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坞山深心地凉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一品小说 www.epshu.com,最快更新甸甸文集最新章节!
山深村坞多,此间更深曲。
春风一以至,如入万花谷。
夕阳到地迟,花外众峰绿。
清陈文述写的花坞一诗,简直就是一幅画!让人觉得入花坞有如入桃源。这首诗与陶在东的西溪花坞纪游里的描述几乎相同:“风篁细细,作笙罄音;烟嶂重重,留图画稿。入林既深,隔蔽天日;骄阳失威,天不知午;寒碧纷堕,清风披襟。夫竹非奇物,得地则佳,山号清凉,当夏而贵”
酷夏之日,花坞是最佳的避暑胜地。得一日之闲,逢契阔之友,入至佳之境,得至逸之情,岂非人生乐事!花坞多竹,据陶在东记载,花坞三分坞地,竹居其二,故他建议,应将花坞称作“竹坞”才名实相符。
花坞多古庵。西溪联吟里有吴祖枚诗“三十五庵遥相映”徐甲的花坞总纪云:“内之诛茆安稗者,约二十首四。”明开和尚序流禾旦觉载:“历三十一兰若。”据传,花坞全盛时期,有“三十六庵,七十二茅蓬”之说。花坞东西两山,均给庵房占着了,只籍说“僧房点点”并不过份,真的是“若点髻螺、赘附山脊,多可摘取也”
钱塘县志载:“以多花名”地绝幽邈。陈豪重过花坞诗曰:
山中别自有乾坤,处处茅庵屐齿存。
樵客踏残黄叶路,聋僧深闭白云门。
修篁交翠天无罅,秋水归潭静不喧。
幽鸟亦知人意思,忘机相对两无言。
从诗中可见得花坞之深,花坞大约纵深2500米。往里而去,一路上松竹深秀,溪水潺潺,沿溪长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清香四溢,闻之欲醉。林竹阴翳,胜却云栖。吴本泰花坞•菩萨蛮词曰:
停舟蹑磴寻花坞,娟娟戏蝶迎人舞。花艳却深藏,千松与万篁。蜂窠禅舍密,咫尺遥相隔。才见几枝花,林钟催暮霞。
吴本泰还曾说过:“十步一兰若,掩映其间,是处擅云栖之竹,得灵隐之泉,兼十八涧之邃。”杨葆光花坞纪游诗:前行不知路,但觉清气苍。径僻兴逾峭,城遥路尚强。松皴难问岁,竹密只闻香。未尽幽栖胜,催归恨夕阳。
诗里流露出的留恋之意,岂非文字所能表达!尚未能领略到花坞之胜,夕阳已横在西山头了,遗憾之至!尤其是特地前去访友而未遇,更添孤寂。沈九如花坞寻庆伯不遇诗:
花坞夕阳微,青萝扫白石。
山寺不逢人,疏钟度四壁。
空翠扑衣裳,轻风卷巾帻。
饥鼯窜树间,秋禽啄檐隙。
川原如平生,爱此林泉适。
相思不相遇,明晨已畴昔。
“山寺不逢人,疏钟度四壁”特地跑去看望方外之友,谁知寺中没人。可能外出游方去了。所幸寺里寺外风景宜人,尚可抵当一阵子“不逢人”之惆怅。
释明方写有访花坞诗:
寒香积坞候春回,十里西溪梅尽开。
蝶梦纷纷何处去,一枝残雪隐崖隈。
尚在寒冬,西溪梅开十里。蝶梦纷纷何处去,一点春阳着枝头。明方法师的诗禅味十足,颇可咀嚼。
释明孟访花坞诗云:
梅花西路笋舆轻,衲袖香蒸映雪行。
却遇饭僧归末席,天台春色碧苔青。
明孟法师也是雪冬访花坞,坐着竹子做的轿子,沿着梅花盛开的山径,映雪而行。正巧碰上有僧人来用餐,坐在最末尾的桌子上。
朱大启游花坞诗曰:
秋杪山深心地凉,携筇信步入禅房。
默然坐月两相照,添说无生却渺茫。
朱大启于秋天游花坞,此时天已入凉。他携仗步入花坞一寺院的禅房之内,与方丈相对默然而坐,无声胜有声,而一旦说着“无生”之话题,反倒觉着渺茫无际了。
花坞的众多寺庵,白云堆最为古老。它建于东晋年间(公元317—420年)。传说当时有一僧隐于此,诵法华经数千部。时白云苍霭,曲径斜封,啼鸟一声,山花自落。故有“白云堆”之名。另有流香一览介绍“白云堆”说:“进树雪林里许,在再瑞、宝莲两峰之中,法华祖师瘗全身处,不冢不塔,累石成堆,时有白云卧其上,因名。”觉堂道人明开作诗曰:
