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地方叫德清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一品小说 www.epshu.com,最快更新甸甸文集最新章节!
“县因溪而尚其清,溪亦因人而增其美,故号德清。”这是宋代的葛应龙在左顾亭记里面说到的一句话。我以前就读到过这句话,存着一疑:一县因溪之清者,无以计数;一溪因人而美者,亦无以计数,何以独独将此地名之为“德清”?当然,问号一闪而过,便淡了。
莫干山国际登山旅游节开幕前夕,我到了德清。那个已经淡去的问号就在我去德清的途中复又清晰起来,便生出一种要把问号改成叹号的想法来。其实,把问号改成叹号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曾多次在这个想法之下败北。故这样的想法产生之后,我也不作太多的理会,因我知道期望太高失望也大,一切还是随缘的好。
这确是一次令人欣喜的安排!几乎每天都在乡间游走。头一天,参观了武康市容之后,就进了陆氏中医博物馆。这是私人博物馆,为陆有仁先生所创。我曾参观过不少中医或中药博物馆,规模不能说不大,藏品不能说不丰富,但象陆先生这样私营的博物馆,实属首次相遇。我对中医的“望、闻、问、切”怀有深情,平时看病,爱去中内科,觉得,中医看病,温文儒雅,一阵望、闻、问、切之后,就耐心地开处方,药名都好听:肉苁蓉百合,天门冬防风。益母草熟地,使君子当归。陆先生不光收藏中草药及许多古物,还亲自坐堂把脉,医德好,医术也高。治乙肝之病,名闻遐迩。其创业事迹可以写成一部厚厚的书了,非我这样三言两语所能道尽。
赵孟兆页跟湖州有关系,我是知道的。但他的墓在德清,倒是第一次得知。洛舍乡东衡村,有赵孟兆页之墓。但凡名人之墓,均为后人重加修葺过的,看上去整洁气派。赵氏的墓有些不同,作原始面貌状存世。墓前有石人石马,浅缓的台阶铺张上去,有一宽阔平台,有石碑。墓基范围不算小了,坟上草青黄。坟墓四周有竹木花树之属。鸡鸣之声从竹林间传来,倒见出这方土地的清净来。赵氏的墓选在这里,确实不错。耕读都方便,很少有乱人耳目的东西。故东衡村出了陈景超先生这样的乡间贤达就不足为奇了。我们在拜访赵氏墓地时,陈先生便早早在那里迎候了。他是以农民藏书家而闻名的。因了职业的缘故,我对陈先生的藏书自然是欲一睹为快的。我在藏书楼谋职多年,对书尤其是线装书有一种很深的感情。坐在陈先生有些清寒的家里,喝着德清著名的烘豆茶,吃着陈先生特地为我们准备的点心(玉米与糯米糅合而成,不知称何名),伴着那一厨厨散发着香味的藏书,感觉回到了古代,回到了亦耕亦读的书生生涯。就想:赵孟兆页先生生前有没有过过这种生活?他择墓地于此,想必也心仪乡间的耕读岁月吧?陈景超先生不仅仅是藏书,还写书。将他的书排列出来,有许多本。陈先生把他的书房称作“寒瘦斋”细想之下,倒也不无道理。他的家除了丰富的藏书及一台冰箱之外,更无值钱的物事了。让人想起古代的那个颜回,就是孔子的那个穷学生“居陋巷不改其乐”陈先生跟颜回相比,可以说富有多了,然跟现代的富有者比(指物质),那就不好说了。不过,我们无法从陈先生的脸上看出丝毫的失意与消殆,他说着话,做着事,给人的感觉是昂扬与充实。乐己所乐,方为上乐。爱书写书,无怨无悔。对于这位寒瘦斋主来说,书是他的粮食,他靠书取暖,靠书纳凉,他也靠书做一生清寒的长长注脚。这个注脚让我长久地感动着。
第二天,走访了残庐泉币室。说实话,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古今中外的钱币。190多个国家的金属货币和205个国家的各种硬币、纸币、银币、纪念币、古代钱币,尤其是各个朝代的古钱、货币与种种纸钞,令人眼界大开。程十发、朱关田、丰一吟、郭仲选、顾锡东、宋宝罗等名家看了这个收藏馆之后,深为残庐泉币室主人韦秀程先生的精神所感动,纷纷为其作画或留下书法墨宝,有人感叹:“太不容易了”!钱币爱好者,如果不到残庐泉币室去看看,会遗憾的。我对于钱币完全是外行,不过,外行有外行的好处,那就是叹为观止之余,被深深地感动,感动
正当我赞叹德清贤人之多时,我见到了久闻大名的欧阳习庸先生。大学时代,我念的是历史,但同时也在中文系旁修民间文学这门课(曾想报考钟敬文先生的研究生),任课老师是吕洪年先生。在他的课里,第一次接触到防风神话。他曾两度到德清二都乡进行实地考察,对防风神话津津乐道。他在课堂上多次提到欧阳习庸先生,称他是研究防风神话的专家。没想到多年以后,竟然会在防风古国的发源地见到欧阳先生,并听他讲了一堂有关防风神话的课,讲得声情并茂,若非对防风神话的透彻研究,哪里能对此神话如数家珍?
