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应有恨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一品小说 www.epshu.com,最快更新甸甸文集最新章节!
一
人生应有爱,没有爱的人生,是一个黑暗的人生,一个惨败的人生。但人生也应有恨,没有恨的人生,是一个乏味的人生,一个粗陋的人生。人的一生,有“天上人间,称心如意的事”也有“千万恨,恨极在天涯”这样一种境遇;人的一生,有的是“有情人终成了眷属”有的是“过尽千帆皆不是”而空留余恨。
二
尹鹗的满宫花:“月沉沉,人悄悄,一炷后庭香袅。风流帝子不归来,满地禁花慵扫。离恨多,相见少,何处醉迷三岛?漏清宫树子规啼,愁锁碧窗春晓。”唉!只怨自己命不好,父母生得我七分颜色,选进宫来,原以为从此后夫荣妻(不,应该是妃)贵,谁
知道这冤家皇帝来过凡次就不知死到哪里去了!虽说后来来过一次,却无论如何也记不起我的名字了。从此一去,再无身影。都道红颜多薄命,一丝都不假。早知今日,倒不如当初嫁个有情有义的荷锄农夫,过一个你耕我织的平淡人生!
三
顾太尉诉衷情有一句话使我大为动情:“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此话真乃透骨情语,感人至深。先前读徐山民的“妾心移得在君心,方知人恨深”已被感动过。又想起那句被人说烂了的话: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但真能生死相许的恋人,现今是不大看得到了。要现在的人去“换我心,为你心”恐怕你会得到一个结果:换我心,为你心?没门!你就死心吧你!
四
有一首无名氏作的菩萨蛮:“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真是可怕,古代的人动不动就发愿,且一发起愿来就弄些不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来作比喻,譬如:日头从西边出来、譬如天做了地、冬雷震震,夏雨雪等等。爱就好好地爱吧,何苦要说这些让人听了肉麻的话呢?要知道,唯有天长地久,没有永恒的爱情。你在枕前所发的千般愿万般誓,到头来还不是变成了恶言厉语?曾经的温柔与缠绵都被岁月吞吃了,那些海誓山盟也被窗前的月光晒得没有了颜色。那只用来发愿的枕头,已经旧了,只有“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五
欧阳修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别哭了,你该知足了。你的生命里毕竟有过那么一个元夜,把心上人约在黄昏之后,共度甜蜜时光。有些人一辈子都没有你的这份福气。你若活在当代,就会听到这样一句话:“只在乎曾经拥有,不在乎天长地久”想开一点,如果那个被你约在黄昏后的佳人成了你的妻子,说不定这会儿就跟你闹离婚了。感情上的事,还是留有一些伤感的成份为好。什么事都称心如意了,那什么事也就没味了,对不对?
六
古代的男人爱愁、爱喝酒。人生一不得意便愁,一愁了,就喝酒。都说酒可浇愁,果真是如此的么?未必!宋代词人张先有体会,他说:“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喝醉了酒,总有醒来的时刻;而愁,是嗜睡的,永远没有醒来的时候。如把历代的诗词都读遍,才知道,诗词里除了愁与酒,就没有多少东西了。酒味甘醇,愁味却比酒味浓郁。把这两种味道混在一起,就能捏出一股绝望的味道来了。
七
“人生长恨水长东”、“浮生长恨欢娱少”既然人生恨多乐少,何苦还要活着?活着多受罪!可受罪还爱活着。好死不如赖活么。于是,有花便折,有酒就喝。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多少人就这么活过,又死去了。不知人为何活着,也不知人为何死去。糊里糊涂就是一生。当然,明明白白也是一生。然此一生非彼一生。
八
谁说柳永的词只合十七八岁少女,手执红牙板而唱唱的?即便是“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也能让人悟得千百种人生况味来!。更何况“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样的句子,更是令人悟透人世的酸辛与艰难。柳词是要慢慢品、慢慢读的,读着读着,就会觉得得着了禅道一般的空明与澄澈。
九
苏轼说:“人生有味是清欢”也只有尝过人生百味之后,才能说出这句话。没吃过大鱼大肉,山珍海味的人绝不会这么说。民间百姓吃厌了“雪沫乳花”、“蓼茸蒿笋”对苏轼的“人生有味是清欢”一定会笑他做作。这句话也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了,繁华过后,鬓影退尽,始知道,人生本是一顿寂寞的午餐,人多人少,最后终要人去席空。人生最大的事业就是人生本身。没有比人生的本身更大的事业了。而这个事业须以平常心、平常境对待之。如此高的人生境界,谁人能达到呢?人生有味是清欢,说起来诗意,做起来失意。所以,这句话差不多被今人所遗忘了,这样也好,省事。
十
秦观鹊桥仙有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句话常为后人当作情人间崇高的一种境界。革命者说这句话,两地分居者,也说这句话。似乎说了这句话,整个的情感生活便有了依托一般,显得极有力量。就让人觉得这句话不是一般的话,而是一句经文,带有一种信仰的性质在里头。若按人性的角度来说,这是一句很到位的骗人的话,不符合人之常情。两个人相爱了,总渴望金风玉露常相逢的,再好是一时一刻都不分离。真要分离,那是没有办法,根本就没那么高的境界。两情若是久长时,如不在朝朝暮暮,又在什么时候呢?倘若两人分离的时间是一辈子,难道也以此语自我安慰?太惨了吧?但也怪,人们就是爱听一些违背人性的话:只要你心里有我,哪怕一生一世不见面,我也愿意。这不是废话是什么!
