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暗影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一品小说 www.epshu.com,最快更新邓州李庄文集最新章节!
八月二十六号到郑州去了黄河游览区,这处黄河古文化的发源地,山水树木河流建筑,给我留下骄傲也留下了抹不去的遗憾,故用拙笔把骄傲遗憾一并记述。
一。黄河母亲
提起笔写黄河二字感到厚重无比,想放下笔却无法抑止思想的张扬,因为她是母亲河,这一生不能不看,更不能不写几笔,尽管一撇一捺显得幼弱无力,但却是从黄土地上,翻滚着黄色泥浆的河流中流出的原汁原味,犹如在宣纸上用毛笔书写汉字,不管写出的汉字多么丑陋,它都比写成西文大气顺眼!
着笔写黄河无疑要先从黄河母亲下笔,因为黄河是大地的母亲河。但当我站在这尊有着千万年历史河流的“母亲”雕塑像前时,所有的敬仰全被眼前这位“母亲”的形象“掠夺”一空。
首选议论的切入点是这位“母亲”塑像的外形,因为从这座塑像外形上我一点都读不出母仪天下的气势,看不到“母亲”伟大的灵魂,感觉不到“母亲”历经万世沧桑千载峥嵘,仍能矗立中原大地与日月同辉的尊严,更遗憾的是“母亲”被安置在半山腰间的一块平坦处,人为的挖一个坑放置在里面,人造的圆坑里面看样子是应放进水的,不知什么原故里面干干的,撒落在“母亲”周围的是垃圾,还有一个清晰可见的水泵,看这景象我的联想丰富起来,真可谓触景生情,但生出的是一股股厌恶之情,当然,不是也不敢厌恶天下任何一位母亲,而是对眼前这个所谓黄河母亲塑像的厌恶,这个池子里若灌上水,放上几条黄河鲤鱼,游客们一定会赞叹池中的“莲花女”秀美婀娜,而我们的黄河母亲似乎就这样在有意无意之间被遗忘、被遗弃,游客们谁能联想到眼前这尊塑像,竟是我们一代又一代挚爱敬尊的母亲的代言人呢!
看这座塑像,我的拙见总括,点点滴滴都无法令观赏者感受出──母爱的伟大、亘古!
我的审美要求并不高,但代表抚育华夏子孙的“母亲”塑像,至少不能让人感觉是用水泥白灰修出来的吧?
黄河母亲在炎黄子孙心目中的伟大程度毋须讨论,我们用汉白玉花岗岩来雕塑她一点都不过分,若是一个农民即是用黄泥巴捏一个黄河母亲像,她在人们心目中的尊贵地位仍无法憾动,我也不会有任何微词,那是因农民的心里有“母亲”而眼前这个美其名曰的黄河母亲塑像,可以毫不遮盖的说不能代表堪称黄河母亲的一丁点。
因为,这个黄河母亲的创作者,在我看来心里根本就没有对黄河产生深刻的印象,更谈不上有“黄河母亲”的观念,这样写有人就会问我,难道眼前这个高丈余的塑像,还不如一个泥巴捏的黄河母亲像吗?
我坦诚的回答,可以这样理解,因为这个黄河母亲所处的位置非同一般,她处在世人顶礼膜拜万世敬仰的位置。
在这个位置上的母亲:她是代表自夏娃至今所有的女性;她是代表自女娲至今所有给子女遮风挡雨的母亲!
因此,我有理由要求在这个尊贵的位置上,一定是一位足以含盖古今,母仪天下的女性形象。也一定是一位炎黄子孙在她的脐下,在她的灵中能发自内心的感叹和敬仰的──母亲。
看眼前这个似莲花女的黄河母亲塑像,我想起广东常平隐贤山庄中矗立在山上的那座菩萨雕像,比黄河母亲雕像高大千万倍,菩萨何物?信者,有;不信,无;这个可有可无的传说神灵,竟然比信也有,不信也实实在在存在的母亲高大、尊贵吗!
当然,我们不能一味以物像的大小论其尊贵、卑贱与否,但大与小,质感的厚重与漂浮,却能在人们心中产生出不同的感受。世界之窗中的许多名胜建筑都是按1:100的比例建造的模型,这些模型建筑给游览者的感受仅仅是知道世界上有此物,观者有无感既并不重要,确切的说,在这种玩具似的模型前,根本生不出感叹,更无法感知天地恩情及人类力量的伟大所在!
而黄河母亲不然,她的原型我们不论何时何地都可见,黄皮肤的人群都能感受到她给予我们的恩惠,我们跋涉千山万水来瞻仰黄河母亲,是需要观后产生感想、共鸣乃至感叹,更需要对她虔诚的伏拜,但此情此景感激之情能从何而来呢?
