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小说 > 甸甸文集 > 杨朱无法抬头

杨朱无法抬头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一品小说 www.epshu.com,最快更新甸甸文集最新章节!

    孟子•滕文公)曰:“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污民,充塞仁义也吾为此惧,闲先圣之道,距杨墨,放淫辞,邪说者不得作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也。”

    被孟子骂为“禽兽”的杨朱、墨翟曾于当时“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何等了得!然孟子被他们的言论激怒了,骂他们为“禽兽”可见得他们的言论在当时是多么地不合时宜。就连庄子也批评过他们:“骈于辩者,累瓦结绳,窜句棰辞,游心于坚白同异之间,而敝跬誉无用之言,非乎?而杨墨而已。故此皆多骈旁枝之道,非天下之至正也。”说他们之言论是“旁枝之道,非天下之至正也”

    杨朱的学术思想,在战国时代曾独树一帜,与儒墨相抗衡,卫道之庄周、宗儒之孟轲均曾激烈地加以排斥和批判,因了庄、孟一反对,后世学者不得不望而却步,连圣贤都说杨朱不对了,我们还能说什么呢!再加上秦皇焚书、汉武独尊儒术,因而杨朱思想于秦汉时便销声匿迹,不复露面。直到东晋时,张湛将列子•杨朱作注复行于世,使得后人对杨朱学说各执己见,莫衷一是。至今,学者们对杨朱思想仍褒贬不一,自存言说。

    那么,这个被众人骂成这样不名誉的杨朱,到底说了什么话而让他们如此“是可忍孰不可忍”呢?说穿了,杨朱的中心思想无非是“贵己”或者说“为我”后世之人大多斥责杨朱之说“自私”、“堕落”、“颓废”等等。人家都在讲“天下为公”言不离“仁义”语不舍“兼爱”按现在的话说就是:人家都在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你怎么偏偏要说为自己呢?这不是明摆着要和别人唱对台戏吗!你这不是明摆着一副自私自利之心吗!小子,走远点,你这么自私自利的人,没人跟你闲“耗”

    而杨朱并没走开,他的言语还是自觉不自觉地深入了民心。杨朱不得不站出来作“为我”说。为什么?因为那时,诸侯纷争,相互侵略,经久不休。那些君王厚生而致使那些臣民轻死。天天都在讲“仁”讲“义”讲“公”讲“爱”而其实,这早已成了虚谈,等于是一句空话。空话多讲不好听,也没有用,而你还在那儿讲,讨不讨人嫌?当然讨人嫌!尤其让杨朱烦,于是,他出来说话了,为公做不到,兼爱做不到,仁义做不到,那么,就为自己吧!为自己总做得到吧?并说:“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接着又说:“善治外者,物未必治;善治内者,物未必乱;以若之治外,其法可以暂行于一国,而未合于人心;以我之治内,可推之于天下。”想想看,人人治内贵己,互不侵损,人人自重自爱,不就各按其所,天下大治了吗?杨朱从“贵己”或者说“为我”出发,构成了他的学说,归纳起来有三条,一是论生死:有生便有死,人人皆如是。生有贤愚、贫贱之异,而所同者为死,均为腐骨,尧舜与桀纣没有什么不同;二是贵己:己身之最贵重者莫过于生命,人身难得,加上人生短暂,故该万分珍惜与贵重,要乐生,一切以存我为贵,无我,则一切无从谈起;三是全性保真:所谓全性,就是要顺应自然之性,既然有生,便当全生,不可逆命而羡寿,聚物而累形,只要有“丰屋美服,厚味娇色”满足就够了,不要贪得无厌,更不要为外物所伤生。所谓保真,就是保持自然赋予人身的真性,自纵一时,勿失当年之乐;纵心而动,不违自然所好;纵心而游,不逆万物所好;勿矜一时之毁誉,不要死后之余荣;不羡寿、不羡名、不羡位、不羡货,只要做到这四点,就能够不畏鬼、不畏人、不畏威、不畏利,保持和顺应自然之性,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

