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读书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一品小说 www.epshu.com,最快更新丁巴达吉文集最新章节!
记起不读书已经许多日子了,不由的心惊起来,怀疑自己的是否真的连面貌也变的厌恶可憎了。不知什么人说过这样的话;假如什么时候我想要读书,我就干脆自己去写一本。说的倒是豪爽,可这样的意见,我是万万不敢苟同的。也可能是我自己写不出一本书的缘故,但主要的原因我看还是,以前无数个日子读书的愉悦经历实在给我种下了太美好的印象。如同抽过的好烟,喝过的好酒,那时的滋味尚停留在我的所有感觉器官上,在舌尖上,在心田,在一切细微的神经末梢,哪怕凭空的记起来,也是立马的感到了当时的温暖与快感。
读书是从林语堂的一本吾国与吾民开始的,记得那还是初中一年级。当时的图书市场还远远不如今日的繁荣,但也是已经有些早期的做图书的人,眼光敏锐,意识超前,那是80年代的末期吧,或许还跟当时的潮流有关系,在一些特别不起眼的小书摊上,我曾看见过许多的书,比如尼采叔本华萨特的大量著作,当然我对于那些书还未产生一些的兴趣,只是偶然翻起吾国一书的时候,马上就被其中的内容与文字给深深的吸引住了。那本书也开始了我从此以后的长久的读书的经历。
我永远也忘不了其中的一个句子:(大意)我想要写一本诸如希腊人喜欢的对话式的书本,比如谈话从某一处开始,然后继续下去,在忽然意想不到的地方,或许岔开话题,就其中的一个细枝末节大谈特谈,也许进行了许多页,再回转到原先的地点继续原先的话题。就象一个放学回家的小孩子,并不沿着熟悉的大道,而是翻过几个小山,翻过几道篱笆,从后院跳到母亲的厨房里,给她一个别样的惊喜。。这样的话太让一个十几岁的少年激动了,至今我还认为这段文字是我所读过的最优美的文字之一。而且其中牵涉到的那种思路,迄今还在影响着我讲话与做事的方式。
一个正处于成长期的孩子,对于这个世界的认识刚刚开始,或许已经掌握了一些简单朴素的知识,但是最缺乏的还是一条线索,一条把自己已经知道的知识串接成一条美丽整齐的项链的线索。而林的书刚好给了我这样一个美妙的丝线,细软而舒服。正如他在书中提到的,感动读者的并非是作者的丰富的知识与渊博的见解,而是自己的知识成为了一个体系,从原先的细碎零落的状态,在作者的帮助下,成为了一个明显可见的宏伟的建筑。林的书,对于中国中国人的各样的分析见解,虽然不尽然对吧,但那大量的直指人心却不要求读者 有多少高深学问为阅读基础的风格,一个孩子的求知欲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也在他建立人生观的路上,种下了不小的影响。之后的许多年,我都一直希望我的一生就象作者那样度过,甚至在后来读到鲁迅的时候,带有部分的抵触反感情绪,也有林的原因在内的。
从那本书起,我一直到大学,读书的习惯再也没有停下。初中还读了一些浅显的富有浪漫气息的书,如当时非常流行的罗兰小语,贾平凹的一些散文等等。到了高中,一直在读国外的名著,对于中国的文学,倒很少的看了。想起来,原因可能有两个吧。当时已经知道了鲁迅,记得他在一篇文章里写道:中国人的书,读了,叫人沉静下来,不想做事。外国的书,就算是悲观的,读完了,仍然叫人有做些事情的愿望。所以中国人的书,不读也罢。我还是一个高中生,无限的前途还摆放在我的面前,当然是想做些事情了,于是或许受了他的无意的影响,也就干脆不读中国的书了。另外我老在想,读书吧,在我这样还未能自己判断分明的时候,最好还是寻找些已经经过时间众人验证为经典的作品,于是对于当代的作品,更加的是象畏惧虎狼一样的,不敢轻易的去读了。这个时期我读的书中,给我影响最深的恐怕就是雨果的悲惨世界了吧,我深深的为之吸引,就连夜里的时候,也是甜甜的枕着其中的优美的文字与浪漫奇丽的情节睡去。之后我几乎读遍了我所能够找到一切雨果的小说作品。每一部都让我激动万分,我从来没有想过,一个人写下的文字居然会有如此的力量,也是雨果的书,让我开始相信这世上确有一些与常人不同的天才。我当时甚至在想:将来的一天,我要写小说的话,一定要仿效雨果的风格,一章写散文似的评论杂见,一章再写小说的情节本身,而且结合成一体,让两部分谁也离不开谁。这样的梦想已经十多年了,我什么时候才能把它变成真实呢?