又怎能对一个自己不认可,不知为何物的东西虔诚的伏拜呢!
我是2010年8月26号第一次站在黄河岸边,瞻望这条亘古不息的古老河流,这一天天空不时的还落下几珠雨滴,雨滴洒落在滚滚的黄河激流中,也点点飘落到这尊所谓黄河母亲的塑像上,我搀扶着年迈的母亲,在这尊代表普天之下所有女性的“母亲”像前,看最后一眼的时候,在这山林之中,在这块孕育着人类成长的神灵之地,我感知到真正的黄河母亲在雨中低语倾诉,与她为邻的炎黄二帝也在洗耳倾听,二帝听到些什么呢?
苍天知、大地知、黄河知、炎黄二帝知、我年迈的母亲知、我从年迈母亲那怨且无奈的深邃目光中也参悟出一二。
黄河母亲塑像应该是一个什么形象,不是那一个艺术家可以随心所欲能塑造出来的,要在黄河中游这个分界领,这块矗立母亲形象的圣地,让母亲的声音如咆哮的黄河之声响彻天宇,让母亲的形象如“黄河之水天上来”一般神圣,膜拜她的人,塑造她形象的人,必须要用心倾听世间千万血肉之躯母亲,在呼唤子女时的那种犹如天籁一般的声音!
二。分界岭瞭望塔
黄河从何而来又流向何方,毋须多言,地理书本上讲的一清二楚,我要说的是在这一天我登上黄河的分界塔,脚下踩住了万里奔腾黄河的分界岭。
先说分界岭,分界是把黄河的流向在此划分为上游和中游,上游止于此,中游始于此。
中国人乃至世界各国人提起黄河,无人不感叹它的悠久,它的长远,它的厚重,它奇特、它的独一无二,但分界岭处的界碑、分界瞭望塔、分界瞭望台给我感觉分量太轻了,轻到它不足以与黄河这条源远的河流扮配,它们如此的轻,无语的黄河除了给予,不会言语什么,要说的是感恩她的人。
分界碑的位置应该是正确无误,这一点勿庸置疑,说它的分量不够是指整体,主要指分界瞭望台和分界瞭望塔。
未登分界瞭望塔前我曾想,站在分界瞭望塔上俯览黄河,人类思想中无限广袤的空间感、无量的想象力、无穷待于要满足的欲望、在天上之来的黄河水被踩在脚下时,不可动摇的众山在俯视中成一堆堆小土丘、小石垒时,思想中的飞扬激情定是无法抑止、无法禁固,激发出气吞万里如虎的肝胆豪气,带给观览者无尽奋发向上的动力,使黄河的人文景观造福人类,使黄河赐福给她的子孙后代更多,这些必是分界瞭望塔应负于的功能。
但事实非也!
分界瞭望塔矗立在山顶的“制控”高点,选择用一个战争场面的词语,使因此塔无法让我联想到它是一个人文景观建筑,看上去它给人的印象是一个十足的“碉堡”那里能配称之为观望“天上之水的”的瞭望塔呢!
游览黄河之前,我特意想到分界瞭望塔,我想这个观望天下河流之首的瞭望塔,一定是以其独特的艺术构造方式存在,以此展示黄河中游的博大、富饶,但当我看到它时,失望立即涌来,尽管如此,我还是围绕塔身又仔细观看两圈,怕自己忽略或错过它已经存在的艺术点,遗憾的是我没有发现。
站在瞭望塔下,看着它矗立在群山之颠,华夏要地之间,不得不给它下一个结论:笨拙、丑陋、很丑陋!
要登到塔的高处瞭望黄河,须从塔的里面盘旋而上,从何而上从何而下对观赏者不重要,但瞭望的结果、产生的感受游览者很在意,我即亦然。在黄河中游的瞭望塔上游览者不是在赏心悦目心旷神怡,以一种人类至尊无上的高傲自豪的姿态,观赏千年奔腾咆哮的──黄河。
而是俯视由狂放无羁,恣意践踏大地、无情吞吐生灵到屈服于人类征服自然的力量之下,在人类的驾驭下造福两岸流畅的──黄河。
站在瞭望塔上,人类应以一种大气磅礡,战天斗地胜利者的无畏气势震慑脚下的黄河,傲视头顶的蓝天,充分的展示万物之灵的──人类的开拓精神。
事实上当你登上瞭望塔,非也。
而是居高临下,从塔内透过一个象碉堡射击口一样大小的窗口,窥视上苍赐予大地、赐予众生的──一条富饶的河。
游客在这种特造的狭隘的环境下,偷偷摸摸的瞧一条委婉迤逦、悬浮在大地上的一件神器。
此刻,你、我,感当何想!
