门,晃得连眼睛都睁不开。也有更亮的灯光晃过我的眼睛,那是邻居家装着的被我们叫做“电杠”的日光灯,装了“电杠”那就越发有派有档次了,看着人家一屋子白亮亮的灯光,一度时间让我好生歆羡。不过人家老爸在城里当工人,俺老爹只是农民阶级一个,眼气归眼气,没法比。

    扯远了,还说煤油灯。制作煤油灯其实很简单:用铁皮卷一个三四指长、筷子尖粗细的小铁管,再用铁皮剪一个铜钱大小的小圆片,中间钻个洞套在小铁管腰部,然后用麻纸或棉线什么的搓了灯芯穿入小铁管,再找个墨水瓶放进去就算做成了。只要不是故意想弄坏,使唤一辈子两辈子没问题。

    大部分时间,煤油灯都是挂在灶台上方墙壁上。人们说站得高,看得远,煤油灯挂得高,当然也就照得远。而挂煤油灯的地方,墙上必然会有一块火苗形状的黑,那是时间长了煤油灯给熏的。

    煤油灯当然不会老是“定居”在墙上,也有从墙上摘下来的时候,比如窗台上、桌子上、床头墙上等都是煤油灯的“暂居地”孩子们吃罢晚饭要看书写作业,女人们收拾停当了要熬夜穿针引线缝缝补补煤油灯高高在上离得太远当然不行,于是就得移到跟前来。

    哪里需要,煤油灯就会落脚到哪里;哪里昏黑,煤油灯就会把光亮照到哪里。煤油灯用自己不太明亮的光线,照亮了乡村人家一个又一个的夜生活。

    被煤油灯照亮的那些时光,乡村人心里其实装着许多苦,许多屈,许多窘迫,许多无奈。好在时光像流水一样是流着的,不知不觉间,那段漫长的时光便流过去了,煤油灯也随着时光之流流向遥远,流向记忆深处,它只能在记忆里闪亮着。

    闪亮着,记忆中的煤油灯常常就会闪亮出依然清晰的一些特写镜头,那些特写镜头已经定格在我的心里脑里一动不动:

    煤油灯下,母亲正在默默劳作,手里也许是一只快纳完的鞋底,也许是一件未缝好的衣服。她们偶尔抬一下头,眼睛里也亮着两盏闪闪烁烁的煤油灯;

    煤油灯下,父亲拿一块牛皮纸或奖状纸,仔仔细细又是裁又是折的,正为我刚刚领回的新书包上书皮,然后工工整整写上语文、数学,还有我们的名字。那裁裁折折中,那一笔一划里,寄托着父亲对儿女们多大的期望啊;

    煤油灯下,堂哥独坐桌前,一卷在手,静静夜读。与这一镜头相映的,还有我曾在大哥桌屉里看到的一幅大哥自己画的画题就叫夜读的水彩画:一位面容清癯的年轻人正在秉烛攻读。那似乎就是大哥挑灯苦读的真实写照了;

    煤油灯下,堂姐竹笛横握,妙音绕梁。一时间,枯寂的乡村院落也便因了这笛声变得生动起来,活泼起来,让人顿然感到,像音乐一样,生活其实也是无比美好的,只要你用一颗心去爱它。

    而又有多少次,当我夜深人静时从甜美的梦中醒来,发现父母亲依然埋首于昏暗的煤油灯下为我们、为一家人的生活而操劳忙碌时,心里总是酸酸的,热热的,眼里总是涩涩的,潮潮的。

    闪亮着,记忆中的煤油灯常常就会闪亮出依然清晰的一些场景片段。那些日复一日不断重复的场景,串成了一个又一个令我回味无穷的长长的日子:

    煤油灯下,一家人围在一块吃着粗茶淡饭,聊着家长里短,一边筹划着明天的事、后天的事,打算着远的日子,近的生活。而那种团团圆圆的温馨氛围也与煤油灯摇曳的灯光一起,装满了屋子的整个空间;

    多少个绵绵细雨的秋日,收回的苞谷小山一样堆在屋子中央,需要一个个剥出来。昏暗的煤油灯下,一家人围着玉米堆一直、一直剥到深夜,直觉得又困又饿,昏昏欲睡。父亲就会拣几穗未熟透的苞谷扣下粒儿来炒了分给大家。我们吃着这种玉米,一边再猜个谜,讲个古,逗个笑,扯个闲,一个个便又渐渐精神振作起来,睡意消了,困意解了,饥饿没了,不知不觉的,白白的“玉米山”越来越小,金黄的玉米垛则在每个人的身边越码越高。

    虽然一个个镜头都普普通通,虽然一个个场景都平平淡淡,然而不知为什么,这些场景,这些镜头却总是一次又一次地浮上我记忆的水面漂不走,沉不下。

    曾经,我还有过一盏属于自己的煤油灯,那是冬日里早晚上自习用的。其实那时候,乡村里上学的孩子都会拥有一盏属于自己的小小的煤油灯。电不正常,跟人每天藏猫猫,一早一晚上自习当然就离不开煤油灯。一个班几十个孩子,一个孩子一盏煤油灯,停电时全部点起来,那也许就叫星星点点,灯光一片吧。因为教室人多,灯又近在脸前,掀书翻本的,咳嗽出气的,稍不注意就会把煤油灯给吹熄弄灭了。孩子们自有孩子们的办法,一个个用一块粉连纸卷成筒状把灯罩起来,煤油灯便“安然无恙”了。因了纸罩而略略泛白的煤油灯光一缕一缕的,像舌头一样舔着书页上的白纸黑字,舔着孩子们一张张童稚的脸蛋。

    煤油灯的第二次华丽转身就是台灯了,有灯罩,烟子少了很多,但依然是煤油灯。

    煤油灯陪伴孩子们走过了自己最初的人生岁月,这是一种人生经历,它一定会沉淀在经历者的记忆深处,而那摇摇晃晃的如豆的煤油灯灯苗,也一定会永远闪亮在他们的心灵一隅吧?

    平心而论,我是不喜欢煤油灯的,它的光线毕竟太幽暗了,幽暗到几乎让人胸闷气短,呼吸都不顺畅。然而,偏偏是这幽暗的灯光却一直闪烁在心头不曾熄灭,不会熄灭。

    时光留不住,记忆是能留住的,而留在记忆里的东西,总有它留下来的原因。煤油灯留给我说,绝不仅仅是一团昏暗的光线,更有一种我说不清的别的东西在里边。而当煤油灯闪亮在一个人的记忆深处时,其实它也就闪亮在一个人的一生中了。那灯苗摇摇晃晃的,那光线忽明忽暗的,是不是,那就是我们的生活,那就是我们正匆匆走着的人生之路?

本站推荐:重生之老子是皇帝医妃惊世采红回到宋朝当暴君回到明朝当王爷嫡长孙四季锦史上最强帝后清穿之四爷宠妃毒妃在上,邪王在下

巴远君文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品小说只为原作者巴远君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巴远君并收藏巴远君文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