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里的情词之弹一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一品小说 www.epshu.com,最快更新东风染碧树文集最新章节!
唐诗以豪迈著称,宋词以缠绵见长。
词这种诗歌形式,起源于隋唐五代。当时被称为“曲子”或“曲子词”是依照乐曲的节拍采用长短句,主要用于应歌,本是随同隋唐燕乐的流行而兴起的一种音乐文艺。词作为一种音乐文艺,它主要通过声乐传播,这就需要得到社会各阶层包括中下层的热烈回应,方能广为传唱,风靡一时。我想这就与现在的流行音乐差不多少,必须有无数歌迷为之捧场,否则一首歌是怎样也红不起来的。
宋词的兴起也正是契合了当时人们的心理,摹美景抒柔情,甚至于书写壮志指点江山,柔则柔到极处,豪则豪到顶点,丽则丽到极致,有雅有俗,雅俗共赏。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词在宋代空前兴盛起来,成为独步宋代文坛的文艺形式。而宋词或婉约,或豪放,或慷慨,或低徊,无不张显着个性,无不注入深深的个人情感。我想词比诗更能感人的地方也正因为在词中加入了更多的感情因素。情往往是藏在文字中的最能打动人的东西,好比是一首词的灵魂。宋词中有很多名篇都是描写的爱情话题,这也正是因为以情动人的原因。爱情是古今中外一切文学作品的主要题材,是经久不衰的内容。宋词里的爱情很少能说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更像电影中的一个特写镜头,但就是这样的一个精彩片断,往往更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因为它给人们留下更多空白,可以让人们通过自己的想像去补充。
每一首成功的爱情词都有自身的出众之处,这就如一朵朵娇美的花儿,虽说品种不同,形态各异,但都很漂亮,各有特点。宋词的大花园中何其繁茂,争奇斗艳的名葩就不计其数。读宋词时,总是沉浸于其中留连忘返,那字里行间透出的芬芳往往萦绕于心,久久不肯散去。这里我随意采撷一朵,就是寇准的踏莎行春色将阑。
原词是这样的:
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画堂人静雨濛濛,屏山半掩余香袅。
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尘满慵将照。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
这首词应该更象电影中的一个场景,画面描绘非常到位,既有全方位的场景描写,又有细致入微的景物刻画,不但画面清晰,声音描摹形象,而且移情入景,情景交融,好一幅仕女倚楼相思图!
在暮春时节的一个烟雨濛濛的日子里,女主人百无聊赖,满腹心事找不到人倾诉,独自倚楼伤怀。无论在文学作品中还是在现实中,雨好像都是伤情的诱因,点点雨滴就如人的眼泪,一颗颗从天而落,总会让感伤的人更痛心。在这样一个丝雨细如愁的场景中,女主人眼看着春天就要离自己远去了,曾经娇美的朵朵花儿已被雨打风吹去!春的离去怎不让人想到红颜易老?自己曾经如花的容颜也将在这时间的流逝中一天天凋零!“春色将阑”春将去,春将去!那清脆的鸟啼似乎也随着青光的消逝而透出了苍桑,入耳再也不是良辰美景时的百媚千娇了。女主人的目光掠过远方,只见无边无际的绿已逐尽了芳踪,心中对春的留恋与伤感越发浓重。收拢目光,细看楼前的梅树,早已是红英落尽,再也看不见春日的满树繁花,小小的青梅已从枝叶间探出头来,似在无言地告诉女主人春已随落花流水远去了,任多么伤情的心也挡不住时间的脚步!
看楼外,春的离去让女主人伤心欲绝,而楼内呢?却是“画堂人静雨濛濛,屏山半掩余香袅”本来就幽静的画堂,在满天烟雨的映衬下,更显出了无限凄清,而半掩的绣屏遮住了兰香,只见袅袅香烟萦绕在堂内,让这安静的画堂平添了几许凄迷与悲凉。想当初男主人没有离去时,这精美的画堂该是何等快乐的地方!两情缱绻,比翼齐飞,可以一起吟风咏月,一起弄墨调丹。只是此际人去楼空,睹物思人,更让人愁肠百结。这烟雨濛濛中的画堂,这余香袅袅中的屏山,物是人非,情怀难遣,怎不让女主人悲从中来?