此刻,你、我,慷当何慨!
我没有奢侈的要求,只是想在亲近这条大地母亲河时,能让她千年不休的旺盛生命力给予我一份与天地同峥嵘的共鸣!
但这样一个毫无灵气的原始青砖堆,锈迹斑斑的铁构架,虽然容我有余,却无法沾染黄河一丁点灵气和神韵。
我不想在这青砖堆中寻找古文明,更无意在斑斑锈迹中探寻冶炼奥秘,只想切切的在观望的这一刻把自己的灵融入黄河的魂!
透过瞭望塔上的观望口,母亲河在世人心中的万千宠幸、荣耀被涤荡一空,人类心中的诸多愿望被压抑怠尽。
站在瞭望塔上狭窄的观望口,我想起深圳停滞在盐田沙头角海滨那艘从俄罗斯买回来供参观游览的退役航母──明思克。我去游览过三次,每一次都要站在甲板的瞭望台上向大海观望许久,因为站在那里看海天一色,看海浪汹涌,看白云舒卷,豪情会涌出万千,勇气会提升百倍,剎那间到是希望狂猛的海浪打湿衣襟,呼啸的海风吹直头发。
废旧的甲板瞭望台,人文景观的黄河瞭望塔,互为参照,天地之别!
三。分界岭瞭望台
分界岭瞭望台距离瞭望塔百米左右,但瞭望台修建的到是别有一番趣味,走离瞭望塔约五十米左右,开始踏上瞭望台的路基,这是一段五十米开外由山顶向下倾斜约三十五度的水泥小道,路面经风吹和雨水冲刷显得很干净,宽一米多,两边有约一米高的水泥安全护墙,护墙上偶尔可见一两个好事的游客留下不论不类的留言,安全护墙外杂草从生,伸手可摘到未熟透的野山枣,有红的有黄的,青色的最多满山遍野,点缀着寂寥的山峰,打扮着单调的黄河。采撷一把野草花也是垂手可得,向小道的左右看,一边是深千尺的山谷,另一边是一望无际的空阔,瞭望台的位置就是这样得天独厚,站在这里可以领略到范仲淹<<醉翁亭记>>中佳句: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荫之意境。
顺着这条人造小道走完,即到瞭望台通道尽头,抬脚就踏上分界岭瞭望台,五十米很近却煞有风景。
瞭望台,一个直径两米大小的圆形站台,五十米的小道走完跨两步就可到它的正中心,遗憾的是中心有一滩污水,是污水还是某一些不卫生者的杰作不得而知,但更肮脏的东西一定是某些人所为,害得游客不得不在这两米大小范围的面积内择步选位。
瞭望台内的卫生为什么会没人负责,到这里来是收费的,这样长期下去,谁再愿光顾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呢?
我来时在机场看到有欢迎港、奥、台、粤到河南投资的标语,这些商界精英他们都有一眼看破玄机的老辣眼光,若他们到黄河游览区,会不会对他们或多或少的产生负面影响呢?
