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出境界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一品小说 www.epshu.com,最快更新甸甸文集最新章节!
孔老夫子一生育人无数,扳指可数的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学生中有穷有富,有官有民。学生里贫穷的不少,然却有人穷出了水平穷出了境界。最为著名的是颜回与子桑伯子。
颜回是鲁国人,生于公元前五二一年,小孔子三十岁,跟他的父亲无繇同为孔子的及门弟子。他是孔子弟子中最为穷困者之一,住在陋巷里“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对于这样的学生;孔老夫子大加赞赏:“贤哉向也,贤哉回也!”何贤之有?因了穷得脸不变色心不跳,穷得心安理得。可惜,颜回命短,只活了三十二岁就去世了,害孔老夫子一场好哭!孔老夫子何故如此恸哭一个穷学生?光凭了穷得好就哭他?非也。颜回与孔子名为师生,实则情同父子,与孔子形影不离。论语载:“子畏于匡,颜渊(即颜回)后,子曰:‘吾以女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由此可见其师生情谊非同一般。惜乎,天不假人寿,颜回还是先老师而去了,孔老夫子哭得好伤心:“噫!天丧予,天丧予。”据孔子家语记载:孔子北游于农山,季路、端木赐、颜回同行。孔子要三人各言其志愿。季路说如两军对垒,愿鼓奋一战,必能克敌。孔子说他为勇者;端木赐说齐楚两国将战,两军对垒相望,愿说其利害,能使两国罢兵。孔子说他为辩者。颜回则退而不言,孔子问他何故独立无言?颜回说香草与臭草不同器而藏,尧与桀不同国而治,因其类不同也。我愿得明王圣主辅相之,敷其五教,导之以礼乐,使民城郭不修,沟池不越,铸剑器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载无战斗之志,使季路之勇无所施,使端木赐之辩无所用。孔子击节赞道:美哉德也!季路问孔子赞同何人所愿?孔子说不伤财,不害民,不繁辞,则颜氏之子有之矣。
孔子在颜回死后,仍经常想起他,常与学生谈论他。一次,孔子要端木赐说说自己与颜回比较如何?端木赐颇有自知之明,说自己哪敢同颜回比啊!颇回能闻一而知十,而自己至多是闻一而知二。
孔子坦率地说:你是不如他,就连我也不如他!
论语中有十九章言及颜回,其中有十八章为师生问答或叙其事。仅子罕篇中一章为颜回所言,其大意为:孔于之道德学问,越仰望越高,越钻研越深,看似在前,忽而在后,而夫子逐步教我,充实我,以礼约束我,我就是不想学也不可能,而我再努力去学,夫子之大道仍在我前面,始终无法跟上。
颜回这个穷学生,一门心思花在了追随老师的“大道”上,根本忘记了什么叫“穷”即使穷,亦穷得有“道”!他的一生,没有对残酷的现实生活发过太盛的牢骚,不怨命,不怨天,只恨自己追不上老师的“道”这么好的一个穷学生,把老师的思想理解得这么透,而他,竟然早早地走了,故而孔老夫子伤心恸哭。
同样面对穷境,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子桑伯子就表现得不一样。子桑伯子的家境也是穷得一塌糊涂,总是弄得有上顿没了下顿,连件像样点的衣服也没有。据庄子所载,子舆与子桑伯于是好朋友。逢连日大雨,子舆恐其饥病交迫,乃携饭前往探视。至其门,闻子桑伯子若歌若哭曰:“父耶母耶,天乎人乎。”子舆不解,进门问他何故如此?子桑伯子说父母岂愿我一贫如洗?天地亦不让我穷得如此!而事实如此!难道是命该如此吗?!瞧!一肚皮的牢骚!