听完欧阳先生的课之后,我们去游下渚湖(我有专文写此湖,故在此不想多提了)。在船上,秋风亲近我的脸颊之时,我已明白德清为什么叫德清了。在德清的历史上,曾称德清为武康,后叫武源,后又称临溪,最后才定为德清。一地之德清,人民必聪明。在这么一个县里,居然会有这么多乡贤闻达,就不得不让人击节赞叹了。我似乎已把先前的问号改为叹号了。其实,仅凭了以上这一些浮光掠影,是远不能把问号改为叹号的。
案头放着一部厚厚的德清县志,翻阅之下,发觉我只写了其中的一丝毫毛。再摊开德清县地图,发现我们已从东到西穿腰而过。即便这样,我也不能轻易地把问号改为叹号。因为,曾经的问号,是由于我的无知;德清的叹号是早就写在那里的。我的问号无法覆盖德清原有的叹号,相反,我的问号在这一次的德清之旅中,变成一朵美好的祝福了。
有一个地方叫德清
“县因溪而尚其清,溪亦因人而增其美,故号德清。”这是宋代的葛应龙在左顾亭记里面说到的一句话。我以前就读到过这句话,存着一疑:一县因溪之清者,无以计数;一溪因人而美者,亦无以计数,何以独独将此地名之为“德清”?当然,问号一闪而过,便淡了。
莫干山国际登山旅游节开幕前夕,我到了德清。那个已经淡去的问号就在我去德清的途中复又清晰起来,便生出一种要把问号改成叹号的想法来。其实,把问号改成叹号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曾多次在这个想法之下败北。故这样的想法产生之后,我也不作太多的理会,因我知道期望太高失望也大,一切还是随缘的好。
这确是一次令人欣喜的安排!几乎每天都在乡间游走。头一天,参观了武康市容之后,就进了陆氏中医博物馆。这是私人博物馆,为陆有仁先生所创。我曾参观过不少中医或中药博物馆,规模不能说不大,藏品不能说不丰富,但象陆先生这样私营的博物馆,实属首次相遇。我对中医的“望、闻、问、切”怀有深情,平时看病,爱去中内科,觉得,中医看病,温文儒雅,一阵望、闻、问、切之后,就耐心地开处方,药名都好听:肉苁蓉百合,天门冬防风。益母草熟地,使君子当归。陆先生不光收藏中草药及许多古物,还亲自坐堂把脉,医德好,医术也高。治乙肝之病,名闻遐迩。其创业事迹可以写成一部厚厚的书了,非我这样三言两语所能道尽。
赵孟兆页跟湖州有关系,我是知道的。但他的墓在德清,倒是第一次得知。洛舍乡东衡村,有赵孟兆页之墓。但凡名人之墓,均为后人重加修葺过的,看上去整洁气派。赵氏的墓有些不同,作原始面貌状存世。墓前有石人石马,浅缓的台阶铺张上去,有一宽阔平台,有石碑。墓基范围不算小了,坟上草青黄。坟墓四周有竹木花树之属。鸡鸣之声从竹林间传来,倒见出这方土地的清净来。赵氏的墓选在这里,确实不错。耕读都方便,很少有乱人耳目的东西。故东衡村出了陈景超先生这样的乡间贤达就不足为奇了。我们在拜访赵氏墓地时,陈先生便早早在那里迎候了。他是以农民藏书家而闻名的。因了职业的缘故,我对陈先生的藏书自然是欲一睹为快的。我在藏书楼谋职多年,对书尤其是线装书有一种很深的感情。