由此我想,一个知名度高的人文景点,它就是当地政治经济的前沿开放口,不单单是要有其独特的一面来吸引人,它基本的配套设施也应该是健全、领先,丹霞山亦如此。
不管脚底下如何,都抑止不住我登台暸望黄河全貌的欲望。
俯览黄河是从右向左逐渐向内靠拢,横断拦截在我眼前,看着黄河我感觉不到诗人李白那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其意其情其境。
在瞭望台上根本看不到河水的奔流,河水、河床、河岸是组成一块不动的固体进入视线,因此,感性上黄河之中天上来的水已经不存在,那黄泥浆色的水已经跟河床、河岸、大地融为一体,这种独一无二的河水颜色,被炎黄子孙世世代代所钟爱所亲近,是因为,这河水的颜色和他们的皮肤是同一种色泽。
从广东来郑州的途中,在高空我特意留心观看地面上的河流、湖泊,那一天晴空万里,我的方位感不强,分不清所看到的是那一条河流,那一个湖泊,但它们在日光下是银白色的,像锡炉里熔化的纯净锡水,鼓腾腾的,珵亮银白,悬浮着,好像要从容器中溢出,我估计快到郑州时,问空姐刚才看到的那银白色的是不是黄河,她摇摇头,我猜想也不是。
如果是,黄河就显示不出她的与众不同。
此时,我在瞭望台上看到的黄河不是动态的,看上去是一种绝对的静止,如果把那些桥梁、渡船抛开,蜿蜒曲折的黄河,似平原上待播种的麦田,平平的,酥酥的,软软的,一条泥黄色的带子从遥远处来,又延伸向无限的远方,一如炎黄子孙,从远古而来,又走向未来。
遥望黄河,她与众不同的是跟大地彻底的融为一体,可以说她是河流、是河水、是泥浆、是沙土、甚至是肥沃的土地。
大地上一体多元化的河流,只有这条──黄河。
居高临下观望着地球上,唯一地面之上流动的河流,怀古缅远之情悠然而生,情不自禁迈步跨向前一步,这一步却给我带来极大的惶恐不安。
不安的收回迈出的脚步、收回随目光奔放的思想,扫视眼下却令我惊恐不已。
圆形瞭望台的正前方,竟然有一处一尺宽的地方无安全护墙,若从五十米的高处快速跑下来,到此处止不住脚步,就会直接奔向千尺深的山谷,等待命运的多半是非死即残。
顷刻之间,昂然的情趣全被抹煞。
四。治水工具
在黄河游览区,在黄河的左边矗立一个像“人民英雄纪念碑”一样的“石碑”它的高大雄伟使它周围的一切都显得渺小,它与黄河有渊源吗?
我远远的看到它,问导游此为何物?
导游曰:大禹治水的工具。
华夏第一个王朝萌芽的缔造者、华夏唯一一位以治水而威名天下的帝王、华夏唯一带领子民驾驭了狂虐黄河的英雄──大禹,他所用的治水工具就在眼前,能不看吗!
在走向大禹治水工具的不远路程中,我不停的思考,这样一个壮观的庞然大物,至少要缩小几千倍人类才能运用自如,即便是人类处在还没有完全走出蒙昧、略带野蛮的旧石器时代。
要看的是旧石器时代的工具,脚下通往它的路也一如旧石器时代原始、古老、荒芜,这一段可以说是没有路,游客踩过形成的一条自然小径,荒草从生,野虫飞爬,因前几天阴雨不断小路泥凝不堪,就是今天仍时不时有雨点飘过,这路段难道是有意引发游客的思想驰向远古吗?
如果是晴天,步行到这件古老的治水神器前,一定先要掸一掸身上的泥土,才能仰望这沉静中隐含着几多悲怆、几多喜悦的治河神器。
不管阴晴都需要行如此的艰辛路段,才能来仰望这根黄河的“定河神针”这是不是对先人的一种大不敬呢!还是忽略了这段道路的修建呢?
面对先人治理河水的工具,背向奔流不息咆哮的黄河,在岸与河之间走动着游客,从这场面看到什么呢?
使这旧石器时代的工具向当代人展示它的古老,还是在向新石器时代的工具标本炫耀自己的先进呢!
它被原始的放大几千倍矗立黄河岸边,是震慑黄河的狂澜吗?
是追念先人的伟绩,还是招揽游客呢?
这些都是也许都不是,不管是与否,始创者究竟想让游客看到什么,思想些什么呢?
这个旧石器时代的工具,我猜想是仿照考古发现照原样放大制作的,否则绝无如此笨重之理,原始到毫无创意。
瞻望它,不看文字说明,不听解说,很难猜到它是什么。
当从旁边一小块黑色的牌子上了解到为何物时,竟然无一点肃然起敬之感,无一丝追念先人之意,何故?
此物,无寓意!
临黄河,触摸到远古,竟无憾叹,孰是孰非?
一个毫无创意的艺术品,放到黄河游览“展厅”刺眼耀目的位置,结果可想而知。
至此,我想起虎门镇中心的一件塑雕艺术作品,看上去分明是一根折断的大烟枪,但它不是原始的仿造,而是艺术的提炼、加工、创造,让人过目不忘,观望者并能立即联想起英雄禁烟的悲壮一幕
至此,我又想起深圳观澜镇中的许多牌坊上面的汉字,那文字显现在视线中是一种艺术,尽管人人皆知它是古文字的翻版,但无法抹去在视觉上它带给人们美的享受,它远远超出简单的标示地名的功能
黄河游览区,这块人类古文明的摇篮地,却很缺少这些创意!
几个小时走马观花的游览,根本不能深入透彻的了解黄河游览区某一时代、某一阶段的人和物,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它的来龙去脉,它的功过是非,只能带着个人无法遗弃的偏见,对粗糙的所见所闻进行逻辑性概括,但这种有目的性的“提纯”在所难免会加重某一方面偏离航线的严重性,敬请谅解!