十一
主修资治通鉴的司马光,词也填得好。他的西江月就很是醉过我一阵子:“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红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相见争如不见,有情还似无情。笙歌散后酒微醒,深院月明人静。”词的下阙尤其耐人寻味。相见争如不见,初看
起来不合情理,能相见就相见,干么不见呢?人生能有几回见?但有时候,见面不一定是愉快的事。一对相爱至深的恋人从年轻时就忍痛分离了,到了老年,如若相见,一张老脸对着另一张老脸,昔日的一切美好都被刻满年轮的老脸抹掉了。可惜之至!要是不见,至少,在各自的心里尚保留着一份年轻时的美好,直到死去。有情还似无情,也是妙语,人间事,情最微妙,说不清道不明,有情常被无情恼,而无情者,看似无情,实则有意。不浓不淡,最为适宜。颇有“极高明而道中庸”之意。是啊!不管你曾经爱得天翻地覆,还是死去活来,待到一切都归于平静之后,浓情似水,淡而无味。深深院落,寂静无声,唯有明月当空照在你的头顶,让你无话可说!除了叹息还是叹息。
十二
宋代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长江头与长江尾是一个距离问题,有距离就有美。尽管日日见不着君,还有同饮一江水之宽慰。本来呢,这样相隔一段距离,彼此做着相思的事情,虽遗憾,日子却也随风,淡淡过。不料,词中的主人公对着一江逝水,有了恨,恨的是此水不休,此恨不绝!有爱便有恨,此语不虚呀!这恨不光是来自主观的因素,还有客观的原因在。只好退而求其次,但愿君心似我心,如此,才不负相思之意。设想一下,如把这对恋人放在一起生活,或同住长江头,或同住长江尾,情况会怎样呢?爱情,一旦没有了距离,相思还有没有依据?到那个时候,会不会是“日日见群不思君”了呢?谁知道!
十三
北宋贺铸的踏莎行词有句云: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句中透露出无限恨意。人生往往是这样的,原以为春风太过浓媚,太过艳丽,不够淡雅。秋风爽意,高洁,不俗,于是就嫁与秋风。无奈秋风亦薄幸亦无情,风过处,满目潇涩,入眼凄凉。如若当初就嫁给了春风了呢?有没有被春风所误的可能?这好象跟钱钟书老先生的“围城”一说差不多,城里城外,都好,也都不好。其实,城里城外都不差的,好坏在于人心。这山望了那山高,这是人性的优点同时也是缺点。倘若人以为无论是春风还有秋风都好的,那就没什么不好的。说到底,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人心在动。人心一动,好坏就难说了。
十四
魏夫人在历代女作家里,堪称高手,其词柔婉蕴藉,颇似少游。我曾被她的“愁听隔残漏,正一声凄咽”所倾倒。她的点绛唇最称我心:“波上清风,画船明月人归后。渐消残酒,独自凭栏久。聚散匆匆,此恨年年有。重回首,淡烟疏柳,隐隐芜城漏。”聚散是人生的一大主题。相聚时,江风明月,画舫灯火,浓酒深情,不知离别之将至。而一旦筵席散尽,灯火熄灭,只剩得一江明月,一轮画船。酒醒处,发觉自己正独自凭栏,颊上的泪水已被风抹干。相逢与离别,就是一段缩短了的人生。一个人从虚无中来到人世,独自而来,一生里,相逢了许多人。最后,必然又独自回去,回到来时的地方。那光景,真是“淡烟疏柳,隐隐芜城漏”
十五
人出家了,心仍在俗。断尘根,殊非易事。北宋有个和尚,法号惠洪,是个得道之僧。按理早该超脱尘世了,然却仍是个有情僧。如不知他的身份,看他的词,往往会误以为是情种所作。如他的青玉案:“绿槐烟柳长亭路,恨取次分离去。日永如年愁难度。高城回首,暮云遮断,目断知何处。解鞍旅舍天将暮,暗忆丁宁千万句。一寸柔肠情几许?薄衾孤枕,梦回人静,侵晓潇潇雨”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这话谁都说得,却难做到。惠洪身为一介名僧,理应不染半点红尘俗念,怎么还会有“一寸柔肠情几许?这样的句子写出来?他应该说些出世脱尘的话才对。他却偏不,又写了千秋岁:“半身屏外,睡觉唇红退,春思乱,芳心碎。空余簪髻玉,不见流苏带。试与问,今人秀整谁宜对?湘浦曾同会,手搴轻罗盖,疑是梦,今犹在。十分春易尽,一点情难改。多少事,却随恨远连云海。”“十分春易尽,一点情难改”真好!这才是真正的高僧。高僧是人,是人就有情。无情者,绝不可能成为高僧!如果连人世间的“情”字都参不透,还参什么禅!什么佛!人活着,如若无情,无异于禽兽。只因为“十分春易尽,一点情难改”不论为人,不论为僧,不论为神,都会觉得活着时的美好与洁净。
十六