大学的时候,有两本书格外的值得一提,也是在我心目中可与雨果的书相比较的。一本是亨利。弥勒的北回归线,另外一本是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实际上要列一个好书的单子,我也是十分为难的,比如要舍弃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也是叫人难受的事情,但非要列两本的话,只好忍痛割爱了。关于百一书,其实推崇的人实在太多了,它一度被认为是影响中国作家最深远的一本书,象现在许多成名的作家,很多的都带了百中的影子,魔幻色彩的滥用,已然让许多的人反感了。可是我还要说这是一本又让我大吃一惊的书,我发现了世上的天才不止一个,而且天才的样子也大相迥异。我对那本书的迷恋也达到了极致,无论何时,只要我拿起那本书,也无论从哪一页开始读起,都会情不自禁的一直的读下去。我以为我对那本书的爱恋恐怕世上再也找不到第二人了吧,可是当后来我知道,就有比我还厉害的人物,居然在逐字逐句的抄写那本书,我只能感到惊诧了。
北回归线一书,也是让我愈加的相信天才的存在,也让见识到了文学的多样化。实在的讲,北让我第一次想到了真的文学应该是怎样的。我在同一个假期里三次读那本书,我知道了人的不易与人面临的无限的可能性,我隐约的感到了生活二字的含义。其中一些句子,我还记忆犹新:i have no money,i have no hope ,i have no future,i am the happiest man alive。(我没钱,没有希望,没有未来,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男人)。这样的表述是如此的震撼人心,在前面的原因与后面的结果之间,居然连一个小小的“但是”(but)也没有,似乎一切是如此的顺理成章。活着是如何的一种状态,在这样的表达下,真的引人深思。
就这么,读书一直陪伴我走了这么多年的光阴,也一直的感到高兴。快乐的时候,读书是牛奶里的鸡蛋,幸福中间的幸福;烦恼的时候,读书是你永远忠诚的朋友,对你不弃不舍,给你力量与安慰;雪夜雨夜月夜黑夜,暖暖的灯光下读书,那种沉静而且沉浸在无数前人同样的思想欢乐烦恼中间的悄然动容思接万里的乐趣,有什么可以相比。
上班了,开始慢慢的疏远起读书来,总是觉得太忙,太累,卫生间里放着的那几本书,都快半年了,还没看完。茶几上,床头的书,都要积起灰尘了,还是没读呢。心里不免的生气起来,想我怎么都变成这样的人了。难道就要天天的在饭桌上,麻将桌上继续混去我最年轻的光阴吗?就这么懊悔,也是有些用处的,于是开始有意的看一页算一页吧,既然工作应酬不能留给我整段的时间,我就利用零头的时光吧,就在等人的间当,睡觉前的十几分钟,我又开始了读书的过程,行动与不行动就是不一样,一本聂鲁达的诗集我看了几乎三遍了。我又发现了新的令我动心的文字,比如这样一句:我多么想爱情的滋味撒遍全身,我多想每走一步都有春天,我只不过把自己的双手卖给了忧伤,现在把你的吻给我。多好的文字呀,不读书的话,我岂不是要错过了。所以还是继续把读书进行下去吧。
2004。11。8
记起不读书已经许多日子了,不由的心惊起来,怀疑自己的是否真的连面貌也变的厌恶可憎了。不知什么人说过这样的话;假如什么时候我想要读书,我就干脆自己去写一本。说的倒是豪爽,可这样的意见,我是万万不敢苟同的。也可能是我自己写不出一本书的缘故,但主要的原因我看还是,以前无数个日子读书的愉悦经历实在给我种下了太美好的印象。如同抽过的好烟,喝过的好酒,那时的滋味尚停留在我的所有感觉器官上,在舌尖上,在心田,在一切细微的神经末梢,哪怕凭空的记起来,也是立马的感到了当时的温暖与快感。