八月二十六号到郑州去了黄河游览区,这处黄河古文化的发源地,山水树木河流建筑,给我留下骄傲也留下了抹不去的遗憾,故用拙笔把骄傲遗憾一并记述。
一。黄河母亲
提起笔写黄河二字感到厚重无比,想放下笔却无法抑止思想的张扬,因为她是母亲河,这一生不能不看,更不能不写几笔,尽管一撇一捺显得幼弱无力,但却是从黄土地上,翻滚着黄色泥浆的河流中流出的原汁原味,犹如在宣纸上用毛笔书写汉字,不管写出的汉字多么丑陋,它都比写成西文大气顺眼!
着笔写黄河无疑要先从黄河母亲下笔,因为黄河是大地的母亲河。但当我站在这尊有着千万年历史河流的“母亲”雕塑像前时,所有的敬仰全被眼前这位“母亲”的形象“掠夺”一空。
首选议论的切入点是这位“母亲”塑像的外形,因为从这座塑像外形上我一点都读不出母仪天下的气势,看不到“母亲”伟大的灵魂,感觉不到“母亲”历经万世沧桑千载峥嵘,仍能矗立中原大地与日月同辉的尊严,更遗憾的是“母亲”被安置在半山腰间的一块平坦处,人为的挖一个坑放置在里面,人造的圆坑里面看样子是应放进水的,不知什么原故里面干干的,撒落在“母亲”周围的是垃圾,还有一个清晰可见的水泵,看这景象我的联想丰富起来,真可谓触景生情,但生出的是一股股厌恶之情,当然,不是也不敢厌恶天下任何一位母亲,而是对眼前这个所谓黄河母亲塑像的厌恶,这个池子里若灌上水,放上几条黄河鲤鱼,游客们一定会赞叹池中的“莲花女”秀美婀娜,而我们的黄河母亲似乎就这样在有意无意之间被遗忘、被遗弃,游客们谁能联想到眼前这尊塑像,竟是我们一代又一代挚爱敬尊的母亲的代言人呢!
看这座塑像,我的拙见总括,点点滴滴都无法令观赏者感受出──母爱的伟大、亘古!
我的审美要求并不高,但代表抚育华夏子孙的“母亲”塑像,至少不能让人感觉是用水泥白灰修出来的吧?
黄河母亲在炎黄子孙心目中的伟大程度毋须讨论,我们用汉白玉花岗岩来雕塑她一点都不过分,若是一个农民即是用黄泥巴捏一个黄河母亲像,她在人们心目中的尊贵地位仍无法憾动,我也不会有任何微词,那是因农民的心里有“母亲”而眼前这个美其名曰的黄河母亲塑像,可以毫不遮盖的说不能代表堪称黄河母亲的一丁点。
因为,这个黄河母亲的创作者,在我看来心里根本就没有对黄河产生深刻的印象,更谈不上有“黄河母亲”的观念,这样写有人就会问我,难道眼前这个高丈余的塑像,还不如一个泥巴捏的黄河母亲像吗?
我坦诚的回答,可以这样理解,因为这个黄河母亲所处的位置非同一般,她处在世人顶礼膜拜万世敬仰的位置。
在这个位置上的母亲:她是代表自夏娃至今所有的女性;她是代表自女娲至今所有给子女遮风挡雨的母亲!
因此,我有理由要求在这个尊贵的位置上,一定是一位足以含盖古今,母仪天下的女性形象。也一定是一位炎黄子孙在她的脐下,在她的灵中能发自内心的感叹和敬仰的──母亲。
看眼前这个似莲花女的黄河母亲塑像,我想起广东常平隐贤山庄中矗立在山上的那座菩萨雕像,比黄河母亲雕像高大千万倍,菩萨何物?信者,有;不信,无;这个可有可无的传说神灵,竟然比信也有,不信也实实在在存在的母亲高大、尊贵吗!
当然,我们不能一味以物像的大小论其尊贵、卑贱与否,但大与小,质感的厚重与漂浮,却能在人们心中产生出不同的感受。世界之窗中的许多名胜建筑都是按1:100的比例建造的模型,这些模型建筑给游览者的感受仅仅是知道世界上有此物,观者有无感既并不重要,确切的说,在这种玩具似的模型前,根本生不出感叹,更无法感知天地恩情及人类力量的伟大所在!
而黄河母亲不然,她的原型我们不论何时何地都可见,黄皮肤的人群都能感受到她给予我们的恩惠,我们跋涉千山万水来瞻仰黄河母亲,是需要观后产生感想、共鸣乃至感叹,更需要对她虔诚的伏拜,但此情此景感激之情能从何而来呢?