读古人的词,是要承受得住许多愁苦的。一个不爱多愁善感的人,读多了词,无端端地会生出许多忧郁来。古人一愁,就去倚栏干,就去看斜阳,就去喝老酒。带着醉意填词写诗,那股醉味一直浓郁到如今。字里行间,酒味连同愁怀扑鼻扑眼而来。所幸,现今的人已不讲究忧愁了,有了忧愁也有发泄的途径,譬如去搞摇滚,去跳迪斯科,去游玩等等,反正不会象古人一样去拍栏干,去倚楼,去望斜阳,去填词什么的,跟古人相象的只有喝酒一途。有了痛苦,喝酒,醉倒。古人比较婉约,比较情调;今人则比较直接,比较经济。但不管怎么样,在我看来,现今的人,忧愁不会比古人少,应该说更多,无非现在的人不善于用文字表达忧愁,他们善于用忧愁消灭忧愁。如果说古人的忧愁是一首抒情长诗,那么,今人的忧愁就是一首小令,也许,连小令也算不上,可能是歇后语之类的东西。
十七
宋代的黄公绍青玉案词云:“年年社日停针线。怎忍见、双飞燕。今日江城春已半。一身犹在,乱山深处,寂寞溪桥畔。春衫著破谁针线。点点行行泪痕满。落日解鞍芳草岸。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通篇写尽孤身羁旅的凄凉况味,读之难禁清泪。人生走到“落日解鞍芳草岸”遍地开满了鲜花,身旁又有好酒,无奈好花无人戴,好酒没人劝。持杯独饮,对日成影为三人。抬望眼,双双燕,此情何以堪!低头喝酒,喝酒,酩酊之后没人管。人生天地间,孤独大如天!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旅人,一个孤独的旅人。尽管途中时有人作伴,但走着走着,便会走散或拉开距离。从一开始上路到人生的心头,实际上都是一个人在走,笑着走,哭着走。喜时走,忧时也走。多数时候,没人给你戴花,没人给你倒酒,也没人管你醉醒,要学会自己为自己戴花,自己劝自己喝酒,自己为自己打理醉醒之后的一切。要知道,与自己相握的,始终是你的左手与右手。
十八
历代咏西湖之作颇多,我最爱宋代张炎的高阳台•西湖春感一词:“接叶巢莺,平波卷絮,断桥斜日归船。能几番游,看见又是明年。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更凄然。万绿西泠,一抹荒烟。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苇曲,草暗斜川。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无心再续笙歌楚,掩重门、浅醉闲眠。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此词写于宋亡之后,借咏西湖春景以寄亡国哀思,比林升的题临安邸一诗更使人沉郁(诗曰:“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十把杭州作汴州!”)。张炎借暮春景色以抒情怀。密叶藏莺,平波卷絮,景色虽好,能及几番游?在诗人的眼里,万绿西泠,亦如荒烟秋景,入眼凄然。青光已老!已老了!当年燕子,飞到哪里去了?但见得苔深韦曲,草暗斜川。往事如云,皆成旧梦。昔日笙歌,无心再续了。哀莫大于心死!国亡了,心焉活?且掩了重门,谢绝酬应,浅醉闲眠,深闭栊帘,就是那花儿鹃声也不愿看、不愿听了。诗人的心随着国家的灭亡死去了,今人读着诗人的诗,心痛莫名。感同身受。时代异,人心同。诗人面对世事的变化与沧桑时那份独特之痛,古今皆同。大至一个国家之亡,小至一个信念之失,都会令诗人心死寂灭。
十九
都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尤其是在古代,谁不想戴上儒冠,步入仕途呢?然也有人感叹儒冠之不易戴。且看南宋的张榘青玉案词:“西风乱叶溪桥树,秋在黄花羞涩处。满袖尘埃推不去。马蹄霜浓,鸡声淡月,寂寞荒村路。身后都被儒冠误,十载重来慢如许。且尽清樽公莫舞。六朝旧事,一江流水,万感天涯暮。”十年的官宦生涯,有多少感概!昔日的雄心壮志被官场之椎戳得百孔千疮。回首时,思绪若秋天的景致:西风乱叶,黄花羞涩;尘埃满袖,马蹄霜重;鸡声淡月,村路寂寂。唉!怪只怪,一生都被儒冠所误!想当初,为求得功名戴得儒冠,寒窗苦读,形销骨立。一朝金傍题了名,总以为自今往后都是阳关坦途,孰料,官海若沸汤,日日都在煎熬之中。“大丈夫建功立业”原只是虚语欺人!唉,六朝旧事休再提起,统统如同一江流水逝去了,还是喝了这杯中的酒吧,喝醉方休!唐代的杜甫也说:“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啊啊!功名都在长安道,今日少年明日老!功名如同夏天的棉袄,还是脱掉凉爽、轻松!
