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小说 > 崔长平文集 > 一砚残雨写心愁九

一砚残雨写心愁九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一品小说 www.epshu.com,最快更新崔长平文集最新章节!

      寻寻觅觅的浓愁——独抱浓愁无好梦为谁憔悴损芳姿

    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八月,在国家形势波橘云诡、乱象丛生的情况下,赵明诚被诏急赴建康朝圣,而后去湖州履任,却不幸病逝于建康城。

    葬毕,李清照因过度悲伤和劳倦,猝然病倒。这时,朝廷已开始遣散六宫粉黛,并准备封锁长江、全面禁渡,以抵御群聚于江北、觊觎江南的金兵。李清照考虑到家里还藏有书籍两万卷,金石刻两千卷,可以待客百人的器皿和茵褥,以及数量与此差不多的其它物品,于是,想到赵明诚有一个做兵部侍郎的妹婿,他当时正率部作为后宫的护卫驻防洪州(今江西南昌)。随即,她就差遣两个老管家溯江而上,先将行李分批送往他那里去。令人遗憾的是,当年冬天,洪州与健康先后沦入敌手,其结果,这些东西悉数尽失。李清照自青州一船接一船运到江南的东西,就这样转瞬之间烟消云散了。及至此时,她身边只剩下了少部分分量轻、体积小的卷轴和书帖,以及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的诗文集,世说新语,盐铁论,汉唐石刻副本数十轴,三代鼎鼐十几件,南唐写本书几箱。李清照把它们搬到卧室内,偶而病中欣赏。这些可谓“岿然独存”之物了。更为可悲的是,同年九月,金兵的虎狼之师大举南犯,扬州和建康首当其冲,李清照由此开始了携带着沉重的书籍和文物而独自逃难的艰辛历程。正如她在上枢密韩公、工部尚书胡公一诗中所描述的“子孙南渡今几年,飘流遂与流人伍。”

    由于长江上游地区不能再去了,加之金兵的动态难以预料,李清照又想到了自己的弟弟李迒,他那时在朝中任勅局删定官,便打算前去投靠。可是,当她历经千辛万苦赶到台州(今浙江台州)时,台州太守已仓皇逃命。她匆忙折身北上赶往剡县(今浙江嵊州),出睦州(今浙江建德),途中丢掉了随身所携带的衣被等物,继而急奔黄岩,随即雇船入海,追随从杭州入海、漂泊于海上的南宋朝廷。李清照历尽千难万险、疲于奔命的行程,基本上是追随着宋高宗的逃亡路线。因为在她的内心深处,朝廷代表着大宋,皇帝代表着国家。于是,她朝着宋王室狼奔豕突的方向而去,一路上投亲靠友、求人雇船、下海上岸、费尽周折,而且还携带着她和赵明诚耗费半生心血所搜求的书籍文物,赵明诚生前有托,最后的这些文物要与之共存亡。对于一个乱世流转、失魂落魄的孤身女子而言,其中的艰辛、无奈与悲苦可想而知。

    与此同时,李清照又遇到了事关夫妻名誉和个人命运的大问题。赵明诚在病重期间,有一个叫张飞卿的学士前来探望,而且还随身携带一把精美的“玉壶”恭请赵明诚予以鉴定。其实这只是一把貌似美玉的石雕品,并且随即又带走了。不曾想祸端自此而始,赵明诚谢世后不久,外面就有谣传说:赵明诚在临死之前还把一把价值连城的玉壶献给金国“馈璧北朝”、取媚于贼人,以留后路。紧接着,又有传言纷至沓来,说有人已经暗中上表,进行检举和弹劾。这在两国激战正酣、殊死较量之际,关涉通敌之嫌,何况还涉及到中国文人历来最为重视的人格尊严与民族气节问题。闻听此言,李清照惶恐不安,不敢言语,更不敢就此作罢。于是,善良柔弱又不乏耿介性情的李清照想出了一个“万全之策”:把所有的青铜等古物拿出来上交国家。她想以此证明自己的拳拳爱国之心,洗刷夫妻遭遇的难辩之诬、不白之冤。