昔人已去,所有说过的话都如石沉海底,正是“密约沉沉”“海誓山盟言犹在,奈何却有别离时”一切都是人意无法改变的,哪怕再不情愿,哪怕还有太多的理由,时空的阻隔都让一切变得虚幻!不能牵手,没有音信,心爱的人现在何方?如果女主人生活在现代,有了信息高速,两地分离的恋人还可以凭借现代化通信手段来慰藉相思,而在遥远的古代,不能相守的两个人除了用想像来安慰自己,还能有什么办法?所以那离别的情更切,恨更深。因为“密约沉沉”更觉得“离情杳杳”长久没有音信,让曾经的感情都变得渺茫起来。虽说“密约”仍在,但什么时候才能聚首?这看不见希望的守候怎么不让女主人终日恹恹,慵于梳妆?都说“女为悦己者容”爱人早已离去,自己的容颜又有谁能怜惜?对镜只能伤情,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镜中的自己一天天变老,还不如自欺欺人!让它“菱花尘满”!对爱人的刻骨思念,深深感情,只在“慵将照”三字中就表露无遗,因为心爱的人不在,才没心思梳妆,自己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让爱人喜欢,没有了欣赏自己的爱人,自己所做的还有什么意义?情切切,意真真“菱花尘满慵将照”直让闻者落泪。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因为情重,才会思深。女主人倚楼而望,恨青光易逝,容颜易老,而心上人却音信茫茫,何日是归期?花儿谢了可以再开,春天走了可以再来,而人的青春呢,一旦不在了,却再也不会回来!想到自己遥遥无期的等待,可能真的要等到“鬓发染白霜”怎么不“黯然销魂”?而这深深的相思、无尽的离愁又能向谁诉说?只能是“倚楼无语欲销魂”心中有苦不能言,所有的痛只能默默承受!这愁这恨就如“长空黯淡连芳草”一样,没有尽头,真的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这芳草连天的画面,形象地揭示出女主人缠缠绵绵无穷无尽的相思。
整首词通过暮春时节,女主人倚楼而望的画面,表现了一种深深的思念之情。全词以情写景,景皆带情,情思缠绵,虽只是一个画面,但极具表现力,让我们看到了一幅仕女相思的图画,让我们读到了一颗为爱而跳动的心。虽然时间早已流逝,这画面早已让时间雨打风吹去,但这唯美的感情,却永驻人间,让每一个读者都为之动容,为之感动。
唐诗以豪迈著称,宋词以缠绵见长。
词这种诗歌形式,起源于隋唐五代。当时被称为“曲子”或“曲子词”是依照乐曲的节拍采用长短句,主要用于应歌,本是随同隋唐燕乐的流行而兴起的一种音乐文艺。词作为一种音乐文艺,它主要通过声乐传播,这就需要得到社会各阶层包括中下层的热烈回应,方能广为传唱,风靡一时。我想这就与现在的流行音乐差不多少,必须有无数歌迷为之捧场,否则一首歌是怎样也红不起来的。
宋词的兴起也正是契合了当时人们的心理,摹美景抒柔情,甚至于书写壮志指点江山,柔则柔到极处,豪则豪到顶点,丽则丽到极致,有雅有俗,雅俗共赏。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词在宋代空前兴盛起来,成为独步宋代文坛的文艺形式。而宋词或婉约,或豪放,或慷慨,或低徊,无不张显着个性,无不注入深深的个人情感。我想词比诗更能感人的地方也正因为在词中加入了更多的感情因素。情往往是藏在文字中的最能打动人的东西,好比是一首词的灵魂。宋词中有很多名篇都是描写的爱情话题,这也正是因为以情动人的原因。爱情是古今中外一切文学作品的主要题材,是经久不衰的内容。宋词里的爱情很少能说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更像电影中的一个特写镜头,但就是这样的一个精彩片断,往往更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因为它给人们留下更多空白,可以让人们通过自己的想像去补充。
每一首成功的爱情词都有自身的出众之处,这就如一朵朵娇美的花儿,虽说品种不同,形态各异,但都很漂亮,各有特点。宋词的大花园中何其繁茂,争奇斗艳的名葩就不计其数。读宋词时,总是沉浸于其中留连忘返,那字里行间透出的芬芳往往萦绕于心,久久不肯散去。这里我随意采撷一朵,就是寇准的踏莎行春色将阑。
原词是这样的:
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画堂人静雨濛濛,屏山半掩余香袅。
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尘满慵将照。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
这首词应该更象电影中的一个场景,画面描绘非常到位,既有全方位的场景描写,又有细致入微的景物刻画,不但画面清晰,声音描摹形象,而且移情入景,情景交融,好一幅仕女倚楼相思图!