二十
古代士人,一旦失意了,便去作渔翁。自从姜太公直钩钓得王与侯之后,似乎大多的士人一失意也去作渔翁,不知这样作着渔翁,有没有“终南捷径”的想法?严子陵不愿与老同学刘秀同事,去做了渔翁;柳完元“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汪莘“拥渔蓑,顶渔笠,作渔翁”就连苏东坡也有扁舟泛海寄余生之意。其实,失意之后,隐居山林也挺好的,时与毛竹松木作伴,也干净清爽。然不管隐居在水上还是林中,都只是一种暂时的生活方式,一段暂时的寂寞日子。许多人隐居了一年半载的就不当渔翁了,居庙堂思田野之趣,处田野又慕庙堂之喧。有些人的一生,便都在庙堂内外奔走。象林和靖先生这样,终身清寂在孤山梅妻鹤子,不羡封侯的人毕竟不多。许多人能写出象他的自作寿堂因书一绝以志之这样的诗句:“湖上青山对结庐,坟前修竹亦萧疏。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但没有办法做到一生清淡、伴己唯梅花仙鹤而已!功名尘土!然世人皆孜孜营求这一把尘土以慰平生劳苦,到头来将身埋进尘土,仍对这一抹尘土怀有深情厚意。但愿来生,继续求取这一份尘土般的功名,可以在死去的时候,将这一份功名象旗帜一样覆盖在身上,供活人、后人瞻仰。
二十一
南宋时,淳安有个何梦桂,官至监察御史,闲时填词赋诗。我很喜欢他的词:音凄意达,行笔委婉,情文相生,令人为之倾心。他的那首摸鱼儿是我百读不厌的词章,每读一遍都有不同的感受。词曰:“记年时、人人何处,长亭曾共杯酒。酒阑归去行人远,折不尽长亭柳。渐白首。等把酒送君,恰又清明后。青条似旧,问江北江南,离愁如我,还更有人否。留不住,强把疏盘瀹韭,行舟又报潮候。风急岸花飞尽也,一曲啼红满袖。春波皱,青草外、人间此恨年年有。留连握手。数人世相逢,百年欢笑,能得几回又。”在秋后有雨的夜晚,读这样的词是感伤的。听梧桐雨隔窗滴到天明,那情景与词中的况味融合在一起,那感觉,不好说,不好说。短短的一首词,写尽了长长的一个人生。人生里有这么多的企盼与希冀,总觉得有许多事情要做,有许多朋友要聚,有许多老酒要喝,有许多话语要说,眨眼工夫,一切的一切尚未来得及去一一实现,人就老了,人生也就结束了。
所以说,青草外,人间此恨年年有。大多的人,临终的时候抱有遗憾:觉得该做的事情没做完,该尽的责任没尽完。就说:如果再给我五年或者十年,我会让上帝更满意。而往往,人是带着缺憾离开人世的,正因为如此,才显出人世间的美好。尽管,人活着,有很多很多的苦难。
二十二
悠悠岁月天涯醉,一分秋,一分憔悴。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词的
魅力在于:让人在伤感之中产生对美的向往,对美的追求与膜拜,对美好事物破灭之后的
回味与忆想并将这份回味与忆想嵌入毫无诗意的人生里面。有词曰:满眼风波多陕灼,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这多象我们的人生,谁能清清楚楚地感觉到时光的流逝呢?我们犹如山,时光好比船。山感觉不到明显的变化,唯有船在山前来来去去。其实,真正老掉的是山呵!