又怎能对一个自己不认可,不知为何物的东西虔诚的伏拜呢!
我是2010年8月26号第一次站在黄河岸边,瞻望这条亘古不息的古老河流,这一天天空不时的还落下几珠雨滴,雨滴洒落在滚滚的黄河激流中,也点点飘落到这尊所谓黄河母亲的塑像上,我搀扶着年迈的母亲,在这尊代表普天之下所有女性的“母亲”像前,看最后一眼的时候,在这山林之中,在这块孕育着人类成长的神灵之地,我感知到真正的黄河母亲在雨中低语倾诉,与她为邻的炎黄二帝也在洗耳倾听,二帝听到些什么呢?
苍天知、大地知、黄河知、炎黄二帝知、我年迈的母亲知、我从年迈母亲那怨且无奈的深邃目光中也参悟出一二。
黄河母亲塑像应该是一个什么形象,不是那一个艺术家可以随心所欲能塑造出来的,要在黄河中游这个分界领,这块矗立母亲形象的圣地,让母亲的声音如咆哮的黄河之声响彻天宇,让母亲的形象如“黄河之水天上来”一般神圣,膜拜她的人,塑造她形象的人,必须要用心倾听世间千万血肉之躯母亲,在呼唤子女时的那种犹如天籁一般的声音!
二。分界岭瞭望塔
黄河从何而来又流向何方,毋须多言,地理书本上讲的一清二楚,我要说的是在这一天我登上黄河的分界塔,脚下踩住了万里奔腾黄河的分界岭。
先说分界岭,分界是把黄河的流向在此划分为上游和中游,上游止于此,中游始于此。
中国人乃至世界各国人提起黄河,无人不感叹它的悠久,它的长远,它的厚重,它奇特、它的独一无二,但分界岭处的界碑、分界瞭望塔、分界瞭望台给我感觉分量太轻了,轻到它不足以与黄河这条源远的河流扮配,它们如此的轻,无语的黄河除了给予,不会言语什么,要说的是感恩她的人。
分界碑的位置应该是正确无误,这一点勿庸置疑,说它的分量不够是指整体,主要指分界瞭望台和分界瞭望塔。
未登分界瞭望塔前我曾想,站在分界瞭望塔上俯览黄河,人类思想中无限广袤的空间感、无量的想象力、无穷待于要满足的欲望、在天上之来的黄河水被踩在脚下时,不可动摇的众山在俯视中成一堆堆小土丘、小石垒时,思想中的飞扬激情定是无法抑止、无法禁固,激发出气吞万里如虎的肝胆豪气,带给观览者无尽奋发向上的动力,使黄河的人文景观造福人类,使黄河赐福给她的子孙后代更多,这些必是分界瞭望塔应负于的功能。
但事实非也!
分界瞭望塔矗立在山顶的“制控”高点,选择用一个战争场面的词语,使因此塔无法让我联想到它是一个人文景观建筑,看上去它给人的印象是一个十足的“碉堡”那里能配称之为观望“天上之水的”的瞭望塔呢!
游览黄河之前,我特意想到分界瞭望塔,我想这个观望天下河流之首的瞭望塔,一定是以其独特的艺术构造方式存在,以此展示黄河中游的博大、富饶,但当我看到它时,失望立即涌来,尽管如此,我还是围绕塔身又仔细观看两圈,怕自己忽略或错过它已经存在的艺术点,遗憾的是我没有发现。
站在瞭望塔下,看着它矗立在群山之颠,华夏要地之间,不得不给它下一个结论:笨拙、丑陋、很丑陋!
要登到塔的高处瞭望黄河,须从塔的里面盘旋而上,从何而上从何而下对观赏者不重要,但瞭望的结果、产生的感受游览者很在意,我即亦然。在黄河中游的瞭望塔上游览者不是在赏心悦目心旷神怡,以一种人类至尊无上的高傲自豪的姿态,观赏千年奔腾咆哮的──黄河。
而是俯视由狂放无羁,恣意践踏大地、无情吞吐生灵到屈服于人类征服自然的力量之下,在人类的驾驭下造福两岸流畅的──黄河。
站在瞭望塔上,人类应以一种大气磅礡,战天斗地胜利者的无畏气势震慑脚下的黄河,傲视头顶的蓝天,充分的展示万物之灵的──人类的开拓精神。
事实上当你登上瞭望塔,非也。
而是居高临下,从塔内透过一个象碉堡射击口一样大小的窗口,窥视上苍赐予大地、赐予众生的──一条富饶的河。
游客在这种特造的狭隘的环境下,偷偷摸摸的瞧一条委婉迤逦、悬浮在大地上的一件神器。
此刻,你、我,感当何想!