在暮春时节的一个烟雨濛濛的日子里,女主人百无聊赖,满腹心事找不到人倾诉,独自倚楼伤怀。无论在文学作品中还是在现实中,雨好像都是伤情的诱因,点点雨滴就如人的眼泪,一颗颗从天而落,总会让感伤的人更痛心。在这样一个丝雨细如愁的场景中,女主人眼看着春天就要离自己远去了,曾经娇美的朵朵花儿已被雨打风吹去!春的离去怎不让人想到红颜易老?自己曾经如花的容颜也将在这时间的流逝中一天天凋零!“春色将阑”春将去,春将去!那清脆的鸟啼似乎也随着青光的消逝而透出了苍桑,入耳再也不是良辰美景时的百媚千娇了。女主人的目光掠过远方,只见无边无际的绿已逐尽了芳踪,心中对春的留恋与伤感越发浓重。收拢目光,细看楼前的梅树,早已是红英落尽,再也看不见春日的满树繁花,小小的青梅已从枝叶间探出头来,似在无言地告诉女主人春已随落花流水远去了,任多么伤情的心也挡不住时间的脚步!
看楼外,春的离去让女主人伤心欲绝,而楼内呢?却是“画堂人静雨濛濛,屏山半掩余香袅”本来就幽静的画堂,在满天烟雨的映衬下,更显出了无限凄清,而半掩的绣屏遮住了兰香,只见袅袅香烟萦绕在堂内,让这安静的画堂平添了几许凄迷与悲凉。想当初男主人没有离去时,这精美的画堂该是何等快乐的地方!两情缱绻,比翼齐飞,可以一起吟风咏月,一起弄墨调丹。只是此际人去楼空,睹物思人,更让人愁肠百结。这烟雨濛濛中的画堂,这余香袅袅中的屏山,物是人非,情怀难遣,怎不让女主人悲从中来?
昔人已去,所有说过的话都如石沉海底,正是“密约沉沉”“海誓山盟言犹在,奈何却有别离时”一切都是人意无法改变的,哪怕再不情愿,哪怕还有太多的理由,时空的阻隔都让一切变得虚幻!不能牵手,没有音信,心爱的人现在何方?如果女主人生活在现代,有了信息高速,两地分离的恋人还可以凭借现代化通信手段来慰藉相思,而在遥远的古代,不能相守的两个人除了用想像来安慰自己,还能有什么办法?所以那离别的情更切,恨更深。因为“密约沉沉”更觉得“离情杳杳”长久没有音信,让曾经的感情都变得渺茫起来。虽说“密约”仍在,但什么时候才能聚首?这看不见希望的守候怎么不让女主人终日恹恹,慵于梳妆?都说“女为悦己者容”爱人早已离去,自己的容颜又有谁能怜惜?对镜只能伤情,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镜中的自己一天天变老,还不如自欺欺人!让它“菱花尘满”!对爱人的刻骨思念,深深感情,只在“慵将照”三字中就表露无遗,因为心爱的人不在,才没心思梳妆,自己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让爱人喜欢,没有了欣赏自己的爱人,自己所做的还有什么意义?情切切,意真真“菱花尘满慵将照”直让闻者落泪。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因为情重,才会思深。女主人倚楼而望,恨青光易逝,容颜易老,而心上人却音信茫茫,何日是归期?花儿谢了可以再开,春天走了可以再来,而人的青春呢,一旦不在了,却再也不会回来!想到自己遥遥无期的等待,可能真的要等到“鬓发染白霜”怎么不“黯然销魂”?而这深深的相思、无尽的离愁又能向谁诉说?只能是“倚楼无语欲销魂”心中有苦不能言,所有的痛只能默默承受!这愁这恨就如“长空黯淡连芳草”一样,没有尽头,真的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这芳草连天的画面,形象地揭示出女主人缠缠绵绵无穷无尽的相思。
整首词通过暮春时节,女主人倚楼而望的画面,表现了一种深深的思念之情。全词以情写景,景皆带情,情思缠绵,虽只是一个画面,但极具表现力,让我们看到了一幅仕女相思的图画,让我们读到了一颗为爱而跳动的心。虽然时间早已流逝,这画面早已让时间雨打风吹去,但这唯美的感情,却永驻人间,让每一个读者都为之动容,为之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