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小说 > 晨歌轻吟文集 > 老屋的最后一个主人

老屋的最后一个主人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一品小说 www.epshu.com,最快更新晨歌轻吟文集最新章节!

    每一次路过后村,我都要到村头那座老屋去逛逛。虽说像这样青砖青瓦、土木结构的农家老宅在闽浙一带并不鲜见,但就凭那屋角高高耸立的炮楼和后院水泄不通的围墙,至少在后村周边方圆几十里,还是很难找到的。

    从外观上看,老屋的历史估计不下200年。通向老屋,要拐两个弯,过两道防匪门,然后拾阶而上,这才到了大门口。老屋已经多年没人住了,走进去,空荡荡的。从天井到厢房,从前厅到后院,从楼下到楼上,走到哪里,都悄无声息。壁板被岁月磨得乌黑,梁下燕巢留痕依稀可见,大小木柱残留着一道道楹联的墨迹,高低墙体淡存着一幅幅斑驳的壁画。

    这样的老屋不会没有故事。经过多方探询,左邻右舍的一些老人告诉我,这座房子清朝出过秀才,民国出过保长。但他们更喜欢叙说一个叫秋嫂的女人。原来,这秋嫂是这座老房子的最后一个主人。

    (一)

    秋嫂出生在上个世纪初那个动荡的年代。迫于生存,她父母早早就把她嫁到后村。丈夫姓王,是一个外号叫“缺嘴”的男人。缺嘴长得五大三粗,一脸凶相,为人爱管闲事,又有几分仗义疏财,且王姓在村里又是大姓,颇有势力,于是七弄八弄就混了个保长当。他也就是前面提到的那个民国保长。

    秋嫂模样则周庄,之前媒人只说她要嫁的男人是个保长,没说是个缺嘴。及至入了洞房,揭去头盖,秋嫂在花烛光里才看清眼前这个身材五短、面目丑陋的男人。当那个陌生的可怕嘴唇凑向她,秋嫂吓坏了,她哭闹到鸡叫,最终当然没能斗过年龄比她大一轮身强力壮的保长。保长恩威并施,赶在天亮前把这只无助的小羊彻底给制服了。这就是秋嫂的新婚之夜,那一年她才14岁。

    婚后吃穿倒不愁,男人对她也不错。这使从小就饱受饥寒的秋嫂渐渐地安下了心来,她决定跟这个缺嘴保长过一辈子。他们先生了一个女儿,后来又添了一个儿子。儿子满月,又恰逢保长祖母七十寿、母亲五十寿,三喜临门,保长大摆筵席,宴请全村父老乡亲。可天云不测,那时正值寒冬,天气十分寒冷,当晚睡觉,两口子担心这个心肝宝贝受寒,被子包了又包,裹了又裹,结果小生命窒息而亡。祸不单行,悲剧发生一年后,才30出头的保长不知何因又在外暴病身亡。

    王保长那天被人用门板抬进家门,放在大厅,只见他浑身青紫、双目圆睁,样子实在可怕。说是暴病身亡,然而,村里人私下议论纷纷,有的说是被人打死,有的说是被人毒死,还有的说是得了花柳病,做了风流鬼。这王保长的父亲早就去世了,家里又没男人主事,加上那时兵荒马乱的,有谁能站出来去理这事?要怪也只能怪秋嫂命苦。

    可怜的秋嫂成为方圆几十里最年轻的寡妇,那年她还不满20岁。如今全家从老到少没一个男的,三代寡妇带着一个小不伶仃的女孩守着几间旧房子艰难地度日。

    (二)

    保长死后,这个家生活的主要来源自然就断了。秋嫂的这个男人生前实际上也没当几年保长,花钱又大手大脚的,没留下什么积蓄,加上死时还花了一大笔钱,日子一下子清苦了起来。秋嫂和她的婆婆,今天当这个,明天卖那个,后来连稍微像样一点的厢房也拿去换了谷子填肚子。再后来,秋嫂不得不操起了农活,上山下地,养猪养兔,捡菜叶,挖野菜,风里来雨里去,整日忙个不停。

    秋嫂的婆婆年轻时,论脸蛋有脸蛋,论身材有身材,长得白白嫩嫩,是个美人胚子,如今虽说徐娘半老,然而风韵犹存。早些年,这位美人就有意要改嫁,无奈她的婆婆不肯点头。眼看日子实在没法撑了,老奶奶于是便同意她改嫁,但条件只有一个,就是要嫁给家底殷实的好人家,日后也好周济周济这个日益衰败的家。几经周折,秋嫂婆婆最终嫁给邻村的一个老地主做了小老婆。可没多久解放了。人民群众翻身做了主人,肯定是欢天喜地的。但秋嫂婆婆则难过了:老地主被打倒,土地被没收,她成了地主婆,日子可想而知。因此周济王家的事自然也就没了指望。