此刻,你、我,慷当何慨!
我没有奢侈的要求,只是想在亲近这条大地母亲河时,能让她千年不休的旺盛生命力给予我一份与天地同峥嵘的共鸣!
但这样一个毫无灵气的原始青砖堆,锈迹斑斑的铁构架,虽然容我有余,却无法沾染黄河一丁点灵气和神韵。
我不想在这青砖堆中寻找古文明,更无意在斑斑锈迹中探寻冶炼奥秘,只想切切的在观望的这一刻把自己的灵融入黄河的魂!
透过瞭望塔上的观望口,母亲河在世人心中的万千宠幸、荣耀被涤荡一空,人类心中的诸多愿望被压抑怠尽。
站在瞭望塔上狭窄的观望口,我想起深圳停滞在盐田沙头角海滨那艘从俄罗斯买回来供参观游览的退役航母──明思克。我去游览过三次,每一次都要站在甲板的瞭望台上向大海观望许久,因为站在那里看海天一色,看海浪汹涌,看白云舒卷,豪情会涌出万千,勇气会提升百倍,剎那间到是希望狂猛的海浪打湿衣襟,呼啸的海风吹直头发。
废旧的甲板瞭望台,人文景观的黄河瞭望塔,互为参照,天地之别!
三。分界岭瞭望台
分界岭瞭望台距离瞭望塔百米左右,但瞭望台修建的到是别有一番趣味,走离瞭望塔约五十米左右,开始踏上瞭望台的路基,这是一段五十米开外由山顶向下倾斜约三十五度的水泥小道,路面经风吹和雨水冲刷显得很干净,宽一米多,两边有约一米高的水泥安全护墙,护墙上偶尔可见一两个好事的游客留下不论不类的留言,安全护墙外杂草从生,伸手可摘到未熟透的野山枣,有红的有黄的,青色的最多满山遍野,点缀着寂寥的山峰,打扮着单调的黄河。采撷一把野草花也是垂手可得,向小道的左右看,一边是深千尺的山谷,另一边是一望无际的空阔,瞭望台的位置就是这样得天独厚,站在这里可以领略到范仲淹<<醉翁亭记>>中佳句: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荫之意境。
顺着这条人造小道走完,即到瞭望台通道尽头,抬脚就踏上分界岭瞭望台,五十米很近却煞有风景。
瞭望台,一个直径两米大小的圆形站台,五十米的小道走完跨两步就可到它的正中心,遗憾的是中心有一滩污水,是污水还是某一些不卫生者的杰作不得而知,但更肮脏的东西一定是某些人所为,害得游客不得不在这两米大小范围的面积内择步选位。
瞭望台内的卫生为什么会没人负责,到这里来是收费的,这样长期下去,谁再愿光顾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呢?
我来时在机场看到有欢迎港、奥、台、粤到河南投资的标语,这些商界精英他们都有一眼看破玄机的老辣眼光,若他们到黄河游览区,会不会对他们或多或少的产生负面影响呢?
由此我想,一个知名度高的人文景点,它就是当地政治经济的前沿开放口,不单单是要有其独特的一面来吸引人,它基本的配套设施也应该是健全、领先,丹霞山亦如此。
不管脚底下如何,都抑止不住我登台暸望黄河全貌的欲望。
俯览黄河是从右向左逐渐向内靠拢,横断拦截在我眼前,看着黄河我感觉不到诗人李白那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其意其情其境。
在瞭望台上根本看不到河水的奔流,河水、河床、河岸是组成一块不动的固体进入视线,因此,感性上黄河之中天上来的水已经不存在,那黄泥浆色的水已经跟河床、河岸、大地融为一体,这种独一无二的河水颜色,被炎黄子孙世世代代所钟爱所亲近,是因为,这河水的颜色和他们的皮肤是同一种色泽。
从广东来郑州的途中,在高空我特意留心观看地面上的河流、湖泊,那一天晴空万里,我的方位感不强,分不清所看到的是那一条河流,那一个湖泊,但它们在日光下是银白色的,像锡炉里熔化的纯净锡水,鼓腾腾的,珵亮银白,悬浮着,好像要从容器中溢出,我估计快到郑州时,问空姐刚才看到的那银白色的是不是黄河,她摇摇头,我猜想也不是。
如果是,黄河就显示不出她的与众不同。
此时,我在瞭望台上看到的黄河不是动态的,看上去是一种绝对的静止,如果把那些桥梁、渡船抛开,蜿蜒曲折的黄河,似平原上待播种的麦田,平平的,酥酥的,软软的,一条泥黄色的带子从遥远处来,又延伸向无限的远方,一如炎黄子孙,从远古而来,又走向未来。
遥望黄河,她与众不同的是跟大地彻底的融为一体,可以说她是河流、是河水、是泥浆、是沙土、甚至是肥沃的土地。
大地上一体多元化的河流,只有这条──黄河。
居高临下观望着地球上,唯一地面之上流动的河流,怀古缅远之情悠然而生,情不自禁迈步跨向前一步,这一步却给我带来极大的惶恐不安。
不安的收回迈出的脚步、收回随目光奔放的思想,扫视眼下却令我惊恐不已。
圆形瞭望台的正前方,竟然有一处一尺宽的地方无安全护墙,若从五十米的高处快速跑下来,到此处止不住脚步,就会直接奔向千尺深的山谷,等待命运的多半是非死即残。
顷刻之间,昂然的情趣全被抹煞。
四。治水工具
在黄河游览区,在黄河的左边矗立一个像“人民英雄纪念碑”一样的“石碑”它的高大雄伟使它周围的一切都显得渺小,它与黄河有渊源吗?