读书是从林语堂的一本吾国与吾民开始的,记得那还是初中一年级。当时的图书市场还远远不如今日的繁荣,但也是已经有些早期的做图书的人,眼光敏锐,意识超前,那是80年代的末期吧,或许还跟当时的潮流有关系,在一些特别不起眼的小书摊上,我曾看见过许多的书,比如尼采叔本华萨特的大量著作,当然我对于那些书还未产生一些的兴趣,只是偶然翻起吾国一书的时候,马上就被其中的内容与文字给深深的吸引住了。那本书也开始了我从此以后的长久的读书的经历。
我永远也忘不了其中的一个句子:(大意)我想要写一本诸如希腊人喜欢的对话式的书本,比如谈话从某一处开始,然后继续下去,在忽然意想不到的地方,或许岔开话题,就其中的一个细枝末节大谈特谈,也许进行了许多页,再回转到原先的地点继续原先的话题。就象一个放学回家的小孩子,并不沿着熟悉的大道,而是翻过几个小山,翻过几道篱笆,从后院跳到母亲的厨房里,给她一个别样的惊喜。。这样的话太让一个十几岁的少年激动了,至今我还认为这段文字是我所读过的最优美的文字之一。而且其中牵涉到的那种思路,迄今还在影响着我讲话与做事的方式。
一个正处于成长期的孩子,对于这个世界的认识刚刚开始,或许已经掌握了一些简单朴素的知识,但是最缺乏的还是一条线索,一条把自己已经知道的知识串接成一条美丽整齐的项链的线索。而林的书刚好给了我这样一个美妙的丝线,细软而舒服。正如他在书中提到的,感动读者的并非是作者的丰富的知识与渊博的见解,而是自己的知识成为了一个体系,从原先的细碎零落的状态,在作者的帮助下,成为了一个明显可见的宏伟的建筑。林的书,对于中国中国人的各样的分析见解,虽然不尽然对吧,但那大量的直指人心却不要求读者 有多少高深学问为阅读基础的风格,一个孩子的求知欲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也在他建立人生观的路上,种下了不小的影响。之后的许多年,我都一直希望我的一生就象作者那样度过,甚至在后来读到鲁迅的时候,带有部分的抵触反感情绪,也有林的原因在内的。
从那本书起,我一直到大学,读书的习惯再也没有停下。初中还读了一些浅显的富有浪漫气息的书,如当时非常流行的罗兰小语,贾平凹的一些散文等等。到了高中,一直在读国外的名著,对于中国的文学,倒很少的看了。想起来,原因可能有两个吧。当时已经知道了鲁迅,记得他在一篇文章里写道:中国人的书,读了,叫人沉静下来,不想做事。外国的书,就算是悲观的,读完了,仍然叫人有做些事情的愿望。所以中国人的书,不读也罢。我还是一个高中生,无限的前途还摆放在我的面前,当然是想做些事情了,于是或许受了他的无意的影响,也就干脆不读中国的书了。另外我老在想,读书吧,在我这样还未能自己判断分明的时候,最好还是寻找些已经经过时间众人验证为经典的作品,于是对于当代的作品,更加的是象畏惧虎狼一样的,不敢轻易的去读了。这个时期我读的书中,给我影响最深的恐怕就是雨果的悲惨世界了吧,我深深的为之吸引,就连夜里的时候,也是甜甜的枕着其中的优美的文字与浪漫奇丽的情节睡去。之后我几乎读遍了我所能够找到一切雨果的小说作品。每一部都让我激动万分,我从来没有想过,一个人写下的文字居然会有如此的力量,也是雨果的书,让我开始相信这世上确有一些与常人不同的天才。我当时甚至在想:将来的一天,我要写小说的话,一定要仿效雨果的风格,一章写散文似的评论杂见,一章再写小说的情节本身,而且结合成一体,让两部分谁也离不开谁。这样的梦想已经十多年了,我什么时候才能把它变成真实呢?
