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徐庶献策】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一品小说 www.epshu.com,最快更新魏延的种子三国最新章节!
徐庶答道:“某乃颍上人也,姓单,名福。久闻将军纳士招贤,欲来投托,未敢辄造,故行歌于市,以动尊听耳。”
魏延大喜,请徐庶移驾郎陵县府。
等进了县府大厅,魏延脸色一正,再次躬身施礼:“久闻元直先生大名,今日得幸先生大驾光临,在下感激不尽,还请元直先生看在天下苍生,助在下一臂之力!”
徐庶大惊失色:“将军怎知在下原来的名字?”
魏延朗声笑道:“我欲图大事就矣,麾下不缺勇猛大将,也不缺治世能臣,怎奈缺乏智谋之士,我便遍寻荆襄之地,得知水镜先生门下有高才,其中便有元直先生。我方知,元直先生弃武从文,短短数载,才华便胜却他人读数十年书,实乃高才……中平六年,你为了帮友人报仇……”
随后,魏延把徐庶这前半生做的事情都说了一遍。
中平六年,徐庶为人报仇而杀人,随后用土白粉涂于脸上,披散着头发逃走,被官吏抓住。官吏问徐庶叫什么名字,徐庶一句话也不说,官吏于是把徐庶绑在柱子上,作出准备肢解的样子,并击鼓下令周围市场里的人出来辨认,人们都不敢说认识这个人。后来徐庶的朋友一起来将徐庶救走。徐庶不再舞剑,一改自己平时的气节,前往儒家的学舍去学习儒学,但是同舍的学生们都嫌弃徐庶先前做贼,凡事都不肯与徐庶一起。徐庶每天都起床的特别早,一个人打扫卫生,不管什么事都先问问别人的意见,认真学习儒学。渐渐的,徐庶对于儒家的经义学问都非常精通,而且还结识了同郡的石韬,俩人胶漆相投。
初平三年,因董卓作乱京师而导致中州四处兵起,徐庶为了避乱,与同郡石韬南下至荆州居住。到了荆州之后,摆在水镜先生司马徽门下,短短五年,水镜先生便说,徐庶可以出师了。
徐庶本来想投刘表,怎奈刘表此人不善用人,因为曹操此前有过屠城的恶行,徐庶也不想投靠残暴的曹操。
徐庶目瞪口呆,他想不到,魏延竟然对他这么了解。
把徐庶前半生叙述一遍,魏延心里深深一叹,徐庶跟那一世的他一样,都是悲情人物啊。
那一世,他后来就一直在荆州隐居,还结识了诸葛亮,关系友好。
直到建安六年,刘备被曹操击败而南下依附刘表,刘表让刘备于新野驻扎抵御曹操。徐庶以刘备是汉室皇亲,而且信义著于四海,前往投奔,刘备见徐庶后,非常器重他。
建安十二年,刘备在徐庶的建议下三顾茅庐,求得诸葛亮。
建安十三年,徐庶在跟随刘备逃亡的过程,母亲被曹操掳获,徐庶向刘备辞行,刘备不忍,徐庶对刘备说道:“我本来想和将军一起创造王霸之业,所凭恃的就是这颗心,但是现在我的母亲被曹操抓去,我现在方寸已经乱掉了,对将军也没什么帮助,所以我请求从此与你告别。”刘备只好答应,于是徐庶为了保全母亲前往曹营,同郡石韬也和他一起前去。
太和二年,诸葛亮率军北伐,听闻徐庶与石韬(郡守、典农校尉)官职都不太高,于是感叹道:“难道是魏国的谋士太多了吗,为什么不重用徐庶与石韬两人呢?
现在,这一世,徐庶本来也没打算投靠魏延,毕竟魏延声望很低,而且看起来是刘表的附庸势力,只占据了几个县,表面上跟张绣一样,所以魏延派人找他的时候,他就隐藏起来避而不见,直到后来,魏延的《蒿里行》、《悯农》二首流传到徐庶那里,当时徐庶和石韬二人看完之后,齐声感叹:“终于遇到一个真正仁义爱民的主公!”