东西山崔嵬,中围白云堆。
白云堆不散,散去仍复来。
应护堆中人,舌头犹未灰。
何时幸再见,青莲一枝开。
潘飞声有入花坞至白云堆诗:
缘云入青苍,十里天已绿。
时闻啼鸟声,始辨*(*:上竹下员)*(*:上竹下当)谷。
两*(*:涯字去掉氵)遮复掩,何况障万木。
但见空翠流,已讶日光缩。
云岚忽漏白,松杉驾佛屋。
老僧喜客至,东晋话遗躅。
泠然开烟扉,千山净寒玉。
花坞树绿、景绿、心亦绿。物境、心境俱净。整首诗的文字如同洗过一般,洁净无瘕。青苍,绿天,啼鸟,山谷;翠流空,日光缩;云岚流白,松杉驾屋,老僧喜客,东晋话躅;泠然烟扉开,千山寒玉净。诗境如濯,心境亦如濯。
夏敬观花坞诗曰:
不知花坞许深山,但觉流香出坞间。
一一结庵穿竹径,人人诵佛闭松关。
杜鹃枉用啼春早,胡蝶能教宿草闲。
试望白云堆里白,何如来客鬓毛斑。
这岂只是人境,简直就是仙境呀!深山尽处藏花坞,一溪清流出坞口。沿山寺院穿竹径,僧人念经坐禅久。遥遥地望着白云堆,白云绕缭其上,就连来客的鬓毛都变白了。诗人爱夸张,但夸张得一点不过分。
花坞里最有名的泉是梅花泉。释大善的西溪百咏载:“在西溪之北柏家园左,隐荒田乱草中。泉底旋漾雪沤,似分五瓣,作梅花状。味甘美如第二泉。今程士瑶其泉主人也。”
并作诗一首:
乱草斜滩隐碧涯,自怜澄洁映明霞。
旋旋沙吐三潭乱,泛泛星浮五瓣花。
分似惠山增茗味,散为秋雨益田家。
清泉也道梅花好,亦向西溪竞彩华。
徐甲在法华坞总纪里说:“有泉宜雨,有松宜风,有竹宜月,有梅宜雪,有石宜云,有茶宜香,兼有名僧法侣。”泉、松、竹、梅、石、茶、名僧法侣,在花坞全有了。但花坞并不靠这些泉松梅竹石茶等来出名,而是以人而传。徐甲在法华坞总纪末尾说:“华坞之不以境传而以人传也,境传则陵谷易迁,人传则可金石寿之不朽,何俟骚人墨士过而问焉?留咏汗青始绘山灵于永永也哉!”
若能得着一些闲,我想去花坞走上一走,让身心俱让花坞染绿,涤去一身的尘垢。
山深村坞多,此间更深曲。
春风一以至,如入万花谷。
夕阳到地迟,花外众峰绿。
清陈文述写的花坞一诗,简直就是一幅画!让人觉得入花坞有如入桃源。这首诗与陶在东的西溪花坞纪游里的描述几乎相同:“风篁细细,作笙罄音;烟嶂重重,留图画稿。入林既深,隔蔽天日;骄阳失威,天不知午;寒碧纷堕,清风披襟。夫竹非奇物,得地则佳,山号清凉,当夏而贵”
酷夏之日,花坞是最佳的避暑胜地。得一日之闲,逢契阔之友,入至佳之境,得至逸之情,岂非人生乐事!花坞多竹,据陶在东记载,花坞三分坞地,竹居其二,故他建议,应将花坞称作“竹坞”才名实相符。
花坞多古庵。西溪联吟里有吴祖枚诗“三十五庵遥相映”徐甲的花坞总纪云:“内之诛茆安稗者,约二十首四。”明开和尚序流禾旦觉载:“历三十一兰若。”据传,花坞全盛时期,有“三十六庵,七十二茅蓬”之说。花坞东西两山,均给庵房占着了,只籍说“僧房点点”并不过份,真的是“若点髻螺、赘附山脊,多可摘取也”
钱塘县志载:“以多花名”地绝幽邈。陈豪重过花坞诗曰:
山中别自有乾坤,处处茅庵屐齿存。
樵客踏残黄叶路,聋僧深闭白云门。
修篁交翠天无罅,秋水归潭静不喧。
幽鸟亦知人意思,忘机相对两无言。
从诗中可见得花坞之深,花坞大约纵深2500米。往里而去,一路上松竹深秀,溪水潺潺,沿溪长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清香四溢,闻之欲醉。林竹阴翳,胜却云栖。吴本泰花坞•菩萨蛮词曰:
停舟蹑磴寻花坞,娟娟戏蝶迎人舞。花艳却深藏,千松与万篁。蜂窠禅舍密,咫尺遥相隔。才见几枝花,林钟催暮霞。
吴本泰还曾说过:“十步一兰若,掩映其间,是处擅云栖之竹,得灵隐之泉,兼十八涧之邃。”杨葆光花坞纪游诗:前行不知路,但觉清气苍。径僻兴逾峭,城遥路尚强。松皴难问岁,竹密只闻香。未尽幽栖胜,催归恨夕阳。