一
人生应有爱,没有爱的人生,是一个黑暗的人生,一个惨败的人生。但人生也应有恨,没有恨的人生,是一个乏味的人生,一个粗陋的人生。人的一生,有“天上人间,称心如意的事”也有“千万恨,恨极在天涯”这样一种境遇;人的一生,有的是“有情人终成了眷属”有的是“过尽千帆皆不是”而空留余恨。
二
尹鹗的满宫花:“月沉沉,人悄悄,一炷后庭香袅。风流帝子不归来,满地禁花慵扫。离恨多,相见少,何处醉迷三岛?漏清宫树子规啼,愁锁碧窗春晓。”唉!只怨自己命不好,父母生得我七分颜色,选进宫来,原以为从此后夫荣妻(不,应该是妃)贵,谁
知道这冤家皇帝来过凡次就不知死到哪里去了!虽说后来来过一次,却无论如何也记不起我的名字了。从此一去,再无身影。都道红颜多薄命,一丝都不假。早知今日,倒不如当初嫁个有情有义的荷锄农夫,过一个你耕我织的平淡人生!
三
顾太尉诉衷情有一句话使我大为动情:“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此话真乃透骨情语,感人至深。先前读徐山民的“妾心移得在君心,方知人恨深”已被感动过。又想起那句被人说烂了的话: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但真能生死相许的恋人,现今是不大看得到了。要现在的人去“换我心,为你心”恐怕你会得到一个结果:换我心,为你心?没门!你就死心吧你!
四
有一首无名氏作的菩萨蛮:“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真是可怕,古代的人动不动就发愿,且一发起愿来就弄些不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来作比喻,譬如:日头从西边出来、譬如天做了地、冬雷震震,夏雨雪等等。爱就好好地爱吧,何苦要说这些让人听了肉麻的话呢?要知道,唯有天长地久,没有永恒的爱情。你在枕前所发的千般愿万般誓,到头来还不是变成了恶言厉语?曾经的温柔与缠绵都被岁月吞吃了,那些海誓山盟也被窗前的月光晒得没有了颜色。那只用来发愿的枕头,已经旧了,只有“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五
欧阳修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别哭了,你该知足了。你的生命里毕竟有过那么一个元夜,把心上人约在黄昏之后,共度甜蜜时光。有些人一辈子都没有你的这份福气。你若活在当代,就会听到这样一句话:“只在乎曾经拥有,不在乎天长地久”想开一点,如果那个被你约在黄昏后的佳人成了你的妻子,说不定这会儿就跟你闹离婚了。感情上的事,还是留有一些伤感的成份为好。什么事都称心如意了,那什么事也就没味了,对不对?
六
古代的男人爱愁、爱喝酒。人生一不得意便愁,一愁了,就喝酒。都说酒可浇愁,果真是如此的么?未必!宋代词人张先有体会,他说:“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喝醉了酒,总有醒来的时刻;而愁,是嗜睡的,永远没有醒来的时候。如把历代的诗词都读遍,才知道,诗词里除了愁与酒,就没有多少东西了。酒味甘醇,愁味却比酒味浓郁。把这两种味道混在一起,就能捏出一股绝望的味道来了。
七
“人生长恨水长东”、“浮生长恨欢娱少”既然人生恨多乐少,何苦还要活着?活着多受罪!可受罪还爱活着。好死不如赖活么。于是,有花便折,有酒就喝。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多少人就这么活过,又死去了。不知人为何活着,也不知人为何死去。糊里糊涂就是一生。当然,明明白白也是一生。然此一生非彼一生。
八
谁说柳永的词只合十七八岁少女,手执红牙板而唱唱的?即便是“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也能让人悟得千百种人生况味来!。更何况“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样的句子,更是令人悟透人世的酸辛与艰难。柳词是要慢慢品、慢慢读的,读着读着,就会觉得得着了禅道一般的空明与澄澈。
九
苏轼说:“人生有味是清欢”也只有尝过人生百味之后,才能说出这句话。没吃过大鱼大肉,山珍海味的人绝不会这么说。民间百姓吃厌了“雪沫乳花”、“蓼茸蒿笋”对苏轼的“人生有味是清欢”一定会笑他做作。这句话也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了,繁华过后,鬓影退尽,始知道,人生本是一顿寂寞的午餐,人多人少,最后终要人去席空。人生最大的事业就是人生本身。没有比人生的本身更大的事业了。而这个事业须以平常心、平常境对待之。如此高的人生境界,谁人能达到呢?人生有味是清欢,说起来诗意,做起来失意。所以,这句话差不多被今人所遗忘了,这样也好,省事。
十
秦观鹊桥仙有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句话常为后人当作情人间崇高的一种境界。革命者说这句话,两地分居者,也说这句话。似乎说了这句话,整个的情感生活便有了依托一般,显得极有力量。就让人觉得这句话不是一般的话,而是一句经文,带有一种信仰的性质在里头。若按人性的角度来说,这是一句很到位的骗人的话,不符合人之常情。两个人相爱了,总渴望金风玉露常相逢的,再好是一时一刻都不分离。真要分离,那是没有办法,根本就没那么高的境界。两情若是久长时,如不在朝朝暮暮,又在什么时候呢?倘若两人分离的时间是一辈子,难道也以此语自我安慰?太惨了吧?但也怪,人们就是爱听一些违背人性的话:只要你心里有我,哪怕一生一世不见面,我也愿意。这不是废话是什么!