于是,两人收拾行李准备投奔魏延。
徐庶却迟疑了:“昔日魏将军派人寻我好几个月,我都避而不见,现在唯有尺寸之功,便去相见,终究不好,不如等到魏将军窘迫之时,我再出现,帮魏将军献策,如此方好。”
于是他们一边等待,一边打探各路军情,发现魏延遇到了一个难题,便来投奔,徐庶先行投奔,如果得到魏延赏识,再举荐石韬。
徐庶先用化名,是想测试一下魏延,看看他有没有识人之能,不是看魏延能不能发现他的真身份,而是看他能不能透过单福的外壳发现自己的才能,却万万没想到,竟然一下子就被魏延识破了真身份。
魏延跟徐庶说话时,启动了种子神器的鉴定特技。
很快地,他脑海里响起空空沙哑又性感的声音:“主公,发现能臣种子徐庶,武力66,统率86,智力94,政治78,魅力84,他现在25岁,各项数值距离历史巅峰2点,但他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培养余地。此人现在对主公好感度为90,建议立即提升好感度,以达成收服的任务。如果完成收服徐庶的任务,可获得10000积分!”
徐庶看魏延对自己知之甚深,心里感动,但他现在还不想那么快就投靠魏延,他想观察一下魏延,看看魏延到底值不值得他投靠,便道:“将军,在下今日来,只想解一下将军之困,至于出仕之事,在下尚未考虑清楚。”
魏延也不想马上逼迫徐庶答应给自己效力,便拱手道:“不瞒先生,在下却有困难,那曹洪……”
他把曹洪、满宠的计策说了一遍,苦笑道:“在下知道这是曹洪、满宠之计策,却不知道,该如何才能将计就计。”
徐庶笑道:“将军其实是知道如何将计就计,只是将军爱惜士卒性命,不愿他们白白丢了性命,对吗?”
魏延惊讶地看着徐庶:“知我者元直也,只是我实在狠不下心付出几千人的损失去吸引曹洪进入我的伏击圈,该如何是好?”
徐庶笑道:“汝南东边有贼寇瞿恭、江宫、沈成等人,他们合兵一起,共有四五千人,一直不满将军整编人马的方式,一直拒不归降,还屡次劫掠从淮南迁徙到义阳的乡民,将军早就想除掉他们了,而现在就是一个机会,一箭双雕的好机会!”
徐庶答道:“某乃颍上人也,姓单,名福。久闻将军纳士招贤,欲来投托,未敢辄造,故行歌于市,以动尊听耳。”
魏延大喜,请徐庶移驾郎陵县府。
等进了县府大厅,魏延脸色一正,再次躬身施礼:“久闻元直先生大名,今日得幸先生大驾光临,在下感激不尽,还请元直先生看在天下苍生,助在下一臂之力!”
徐庶大惊失色:“将军怎知在下原来的名字?”
魏延朗声笑道:“我欲图大事就矣,麾下不缺勇猛大将,也不缺治世能臣,怎奈缺乏智谋之士,我便遍寻荆襄之地,得知水镜先生门下有高才,其中便有元直先生。我方知,元直先生弃武从文,短短数载,才华便胜却他人读数十年书,实乃高才……中平六年,你为了帮友人报仇……”
随后,魏延把徐庶这前半生做的事情都说了一遍。
中平六年,徐庶为人报仇而杀人,随后用土白粉涂于脸上,披散着头发逃走,被官吏抓住。官吏问徐庶叫什么名字,徐庶一句话也不说,官吏于是把徐庶绑在柱子上,作出准备肢解的样子,并击鼓下令周围市场里的人出来辨认,人们都不敢说认识这个人。后来徐庶的朋友一起来将徐庶救走。徐庶不再舞剑,一改自己平时的气节,前往儒家的学舍去学习儒学,但是同舍的学生们都嫌弃徐庶先前做贼,凡事都不肯与徐庶一起。徐庶每天都起床的特别早,一个人打扫卫生,不管什么事都先问问别人的意见,认真学习儒学。渐渐的,徐庶对于儒家的经义学问都非常精通,而且还结识了同郡的石韬,俩人胶漆相投。
初平三年,因董卓作乱京师而导致中州四处兵起,徐庶为了避乱,与同郡石韬南下至荆州居住。到了荆州之后,摆在水镜先生司马徽门下,短短五年,水镜先生便说,徐庶可以出师了。