坐在陈先生有些清寒的家里,喝着德清著名的烘豆茶,吃着陈先生特地为我们准备的点心(玉米与糯米糅合而成,不知称何名),伴着那一厨厨散发着香味的藏书,感觉回到了古代,回到了亦耕亦读的书生生涯。就想:赵孟兆页先生生前有没有过过这种生活?他择墓地于此,想必也心仪乡间的耕读岁月吧?陈景超先生不仅仅是藏书,还写书。将他的书排列出来,有许多本。陈先生把他的书房称作“寒瘦斋”细想之下,倒也不无道理。他的家除了丰富的藏书及一台冰箱之外,更无值钱的物事了。让人想起古代的那个颜回,就是孔子的那个穷学生“居陋巷不改其乐”陈先生跟颜回相比,可以说富有多了,然跟现代的富有者比(指物质),那就不好说了。不过,我们无法从陈先生的脸上看出丝毫的失意与消殆,他说着话,做着事,给人的感觉是昂扬与充实。乐己所乐,方为上乐。爱书写书,无怨无悔。对于这位寒瘦斋主来说,书是他的粮食,他靠书取暖,靠书纳凉,他也靠书做一生清寒的长长注脚。这个注脚让我长久地感动着。
第二天,走访了残庐泉币室。说实话,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古今中外的钱币。190多个国家的金属货币和205个国家的各种硬币、纸币、银币、纪念币、古代钱币,尤其是各个朝代的古钱、货币与种种纸钞,令人眼界大开。程十发、朱关田、丰一吟、郭仲选、顾锡东、宋宝罗等名家看了这个收藏馆之后,深为残庐泉币室主人韦秀程先生的精神所感动,纷纷为其作画或留下书法墨宝,有人感叹:“太不容易了”!钱币爱好者,如果不到残庐泉币室去看看,会遗憾的。我对于钱币完全是外行,不过,外行有外行的好处,那就是叹为观止之余,被深深地感动,感动
正当我赞叹德清贤人之多时,我见到了久闻大名的欧阳习庸先生。大学时代,我念的是历史,但同时也在中文系旁修民间文学这门课(曾想报考钟敬文先生的研究生),任课老师是吕洪年先生。在他的课里,第一次接触到防风神话。他曾两度到德清二都乡进行实地考察,对防风神话津津乐道。他在课堂上多次提到欧阳习庸先生,称他是研究防风神话的专家。没想到多年以后,竟然会在防风古国的发源地见到欧阳先生,并听他讲了一堂有关防风神话的课,讲得声情并茂,若非对防风神话的透彻研究,哪里能对此神话如数家珍?
听完欧阳先生的课之后,我们去游下渚湖(我有专文写此湖,故在此不想多提了)。在船上,秋风亲近我的脸颊之时,我已明白德清为什么叫德清了。在德清的历史上,曾称德清为武康,后叫武源,后又称临溪,最后才定为德清。一地之德清,人民必聪明。在这么一个县里,居然会有这么多乡贤闻达,就不得不让人击节赞叹了。我似乎已把先前的问号改为叹号了。其实,仅凭了以上这一些浮光掠影,是远不能把问号改为叹号的。
案头放着一部厚厚的德清县志,翻阅之下,发觉我只写了其中的一丝毫毛。再摊开德清县地图,发现我们已从东到西穿腰而过。即便这样,我也不能轻易地把问号改为叹号。因为,曾经的问号,是由于我的无知;德清的叹号是早就写在那里的。我的问号无法覆盖德清原有的叹号,相反,我的问号在这一次的德清之旅中,变成一朵美好的祝福了。
有一个地方叫德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