对于这个学生,孔老夫子也有过一番评价的:“可也,简。”大意是这个人还可以,做事简捷。汉刘向的说苑一书,所录皆为轶闻琐事。其中有一个情节是记孔子去见子桑伯子,说子桑伯子身不衣冠而与孔子见面并相处。孔子自己倒并没流露出什么不悦来,相反,孔子的弟子看了就不高兴了,问孔子为何要见这种人?一点修养都没有!孔子说于桑伯子这个人“质美无文,吾欲说而文之”孔子是主张“文质并重”的,然对伯子质美而无文并无表现出失望之态,而是“欲说而文之”真是好有耐心。
子桑伯子没有像颜回一样,处穷而不改其乐。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子桑伯子走向了思想的另一端:把生死看淡了!人生无非就是这么回事儿!死生还不都一样!据庄子载,子桑伯子与孟子反、子琴张非常友好,常相与谈论,莫逆于心。谈至人之生死无二,不可穷究时,三人相视而笑。子桑伯子死时,孔子没有哭,也没有前去吊唁,只派了学生子贡前去助理丧事。子贡到了伯子家后,看到孟子反和子琴张或编曲,或鼓琴,且相和而歌曰:“嗟来桑户乎,嗟来桑户乎,而已反其真,而我犹为人猗。”子贡是“儒”水里游过来的,见了这等场面,脸色都发白了,说:临尸而歌,似与礼不合!你们怎么可以这样,朋友死了应该哭而不是歌!这是与礼大悖其道的。而孟子反和子琴张相视而笑曰:是恶知礼意。他们最讨厌什么礼了,人死了应该高兴,何故要哭,哭哭又哭不活人来,不如弹琴而歌,为好友送行:一路好走。
子贡仿佛做了一场梦一般,回来把这个情况告诉了孔老师,心想:老师一定会拍案而起,怒骂孟子反与子琴张不合礼仪的行为。谁知孔子听了以后,淡淡地一笑,说:彼等乃游方之外的人,以生为赘疣,以死为复其本始,不能以世俗之礼观之。孔老夫子毕竟高明,犹如大海之容百川,后人没有办法不佩服。
按现今的观点看起来,穷,毕竟不是件好事儿。如果颜回活在当世,恐怕再也没有人去表扬他了,也不会有人替他立传,现在的人眼孔浅,哪儿有钱钻哪儿,为人立传,愿意——拿钱来!像颜回这样的人,即使是全世界最有学问的人最有道德的人,也没有人会去理会他。因为穷啊!从这个角度来看,颜回还是幸运的,幸好活在他那个时代,幸好碰上了孔子这个好老师,使得他得以流传至今,列为孔庙五圣之一,配享庙食。
没有人能够真正做到:处穷而守乐。颜回做到了,他就是了不起,他的处穷守乐早已成为了一种精神与操守的象征,一种至高境界的象征,他早已成为了一面旗帜,飘扬在历代儒生的心中。
穷吧,只要道在!道在,幸福也在。而幸福与穷无关——穷出境界!
孔老夫子一生育人无数,扳指可数的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学生中有穷有富,有官有民。学生里贫穷的不少,然却有人穷出了水平穷出了境界。最为著名的是颜回与子桑伯子。
颜回是鲁国人,生于公元前五二一年,小孔子三十岁,跟他的父亲无繇同为孔子的及门弟子。他是孔子弟子中最为穷困者之一,住在陋巷里“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对于这样的学生;孔老夫子大加赞赏:“贤哉向也,贤哉回也!”何贤之有?因了穷得脸不变色心不跳,穷得心安理得。可惜,颜回命短,只活了三十二岁就去世了,害孔老夫子一场好哭!孔老夫子何故如此恸哭一个穷学生?光凭了穷得好就哭他?非也。颜回与孔子名为师生,实则情同父子,与孔子形影不离。论语载:“子畏于匡,颜渊(即颜回)后,子曰:‘吾以女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由此可见其师生情谊非同一般。惜乎,天不假人寿,颜回还是先老师而去了,孔老夫子哭得好伤心:“噫!天丧予,天丧予。”据孔子家语记载:孔子北游于农山,季路、端木赐、颜回同行。孔子要三人各言其志愿。季路说如两军对垒,愿鼓奋一战,必能克敌。孔子说他为勇者;端木赐说齐楚两国将战,两军对垒相望,愿说其利害,能使两国罢兵。孔子说他为辩者。颜回则退而不言,孔子问他何故独立无言?颜回说香草与臭草不同器而藏,尧与桀不同国而治,因其类不同也。我愿得明王圣主辅相之,敷其五教,导之以礼乐,使民城郭不修,沟池不越,铸剑器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载无战斗之志,使季路之勇无所施,使端木赐之辩无所用。孔子击节赞道:美哉德也!季路问孔子赞同何人所愿?孔子说不伤财,不害民,不繁辞,则颜氏之子有之矣。
孔子在颜回死后,仍经常想起他,常与学生谈论他。一次,孔子要端木赐说说自己与颜回比较如何?端木赐颇有自知之明,说自己哪敢同颜回比啊!颇回能闻一而知十,而自己至多是闻一而知二。
孔子坦率地说:你是不如他,就连我也不如他!