我远远的看到它,问导游此为何物?
导游曰:大禹治水的工具。
华夏第一个王朝萌芽的缔造者、华夏唯一一位以治水而威名天下的帝王、华夏唯一带领子民驾驭了狂虐黄河的英雄──大禹,他所用的治水工具就在眼前,能不看吗!
在走向大禹治水工具的不远路程中,我不停的思考,这样一个壮观的庞然大物,至少要缩小几千倍人类才能运用自如,即便是人类处在还没有完全走出蒙昧、略带野蛮的旧石器时代。
要看的是旧石器时代的工具,脚下通往它的路也一如旧石器时代原始、古老、荒芜,这一段可以说是没有路,游客踩过形成的一条自然小径,荒草从生,野虫飞爬,因前几天阴雨不断小路泥凝不堪,就是今天仍时不时有雨点飘过,这路段难道是有意引发游客的思想驰向远古吗?
如果是晴天,步行到这件古老的治水神器前,一定先要掸一掸身上的泥土,才能仰望这沉静中隐含着几多悲怆、几多喜悦的治河神器。
不管阴晴都需要行如此的艰辛路段,才能来仰望这根黄河的“定河神针”这是不是对先人的一种大不敬呢!还是忽略了这段道路的修建呢?
面对先人治理河水的工具,背向奔流不息咆哮的黄河,在岸与河之间走动着游客,从这场面看到什么呢?
使这旧石器时代的工具向当代人展示它的古老,还是在向新石器时代的工具标本炫耀自己的先进呢!
它被原始的放大几千倍矗立黄河岸边,是震慑黄河的狂澜吗?
是追念先人的伟绩,还是招揽游客呢?
这些都是也许都不是,不管是与否,始创者究竟想让游客看到什么,思想些什么呢?
这个旧石器时代的工具,我猜想是仿照考古发现照原样放大制作的,否则绝无如此笨重之理,原始到毫无创意。
瞻望它,不看文字说明,不听解说,很难猜到它是什么。
当从旁边一小块黑色的牌子上了解到为何物时,竟然无一点肃然起敬之感,无一丝追念先人之意,何故?
此物,无寓意!
临黄河,触摸到远古,竟无憾叹,孰是孰非?
一个毫无创意的艺术品,放到黄河游览“展厅”刺眼耀目的位置,结果可想而知。
至此,我想起虎门镇中心的一件塑雕艺术作品,看上去分明是一根折断的大烟枪,但它不是原始的仿造,而是艺术的提炼、加工、创造,让人过目不忘,观望者并能立即联想起英雄禁烟的悲壮一幕
至此,我又想起深圳观澜镇中的许多牌坊上面的汉字,那文字显现在视线中是一种艺术,尽管人人皆知它是古文字的翻版,但无法抹去在视觉上它带给人们美的享受,它远远超出简单的标示地名的功能
黄河游览区,这块人类古文明的摇篮地,却很缺少这些创意!
几个小时走马观花的游览,根本不能深入透彻的了解黄河游览区某一时代、某一阶段的人和物,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它的来龙去脉,它的功过是非,只能带着个人无法遗弃的偏见,对粗糙的所见所闻进行逻辑性概括,但这种有目的性的“提纯”在所难免会加重某一方面偏离航线的严重性,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