    杨朱的思想到底错在何处呢?有没有值得肯定或借鉴的地方?仔细想起来,并没有什么错。而且,道教就有意无意间吸收了杨朱的思想。道教重“生”反复演说求生、好生、乐生、重生、贵生、养生、长生之道。“生”字是道教义理的中心。道教阐述“生”之义理时,与杨朱之思想极为相似。如道教早期的经典太平经、老子想尔注等便强调重生与贵生。太平经有言曰:“人最善者,莫若常欲乐生,汲汲若渴,乃后可也。”又老子想尔注载:“公乃生,生乃大”“道大、天大、地大、生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生居其一焉不如学生”妙真经亦说:“道人谋生,不谋于名。”坐忘论序则说:“人之所贵者生也,生之所贵者道也。”

    很明显的,道教的“贵生”教义,大多吸取了杨朱的思想。而“全性保真”则是道教清修派别的基本守则,也是道教全真派的宗旨。金代王重阳创立的全真派,是非常讲究性命修炼的。钟吕传道集•论大道中说到:“惟人也,穷万物之理,尽一己之性,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全命保生,以合于道。当与天地齐其坚固,而同得长久。”类似于这样的教义实在太多,无法一一例举,总而言之,全真道的教义实际上阐发了杨朱的“全性保真”思想,是杨朱思想之再现。

    道教倡说“虚其心,实其腹”吃饱喝够就行了,不要有过多聚敛财富的欲望,那是对生极为不利的,这与杨朱思想极为相通。太清真经说:“长生者,必其外身也,不以身害物;非惟不害而已;乃济物忘其身;忘其身而身不忘,是善摄生者也”道教这方面的教理大多以“不以物累形”为主,其实与杨朱之思想一脉相承。另外,道教认为外物伤生,人若过分追求名利声色,违反自然之性,不由自主地就会被外物牵着鼻子走,由外物支配自己的命运。如:果能够不去物、不有物,顺应自然之性,不逆命,不贪欲,不损人,无畏惧,则能自己控制自己的命运,这叫“制命在内”老子说过:“我命在我,不属天地”“常淡泊无为,大道归也”

    非常清楚,道教吸收了杨朱的思想是不容置疑的。但奇怪的是庄子却那么排斥杨朱!难道杨朱就那么不堪?他的思想应该说还是端正的,何故被指骂若是?自从孟子骂他为“禽兽”之后,杨朱的名声便不好听了,正统之人总是远远避开他,惟恐一不小心,染上杨氏之“臭气”而亦被指骂为“禽兽”之信徒,何苦来哉!

    据史书记载,杨朱有一妻一妾,好像也没能搞好家庭团结,又不会农事,以致于田园荒芜。说苑•政理载:“杨朱见梁王言:“治天下如运诸掌然。”梁王曰:‘先生有一妻一妾不能治,三亩之园不能芸,言天下如运诸掌,何以?’杨朱曰:‘臣有之。君不见夫羊乎?百羊而群,使五尺童子荷杖而随之,欲东而东,欲西而西。君且使尧率一羊,舜荷杖而随之,则乱之始也。臣闻之,夫吞舟之鱼不游渊,鸿鹊高飞不就污池,何则?其志极远也。黄钟大吕,不可从繁奏之午,何则?其音疏也。将治大者不治小,成大功者不小苛,此之谓也。”这则记载里边,梁王凭了杨朱“一妻一妾不能治,三亩之园不能芸”而断定杨朱谈治国是不可能的。这也太轻率了一点。姜太公总算能干了吧?可他也无法搞好家庭团结,也不会做农活,你能说他不能治国吗!故杨朱“治大者不治小,成大功者不小苛”之志立得好,如若当时社会上对杨朱的态度稍微好一点,我想,许多事情或许会改观一些亦未可知。本文算不上是对杨朱的亲近,就权当是对他的一点纪念吧。

本站推荐:重生之老子是皇帝医妃惊世采红回到宋朝当暴君回到明朝当王爷嫡长孙四季锦史上最强帝后清穿之四爷宠妃毒妃在上,邪王在下

甸甸文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品小说只为原作者甸甸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甸甸并收藏甸甸文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