徐庶本来想投刘表,怎奈刘表此人不善用人,因为曹操此前有过屠城的恶行,徐庶也不想投靠残暴的曹操。
徐庶目瞪口呆,他想不到,魏延竟然对他这么了解。
把徐庶前半生叙述一遍,魏延心里深深一叹,徐庶跟那一世的他一样,都是悲情人物啊。
那一世,他后来就一直在荆州隐居,还结识了诸葛亮,关系友好。
直到建安六年,刘备被曹操击败而南下依附刘表,刘表让刘备于新野驻扎抵御曹操。徐庶以刘备是汉室皇亲,而且信义著于四海,前往投奔,刘备见徐庶后,非常器重他。
建安十二年,刘备在徐庶的建议下三顾茅庐,求得诸葛亮。
建安十三年,徐庶在跟随刘备逃亡的过程,母亲被曹操掳获,徐庶向刘备辞行,刘备不忍,徐庶对刘备说道:“我本来想和将军一起创造王霸之业,所凭恃的就是这颗心,但是现在我的母亲被曹操抓去,我现在方寸已经乱掉了,对将军也没什么帮助,所以我请求从此与你告别。”刘备只好答应,于是徐庶为了保全母亲前往曹营,同郡石韬也和他一起前去。
太和二年,诸葛亮率军北伐,听闻徐庶与石韬(郡守、典农校尉)官职都不太高,于是感叹道:“难道是魏国的谋士太多了吗,为什么不重用徐庶与石韬两人呢?
现在,这一世,徐庶本来也没打算投靠魏延,毕竟魏延声望很低,而且看起来是刘表的附庸势力,只占据了几个县,表面上跟张绣一样,所以魏延派人找他的时候,他就隐藏起来避而不见,直到后来,魏延的《蒿里行》、《悯农》二首流传到徐庶那里,当时徐庶和石韬二人看完之后,齐声感叹:“终于遇到一个真正仁义爱民的主公!”
于是,两人收拾行李准备投奔魏延。
徐庶却迟疑了:“昔日魏将军派人寻我好几个月,我都避而不见,现在唯有尺寸之功,便去相见,终究不好,不如等到魏将军窘迫之时,我再出现,帮魏将军献策,如此方好。”
于是他们一边等待,一边打探各路军情,发现魏延遇到了一个难题,便来投奔,徐庶先行投奔,如果得到魏延赏识,再举荐石韬。
徐庶先用化名,是想测试一下魏延,看看他有没有识人之能,不是看魏延能不能发现他的真身份,而是看他能不能透过单福的外壳发现自己的才能,却万万没想到,竟然一下子就被魏延识破了真身份。
魏延跟徐庶说话时,启动了种子神器的鉴定特技。
很快地,他脑海里响起空空沙哑又性感的声音:“主公,发现能臣种子徐庶,武力66,统率86,智力94,政治78,魅力84,他现在25岁,各项数值距离历史巅峰2点,但他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培养余地。此人现在对主公好感度为90,建议立即提升好感度,以达成收服的任务。如果完成收服徐庶的任务,可获得10000积分!”
徐庶看魏延对自己知之甚深,心里感动,但他现在还不想那么快就投靠魏延,他想观察一下魏延,看看魏延到底值不值得他投靠,便道:“将军,在下今日来,只想解一下将军之困,至于出仕之事,在下尚未考虑清楚。”
魏延也不想马上逼迫徐庶答应给自己效力,便拱手道:“不瞒先生,在下却有困难,那曹洪……”
他把曹洪、满宠的计策说了一遍,苦笑道:“在下知道这是曹洪、满宠之计策,却不知道,该如何才能将计就计。”
徐庶笑道:“将军其实是知道如何将计就计,只是将军爱惜士卒性命,不愿他们白白丢了性命,对吗?”
魏延惊讶地看着徐庶:“知我者元直也,只是我实在狠不下心付出几千人的损失去吸引曹洪进入我的伏击圈,该如何是好?”
徐庶笑道:“汝南东边有贼寇瞿恭、江宫、沈成等人,他们合兵一起,共有四五千人,一直不满将军整编人马的方式,一直拒不归降,还屡次劫掠从淮南迁徙到义阳的乡民,将军早就想除掉他们了,而现在就是一个机会,一箭双雕的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