十一
主修资治通鉴的司马光,词也填得好。他的西江月就很是醉过我一阵子:“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红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相见争如不见,有情还似无情。笙歌散后酒微醒,深院月明人静。”词的下阙尤其耐人寻味。相见争如不见,初看
起来不合情理,能相见就相见,干么不见呢?人生能有几回见?但有时候,见面不一定是愉快的事。一对相爱至深的恋人从年轻时就忍痛分离了,到了老年,如若相见,一张老脸对着另一张老脸,昔日的一切美好都被刻满年轮的老脸抹掉了。可惜之至!要是不见,至少,在各自的心里尚保留着一份年轻时的美好,直到死去。有情还似无情,也是妙语,人间事,情最微妙,说不清道不明,有情常被无情恼,而无情者,看似无情,实则有意。不浓不淡,最为适宜。颇有“极高明而道中庸”之意。是啊!不管你曾经爱得天翻地覆,还是死去活来,待到一切都归于平静之后,浓情似水,淡而无味。深深院落,寂静无声,唯有明月当空照在你的头顶,让你无话可说!除了叹息还是叹息。
十二
宋代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长江头与长江尾是一个距离问题,有距离就有美。尽管日日见不着君,还有同饮一江水之宽慰。本来呢,这样相隔一段距离,彼此做着相思的事情,虽遗憾,日子却也随风,淡淡过。不料,词中的主人公对着一江逝水,有了恨,恨的是此水不休,此恨不绝!有爱便有恨,此语不虚呀!这恨不光是来自主观的因素,还有客观的原因在。只好退而求其次,但愿君心似我心,如此,才不负相思之意。设想一下,如把这对恋人放在一起生活,或同住长江头,或同住长江尾,情况会怎样呢?爱情,一旦没有了距离,相思还有没有依据?到那个时候,会不会是“日日见群不思君”了呢?谁知道!
十三
北宋贺铸的踏莎行词有句云: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句中透露出无限恨意。人生往往是这样的,原以为春风太过浓媚,太过艳丽,不够淡雅。秋风爽意,高洁,不俗,于是就嫁与秋风。无奈秋风亦薄幸亦无情,风过处,满目潇涩,入眼凄凉。如若当初就嫁给了春风了呢?有没有被春风所误的可能?这好象跟钱钟书老先生的“围城”一说差不多,城里城外,都好,也都不好。其实,城里城外都不差的,好坏在于人心。这山望了那山高,这是人性的优点同时也是缺点。倘若人以为无论是春风还有秋风都好的,那就没什么不好的。说到底,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人心在动。人心一动,好坏就难说了。
十四
魏夫人在历代女作家里,堪称高手,其词柔婉蕴藉,颇似少游。我曾被她的“愁听隔残漏,正一声凄咽”所倾倒。她的点绛唇最称我心:“波上清风,画船明月人归后。渐消残酒,独自凭栏久。聚散匆匆,此恨年年有。重回首,淡烟疏柳,隐隐芜城漏。”聚散是人生的一大主题。相聚时,江风明月,画舫灯火,浓酒深情,不知离别之将至。而一旦筵席散尽,灯火熄灭,只剩得一江明月,一轮画船。酒醒处,发觉自己正独自凭栏,颊上的泪水已被风抹干。相逢与离别,就是一段缩短了的人生。一个人从虚无中来到人世,独自而来,一生里,相逢了许多人。最后,必然又独自回去,回到来时的地方。那光景,真是“淡烟疏柳,隐隐芜城漏”
十五
人出家了,心仍在俗。断尘根,殊非易事。北宋有个和尚,法号惠洪,是个得道之僧。按理早该超脱尘世了,然却仍是个有情僧。如不知他的身份,看他的词,往往会误以为是情种所作。如他的青玉案:“绿槐烟柳长亭路,恨取次分离去。日永如年愁难度。高城回首,暮云遮断,目断知何处。解鞍旅舍天将暮,暗忆丁宁千万句。一寸柔肠情几许?薄衾孤枕,梦回人静,侵晓潇潇雨”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这话谁都说得,却难做到。惠洪身为一介名僧,理应不染半点红尘俗念,怎么还会有“一寸柔肠情几许?这样的句子写出来?他应该说些出世脱尘的话才对。他却偏不,又写了千秋岁:“半身屏外,睡觉唇红退,春思乱,芳心碎。空余簪髻玉,不见流苏带。试与问,今人秀整谁宜对?湘浦曾同会,手搴轻罗盖,疑是梦,今犹在。十分春易尽,一点情难改。多少事,却随恨远连云海。”“十分春易尽,一点情难改”真好!这才是真正的高僧。高僧是人,是人就有情。无情者,绝不可能成为高僧!如果连人世间的“情”字都参不透,还参什么禅!什么佛!人活着,如若无情,无异于禽兽。只因为“十分春易尽,一点情难改”不论为人,不论为僧,不论为神,都会觉得活着时的美好与洁净。
十六