    老奶奶对秋嫂却盯得很紧。平日里,秋嫂衣服稍微穿的花一点,她都要有事没事地叨她几句。她自然是担心秋嫂有外心,弃下这个家跟哪个男人跑了。其实,老奶奶心里跟明镜似的,什么都明白:她的这个孙媳妇打从14岁进了王家,至今头尾已18年零3个月,哪有真正过上几天安宁舒服的日子。媳妇只当三、四年,寡妇却已做十四、五年。再说,现在都进入新社会了,外面整天在宣传妇女解放、婚姻自由。秋嫂才30出头,硬拦是拦不住的。老奶奶想,如果有合适的,找个男人来上门,一来好拴住秋嫂的心;二来生个儿子,王家的香火也不至于断了。事也凑巧,这年正月,有外县一个村的闽剧团到后村演出,剧团里有个演小生的戏子被安排到秋嫂家吃派饭。那戏子高高挑挑的,面目十分清秀,看上去模样挺招人喜欢,年龄与秋嫂也相差无几。这戏子一来二去,对秋嫂上了心。秋嫂对这个白面小生也有几分好感。两个人眉来眼去。老奶奶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她明里不冷不热,暗中却推波助澜,使得两个孤男寡女很快便凑合在了一块。

    这戏子取了一个很女人的名字,叫雅琴。两人结婚生子,着实忙乎热闹一阵子。头年头生了一个男孩叫来福,次年底又生了一个男孩叫来分,来分刚会爬,秋嫂的肚子又鼓得都看不见自己的脚尖。可是,没想到这戏子会生不会养,稍微重一点的活都干不了,也不肯干,一年到头又没几天在家,说是去演戏,哪有那么多戏演,鬼才知道干什么去。刚开始回来还有扔几块钱给秋嫂,到后来竟然连个人影都见不着。原来这个戏子是个情种,同秋嫂结婚没多久,就见异思迁,与戏班里新来的一个女的打得火热。那女的演小姐,这对男女假戏真作,上半夜演夫妻,下半夜做起了夫妻,后来这没良心的家伙干脆就跟那女的跑了。

    那些年月,为了把孩子拉扯大,秋嫂是什么活都干,什么苦都受。她常常向好心人施舍些鸡蛋来卖,卖一个挣一分钱,自己家老母鸡下的蛋也舍不得吃,拿去卖。秋收了,田里的稻谷收仓后,秋嫂每天都挎着竹篮往田里跑,拾稻穗,翻稻草堆,不放过任何谷粒。秋嫂还学会逮老鼠的本领,家老鼠、山老鼠都是她的猎物,都是她和孩子们食物的来源,这不算什么,她发现如果有人在山前屋后掩埋死鸡死鸭之类,她会像一只高度警觉的猎犬,躲在某个角落注视着,等那些下葬者一离开,她便疾步冲向目标,把死物的尸体挖出来捡回家杀了吃。在生存受到威胁的情况下,卫生呀,病毒呀,都可以忽略不计的。

    (三)

    人们都说多子多福,但秋嫂孩子不少,可这个福总不见临到,倒是灾难一个连一个。与保长生的那个儿子夭折了。与保长生的那个名叫田花的女儿,长大后嫁到外地。田花容貌姣好,性格外向,且又识得字,在一所村小学当老师。本来日子过得好好的,怎奈红颜薄命。她摊上了一个既多疑又狠心的丈夫。她丈夫对她不放心,整天疑神疑鬼的,有一天突然跑到她学校去,发现老婆单身宿舍地板上有烟蒂,认定老婆外面有人,给自己戴了绿帽子,于是就发生口角,从此以后,三天两头吵架,一天深夜吵完架将老婆活活的掐死在床上,然后弄到村外的一块麦地里掩埋起来,后来越想越害怕,就拿一根绳子,也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秋嫂知道后悲恸欲绝。

    贫穷、饥饿、劳累、灾难,叠加着压向这个不幸的农村女人。在与一场场苦难的搏斗中,终于因为寡不敌众,秋嫂被击垮了。在一个黑沉沉的黄昏,秋嫂从田里翻地回家,走到村口,一阵冷风袭来,她觉得身子一紧,锄头从肩上滑落到地上,她终于倒下了。等秋嫂从病榻上爬起来,是一周后的冬至那天。她必须爬起来,弄点东西给儿子过节。一个邻居看见她,被她吓了一跳,满头的乱发,深陷的眼窝,嘴巴歪歪的,合不起来,身子颤颤的,说话有气无力,整个人瘦了一大圈,完全脱了相。