论语中有十九章言及颜回,其中有十八章为师生问答或叙其事。仅子罕篇中一章为颜回所言,其大意为:孔于之道德学问,越仰望越高,越钻研越深,看似在前,忽而在后,而夫子逐步教我,充实我,以礼约束我,我就是不想学也不可能,而我再努力去学,夫子之大道仍在我前面,始终无法跟上。
颜回这个穷学生,一门心思花在了追随老师的“大道”上,根本忘记了什么叫“穷”即使穷,亦穷得有“道”!他的一生,没有对残酷的现实生活发过太盛的牢骚,不怨命,不怨天,只恨自己追不上老师的“道”这么好的一个穷学生,把老师的思想理解得这么透,而他,竟然早早地走了,故而孔老夫子伤心恸哭。
同样面对穷境,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子桑伯子就表现得不一样。子桑伯子的家境也是穷得一塌糊涂,总是弄得有上顿没了下顿,连件像样点的衣服也没有。据庄子所载,子舆与子桑伯于是好朋友。逢连日大雨,子舆恐其饥病交迫,乃携饭前往探视。至其门,闻子桑伯子若歌若哭曰:“父耶母耶,天乎人乎。”子舆不解,进门问他何故如此?子桑伯子说父母岂愿我一贫如洗?天地亦不让我穷得如此!而事实如此!难道是命该如此吗?!瞧!一肚皮的牢骚!
对于这个学生,孔老夫子也有过一番评价的:“可也,简。”大意是这个人还可以,做事简捷。汉刘向的说苑一书,所录皆为轶闻琐事。其中有一个情节是记孔子去见子桑伯子,说子桑伯子身不衣冠而与孔子见面并相处。孔子自己倒并没流露出什么不悦来,相反,孔子的弟子看了就不高兴了,问孔子为何要见这种人?一点修养都没有!孔子说于桑伯子这个人“质美无文,吾欲说而文之”孔子是主张“文质并重”的,然对伯子质美而无文并无表现出失望之态,而是“欲说而文之”真是好有耐心。
子桑伯子没有像颜回一样,处穷而不改其乐。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子桑伯子走向了思想的另一端:把生死看淡了!人生无非就是这么回事儿!死生还不都一样!据庄子载,子桑伯子与孟子反、子琴张非常友好,常相与谈论,莫逆于心。谈至人之生死无二,不可穷究时,三人相视而笑。子桑伯子死时,孔子没有哭,也没有前去吊唁,只派了学生子贡前去助理丧事。子贡到了伯子家后,看到孟子反和子琴张或编曲,或鼓琴,且相和而歌曰:“嗟来桑户乎,嗟来桑户乎,而已反其真,而我犹为人猗。”子贡是“儒”水里游过来的,见了这等场面,脸色都发白了,说:临尸而歌,似与礼不合!你们怎么可以这样,朋友死了应该哭而不是歌!这是与礼大悖其道的。而孟子反和子琴张相视而笑曰:是恶知礼意。他们最讨厌什么礼了,人死了应该高兴,何故要哭,哭哭又哭不活人来,不如弹琴而歌,为好友送行:一路好走。
子贡仿佛做了一场梦一般,回来把这个情况告诉了孔老师,心想:老师一定会拍案而起,怒骂孟子反与子琴张不合礼仪的行为。谁知孔子听了以后,淡淡地一笑,说:彼等乃游方之外的人,以生为赘疣,以死为复其本始,不能以世俗之礼观之。孔老夫子毕竟高明,犹如大海之容百川,后人没有办法不佩服。
按现今的观点看起来,穷,毕竟不是件好事儿。如果颜回活在当世,恐怕再也没有人去表扬他了,也不会有人替他立传,现在的人眼孔浅,哪儿有钱钻哪儿,为人立传,愿意——拿钱来!像颜回这样的人,即使是全世界最有学问的人最有道德的人,也没有人会去理会他。因为穷啊!从这个角度来看,颜回还是幸运的,幸好活在他那个时代,幸好碰上了孔子这个好老师,使得他得以流传至今,列为孔庙五圣之一,配享庙食。
没有人能够真正做到:处穷而守乐。颜回做到了,他就是了不起,他的处穷守乐早已成为了一种精神与操守的象征,一种至高境界的象征,他早已成为了一面旗帜,飘扬在历代儒生的心中。
穷吧,只要道在!道在,幸福也在。而幸福与穷无关——穷出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