读古人的词,是要承受得住许多愁苦的。一个不爱多愁善感的人,读多了词,无端端地会生出许多忧郁来。古人一愁,就去倚栏干,就去看斜阳,就去喝老酒。带着醉意填词写诗,那股醉味一直浓郁到如今。字里行间,酒味连同愁怀扑鼻扑眼而来。所幸,现今的人已不讲究忧愁了,有了忧愁也有发泄的途径,譬如去搞摇滚,去跳迪斯科,去游玩等等,反正不会象古人一样去拍栏干,去倚楼,去望斜阳,去填词什么的,跟古人相象的只有喝酒一途。有了痛苦,喝酒,醉倒。古人比较婉约,比较情调;今人则比较直接,比较经济。但不管怎么样,在我看来,现今的人,忧愁不会比古人少,应该说更多,无非现在的人不善于用文字表达忧愁,他们善于用忧愁消灭忧愁。如果说古人的忧愁是一首抒情长诗,那么,今人的忧愁就是一首小令,也许,连小令也算不上,可能是歇后语之类的东西。
十七
宋代的黄公绍青玉案词云:“年年社日停针线。怎忍见、双飞燕。今日江城春已半。一身犹在,乱山深处,寂寞溪桥畔。春衫著破谁针线。点点行行泪痕满。落日解鞍芳草岸。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通篇写尽孤身羁旅的凄凉况味,读之难禁清泪。人生走到“落日解鞍芳草岸”遍地开满了鲜花,身旁又有好酒,无奈好花无人戴,好酒没人劝。持杯独饮,对日成影为三人。抬望眼,双双燕,此情何以堪!低头喝酒,喝酒,酩酊之后没人管。人生天地间,孤独大如天!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旅人,一个孤独的旅人。尽管途中时有人作伴,但走着走着,便会走散或拉开距离。从一开始上路到人生的心头,实际上都是一个人在走,笑着走,哭着走。喜时走,忧时也走。多数时候,没人给你戴花,没人给你倒酒,也没人管你醉醒,要学会自己为自己戴花,自己劝自己喝酒,自己为自己打理醉醒之后的一切。要知道,与自己相握的,始终是你的左手与右手。
十八
历代咏西湖之作颇多,我最爱宋代张炎的高阳台•西湖春感一词:“接叶巢莺,平波卷絮,断桥斜日归船。能几番游,看见又是明年。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更凄然。万绿西泠,一抹荒烟。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苇曲,草暗斜川。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无心再续笙歌楚,掩重门、浅醉闲眠。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此词写于宋亡之后,借咏西湖春景以寄亡国哀思,比林升的题临安邸一诗更使人沉郁(诗曰:“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十把杭州作汴州!”)。张炎借暮春景色以抒情怀。密叶藏莺,平波卷絮,景色虽好,能及几番游?在诗人的眼里,万绿西泠,亦如荒烟秋景,入眼凄然。青光已老!已老了!当年燕子,飞到哪里去了?但见得苔深韦曲,草暗斜川。往事如云,皆成旧梦。昔日笙歌,无心再续了。哀莫大于心死!国亡了,心焉活?且掩了重门,谢绝酬应,浅醉闲眠,深闭栊帘,就是那花儿鹃声也不愿看、不愿听了。诗人的心随着国家的灭亡死去了,今人读着诗人的诗,心痛莫名。感同身受。时代异,人心同。诗人面对世事的变化与沧桑时那份独特之痛,古今皆同。大至一个国家之亡,小至一个信念之失,都会令诗人心死寂灭。
十九
都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尤其是在古代,谁不想戴上儒冠,步入仕途呢?然也有人感叹儒冠之不易戴。且看南宋的张榘青玉案词:“西风乱叶溪桥树,秋在黄花羞涩处。满袖尘埃推不去。马蹄霜浓,鸡声淡月,寂寞荒村路。身后都被儒冠误,十载重来慢如许。且尽清樽公莫舞。六朝旧事,一江流水,万感天涯暮。”十年的官宦生涯,有多少感概!昔日的雄心壮志被官场之椎戳得百孔千疮。回首时,思绪若秋天的景致:西风乱叶,黄花羞涩;尘埃满袖,马蹄霜重;鸡声淡月,村路寂寂。唉!怪只怪,一生都被儒冠所误!想当初,为求得功名戴得儒冠,寒窗苦读,形销骨立。一朝金傍题了名,总以为自今往后都是阳关坦途,孰料,官海若沸汤,日日都在煎熬之中。“大丈夫建功立业”原只是虚语欺人!唉,六朝旧事休再提起,统统如同一江流水逝去了,还是喝了这杯中的酒吧,喝醉方休!唐代的杜甫也说:“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啊啊!功名都在长安道,今日少年明日老!功名如同夏天的棉袄,还是脱掉凉爽、轻松!