诗里流露出的留恋之意,岂非文字所能表达!尚未能领略到花坞之胜,夕阳已横在西山头了,遗憾之至!尤其是特地前去访友而未遇,更添孤寂。沈九如花坞寻庆伯不遇诗:
花坞夕阳微,青萝扫白石。
山寺不逢人,疏钟度四壁。
空翠扑衣裳,轻风卷巾帻。
饥鼯窜树间,秋禽啄檐隙。
川原如平生,爱此林泉适。
相思不相遇,明晨已畴昔。
“山寺不逢人,疏钟度四壁”特地跑去看望方外之友,谁知寺中没人。可能外出游方去了。所幸寺里寺外风景宜人,尚可抵当一阵子“不逢人”之惆怅。
释明方写有访花坞诗:
寒香积坞候春回,十里西溪梅尽开。
蝶梦纷纷何处去,一枝残雪隐崖隈。
尚在寒冬,西溪梅开十里。蝶梦纷纷何处去,一点春阳着枝头。明方法师的诗禅味十足,颇可咀嚼。
释明孟访花坞诗云:
梅花西路笋舆轻,衲袖香蒸映雪行。
却遇饭僧归末席,天台春色碧苔青。
明孟法师也是雪冬访花坞,坐着竹子做的轿子,沿着梅花盛开的山径,映雪而行。正巧碰上有僧人来用餐,坐在最末尾的桌子上。
朱大启游花坞诗曰:
秋杪山深心地凉,携筇信步入禅房。
默然坐月两相照,添说无生却渺茫。
朱大启于秋天游花坞,此时天已入凉。他携仗步入花坞一寺院的禅房之内,与方丈相对默然而坐,无声胜有声,而一旦说着“无生”之话题,反倒觉着渺茫无际了。
花坞的众多寺庵,白云堆最为古老。它建于东晋年间(公元317—420年)。传说当时有一僧隐于此,诵法华经数千部。时白云苍霭,曲径斜封,啼鸟一声,山花自落。故有“白云堆”之名。另有流香一览介绍“白云堆”说:“进树雪林里许,在再瑞、宝莲两峰之中,法华祖师瘗全身处,不冢不塔,累石成堆,时有白云卧其上,因名。”觉堂道人明开作诗曰:
东西山崔嵬,中围白云堆。
白云堆不散,散去仍复来。
应护堆中人,舌头犹未灰。
何时幸再见,青莲一枝开。
潘飞声有入花坞至白云堆诗:
缘云入青苍,十里天已绿。
时闻啼鸟声,始辨*(*:上竹下员)*(*:上竹下当)谷。
两*(*:涯字去掉氵)遮复掩,何况障万木。
但见空翠流,已讶日光缩。
云岚忽漏白,松杉驾佛屋。
老僧喜客至,东晋话遗躅。
泠然开烟扉,千山净寒玉。
花坞树绿、景绿、心亦绿。物境、心境俱净。整首诗的文字如同洗过一般,洁净无瘕。青苍,绿天,啼鸟,山谷;翠流空,日光缩;云岚流白,松杉驾屋,老僧喜客,东晋话躅;泠然烟扉开,千山寒玉净。诗境如濯,心境亦如濯。
夏敬观花坞诗曰:
不知花坞许深山,但觉流香出坞间。
一一结庵穿竹径,人人诵佛闭松关。
杜鹃枉用啼春早,胡蝶能教宿草闲。
试望白云堆里白,何如来客鬓毛斑。
这岂只是人境,简直就是仙境呀!深山尽处藏花坞,一溪清流出坞口。沿山寺院穿竹径,僧人念经坐禅久。遥遥地望着白云堆,白云绕缭其上,就连来客的鬓毛都变白了。诗人爱夸张,但夸张得一点不过分。
花坞里最有名的泉是梅花泉。释大善的西溪百咏载:“在西溪之北柏家园左,隐荒田乱草中。泉底旋漾雪沤,似分五瓣,作梅花状。味甘美如第二泉。今程士瑶其泉主人也。”
并作诗一首:
乱草斜滩隐碧涯,自怜澄洁映明霞。
旋旋沙吐三潭乱,泛泛星浮五瓣花。
分似惠山增茗味,散为秋雨益田家。
清泉也道梅花好,亦向西溪竞彩华。
徐甲在法华坞总纪里说:“有泉宜雨,有松宜风,有竹宜月,有梅宜雪,有石宜云,有茶宜香,兼有名僧法侣。”泉、松、竹、梅、石、茶、名僧法侣,在花坞全有了。但花坞并不靠这些泉松梅竹石茶等来出名,而是以人而传。徐甲在法华坞总纪末尾说:“华坞之不以境传而以人传也,境传则陵谷易迁,人传则可金石寿之不朽,何俟骚人墨士过而问焉?留咏汗青始绘山灵于永永也哉!”
若能得着一些闲,我想去花坞走上一走,让身心俱让花坞染绿,涤去一身的尘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