大学的时候,有两本书格外的值得一提,也是在我心目中可与雨果的书相比较的。一本是亨利。弥勒的北回归线,另外一本是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实际上要列一个好书的单子,我也是十分为难的,比如要舍弃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也是叫人难受的事情,但非要列两本的话,只好忍痛割爱了。关于百一书,其实推崇的人实在太多了,它一度被认为是影响中国作家最深远的一本书,象现在许多成名的作家,很多的都带了百中的影子,魔幻色彩的滥用,已然让许多的人反感了。可是我还要说这是一本又让我大吃一惊的书,我发现了世上的天才不止一个,而且天才的样子也大相迥异。我对那本书的迷恋也达到了极致,无论何时,只要我拿起那本书,也无论从哪一页开始读起,都会情不自禁的一直的读下去。我以为我对那本书的爱恋恐怕世上再也找不到第二人了吧,可是当后来我知道,就有比我还厉害的人物,居然在逐字逐句的抄写那本书,我只能感到惊诧了。
北回归线一书,也是让我愈加的相信天才的存在,也让见识到了文学的多样化。实在的讲,北让我第一次想到了真的文学应该是怎样的。我在同一个假期里三次读那本书,我知道了人的不易与人面临的无限的可能性,我隐约的感到了生活二字的含义。其中一些句子,我还记忆犹新:i have no money,i have no hope ,i have no future,i am the happiest man alive。(我没钱,没有希望,没有未来,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男人)。这样的表述是如此的震撼人心,在前面的原因与后面的结果之间,居然连一个小小的“但是”(but)也没有,似乎一切是如此的顺理成章。活着是如何的一种状态,在这样的表达下,真的引人深思。
就这么,读书一直陪伴我走了这么多年的光阴,也一直的感到高兴。快乐的时候,读书是牛奶里的鸡蛋,幸福中间的幸福;烦恼的时候,读书是你永远忠诚的朋友,对你不弃不舍,给你力量与安慰;雪夜雨夜月夜黑夜,暖暖的灯光下读书,那种沉静而且沉浸在无数前人同样的思想欢乐烦恼中间的悄然动容思接万里的乐趣,有什么可以相比。
上班了,开始慢慢的疏远起读书来,总是觉得太忙,太累,卫生间里放着的那几本书,都快半年了,还没看完。茶几上,床头的书,都要积起灰尘了,还是没读呢。心里不免的生气起来,想我怎么都变成这样的人了。难道就要天天的在饭桌上,麻将桌上继续混去我最年轻的光阴吗?就这么懊悔,也是有些用处的,于是开始有意的看一页算一页吧,既然工作应酬不能留给我整段的时间,我就利用零头的时光吧,就在等人的间当,睡觉前的十几分钟,我又开始了读书的过程,行动与不行动就是不一样,一本聂鲁达的诗集我看了几乎三遍了。我又发现了新的令我动心的文字,比如这样一句:我多么想爱情的滋味撒遍全身,我多想每走一步都有春天,我只不过把自己的双手卖给了忧伤,现在把你的吻给我。多好的文字呀,不读书的话,我岂不是要错过了。所以还是继续把读书进行下去吧。
2004。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