    当李清照得知宋高宗驻跸台州的章安镇时,她又立即跟随御舟从海道驰往温州,接着又急奔越州(今浙江绍兴)。建炎四年(1130年)十二月,宋高宗为便于自身逃命,便下诏轻车简从,把郎官以下的官吏全部遣散。这时,身心疲惫的李清照辗转流落到衢州(今浙江衢州)。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年)三月,李清照又返回越州。第二年,她又奔命于杭州。在这一期间,她曾把身边携带的东西,连同珍贵的写本书寄放在剡县。后来官兵搜捕叛逃士兵时被一起搜走。事过许久,才听说这些东西都归入了前李将军的府中。以前所谓“岿然独存”的书籍文物,至此又失去一多半。唯有书画砚墨,尚剩留五、六筐。李清照再也不舍得寄存它处,将它们藏于床榻之下亲自照管。在她寓居越州时,借住在当地一户钟姓家里。一天深夜,有人掘洞而入,盗走了五筐。伤心之余,李清照决定重金悬赏收赎回来。两天之后,邻居钟复皓拿十八轴书画来求赏。李清照心里十分清楚,盗贼不是远人,自认为其它东西也可以一并赎回,就千方百计地央求他,但终而未果。后来她才得知,这些东西皆被福建转运判官吴说廉价购走。先前所谓“岿然独存”的书籍文物,又失去十之七八,惟剩下一两件残余零碎而已。

    面对着山河破碎、身如飘絮、报国无门的悲惨境遇,李清照在这个时期写下了气势雄浑、音调豪迈、激情澎湃的浪漫主义名篇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波涛汹涌、天海相接、晓雾迷蒙;天河欲转、千帆竞渡、浩浩荡荡;恍惚之间、灵魂飘升、梦入天国;仁慈天帝、殷勤探问、人欲何往;我即叹曰:长路漫漫、又逢日暮;赋诗填词、才情惊人、何用之有?水击三千、扶摇九万、大鹏正举;风送蓬舟、何其快哉、飞向蓬瀛。

    上阕首起二句即给我们展开一幅怒涛滚滚、天海一色、晓雾弥漫的壮阔画卷。词人把天空、云涛、晓雾、星河、千帆等景物多重而有序地叠加在一起,笔落惊风、汪洋恣肆、酣畅淋漓。从置景上看,上下联动、左右呼应、前后簇拥,给人一种画面恢弘、景深阔远、浓墨泼洒、境界壮美之感觉,尤其是“接”、“连”、“转”、“舞”这些动词穿连其间,更突出了强烈的动态感和激越的节奏感,也可见李清照当时在海上所遇到的风浪概莫如此。

    “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三句,词人开始由眼前的真情实感转入浪漫的畅想。很明显,她所塑造的“天帝”怀有一颗仁爱之心,话语温和、笑容慈祥、悲天悯人。这都带有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词人在这里似乎有意影射那个大敌当前、不顾臣民、抱头鼠窜的宋高宗。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二句,紧承上片意脉,不再宕开,激流直下,一气呵成;答语无忌,直抒胸臆。长路漫漫,上下求索,光阴催逼,时不我待。空有满腹才华,而又身遭不幸,报国无门,枉自嗟叹。在这里,一个“谩”字,便流露出词人对社会现状的强烈不满,俨然一位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发出的切肤感慨。

    “九万里风鹏正举”词人在此宕开一笔,巧妙地化用了庄子?逍遥游里的“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运用恰切而瑰丽的想象,进一步虚化了客观环境,拓展了想象空间,增大了诗化因素,加强了形象壮阔而摄人心魂的艺术效果。“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可谓尽情宣泄,势不可遏。词人以豪迈的气概,以喝令三山五岳的气势大吼一声: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蓬舟”状舟如蓬草、轻快无比。“三山”指渤海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正如长恨歌中所言的“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相传“三山”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而词人却要借“扶摇直上九万里”的长风,吹到三山去,足见其想象之奇前所未有,胆气之豪甚于须眉,境界之高盖过唐宋。

本站推荐:重生之老子是皇帝医妃惊世采红回到宋朝当暴君回到明朝当王爷嫡长孙四季锦史上最强帝后清穿之四爷宠妃毒妃在上,邪王在下

崔长平文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品小说只为原作者崔长平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崔长平并收藏崔长平文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