二十
古代士人,一旦失意了,便去作渔翁。自从姜太公直钩钓得王与侯之后,似乎大多的士人一失意也去作渔翁,不知这样作着渔翁,有没有“终南捷径”的想法?严子陵不愿与老同学刘秀同事,去做了渔翁;柳完元“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汪莘“拥渔蓑,顶渔笠,作渔翁”就连苏东坡也有扁舟泛海寄余生之意。其实,失意之后,隐居山林也挺好的,时与毛竹松木作伴,也干净清爽。然不管隐居在水上还是林中,都只是一种暂时的生活方式,一段暂时的寂寞日子。许多人隐居了一年半载的就不当渔翁了,居庙堂思田野之趣,处田野又慕庙堂之喧。有些人的一生,便都在庙堂内外奔走。象林和靖先生这样,终身清寂在孤山梅妻鹤子,不羡封侯的人毕竟不多。许多人能写出象他的自作寿堂因书一绝以志之这样的诗句:“湖上青山对结庐,坟前修竹亦萧疏。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但没有办法做到一生清淡、伴己唯梅花仙鹤而已!功名尘土!然世人皆孜孜营求这一把尘土以慰平生劳苦,到头来将身埋进尘土,仍对这一抹尘土怀有深情厚意。但愿来生,继续求取这一份尘土般的功名,可以在死去的时候,将这一份功名象旗帜一样覆盖在身上,供活人、后人瞻仰。
二十一
南宋时,淳安有个何梦桂,官至监察御史,闲时填词赋诗。我很喜欢他的词:音凄意达,行笔委婉,情文相生,令人为之倾心。他的那首摸鱼儿是我百读不厌的词章,每读一遍都有不同的感受。词曰:“记年时、人人何处,长亭曾共杯酒。酒阑归去行人远,折不尽长亭柳。渐白首。等把酒送君,恰又清明后。青条似旧,问江北江南,离愁如我,还更有人否。留不住,强把疏盘瀹韭,行舟又报潮候。风急岸花飞尽也,一曲啼红满袖。春波皱,青草外、人间此恨年年有。留连握手。数人世相逢,百年欢笑,能得几回又。”在秋后有雨的夜晚,读这样的词是感伤的。听梧桐雨隔窗滴到天明,那情景与词中的况味融合在一起,那感觉,不好说,不好说。短短的一首词,写尽了长长的一个人生。人生里有这么多的企盼与希冀,总觉得有许多事情要做,有许多朋友要聚,有许多老酒要喝,有许多话语要说,眨眼工夫,一切的一切尚未来得及去一一实现,人就老了,人生也就结束了。
所以说,青草外,人间此恨年年有。大多的人,临终的时候抱有遗憾:觉得该做的事情没做完,该尽的责任没尽完。就说:如果再给我五年或者十年,我会让上帝更满意。而往往,人是带着缺憾离开人世的,正因为如此,才显出人世间的美好。尽管,人活着,有很多很多的苦难。
二十二
悠悠岁月天涯醉,一分秋,一分憔悴。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词的
魅力在于:让人在伤感之中产生对美的向往,对美的追求与膜拜,对美好事物破灭之后的
回味与忆想并将这份回味与忆想嵌入毫无诗意的人生里面。有词曰:满眼风波多陕灼,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这多象我们的人生,谁能清清楚楚地感觉到时光的流逝呢?我们犹如山,时光好比船。山感觉不到明显的变化,唯有船在山前来来去去。其实,真正老掉的是山呵!