    秋嫂与戏子雅琴生的来福、来分两个儿子也没有给她带来什么福分。单亲家庭环境长大的孩子不外两种类型,一种特懂事,一种特不懂事。秋嫂的这两个儿子偏偏都属于第二类人。由于从小缺衣少食,缺乏父爱,长大后则又怪罪母亲不给他们娶媳妇,这使他们变得十分不孝。老大来福好玩,整日在外游荡,把同村一个姑娘肚子玩大,就打胎,又大了,再打,打了好几次,直到后来大夫警告说,再打以后就永远别想要孩子了,这样才草草收手,草草结婚。来福做了上门女婿,倒赚了一门亲事。老二来分好赌,三十好几了,还整天无所事事,母亲干着急。后来竟从赌友那里带回一个四川女。母亲把省吃俭用为他积攒的一点钱全部拿出来,给他结了婚。但四川女婚后不到半年孩子就生了。老二火冒三丈,骂这是哪来的野种。他将老婆狠狠地揍了一顿,本想撵她走,可母亲找了一根麻绳威逼他,你若撵她走我就吊死给你看。老二屈服了,但搬出家门不肯跟母亲一起过。

    倒是三儿子与那两个孽种不一样,他是属于第一类的好胚子。这个儿子是那没良心的戏子最后一次回家时留下的种子。他出生的时候是在一个天清气朗的初夏早晨,一只喜鹊在老屋屋檐的青瓦上跳来跳去叫个不停。秋嫂有种预感,她想这个孩子一定会给她,给这个家带来福气。事情果真如此。随着年龄的增大,这个儿子越来越聪明,越来越懂事。秋嫂拿定主意:再苦再累,也要供这个儿子读书,小学、中学、大学。后来他考进了一所职业学院,毕业后分配在城里一家国有企业工作。三儿子对母亲百般孝顺,这给秋嫂带来莫大的安慰。

    除了那个被丈夫掐死的女儿外,秋嫂到底还生了几个女儿,没人记得清楚,但肯定有,至少来分身下有一个,就是秋嫂肚子大的都看不到脚尖的那个。是的,那是一个霜冻的清晨,天还没有亮,秋嫂肚子一阵接着一阵地剧痛。她感到快要生了,于是迅疾烧水、准备剪子、拉出一条旧床单铺在房间的地板上,她躺了上去。为了对付撕心裂肺的痛,秋嫂抓起一条毛巾塞进嘴里死死地咬住,双手则紧紧抓住床脚,一边用力,一边吼叫这样挣扎了约摸一个时辰,她觉得差不多了,便使尽全身力气,终于把肚子里的小生命挤推到乌暗的地板上。秋嫂出了一身汗,赶快利用残力坐了起来,抓起身旁的剪刀把脐带剪断,她没有忘掉将孩子擦洗一下,这时她发现这是个女孩,秋嫂犹豫了片刻,心一横,又把孩子重新放回洗脚盆的热水中秋嫂不想把她带到这个世界来,跟着自己活受罪。微弱的天光从窗洞透进来,秋嫂发现地上一片腥红,由于孩子太大,又用力过猛,她把子宫都带出来了,于是她开始用手抓起血淋淋的子宫往肚子里猛塞,直到精疲力尽

    小巷,屋顶,井边,山上,到处都沐浴着暖融融的阳光。秋嫂深一脚浅一脚无精打采地从后门山上下来,手里拎着一把铁锄,眼神木木的。不用说,那个刚刚落地还没见到阳光的小生命已经被葬埋了。秋嫂命硬,心也硬!

    我们现在回想起来也许觉得这事过于恐怖。现在的人,特别是城里人生孩子,要选择最好的医院,最好的医生,全家人要围着产妇团团转。针鼻眼大的事情都事先做好预案。五六十年前的中国,尤其是农村,可完全不是这样。贫困、落后,还有观念的作用,那时候,中国农村大多数女人都是在家里生孩子。孩子没落地前,孕妇不管肚子多大都在干活,肚子痛了就走进卧室,躺在床上,婆婆或者年长的妇女请一个,准备一脚盆热水,一把剪刀,三下五除二,就完事了。当然,事故是免不了,有的孕妇把孩子生在田头、路边,甚至茅厕里,有活的有死的,在家接生也是这样,有活的有死的,那时候什么都缺乏,就是人不缺乏,死了也就死了,没有人追责,甚至没有人过问,一切都显得习以为常。

    秋嫂那一次生孩子,她婆婆早就改嫁了,老奶奶已经不在了,叫别人也来不及,于是就像野地里的哺乳类动物一样,自己分娩,自己接生。秋嫂不知道那有多危险,她差一点连自己的命也搭上了。

    (四)

    多年以后的一天,门外传来有一声没一声的脚步声,秋嫂从灶间摸索出来一看,大门口忽然出现一个人:手搭着墙壁,弓着背,僵僵地立在那里,稀疏的头发纷乱得像弄不到稻草的鸟窝,又尖又瘦的下巴长满了长短不一的花白胡渣,整个人看上去像一个刚刚从牢狱里放出来的老刑满释放者。秋嫂开始以为是乞丐,但仔细端详了一会儿,天哪!是那个在外面浪荡整整30年的风流鬼回来了。秋嫂欲哭无泪。

    戏子雅琴所在的剧团早就散伙了,与雅琴相好的那个“小姐”也命归黄昏了。雅琴老气横秋,他再无处可去,于是就想起了老屋,想起了秋嫂,他试探着这里还能否容得下他这把老骨头。

    秋嫂收容了他,但并不完全接纳他。靠着三儿每月分别给他们的生活费和政府发的老人补贴费,两个老人搭伙过日子,实行“aa制”:东西各出各的,一起煮,分开吃。没过两年,雅琴也就死了。

    (五)

    农村人生活越来越好,人们纷纷另起新地盖新房。老屋的人一个个都搬走了。如今,偌大的老屋就剩下秋嫂一个人住了,她成了老屋的最后一个主人。

    初冬午后的老屋静得出奇,听不到一丝的声响。一抹斜阳从天井上面的天空投进老屋。秋嫂坐在大厅前侧的一张矮凳上晒太阳。她身旁的地上蹲着一条狗,那是邻家的一条很通人性的黄狗,它时常跑到老屋与秋嫂作伴。秋嫂的头发全白了,她懒着打理,有几缕不听话地在她额前飘忽着。也许是坐太久腰酸了,她站了起来,接着迈开蹒跚的步伐,一会儿使劲睁开浑浊的眼睛凝视着屋顶,一会儿用颤巍巍的手摸摸房柱,摸摸壁板,口中反复念叨:“以前多热闹啊,以前多热闹啊!”是啊,这里最热闹时,住着十来户人家大几十号人。厅堂、过道、楼梯到处都是人碰人。笑声、哭声、骂声,鸡鸣狗叫,锅碗瓢盆,到处都是声响。一个又一个女孩变成大姑娘从这里嫁出去,成为别人的新娘;一个又一个别家姑娘从这里被抬进门,拜堂入洞房,成为长大成人小伙的媳妇;一个又一个的婴儿降生的啼哭声从这里不断地传出,当然,还有一个又一个的逝者,包括那些不期而落的小小的生命从这里被抬走

    太多的生离死别,太多的悲欢离合,让这位饱经沧桑的老人感伤不已。秋嫂禁不住泪如泉涌,扑簌簌地流个不止。

    (六)

    秋嫂的三儿子几次动员秋嫂跟他到城里住,但秋嫂总不肯去。她说她从没出过乡,在城里肯定没有在村里生活习惯,她更舍不得离开老屋。

    秋嫂与老屋跟着岁月的脚步慢慢老去,再过几天就是她90岁寿辰了。她的生活依然能够自理:到屋旁的老井里打水,到灶间生火做饭,没事时,便坐在大门口靠着墙壁晒太阳,身上总是穿着蓝色的晚清衣裳。她像一个义无反顾的信念坚守者,静静地独守着老态龙钟的老屋。

    三儿子在城里按揭买房,要还贷,他老婆做会又被人拐去一大笔钱,一下子欠了一屁股债。老大老二日子却都比以前宽裕多了,但他们仍然不承担赡养母亲的责任。村里老人会的老人看不过去,就把秋嫂的三个儿子,召到老屋开会。老人们深情并茂地叙述了秋嫂一生如何的不易,有理有据地数落老大老二的不孝表现,最后决定老大老二每年各出两担大米,老三每月挤出400元,时间从明天起正式执行。三个儿子都画押同意,事情总算办妥。

    是夜,秋嫂撒手西归,三个儿子抱尸痛啼,祭奠七日。出殡那天,场面宏大,煞是热闹。戏班、乐队、唢呐手、腰鼓队,能请的都请来了。毫无疑问,这肯定要花了一大笔钱。但没事,三个儿子争着要多出。村里人说,秋嫂死得真值啊!

本站推荐:重生之老子是皇帝医妃惊世采红回到宋朝当暴君回到明朝当王爷嫡长孙四季锦史上最强帝后清穿之四爷宠妃毒妃在上,邪王在下

晨歌轻吟文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品小说只为原作者晨歌轻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晨歌轻吟并收藏晨歌轻吟文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